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现在的城市都有很多变化?
虽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每个城市都在紧跟国家快速经济发展的脚步,每个城市日新月异、争争日上。今天刚建成一个公园,明天一个游乐场就要开工。这个城市刚在河面上建了个大桥,那个城市又在郊外挖了个人工湖。
这个城市刚建成了个摩天大楼,那个城市又建了个高铁站。让人回不暇接。所以,那个城市都有很大变化。
现在中国还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里,城市为了接纳这些人,需要大量的建设,建设房子,学校,医院,娱乐设施,公交系统工业区等等。
所以现在看到,城市里有很多工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另外,之前很多老旧房子需要进行改造。
一个词讲就是日新月异。
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单位,二十年内中国二十强城市排名将会如何变化?
1、北京、上海会交替做老大、老二,广州、深圳会交替做老三、老四,这个龙头不会有大的变化;不以GDP论英雄的话,重庆、天津会在第五、第六的位次上厮杀,毕竟是直辖市,获得的资源、政策的倾斜,会让一切想争夺第五城的城市望而却步的;
2、第七名一直是苏州,但考虑到非省会城市、非中心城市的因素,综合实力上,苏州应该退到第一方阵的最后一位,第十位;第七、第八位会是国家中心城市,中部的武汉、西南的成都难分伯仲的,第九是西部的西安,地利有优势差一些的苏州,可以坚守在第一方阵,已经可以了;
3、第二方阵的,郑州打头,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战略纵深都是资本,总量迟早会上去的,国家中心城市可不是白叫的,会名至实归的;东部的南京、杭州、宁波,北边的青岛、大连,南边的佛山、东莞、泉州可能都会不服,但中原的郑州、还有东北的沈阳区位重要,迟早会发力的,不服也没用的;
4、所以,十一至十五名位次应该是郑州、杭州、宁波、青岛、佛山;最后五名是南京、泉州、沈阳、东莞、大连;现在冲进了前二十名的,长沙、济南、无锡、南通应该会有回落,沈阳、大连、泉州会进进出出的,不会是前二十名的常客,但东北不会完全塌陷的,再次崛起只是时间问题,二十年内肯定会有突破的。
以五年为单位,二十年后中国二十强城市将发生巨大变化,排名依次为上海、深圳、武汉、广州、北京、天津、重庆、沈阳、西安、合肥、济南、哈尔滨、厦门、大连、南京、郑州、青岛、海口、太原、长春。
整体不会大的变化,小规模的变化有,北上一个档次,广深一个档次,苏州重庆天津一个档次,武汉成都杭州南京一个,长沙无锡青岛佛山大连宁波郑州算一个,一个档次里面有变化,但基本上不会跨档次
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单位,二十年后,中国城市二十强的排名变化将会如何?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二十年后,中国城市二十强的排名将不会有太大变化,可能是前进几名或落后几名,但总的前二十强或三十强不会变化,但排名五十名后的城市排名将会有很大变化。但总的趋势是应该发展越来越好,差距会不断缩小。
未来15年,城市排名将有所变化。在宏观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落后城市再想赶上则难上加难。
保守估计,假如中国经济放缓至5%左右年增长率,美国继续保持现有1.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则最迟2030年,中国GDP可与美国持平,达到22万亿。
我国城市化步子稳健,正沿欧美发达国家路径前进。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的中期,未来十五年有望再上升14%至74%。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达60.6%,城市人口达8.8亿,农村人口5.5亿。预计到2035年,城市化率将提升至74%。城市人口将增加至10.6亿,增长近2亿人。而农村人口将减少至3.7亿人。
近来,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变化。
第一,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意味着资源会在区域版图上进行整体大腾挪,中西部少数几个城市才能抓住这百年一遇的新机遇。比如有先进产业的西安、重庆,有四通八达立体交通体系的成都。
第二,成渝经济圈极速升为中国的第四极。在五年前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央对国土空间的发展思路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
这两年,成都、长沙两个城市上升最快,并力压宁波和青岛挤进前十,排名分别为第6名和第9名,各上升6位和11位。
新兴的城市不断向上,如重庆、成都、郑州等城市,而鄂尔多斯、邯郸等城市却增长堪忧。
未来十五年,经济能持续发展、人口能持续增加的,仅有约150城,2035年前150城将占据全国85%的GDP和70%的人口。而在空间格局上,将形成“2大城市群+n个都市圈”的城市新格局。
未来十年农村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多少人不愿意待在城市想回农村?
未来十年农村的变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好,但是有的人喜欢在农村生活,有的人不喜欢在农村生活,城里有城里的好处,农村也有农村的好处
对于生活惯了城市的生活有的人也想在农村去
对于在农村生活惯了的人也想在城里面去
就像喜欢的东西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除了农村基础设施环境越来越好之外,农村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互联网农村电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将诸多中国传统特色农副产品让更多人看到;
回乡创业的人,可能在大城市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但是回到农村,先天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让更多人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将农村发展推向更高的高度,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中国梦。
我是农村来的,我对农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这种情感主要是来自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父母大多在农村。因为读书出来后,我来到了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应,一方面是人脉不够,二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自卑和害羞吧。
在农村,是无忧无虑的,当然这是小时候。长大了,有了生活的压力,去哪里都取决于工作的好坏。虽然心里向往农村,奈何没那个资本在农村闲云野鹤。
我的农村情,这辈子不知道还能否实现!
以后难说!起码目前看,50/60/70/80后,以及少数90/00/10后,农村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农村人,还有有钱人,老了还是喜欢农村的!想让农村消亡,不符合人类基本规律!
我自15岁起去市里求学,在城市一呆就是15年,一直在为拼搏很少回家,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卫生条件差,经济实力不理想的印象中,2015年跟我老婆结婚,我爱人是城里娃,一直比较喜欢农村的闲云野鹤的生活,我当时也不太理解,为此也经常分居,我在城市他在农村,他比较喜欢花花草草,和狗,为此我俩一口气养了三只阿拉斯加,还有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因为某些原因,近两年我基本待在农村,开始享受我的幸福。开始享受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我说农村的好。
1:人情味浓烈 在城市这么多年,我们一个楼层的人都很少见面,即使见面也是寒暄几句,根本谈不过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
,农村就
不一样了,淳朴善良,虽然文化程度不是
很高,很乐意助人,人情味浓,不管大
事小情,只要用得到的地方肯定帮
忙,毕竟泱泱中华,咱们比较看重这个人情。
2:空气质量好 这几年国家的经济飞速的
提升,很多都是牺牲环境的代价,
尤其的北方的城市应该体会更深,雾霾严重,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各种疾病侵蚀身体,毕竟中国大半部分都是农村,植被茂密,重工业很少,汽车尾气相对城市可以忽略不计。空气清晰,有益身心得到很好的舒展
3:机会多 较城市来说农村市场更像是一块未被开垦的农田,这几年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选超市,饭馆,娱乐的场所也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城市的人假期了,不想去远途,农家乐,采摘园,钓鱼这是不错的理想的去处,好好研究一下,有很好的发展。
4:第四点是我自己的观点,父母在,不远行,很多在农村生活半辈子的父辈们,不太愿意去城里跟小辈一起住,他们觉得约束。不自在,趁着他们还在年轻,好好尽尽孝道。
上海都市圈已基本确定1+7,今后苏南城市格局是否将会发生变化?
我家乡常州又一次被摒弃于局外,震惊之余,心情不佳,只好说些题外话。
论各方面,常州都与湖州,嘉兴,舟山不相上下吧,甚至市区经济,制造业还稍胜一筹,苏锡从此无常了?
唯一缺憾就是常州占太湖份额太少,而且仅余的一个角也没有打造好,也算事出有因吧!
如果市里的头头感到委屈的话,要尽快把武进区雪堰镇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型旅游景区出来,不要在提高价格上赶跑游客了,知名度实在太小了。
心里难受,对都市圈说不出好的想法。
谢谢文友邀请!但是说句实在话,在下对于时政向来不太了解,甚至可说是一无所知!因此实在无能为力。只有令文友失望啦!辜负了文友的厚爱和期望,在下于此处深表歉意啊!最后祝文友阖家欢乐,幸福安康哟!河北辛集月夜箫声留言给今日头条文友之东吴雅客。公历二零一八年十壹月三十日上午
11:57分发表。
从一线大城市回到四五线小城市生活,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重庆还不算一线城市吧,2016年从打拼了10多年的深圳回到重庆,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当初之所以选择回重庆也是家庭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小孩儿面临着上学,像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上学需要的资源也是很多的,在学位紧张的情况下各种条款排定有效顺序,第一条就是户口,房产优先,要不然就进私立学校,那当然会面临着高额的学费等等。
再者,房子的压力就不多讲了,我想大家都看得到,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需要多么大的资金量。
其他不说,仅此两点,对于在一线城市的人就是很大的压力。不管现在的工作怎么样,至少对于整个家庭来讲是可以长远规划,而且是很有帮助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未来5年城市新变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