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单位,二十年内中国二十强城市排名将会如何变化?
1、北京、上海会交替做老大、老二,广州、深圳会交替做老三、老四,这个龙头不会有大的变化;不以GDP论英雄的话,重庆、天津会在第五、第六的位次上厮杀,毕竟是直辖市,获得的资源、政策的倾斜,会让一切想争夺第五城的城市望而却步的;
2、第七名一直是苏州,但考虑到非省会城市、非中心城市的因素,综合实力上,苏州应该退到第一方阵的最后一位,第十位;第七、第八位会是国家中心城市,中部的武汉、西南的成都难分伯仲的,第九是西部的西安,地利有优势差一些的苏州,可以坚守在第一方阵,已经可以了;
3、第二方阵的,郑州打头,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战略纵深都是资本,总量迟早会上去的,国家中心城市可不是白叫的,会名至实归的;东部的南京、杭州、宁波,北边的青岛、大连,南边的佛山、东莞、泉州可能都会不服,但中原的郑州、还有东北的沈阳区位重要,迟早会发力的,不服也没用的;
4、所以,十一至十五名位次应该是郑州、杭州、宁波、青岛、佛山;最后五名是南京、泉州、沈阳、东莞、大连;现在冲进了前二十名的,长沙、济南、无锡、南通应该会有回落,沈阳、大连、泉州会进进出出的,不会是前二十名的常客,但东北不会完全塌陷的,再次崛起只是时间问题,二十年内肯定会有突破的。
未来15年,城市排名将有所变化。在宏观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落后城市再想赶上则难上加难。
保守估计,假如中国经济放缓至5%左右年增长率,美国继续保持现有1.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则最迟2030年,中国GDP可与美国持平,达到22万亿。
我国城市化步子稳健,正沿欧美发达国家路径前进。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的中期,未来十五年有望再上升14%至74%。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达60.6%,城市人口达8.8亿,农村人口5.5亿。预计到2035年,城市化率将提升至74%。城市人口将增加至10.6亿,增长近2亿人。而农村人口将减少至3.7亿人。
近来,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变化。
第一,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意味着资源会在区域版图上进行整体大腾挪,中西部少数几个城市才能抓住这百年一遇的新机遇。比如有先进产业的西安、重庆,有四通八达立体交通体系的成都。
第二,成渝经济圈极速升为中国的第四极。在五年前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对国土空间的发展思路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
这两年,成都、长沙两个城市上升最快,并力压宁波和青岛挤进前十,排名分别为第6名和第9名,各上升6位和11位。
新兴的城市不断向上,如重庆、成都、郑州等城市,而鄂尔多斯、邯郸等城市却增长堪忧。
未来十五年,经济能持续发展、人口能持续增加的,仅有约150城,2035年前150城将占据全国85%的GDP和70%的人口。而在空间格局上,将形成“2大城市群+n个都市圈”的城市新格局。
以五年为单位,二十年后中国二十强城市将发生巨大变化,排名依次为上海、深圳、武汉、广州、北京、天津、重庆、沈阳、西安、合肥、济南、哈尔滨、厦门、大连、南京、郑州、青岛、海口、太原、长春。
整体不会大的变化,小规模的变化有,北上一个档次,广深一个档次,苏州重庆天津一个档次,武汉成都杭州南京一个,长沙无锡青岛佛山大连宁波郑州算一个,一个档次里面有变化,但基本上不会跨档次
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单位,二十年后,中国城市二十强的排名变化将会如何?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二十年后,中国城市二十强的排名将不会有太大变化,可能是前进几名或落后几名,但总的前二十强或三十强不会变化,但排名五十名后的城市排名将会有很大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应该发展越来越好,差距会不断缩小。
未来十年农村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多少人不愿意待在城市想回农村?
我是农村来的,我对农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这种情感主要是来自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父母大多在农村。因为读书出来后,我来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应,一方面是人脉不够,二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自卑和害羞吧。
在农村,是无忧无虑的,当然这是小时候。长大了,有了生活的压力,去哪里都取决于工作的好坏。虽然心里向往农村,奈何没那个资本在农村闲云野鹤。
我的农村情,这辈子不知道还能否实现!
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除了农村基础设施环境越来越好之外,农村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互联网农村电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将诸多中国传统特色农副产品让更多人看到;
回乡创业的人,可能在大城市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回到农村,先天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让更多人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将农村发展推向更高的高度,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中国梦。
以后难说!起码目前看,50/60/70/80后,以及少数90/00/10后,农村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农村人,还有有钱人,老了还是喜欢农村的!想让农村消亡,不符合人类基本规律!
未来十年农村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好,但是有的人喜欢在农村生活,有的人不喜欢在农村生活,城里有城里的好处,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
对于生活惯了城市的生活有的人也想在农村去
对于在农村生活惯了的人也想在城里面去
就像喜欢的东西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自15岁起去市里求学,在城市一呆就是15年,一直在为拼搏很少回家,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卫生条件差,经济实力不理想的印象中,2015年跟我老婆结婚,我爱人是城里娃,一直比较喜欢农村的闲云野鹤的生活,我当时也不太理解,为此也经常分居,我在城市他在农村,他比较喜欢花花草草,和狗,为此我俩一口气养了三只阿拉斯加,还有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因为某些原因,近两年我基本待在农村,开始享受我的幸福。开始享受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我说农村的好。
1:人情味浓烈 在城市这么多年,我们一个楼层的人都很少见面,即使见面也是寒暄几句,根本谈不过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
,农村就
不一样了,淳朴善良,虽然文化程度不是
很高,很乐意助人,人情味浓,不管大
事小情,只要用得到的地方肯定帮
忙,毕竟泱泱中华,咱们比较看重这个人情。
2:空气质量好 这几年国家的经济飞速的
提升,很多都是牺牲环境的代价,
尤其的北方的城市应该体会更深,雾霾严重,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各种疾病侵蚀身体,毕竟中国大半部分都是农村,植被茂密,重工业很少,汽车尾气相对城市可以忽略不计。空气清晰,有益身心得到很好的舒展
3:机会多 较城市来说农村市场更像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农田,这几年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选超市,饭馆,娱乐的场所也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城市的人假期了,不想去远途,农家乐,采摘园,钓鱼这是不错的理想的去处,好好研究一下,有很好的发展。
4:第四点是我自己的观点,父母在,不远行,很多在农村生活半辈子的父辈们,不太愿意去城里跟小辈一起住,他们觉得约束。不自在,趁着他们还在年轻,好好尽尽孝道。
房价未来三线城市变化如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想要富裕肯定要身处富裕的地方,换而言之,人人都想有钱,想赚钱就会去发展潜力好的大城市去,我国东南沿海占总GDP80%但是只占国土面积不到30%。这说明人口都在朝繁华地段迁移,众所周知,房价的动力主要是人口流入,如果一个地区人口一直持续流出。那么房价肯定会持续下跌,如果三四线房价还持续上涨,肯定是有泡沫存在。所以很简单,三四线房子建议不要持有。
觉得有道理采纳一下,谢谢
受疫情影响今年房价走势如何,会不会像2003年非典之后出台政策救市呢?我们来做个对比:
1、当年和现在的经济体量不同,2003年中国一季度GDP的增长速度是11%,二季度回落到9%,次年一季度恢复到11%,非典疫情整体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整体趋势。2020年中国GDP总量水平已达到100万亿,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当年完全不可同日耳语,疫情只是短期的抑制了消费需求,
2、房地产市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如今房地产企业可以借助线上售楼处、VR看房、中介一对一服务等营销方式,
虽然目前各房企纷纷降价促销,开发商很可能降价卖房,但窗口期不会很长,一旦疫情结束,极可能会出台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那么今后两年房地产企业预测可能会大幅度反弹。
未来三线城市的价格应该会跌。 即使不跌,但也很难变现,接手的人少!
中国的人口流动趋势一定会像发达国家一样,不停往高能级的大城市聚集。 人口的流入和集中势必会带来房价的攀升。
故人口群集明显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仍是一笔物有所值的良好资产。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目前三线城市的房价以八九千为主有人肯定会说什么三线城市房子价格已经上涨到这么高的吗? 事实确实是这样,要是按三线城市现在的平均工资出发,合理的楼市房价应该在六七千左右。
不过房子具体的价位还是要看此房子的地段以及周边设施是否以及完善交通是否便利。 其实房价对于老百姓来说,房价合理就等于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付完首付之后每个月的房贷,是在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内,还完房贷后剩下的工资不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水平, 但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县城,三线城市的人口持续流出。
所以,我不看好三线城市的房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