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未来会不会有可能出现航天母舰,无人机取代飞机,人类在里面操控?
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看的不是能不能,而是值不值。如果只是大体积大质量上天的话,其实一战的时候已经有了大型的飞艇可以起降小型飞机。现在做也没什么不可以突破的技术难关,只是发现那种方式不那么划算。至于无人机其实现在各国都有部署,阿富汗战争的时候,美军就用的比较多。只是这些飞机是不是该停在飘在天上的机场,这个问题还得继续往后看。
发展空天母舰有前景吗?母舰带无人机机群出击,各分机攻击后返母舰?
发展空天母舰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发展空天母舰的前提条件是,大飞机制造技术的突破。最起码,也需要突破起飞重量两千吨级以上的大飞机制造技术。才能够携带足够的小型无人机执行作战任务。这又带来另外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飞机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飞机发动机技术。要把空天母舰变成现实,估计中国需要30到40年的时间。40年以后,导弹技术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激光技术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卫星上就可以直接对空天母舰进行攻击?那时候空天母舰还有存在的意义吗?那么大的体积在天上不是一个活靶子吗?
空天母舰的前景当然是有的,而且前景很宏大,就是因为技术不成熟,以及技术要求达不到,现在才没有所谓的空天母舰。事实上美国的国防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就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一种代号为“哥姆林”的空中航母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以可挂载在战机和轰炸机的挂架下挂载,在敌人防区外发射,并由以c-130改装的“母舰”回收的系统,该无人机系统主要执行侦查任务。
目前DARPA的要求是从同一架飞机上发射回收,能在482千米外盘旋1小时并返回母舰。C-130那种投放无人机的方式严格上说还不能拿称之为空天母舰,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无法在轨道上运行,显然不符合所谓的空天母舰设想。那么什么是空天母舰,当然是单机入轨的飞行器,投放的飞行器也能在大气层内和轨道上作战,其技术涉及领域很多,人类当前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空天母舰的作战通途很广,可以在轨道上部署,也可以在大气层内部署,攻击目标的时间很短,一个小时内就可以摧毁地球上任意一个目标,因此这样的武器系统也是足够强大的。
不过在轨道上部署武器,显然是违背了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规则,但不排除被突破的可能。空天母舰实现起来还需要近百年的时间,比如单级入轨的航天器,虽然曾经有过类似的项目,但要真正研制出来,并且量产,没上百年的时间是无法实现的。
看攻防科技,在攻大于防的年代,就像现在,增加武器平台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战斗力,所以空天母舰有用,当然前提是能飞出大气层的那种,在大气层内的就算了,一个大靶子而已;在攻防相当或者防大于攻的年代,那就没有什么用了,小飞机的攻击力恐怕无法破防,需要更大的武器平台来搭载相应的武器
这个场景比较科幻,但是感觉很有前景。母舰作为无人机搭载和回收的移动平台,具有更加灵活便捷的特点。而且小型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有限,在平台上能自动进行补给,能够进行再次出击的能力。多几个母舰之后还可以进行无人机的集群作战,母舰上还可以设置空中指挥控制中心,互相协调配合。
无人机航母有无现实意义?
兔哥回答;目前,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目的,并且有了实战的成果,在热点地区无人机被普遍使用,用于侦察、攻击行动。无人机的种类也从简单的侦察型发展到了具备侦察、打击、通讯、能力为一体的多用途机型。并逐步向预警、制导、隐身、智能化的领域拓展。无人机的机型也含盖从微型到大型各级别。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仅管无人机的机术性能很先进,但这种先进也只是相对而言,只是针对目前的发展而言。从整体上来说无人机的先进程度只不过是处于启蒙期,并非是发展到了一个具有智能化的成度,智能化的无人机才能被用于空中作战。至于无人机航母是否有意义,可以明确的说,非常有意义,而且,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无人机航母现在并不能实现,原因如下。
无人舰载机的优势,常言道“人命关天”,如果不需要人类去冒险就能达成作战任务当然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航空母舰做为舰载机的载体,靠舰载机来实现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强大了航母的战斗力就强大,如果没有舰载机,航母就是最废物的武器。航母舰载机目前都是有人驾驶,由于航母的特殊性,舰载机和人员的损失非常严重,舰载机的训练中的事故不断,仅美国用于训练中的事故就损失了1万多架舰载机,8000多名飞行员死于舰载机的起降训练。如果是无人机就不会有人员的损失,所以,美国开始测试无人舰载机X-37B等。然而,现在能做到吗?不能,技术还没有发展到支持无人机去作战的程度,现在的具备打击能力的无人机也只是停留在对地打击方面,并不能进行复杂的空空作战,而且严重依赖地面人员的操控性。
舰载无人机的技术现在无法满足航母作战的需求,短时间无法改变有人作战模式。航母的作战任务就是进攻,但进攻是建立在防御的基础之上的。航母面临的打击越来越多,而空中的舰载机就是主要的打击威胁。舰载机通过搭载反舰导弹对航母的集群攻击是对航母巨大的威胁。虽然航母战斗群具备了严密的防御手段,但最外层的防御圈却是由舰载机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无人舰载机要有对付空中目标的能力,能够像有人舰载机一样能上下翻飞,闪展腾挪,能够进行复杂的对空防御作战。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成度,智能化就是必须的条件,有人操控永远做不到身临其境,严重限制了无人机的自主能力。而要达到以上的要求,无人机就必须具备探测、火控、主动判别、自主攻击等等一系列的智能控制手段,这是目前还无法做到的。
对于无人机航母,其实最需要,只是做不到。无人机航母是否能实现,关键在于无人机的发展,航母只是一个移动的机场,从目前来看,把无人机搬上航母的只有美国,美国正是看到了无人机在未来作战中的具大的优势所以开始了无人机在航母上的起降实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实现无人机舰载机化,差太远。目前能做到的也只能是舰载无人攻击机首先被实用,这也只不过是把目前的察打一体的无人机搬上了航母而已。当然仅仅是能在航母上起降就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如果能够把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无人机舰载机化,那么在航母对地攻击能力上就可以在防区外对目标进行打击,而且不需要人员去冒险。无人机的远航程现在已经不是技术难题,而且无人攻击机的技术也能够支撑这样的要求。美国的舰载无人验证机只所以采取了隐身设计,就是表明美国打算这么干。先用隐身无人舰载机执行简单的对陆打击任务,用有人舰载机负责对空作战。
无人机航母的重要意义;首先是飞行员方面,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所花的钱是个不小的数目,而且培训周期长,投入大。战争状态下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历次大规模的作战中看,飞行员始终是处于匮乏状态,善后也需要一大笔的钱。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被喻为是刀尖上的舞蹈,极度危险,如果能用无人机替代自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从舰载无人机方面来说,没有了驾驶员也就不再需要安装救生、供氧、火控显示、座舱等等结构,能够使舰载机减重很多,并且可以更好的按照有利的外型进行设计。无人机由于没有了飞行员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弹药,也可以使无人机的过载更大,这样机动能力也会更强。从作战方面来说,无人机可以进入到更加危险的地区进行战斗,无需考虑人员的安全。从使用上来说因为不需要为人的性命担心,使用上也会更加的暴力,更能发挥出舰载无人机的性能。以上的优势是有人机做不到的。所以,无人机航母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就目前而言,也只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现在就是想要,也做不到。
总之,无人机航母的发展是未来的方向,但也并非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无人机航母要实现上述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梯次递进,从简到难。无人机和有人机搭配使用将是最先看到的作战方式。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参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说是一款纯的无人机航母,不搭载有人战机,充其量搭载有人直升机,大国肯定是不会采纳。但这个思路非常适合中等国家:屌丝神器。
一款纯无人机航母,排水量3万吨-4万吨。由于不搭载有人喷气式战机,也就不用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的这些设备了。而我们都知道,这些东西非常复杂、昂贵。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对甲板的冲击以及发动机尾焰对甲板的损害也小,所以也用不到普通航母那么高规格的甲板。这又减少了很大一块成本。
这样一艘无人机航母,其他先进技术全用上,造价也就是10多亿美元。是美国福特级航母造价的十分之一,是咱们国产航母造价的三分之一。比先进的驱逐舰贵点有限。因为驱逐舰上大量的垂直发射井,各型导弹,无人机航母用不上。它只是比驱逐舰大,费钢材而已。而钢材在军事装备里,毕竟还是低价的东西,多花不了几个钱。
当然,想开发无人机航母,无人机这块也得做个新设计。因为现在各国都还没有装备能发射反舰导弹的无人机。反舰导弹体积大,也自然需要体积更大一点的无人机。如果想搞,这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门槛。而且这种无人机也不用太高的指标:一机挂一弹。就差不多了。
大体这样配置:5架无人侦察机,2架有人预警直升机,4架有人反潜直升机,15架攻击无人机。
一支舰队编入2艘无人机航母。
这样的舰队,跟有人机航母编队打,肯定是不行。但要是打没有航母的海军,欺负只有驱逐舰的海军,那还是非常占优势的。要不我开头咋说这是一款屌丝神器呢:首先自己的成本就便宜,然后打更便宜的敌人。
当今世界装备航母的国家就这么几个:美英法中印意,俄罗斯的航母趴窝出不来。除去这六七家,其他国家的海军基本上都是以驱逐舰甚至是护卫舰为核心。
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攻击敌方舰队,正常射程是100多公里,300多公里是极限。苏联时期能打550公里的反舰导弹咱就别提了,现在肯定是用不了。如果无人机从航母起飞,尽可能把作战半径往低了算:300公里,加上导弹的射程,打击距离应该是400多公里,600多公里。
无人机航母的打击距离比驱逐舰永远都多一个无人机作战半径。
在驱逐舰能还击之前,无人机最低能往返发动2次打击。也就是说一支双无人机航母编队,在进入敌方驱逐舰射程之前,能提前向对方打出60枚反舰导弹。实际上目前除了美国海军,根本就没有谁家的舰队能扛住60枚导弹的攻击。咱们想扛住,也得等8艘055全服役,而且是编到一个队里。
现在要是哪个国家装备2艘无人机航母,哪怕只装备1艘,加上其他的驱护舰,也能稳居世界第8海军。韩国装备2艘去灭越南海军,还是手掐把拿的。
不过无人机毕竟还远远不是有人机的对手,无人机航母的战斗力也远远低于有人机航母,大国看不上这种东西,美、中、英绝对不会用。像法国、俄罗斯在未来很可能会向现实低头,放弃有人航母,去开发这种无人机航母。印度、日本、韩国应该也会走这条路。
无人机虽然还不成熟,但它就是未来,就跟火枪必定要代替弓箭一样。所以大国在这块也都很认真。无人机上航母和有人机搭配,这是美国、中国的必然选择,英国也可能搭一下美国的顺风车。
对于海洋大国而言,无人机也一定会上航母,只不过是不能为它单独搞一款小航母而已。30年以后,人工智能发达了,在大国航母上,也会出现无人机把有人机挤走的情况。
用1万架带弹“大疆”无人机,能不能对付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
航母,资格的海上霸主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击沉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难?
我们知道,2005年3月,美国海军把服役了31年的功勋航母“美国”号拉出来给炸沉了。现在很多伪军迷认为,打航母嘛,一个导弹、或者一发鱼雷就搞定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按理论计算,就算一艘驱逐舰要把航母给弄沉也得需要至少7枚反舰导弹。事实上也是,据说为了炸沉美国号,美军也是使了牛鼻子劲。他们先是把水密隔舱打开,故意让它进水,并且在某些关键部位安装了大量炸药,炸了个通透,但是,没反应……随后就是各种骚操作了,让飞机来一轮地毯式轰炸,没反应……然后再是水面舰艇发射各种反舰导弹,还是没反应……那就再来水下潜艇发射一轮各型鱼雷,仍然没反应……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二十多天,硬是没反应。最后木法了,美国人弄了好几吨C4炸药上去,终于给炸沉了。
炸沉一艘死靶子的航母就这么艰难,至于一个活的航母战斗群,当然就难上加难了。毕竟航母作为海上霸主,其威名可不是浪里白跳号张顺的。美国的一个航母战斗群,其所包括的一到三艘航空母舰,一到两艘导弹巡洋舰,两到三艘导弹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一到两艘攻击潜艇,一到三艘补给舰,这些舰只除了集中起来加速感染新冠肺炎以外,还真不是来凑分母摆自拍吃干饭的。当然,还没算乌泱乌泱的舰载机哈。
说到舰载机,就该轮到题主所说的一万架带弹的大疆无人机上场了。作为全球较为顶尖的无人机飞行平台和影像系统自主研发和制造商,DJI大疆创新可以说是我们的骄傲,它始终以领先的技术和尖端的产品为发展核心,从最早的商用飞行控制系统起步,逐步地研发推出了ACE系列直升机飞控系统、多旋翼飞控系统、筋斗云系列专业级飞行平台S1000、S900、多旋翼一体机Phantom、 Ronin三轴手持云台系统等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外多项技术空白,并成为全球同行业中领军企业,使得飞行在普罗大众中皆能随心所欲。所以题主才有了用一万架带弹的大疆无人机能否对付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想法。
好吧,那我们就让一万架大疆无人机带弹试试。以大疆精灵3为例,其承受的重量极限是3700克,扣掉自身1300克,能绑2400克,虽然极限对电机太伤,我们还是让他绑2400克。一架2400克,十架24000克,百架240000克,千架2400000克,万架24000000克,我的天,这么多个零,好吓人哈。换算一下,24000KG,就是24吨,好像不少了,但比起开头美军对美国号作死的折腾,要用这点总量,还是分散的,去对付一个负能量满满的航母战斗群,怎么说呢,正如有个网友说的,就好比一万只蚊子对付一只野猪,虽然不很恰当,但多少是那么个意思。
这也正是我们有了辽宁号,入列了山东号,还在大力发展第二艘、第三艘国产航母的战略意义之所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空中无人机航母将飞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