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资本市场新规落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资本市场新规落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资本新规对商业银行有哪些影响?
整体来看,围绕不同类型业务所受影响,国信证券认为,对大行而言,受益于资本底线放松、投资级公司以及个人住房贷款权重下调等,其资本充足率大概率将上升;股份行将受益于投资级公司以及信用卡、个人住房贷款权重下调,但股份行的开发贷、其他个人贷款较多,风险权重可能会上调,最终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贷款较多的城商行及农商行,其资本充足率或将有所上升。
第一类,新增房地产开发风险暴露。对房地产开发风险暴露区分为100%和150%两个档次,总体而言变得更严;
第二类,新增商用房地产风险暴露,总体而言变松。除部分商用房地产贷款按交易对手风险权重计量外,其余风险权重根据贷款价值比计量,权重分为65%、75%、90%、110%、150%等几个档次,总体而言变松;
第三类,新增居住用房地产风险暴露,对居住用房地产风险暴露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总体来看有所放松。
商业银行资本新规与原新规差异?
商业银行资本新规与原新规之间的主要差异是新规对于资本要求的强化和更加细致化,采用更为全面和复杂的风险权重方法。
具体来说,新规要求首次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门槛;同时,新规还对商业银行在资本组成、资本补充、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要求提出更加具体和细致的要求和指导,以此提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御能力的整体水平。
MOM产品新政落地,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2019年12月6日,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以下简称《MOM产品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mom产品新政落地会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我觉得有下面几点:
1. 节约组合基金策略的成本。
根据《MOM产品指引》,MOM的产品形式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管理人)委托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投资顾问) 就资产管理产品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提供投资建议,根据资产配置需要将资产管理产品的资产划分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资产单元,每一个资产单元按规定单独开立证券期货账户。
相比FOF模式,类MOM和MOM可以节约一个产品的嵌套层级、自然也可以节约一层产品成本。
(2)减少基金组合投资集中度限制。
目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的私募FOF业务需遵循“双25%”的限制;公募基金开展公募FOF业务需遵循被投资基金运作期限不少于1年、集中度不超20%等限制。
而《MOM产品指引》对MOM并无聘请投顾数量和集中度的相关要求,有助于提升投资的灵活度。
(3)提高组合调仓灵活度。
MOM以资产单元方式运作,每个资产单元单独开立证券期货账户,因此,母基金做账户间的资金配置,相比FOF在产品间做资金调拨的情况,有更为灵活的调仓路径。
FOF在定义中明确要将8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其他资产管理产品,而MOM并未就委托资产比例提出具体要求。因此,MOM更适合那些在投资策略上有更多想法的母基金。
(4)提高母基金话语权。
MOM母基金管理人是最后的决策人和执行人,将母管理人和子管理人的沟通纽带进一步夯实,母基金话语权显著提升。类MOM和定制子基金的FOF也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而投资非定制产品的FOF话语权最弱。
(5)降低基金核心投顾隐蔽度。
根据《MOM产品指引》,MOM 应当在基金合同或者资产管理合同中详细列明MOM 产品的投资顾问基本信息。MOM变更投资顾问时,母基金需要及时公告、在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或者计划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履行产品变更程序。
MOM比FOF更容易暴露母基金的核心投顾池、容易被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简单复制。
(6),新政的发布使得产品有规可循,会促进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等积极发展mom产品,其中私募基金的限制比较少,产品规模可能会比较公募基金大。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至2021年底,对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一是对资本市场是降息级别大利好!很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企业和社会资本,以前都有融资盘,都有杠杆类产品,这些产品具有高风险,运行周期短,又是非常脆弱的,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就是压杠杆,选成整个社会动荡,股市连续多天大跌!
二是延缓一年,给了遭遇新冠困扰,后继资金短缺,继贷无门,可能速遇资金链断烈,面临破产的机构和企业缓了一口气,至少还有一年半的缓冲期,原来是死刑立即执行,现在改为缓期执行,一般是可以活下来了,这样,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就不会泯灭了!
三是资金市场又会活跃起来,以股权作为抵押的产业资本,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资金,不会发生践踏现象了,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好了,头上的达摩克利期剑没有了,牛市的基础牢固了。
这是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二级市场的一件大事。资管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底,是顺应时势的需要,利好国民经济之复苏,利好濒临死亡边缘的*sT股的上市公司。同样,利好整个资本市场。
首先是挽救了200多家sT公司。延期一年,给了这些公司一喘息自救的时间。sT公司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仅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唤发青春,通过自救与资管新规之政策"帮扶",可延长企业与产品生命。也符合中央关于″内循环"精神。同时,挽留了因退市而失业的准下岗人员。当然,不努力而退市,则另当别论。
一一预期下周sT股会火一把
其次,资管延期还会减缓沪深创千家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大盘暴跌被強制平仓的危机。这方面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主板左2600点~2700点时,会集中暴发。届时,数量庞大的被质押公司会雪上加霜。
一一利好低价股质押上市公司和券商
第三,管理层尊重经济客观规律,扶植二级市场,不干预A股,为长期利好。这方面的教训亦相当深刻。某媒体曾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同月,发社论,与前不久发文抨击A股的结局,重创了资本市场。不干预,其实是尊重股市客观规律的表现。必须指出,不干预与要监管是两码事。这与高层要严控资本犯罪并不矛盾。
一一注意下周先扬后抑,与市场共舞。
关于注册资本的最新规定?
注册资本是指企业在注册成立时股东认缴的资本总额,是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之一。以下是关于注册资本的最新规定:
1. 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自2014年3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行了注册资本认缴制,即股东在认购股份时只需缴纳一部分资金,而不需要一次性缴纳全部注册资本。
2. 注册资本不再作为公司经营的必要条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再作为公司经营的必要条件,不再强制要求公司在成立时缴纳全部注册资本。
3. 注册资本不再作为股东出资的上限:根据最新的《公司法》修订案,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再作为股东出资的上限,股东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自行决定出资金额。
4. 注册资本实行分类登记:自2014年3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注册资本分类登记制度,即将注册资本分为注册资本实缴和注册资本认缴两部分,并分别登记在公司的工商登记簿上。
5. 注册资本实缴期限延长至2022年:根据最新的《公司法》修订案,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期限延长至2022年,即公司在成立后2年内必须缴纳全部注册资本的50%以上,其余部分可以在5年内缴纳完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注册资本不再是公司经营的必要条件,但是过高或过低的注册资本都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信誉和经营。因此,在确定注册资本时,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资本市场新规落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资本市场新规落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