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发展空天母舰有前景吗?母舰带无人机机群出击,各分机攻击后返母舰?
这个场景比较科幻,但是感觉很有前景。母舰作为无人机搭载和回收的移动平台,具有更加灵活便捷的特点。而且小型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有限,在平台上能自动进行补给,能够进行再次出击的能力。多几个母舰之后还可以进行无人机的集群作战,母舰上还可以设置空中指挥控制中心,互相协调配合。
看攻防科技,在攻大于防的年代,就像现在,增加武器平台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战斗力,所以空天母舰有用,当然前提是能飞出大气层的那种,在大气层内的就算了,一个大靶子而已;在攻防相当或者防大于攻的年代,那就没有什么用了,小飞机的攻击力恐怕无法破防,需要更大的武器平台来搭载相应的武器
空天母舰的前景当然是有的,而且前景很宏大,就是因为技术不成熟,以及技术要求达不到,现在才没有所谓的空天母舰。事实上美国的国防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就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一种代号为“哥姆林”的空中航母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以可挂载在战机和轰炸机的挂架下挂载,在敌人防区外发射,并由以c-130改装的“母舰”回收的系统,该无人机系统主要执行侦查任务。
目前DARPA的要求是从同一架飞机上发射回收,能在482千米外盘旋1小时并返回母舰。C-130那种投放无人机的方式严格上说还不能拿称之为空天母舰,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无法在轨道上运行,显然不符合所谓的空天母舰设想。那么什么是空天母舰,当然是单机入轨的飞行器,投放的飞行器也能在大气层内和轨道上作战,其技术涉及领域很多,人类当前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空天母舰的作战通途很广,可以在轨道上部署,也可以在大气层内部署,攻击目标的时间很短,一个小时内就可以摧毁地球上任意一个目标,因此这样的武器系统也是足够强大的。
不过在轨道上部署武器,显然是违背了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规则,但不排除被突破的可能。空天母舰实现起来还需要近百年的时间,比如单级入轨的航天器,虽然曾经有过类似的项目,但要真正研制出来,并且量产,没上百年的时间是无法实现的。
发展空天母舰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发展空天母舰的前提条件是,大飞机制造技术的突破。最起码,也需要突破起飞重量两千吨级以上的大飞机制造技术。才能够携带足够的小型无人机执行作战任务。这又带来另外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飞机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飞机发动机技术。要把空天母舰变成现实,估计中国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40年以后,导弹技术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激光技术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卫星上就可以直接对空天母舰进行攻击?那时候空天母舰还有存在的意义吗?那么大的体积在天上不是一个活靶子吗?
航母舰载无人机未来真的会实现吗?
不需要未来,因为已经实现了。
早在2013年,美国就从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上弹射起飞了一架X-47B舰载无人机,并取得了成功。随后,X-47B又成功降落在布什号航母上,完成了在航母上起飞和降落的测试。
X-47B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该项目于2007年正式启动,整个项目耗资约14亿美金。2011年2月份,X-47B首飞成功。
X-47B设计速度可为0.65马赫,实用升限为12000米,具备隐形能力,可全天候作战,可携带各种传感设备,甚至具备网络作战和空中加油能力。
无人战机的优势就在于省去了与飞行员一切的设备,提升了容纳设备的空间,还不用考虑飞行员的伤亡问题。所以该项目开启之时得到了美国海军的高度重视,美国海军认为X-47B将来可代替有人战机进行作战。
但是事实却很鸡肋,美国海军再重新评估了X-47B项目后,决定下马该项目,因为X-47B并不能很好的替代有人战机。X-47B与传统无人机的区别在于X-47B不需要远程控制,而是通过计算机自主控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X-47B能完全离开人,X-47在航母上还是需要和有人战机一样需要地勤工作人员。而且X-47载弹量有限,远低于有人战机,实际作战效果不如美军现役的F-18,而且在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时,X-47B也不能很好的执行作战任务。
所以X-47B只是昙花一现,真正完全在航母上部署无人舰载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热爱空军装备的小伙伴们,是不能去忽视无人机的发展的,就我而言我对无人机的了解源于在11年的继本拉登之后的基地组织第二代领导人被美国一家“捕食者”无人机发射导弹击中炸死。我记得当时报纸上花很多篇幅介绍无人机各个优点,列如它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可以及时变换侦查还是对地攻击,亦或者配合有飞行员的战斗机模式。并且它在远程操控极大程度上减少人员的损伤,更加符合未来高科技高信息化作战。看来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可能将不会再有载飞行员战斗机了,那么在航母上哩?航母也可以实现搭载无人机吗?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无人机是无人战斗机,其实美国很早就开展了舰载无人机计划,在2013年时一架X-47B同时是隐身无人机,就在美国航母上完成了弹射起飞,随后也完好无损的降落在另一艘航母上,我们知道是否可以成为舰载机最大难度就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所以可以说航母搭载无人机早在13年就实现了。
可是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见这架飞机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呀。这是因为这架无人机和传统无人机不同,它的控制主要依靠自身的计算机。在实验中出现不少次的自身计算机故障,同时因为机身比较小,载油量少,作战半径小,载弹量也有限。不但有高昂的造价,还有巨额的维护费用,这样一比较还不如F-18战机更加实用。所以这个计划很快也就下马了。当然舰载无人机只是相对说目前还不紧急需要,相信在未来技术提升后,航母也将会搭载更多无人战斗机。
我国的无人机可否上航母?
现在我国的无人机还没上航母。但是有关方面正力紧训练,研究,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无人机一定能部署在航母上,为航母又增加一大利器,增强航母的侦查打击手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无人机因为其飞行员,重量轻载弹量大,续航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点近些年很受重视,用来执行一些人力比较困难或者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我国目前无人机技术已经趋近成熟,已服役的翔龙为代表,翔龙是我国一型战略侦查机。从11年的时候就有消息,而直到不久前,才真正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翔龙体积巨大,重量可达七吨多,已经快接近轻型战机了,翔龙航城很远,飞行半径在两千到两千五百千米之间,足以巡逻到我国的近海领域。而且续航也比较出色,装备涡轮发动机的情况下还可以飞行十个小时以上。同时如果执行搜索任务,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做到搜索五千平方千米的范围,两架就能做到一天时间把钓鱼岛周围巡逻一圈。
而且在飞行高度上也是达到了惊人的1.8万米,这个高度一般的防空武器根本攻击不到。不仅飞的这么高,还有力气负载五百千克的导弹等装备,真正的能打能侦查。据说它采用了特殊的技术来提高隐身性能,甚至比歼20还厉害。
而作为舰载机的话,成本比一般舰载机低很多,而且可以减少宝贵的飞行员损失,同时具有灵活性较好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装备“旋龙”无人机为舰载机,既可以充当侦查,监视的效果,还不知疲惫,必要时还可以对地方水面船只进行火力打击,而且速度也是很快。但是对于装备在航母上的无人舰载机,在技术等等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但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见到。
已经可以搭载,并已经上舰了。来看一段外媒的报道: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最近引述日本防卫省对外展示的两张P-3C反潜机跟踪进出宫古水道中国海军舰队时拍到的大陆无人机训练照片,其中1张照片显示有3架无人机停放在054A型护卫舰“舟山”号尾部甲板上。
这种无人机形似奥地利席贝尔公司研发的S-100无人直升机,这是迄今世界上顶尖的无人直升机之一,可伴随中型以上水面舰执行远洋任务。《简氏防务周刊》怀疑,有人违反欧盟对大陆武器禁运政策。
但席贝尔公司则反驳说,2010年出口给中国的民用型S-100符合欧盟规定,并宣称日本防卫省公布的照片细节显示中国海军这些无人机不是真正的S-100,应是自主研发的产品。
由此,可见我国的舰载无人直升机已经于早年间就展开了舰上训练,至于无人固定翼飞机,我国也在做相关研制工作,技术并不成问题,加装一定的放飞装置,就可以实现,至于现在未见诸报端,是因为还在技术验证阶段。
我国的无人机上航母,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这是末来海陆空军以及火箭军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人化、智能化机器人系统是世界强国优先发展的方向。
我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还错过了三四十年的装备技术革命,以致十多年前人民军队手中的装备水平落后于世界主流装备几十年,一有风吹草动,便被霸权主义欺负到家门。
如今,我们的装备科技掘起了,经济实力,工业产能力也都具备了。所以,人民军队的装备技术水平可以跨越式的发展了,许多技术巳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已经迈出了韬光养晦的年代。张局座说过,″以前我们是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今后我们则是打什么仗就用什么装备。"这就是今天的中国,这就是今天的人民军队。
笔者个人认为,中国末来的航母编队,驰骋于万里大洋上,征途波诡云谲,危机四伏。虽然编队中的雷达等探测装备似探测距离已达四五百公里,但说实话,其对敌隐身及水下目标的探测距离会大大缩短,这对我编队的危胁是致命的。所以就必须设法扩展已方的态势感知范围,需达千公里之外。这就需要一种滞空时间足够长,航程可达5一6千公里以的空中侦察装备对千公里以外的海空态势了然于胸。对此舰载预警机仍显得力有不逮,区区四五个小时的滞空时间,而且还要战机护航,使它的滞空时间进一步缩短,给潜在之敌留下偷袭的良机。而我国的长航时无人机在这方面就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
目前我国现有的风影、彩虹、翼龙无人机均具有上舰的潜力,其远距离探测和目标识别能力足够强大,彩虹、翼龙的滞空时间都在30多小时以上,而风影更达到惊人的60多小时以上。足可以完成编队远距离态势侦察任务。
它无需战机为其护航,事实上也无法为其全程护航。只需略加改动,每一款都是性能卓越舰载侦察无人机。
除此而外,还需为这种侦察机配备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舰载无人攻击机,由其执行对前述某种无人机探测到的陆海目标发动首轮打击。
中国早在几年前就已研发成功的利箭无人机,有资料证实,这是一款专用舰载型,隐身无人攻击机。其与上述任意一款长航时无人机搭配,将为我们的航母编队提供远距离优势的警戒防护能力,和对陆对海强悍的首轮零伤亡攻击力。它将是我国末来航母编队必要的攻守兼备的察打力量,这也是有人战机无法取代的。
因此笔者个人观点是,中国现有的几款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稍加改进,既可上航母,而且十分必要。隐身利箭无人机更是专为航母舰载而研发,原本就是航母标配,它上航母则势在必行。
但首先要声明的是,以我国目前都航天工业水平,如果想开发一款专用舰载无人攻击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以目前国内的无人机来上舰的话,就很困难了!
图注:2011年的时候沈飞曾展示过一款带尾勾的小“天弩”,当时着实惊喜了一群人。
国内目前的主要军用无人机制造商,就那几个成飞;代表作“翔龙”、“翼龙”系列。沈飞;代表作“利剑”、“神雕”。航天科技集团;代表作“彩虹系列”。当然还一些其他各路厂商的打酱油角色,但是主要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这几种。
而这里面“神雕”、“翔龙”都属于战略预警侦查无人机,属于美制“全球鹰”这种大型高空远程无人飞行器,而这种无人机目前来说是不适合上舰的,首先是因为其太过巨大(全球鹰翼展35.4米、长33.5.米,接近波音737级别,翔龙、神雕虽然目前还没有可靠数据流出,但从这种侦查无人机必须安装的“大尺寸合成孔径雷达”的天线尺寸看,是不太可能做小的),而这么巨大的飞机是不适合上舰的。
图注:全球鹰看着不起眼,可大小跟
波音737差不多了。
如果单按效费比来说,还不如直接用“飞鲨”挂载电子吊舱来的实际。
而翼龙、翔龙系列一开始就是以陆基“察打一体”无人机研制的,如果想上舰必须进行结构补强,增重来适应海上严苛的作战环境。
并且它两者的效费比,也不能与歼15这种正经的有人舰载机相比,不仅一个架次的载弹量、载弹系数都不如歼15,自己也没有协同作战能力,如果碰见对方空军力量,那就是等死。
而未来的舰载无人机的发展思路,其实是类似美制X47B这种的隐身无人机,不仅要有足够大航程和载弹量,而且还要有与其他有人机一样的协同作战能力。
而目前我们还没有任何一款“无人机”符合这个标准,如果我们降低一个标准,单以隐身无人机来看的话,利剑可以说是比较符合的,但是利剑因为要照顾“隐身性”,机翼后掠角太大,低速起降性能不好,所以上航母也不太现实。
图注:利剑的机翼后掠角太大了。
我们还是期待未来吧!相信我们的航空人,在未来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喜的!
把航母设计成大疆无人机,会怎么样?
这种方案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现在的航母都是从海洋行驶的。一方面要受地形和海洋限制,例如一个作战区域移动到另一个作战区域。不仅要考虑到周围的海洋环境,防止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触礁等情况,而且还要绕过不同的大陆岛屿等等,路程上就无法实现最短距离行驶,而且还要与恶劣的海洋环境做斗争。
各种设备你要适应颠簸的海况,还要适应高腐蚀的海水。
而空中航母也不同。
就可以避开这些还上航母的缺点了。只不过空中目标过于巨大,必须考虑如何防空的问题。当然航母这种大型飞船最好离着战场尽量远。只要满足一定的隐形需求就可以了。
但从技术角度上讲,实现大疆航母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就是动力来源。航母如此重物,需要足够的动力供给。估计也只有核动力才能实现。但是如果遭受到攻击,巨大的核辐射污染将会对人类造成不可磨灭的危害。第二就是动力机构。多大的动力机构才能够实现对几万吨航母进行飞行?而且巨大的飞行声音,就会像巨型喇叭在给对手指示所在位置。巨型的螺旋桨搅拌着空气,估计声音会巨大无比,对船员,对行驶过得居民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因此从技术角度是很难实现的。
不过不使用螺旋桨方式,我倒想到另一个形式那就是飞艇。如果靠空气升力飞起就会造成较小的噪音,如果能够实现隐形并升至平流层,那么既可以隐形又可以不用担心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而且上方空气阻力小,声音小。当然从技术上还要考虑上空缺氧,使用可靠飞艇填充气体等问题。
以上是我的浅见。
航母设计成大疆无人机,放大版本其实就是“空中航母”,如果设计成这样就成空战巨无霸了。
我们经常在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中,看到“航天母舰”或者“空中航母”,它可以保障无人机和有人机直接停靠,就像海上的航母一样在空中飞行。
作战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无人机、有人机等飞行器,它不仅自卫能力,还有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以随时飞往全球各地执行任务。
目前尚处于向研究阶段,尚未有生产,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人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这种空天母舰,一旦成为现实,那将改变未来的空战模式。
不过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发展出了舰载无人飞机,包括X47B(X - 47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操纵的"无尾翼、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也是第一架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并自行回落的隐形无人轰炸机)。
大疆是一款无人机的品牌,创立于2006年,由香港科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汪淘创立。大疆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七成的市场份额,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国家。
我也亲自使用过,这种无人机的稳定性非常完美,挂靠一个摄像头,进行航拍非常稳定,许多领域都开始用这种无人机。
如果把航母设计成大疆无人机,我个人觉得肯定比起水上航母要优益的多,我们首先不要考虑他的可行性,我们先讲他的优势,在空中如果能有一支这样的航母,那将控制整个空中优势,空中制空权一定在他掌控之上,无论从打击范围还是效率都能做到完美,因为在空中就可以直接对目标进行打击,不需要传统的要先从地面或者从海面上升到空中后再进行打击。
把航母设计成大疆无人机的形式,那就是电影《美国队长2》中的“空天母舰”了!
电影中类似大疆无人机结构形式的装备4个反重力风扇的“空天母舰”!
对于电影中的空天航母,大量作战飞机可以在上面起降,并具备完全隐身的能力(电子探测及视觉双重隐身),个人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短时间内还无法掌握类似电影中“空天母舰”的技术
更有“脑洞大开”着直接给航空母舰加上了“大疆无人机”的螺旋桨!😂
假使真的有一天是实现了,类似如今航空母舰大小的“空天航母”飞行在空中,其效果就像是一座帝国大厦在天上飞行一样,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并称为攻击的靶子,在空中做好如此大目标的防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一种形式体型庞大的“空天母舰”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具有建造类似“空天航母”的技术,有必要建造“空天母舰”么?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科技如果发展到那个程度,那么战斗机或者低轨飞行器技术也高度发达了,具备全球打击能力应不在话下,而且更加灵活、快速的无人攻击手段也会高度发达。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愿意去花大量资金、资源去建造一个需要重点防御、作战价值有限的超大目标呢?
低轨武器其实更有实际意义
以上为个人的理解,欢迎关注“威呐解析”、讨论交流。
疫情期各国海军集体趴窝,那么是否有可能组建无人机航母?
现在的无人机还有许多瓶颈无法解决,做不到有人驾驶战机那样,敌我识别,旱地拔葱窜高爬升,侧翻,俯冲等战术动作。
航母甲扳面积有限,解决了无人机的折翼,足够的弹药,敌我识别及各项战术动作和防电子干忧,机身隐型就可以上舰了。否则就是活靶子。
目前还做不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