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觉得赣州高铁建成之后会带来哪些变化,5年之内可能成为二线城市吗?
还是可能的,因为按照某媒体17新增标准:增加一个新一线城市。那以此类推五年以后,城市顺序排列也可能如下: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新二线城市、准二线城市……那不要说二线城市,说不准到时是准一线城市也未可知。
赣州还是要下苦工、干实事、少吹嘘、多奋斗,上奉公下努力,多关注民生疾苦,少做冠冕堂皇之事,如此的幸福赣州是我们赣州市民追求的。
别说,建高铁能致富这件事情,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毕竟想致富就得先修路,高铁除了方便大家出行外,对于沿线城市的辐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对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来说,它可以加速城市人口的流动。
不得不说,现在的赣州俨然已经成为“高铁新贵”了。其实赣州还是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区位的,这是影响赣州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因素,赣州刚好位于北京与香港的纵线通道和重庆至厦门的横线通道交界的点上。
再来看看石家庄,郑州,长沙等被“铁路拉来的城市”,也都是位于“十字路口”的区位上,而赣州的地理位置也同样具备着这一优势。此外,京九铁路作为一条老牌铁路,依旧宝刀未老,在运能和运营方面,还是表现的非常不错的,而这条铁路也同样经过赣州。
中国铁路列车运输网错综复杂,大部分采取跨线运行,又或者说是两条线相接的线路有很多,也正因为此赣州也很可能成为四通八达的地方,未来的高铁大枢纽的格局也是可以想到的。
成为高铁枢纽后,自然也将成为较大的换乘站,而有人流的地方也能带动商业的发展,或者带动其他的产业,赣州整个经济自然也跟着发展起来了!
高铁通了的那全部都是二线了是吧?想要成为二线城市 先把都市圈的框架拉起来 路网合理的完善好。以目前赣州的速度 再过五年把蓉江新区路网能完善好就差不多了,至于产业目前都是倒贴钱的
毋庸置疑高铁一通会给赣州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以下方面会更加明显:①增加各县与赣州的依赖性和凝聚力②增加赣州在全国的知明度,随之旅游业会更景气③增加赣南地区特产及产业的知明度,将迎来新的春天如:赣南脐橙、家具、……将吸引更多外资。④房地产将更加疯狂,毕竟有980万居民做坚实后盾。
先达到三线再说吧好吗,五年二线就好像一个中了五百万的人说明天开个造船厂给国家造艘航母。呵呵,去看看赣州的GDP数据吧,虽说江西第二大城市了,人均GDP倒数第一,穷得叮当响!路修起来了就牛逼了?卖什么?卖农作物吗?全是红土山地,够吃都不错了,卖家具?南康的家具线上去看看销量,找都找不着,全是土掉渣的玩意儿。还能卖啥?现在赣州就靠卖地刷GDP了,而且房价还是虚高,人均收入那么低的地方,房价都一万大几,应该在江西挺靠前吧。高铁修好了有啥用?就出行方便点而已。
形容城市今非昔比的诗句?
《贺新郎·问讯南州守》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问讯南州守。
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
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
人竞说、顽哉此叟。
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
姑勉尔,应之手。
休烦下太勤占候。
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
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
赖此月、于人犹厚。
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
渝此约,有如酒。 《怀惭》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逃生何处可茅庵,城市山林总不堪。
人莫我知姑用六,今非昔比更缄三。
擘麟行酒海深浅,系雁传书天北南。
数月儿曹尽饥瘦,无能衰叟但怀惭。
户籍制度大变动,哪些城市受益最大?
户籍制度大变动后,受益最大的,一是300万以上的二线城市;二是一线城市周边(一百公里之内)人口超过100万的三线城市,三是一线城市。
具体的说:一是,以成都、重庆、郑州、沈阳、济南、青岛、长沙、西安、武汉、南昌、贵阳、厦门、合肥、太原、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为主的特大城市;二是,以上海为中心,涵盖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南通、常州、嘉兴等26个城市的长三角都市圈;三是,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中心,涵盖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11个城市的泛珠三角都市圈;四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涵盖保定、廊坊、唐山、石家庄、张家口等9个城市的京津冀都市圈。
央视一套在解读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时指出,大力发展以北上广深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形成大都市圈内人口自由流动,将人口和国家资源聚集到大城市和大都市圈,让大城市的医疗、教育、交通、公共休闲娱乐、社保等资源惠济更多的人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需要警惕的是,大城市户口全面放开后,三四线城市越会有所收缩!大家看,2018年国家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而2019年新下发的文件却提到了“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这说明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不能再摊大饼发展了。
中国的特点是大。东西南北中,在生活习惯,自然资源分配上有很大差异。因为人为设置户籍的壁垒,导致人员不能自由流动,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加大自由流动的意义在于,他能保障一个城市的居民最大化自己收入的权利,让人们能够自由流动到收入更高的地方。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人口自由流动,是保障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城市之间形成分工。地区之间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形成市场统合的最有效途径。这也可以窥见为什么国家力推城市群,经济带。同时,劳动力的选择权大了,就可以倒逼政府在全方位,而不仅仅是靠落户和奖金支持下吸引人才的恶性竞争,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括钱,还有环境,是否宜居,是否产业能发挥个人优势。理论上,当各个城市的GDP相近时,人口流动就会减少,达到一个平衡。注意是平衡而不是平均。因为在产业化结构差异化时,有的需要劳动密集,有的需要规模化。还有一点是,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平性,不因政策扭曲本该自由发展的平衡。
至于哪些城市受益,长期来看都受益,短期来看,房价低的,人口规模在向上一级边际的,人气旺盛,人才众多,机制健全,产业规划合理,尤其是列入国家级规划的城市。雄安啦,石家庄,昆明等等。最后墙裂推荐陆铭老师著《大国大城》,或许可以解去很多这方面疑惑。
感谢邀请!
首先我先说一下我的观点:户籍制度大变动,我觉得对二线城市和强经济的三线城市受益最大。因为对于想要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以及想买房的外地人来说,又一利好的政策。
是机遇也是挑战
未来除了一些特大城市,将有一大批的二三线城市受益最大,这其中包括西安、苏州、合肥、济南、石家庄、南昌、福州、青岛、大连、厦门、宁波、昆明、海口等城市。
落户带来人口的流入的红利是无法想象的,其中就要求这些城市要大力发展居住、教育、医疗等各种衣食住行方面,所以放宽户口限制对当地城市是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刺激购房需求
房地产的发展是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取消落户的限制这或将强化各地人才落户等相关政策,对购房需求等影响比较大。
人口流入大的地方,需求自然就增大,从长期来看,未来或许又是一个涨字。而那些满足零门槛落户的强经济城市,兴许会迎来一波真正的楼市小阳春。
海南将再次迎来购房热度
这次的户籍改革,其中就包括了海口这个省会城市,这也就变相地降低了限购门槛,将人口吸引来之后,推向供需结构紧张的房地产市场,这明显又给海口带来了一波购房热度。
很多因为海南的限购政策而未能实现在海南购房的朋友,可以在这个时候选择落户购房,将可能让海南的房价有小幅度的增长。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到你,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点一点关注!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将在若干年后产生重大影响,人才流动将成为常态,倒逼那些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官僚主义盛行的地方和部门进行变革。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大人口流动,起到人尽其才的作用,个人的能力、价值将更加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和尊重,大诗人公刘曾说过,难道穷乡僻壤的英雄,还比不过繁华都市的乞丐?这其实是基层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事情。
1980年到2019年城市人口的变化?
中国人口,即中国整体的人口数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国总人口数为14亿1178万(不含港澳台籍),,中国香港2018年总人口:743万。中国澳门2018年总人口:66万7400人。台湾省2018年总人口:约为2358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人口约5.4亿,占世界人口的22%。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从1950年起,由于社会较为稳定,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逐渐延长,人口因此迅速增长。期间除了1959-1961年间由于三年困难时期产生的饥荒导致人口下降外,直至197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人口保持每年2%以上高增长的态势。1981年中国大陆人口达到10亿,占世界人口比例维持在22%。
1981年及以前人口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90、2000、2010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自1980年到2019年,城市人口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往城市生活,导致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为显著,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改善和教育资源的集中等因素也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这种持续的城市人口增长也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住房问题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