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推广自己,中企如何用好外国网红?
推广自己,中企如何用好外国网红?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两个点来看。
第一,中企。
我这里理解中企应该是指“中国企业”,而不是“中央企业”对吧。
中国企业要推广自己,不管用什么方式,那么首先肯定是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了。
中国企业有什么特色?
我们看一下201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中石化以2.74万亿营收位居榜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别以2.60万亿、2.56万亿营收分列第二、三名。前十名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汽集团、中国银行。入围门槛为323.25亿元。
看到了吗?
主要都是国家队为主,也就是国企占主要。
虽然现在民营的互联网公司做的风生水起,很多风格都带有一些欧美特色,但是由于和国企比体量还是有差距,因此我们所说的中企,要找的特色一定是具有“国家力量”的元素在里面的。
所以民族特色、一带一路、政策优势等等中国特色的东西,一定是中企需要找出来并同推广结合起来的点。
第二,外国网红。
说到外国网红在中国的影响力,我觉得非正式会谈这个综艺节目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当然另外还有一个世界青年说,不过没看过不是很了解)
非正一直是走的穷逼剧组的路线,但是节目质量有保证,为外国嘉宾着实圈了不少粉。
最近的第五季,金主爸爸就变得很有影响力了:益力多,哔哩哔哩,知乎,小鹏汽车。。。甚至还有国外品牌掺一脚。
所以主要应该是要用好歪果仁在国内的网红流量,这些歪果仁对中国已经有相当的了解,有的甚至是中国通,利用这部分网红的借力,不仅有中西的对照效果,还同时兼有中西合璧的奇效。几乎可说是鱼和熊掌兼而得之。
而如果只是国外的国际明星来刷脸,名气是有了,但是这类明星对中国大多只是略知一二,了解并不深,不能完全将精神融入到推广里面去,所以效果上估摸就不那么好用了。
当然,以上观点也仅为一家之言,可能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有其他新思路,欢迎指出,抱拳了~~~
(我是闲云,深耕互联网多年的产品老兵,在游戏社交、互金电商等项目中都有丰富的经验,欢迎大家多沟通多交流~~~)
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而不是在中国上市?
因为在中国,企业要上市的话,程序比较复杂,美国上市程序相对来说简单一些,这是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的原因之一;其次,有些公司到美国上市是为了拓展国际影响力,方便以后在国外拓展业务,这是有些企业到美国上市的原因之二。
做一个企业,要想上市,首先必须自己具备优秀的特质,必须是持续不断的盈利,这样的企业才可以上市,无论是在中国或者是在美国。
在中国,企业上市之前,政策规定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才可以上市。目前中国股市遵循的还是严进严出的政策,一个企业要想在中国上市,真的还不那么容易!当然,这种局面现在也正在改观,中国证监会也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可能也会慢慢的向美国的这种政策模式转型。而现在美国上市的政策遵循的是低门槛重监管,注重的是企业后期的监管,所以相对来说入市的手续更加简便,只要达到发行IPO的条件都可以上市。
所以中国企业喜欢到美国上市,可能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不是单纯的说喜欢到美国上市,也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考量,也有政策的考虑!但归根结底,企业必须是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持续盈利的,否则无论到哪里发展?到哪里上市?最终都难逃退市的风险!
第一,美国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市场容量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接纳性强,就像一个世界大熔炉;美国不仅有比较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还有庞大的资金来源,这使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资本市场。对比美国,中国市场的稳定性还没达到这么理想的状态,中国的公司想要上市肯定要选择更稳定的市场。第二,公司上市的效率性。
中国面对公司的上市实行的是审核制,从提交资料到审核再到通过最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在美国实行的是注册制,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最短半年能上市成功。效率就是金钱,在准备上市阶段肯定有很多需要调整和投资的地方,如果拖个一两年,市场可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公司的计划是很不利的。第三,公司的股份和投票权的对等问题。
在中国上市的公司要严格遵守同股同权的条例,即你拥有该公司多少股份,在重大事件投票时就拥有多少的投票权,这就是很多公司不想上市的原因,害怕上市之后拥有的股份不多,导致公司创始人在董事会说不上话甚至会被踢出局;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完全可以允许同股不同权这种情况出现,例如刘强东在京东所占的股份是15.8%,但他的投票权达到了80.2%。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次要的因素会被考虑到,比如在美国上市费用较低、方便企业走出国门去海外发展、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等等。所以并不是不想在国内上市,而是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着想,当然会选择更好的上市方式。
美企我们给它救活,中企美国给打死。为什么国人还去买特斯拉?
因为我们在电动汽车上仍处于落后,而特斯拉是我国放进来的一条鲶鱼。
电动汽车三大核心部件,电池 电机 电控系统。
我国只有宁德时代这一类的电池厂商,在与三星\LG\松下的电池市场的市场竞争有了一席之地,并在电池这一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电机系统国产替代也已实现,电控系统只有部分零件实现突破,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例如 芯片。
众所周知,我国2013至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主要就是补贴电动汽车
根据数据统计,这期间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而当时国内的车企骗取补贴的丑闻层出不穷。
我国寄希望于利用特斯拉,重现当年引进苹果,激活整个产业链,培育出小米 华为 VIVO 魅族等品牌,进而出海远征全世界的历史。
在汽车市场上,我国的车可以卖到美国,美国的车也可以卖到中国。双方市场是相互开放的。
例如我国的康迪汽车就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Kandi America。出售Model K23 Model K27。
谁的商品好,消费者就会买谁的。这一点各国都是如此。
不过有意思的是,之前我国华为 抖音 微信都可以在美国使用。
而Facebook Youtube Whatsapp这类美国主流通讯APP却不能在中国大陆使用
你觉得这种不对等的状态,美国人会忍气吞声么?
售价12499美元的K27
中企在境外上市需经几个部门审批?
中企在境外上市需经3个部门审批。
首先要把企业改造为合乎公司法规定的股份制公司。
其次召集专业人员,包括证券商、会计师、资产评估师、金融界人士、公关宣 传专家等,组成上市筹备班子,同时开始宣传工作。
第三审查公司帐目,全面调查企业情况。
第四写招股说明书,向中国证监会提出海外上市申请。
第五向海外证券管理机构申请批准上市,同时与券商签定承销协议。
第六向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推销股票。海外上市筹资面向的是全世界,但主要的对象是新加坡及欧美等地。
阿里巴巴明明是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外国企业呢?
总体说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因为阿里巴巴是中国创办的企业,总部在中国。这是国际惯例。由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业务遍布全球,所以说,阿里巴巴又是一个全球化企业,但不能说是外国企业……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创立于杭州,是马云与当时的十八罗汉在一处居民楼里创立的,后得到日本软银孙正义的2000千万初始风投,美国雅虎曾以10亿美元入股。阿里上市后,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占股32.4%成为最大股东,雅虎占股16.3%,马云及其合伙人团队占股约13%(目前这个数据不一定准备,因为雅虎,软银都有抛售股份)。
看到这个数据,关于阿里,很多网友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心理: 阿里巴巴实际控股大股东---(日本软银)、美国雅虎手里。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实质上不是中国的公司,而是一个赚中国人的钱,为外国人创富的外资公司。
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阿里是一家实实在在的中国企业。
下面笔者就说下原因:
阿里是合伙人制度
阿里在上市招股书中表明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团队可以提名阿里巴巴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在股权分散、董事会主导的上市公司,控制了董事会,因此控制公司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日本软饮集团孙正义把不少于30%的普通股投票权委托给了马云和蔡崇信行使;
什么叫阿里合伙人制度
阿里的合伙人身份不等同于股东,虽然阿里要求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但是合伙人要在60岁时退休或在离开阿里巴巴时同时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这与只要持有公司股份就能保持股东身份不同。
合伙人制的核心与股份大小无关,一旦合伙人表决的时候,你可能要放弃你在公司的职务,即一人一票,票决制。
阿里巴巴当时就决定要做真合伙人制,说白了牺牲最大的就是创始人马云,他也变成了一票。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阿里巴巴只有马云和蔡崇信才是永久的合伙人。
所以,最终公司还是马云有绝对的权利,并且目前阿里合伙人都是中国人,阿里也是一家完完全全控制在中国人手里的公司。
另外笔者后续还会持续输出对高可用系统架构,最新BAT面试题解读,程序员职场相关等领域的系列文章,欢迎关注笔者支持。
阿里巴巴为什么会被说成外国人的企业?
这个是因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是来自日本的软银,根据东方财富披露的信息,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份为28.9%,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软银总共投资了阿里巴巴8000万美元,现在持有的股票价值1458亿美元(截止到2019年5.4日收盘价),盈利1700多倍,投资阿里是软银最成功的投资,没有之一。
软银作为阿里的第一股东能控制阿里巴巴的经营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采用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共有董事会成员9名,合伙人提名5名董事会成员,软银只能提名1个董事会成员,剩下3个由提名委员会提名。而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候选人一般必须在阿里巴巴或关联企业、附属企业任职超过5年,在成为合伙人时,一般都会持有一定数量股份或通过股份激励计划获得一定股份。所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基本都是阿里巴巴自己培养的高管亲信。
阿里巴巴前期曰本孙正义的软银占股34%,.雅虎(也是孙正义的另一个子公司)占股40%,.马云占股7%,蔡宗信2.4%,其它中国管理层持股1%,阿里巴巴在避税天堂英国开曼注册成立,在美国上市,主要股票散户也为美国人。阿里巴巴解决中国三万员工就业实行996,用中国人民钱培养了一个前世界首富曰本孙正义,一个日本首富柳井正,一个亚洲首富马伪人,虽然阿里巴巴主要业务在中国专赚中国人民钱,但绝大多数利润归日本人所有,所以阿里巴巴.实质上是设在中国的一家曰本企业。
我觉得这就是国人落后惯了,内心自卑的缘故。阿里毫无疑问肯定是中国企业,中国人创立,中国人规划,中国人管理。至于说,上市与投资,这是资本市场运作,全世界都是这么玩。很多美国企业也都是日本人在投资。很多名企都是全世界的老牌财团和家族在投资,但从未按这种方式来划分归属。亚洲包括中国的有钱人最近几年不也投资了多家欧洲足球俱乐部,也没人说这些俱乐部就是中国的。
企业发展要资金,企业融资一直是难题,特别是民营企业,全球其它国家的资金愿意投资中某个企业,说明它是认可这家企业的实力。所以我们的投资人要学习外国的投资人,而搞企业是应该学习像阿里这样的企业是如何发展的。当时阿里到处找资金时,孙正义慧眼投资了,现在赚了。但可能没有这笔钱,阿里可能也就不是现在的阿里,我们应该感谢外国投资。我相信他们也不只是投资了阿里,我们现在只看到成功的,可能还有很多投资亏损的。
鉴于某些人对于一个企业重要性的理解只是肤浅的理解那点利润,我再说两句。一个企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能仅仅看企业的利润分配,还要看这个企业实际运营过程给国家带来的价值。你认为阿里如果关门了是对中国伤害最大,还是对日本,美国伤害大。中国有那么多的国企是低盈利,甚至是亏本,难道这些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大家有真正了解过阿里吗?2018年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总计向国家纳税516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纳税2581亿元,并主动为中小企业减负250亿元。中国人民大学报告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平台创造就业机会4082万个。这些更真真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可并不取决于它的股权占有里面有没有外国人。
还有更重要的数字化经济早已是一种趋势,没有国内强有竞争力的企业,就会有国外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过来占有 这块。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占GDP的三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指出,工业经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高墒经济,数字经济则是供需精准匹配的“低熵经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经济平台,供需匹配越精确,对社会的价值就越数倍放大。
再现难题!四大外企垄断90%市场,中企何时能够破局?
都说芯片制造被境外掐脖子,其实工具类软件被掐脖子的情况更严重
据报道国内CAD软件市场上,海外巨头垄断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美国Autodesk。但这还不算最严重的,如果再说到模拟仿真类工具软件,情况还会更严重。
客观地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这些工具软件“功不可没”。没有它们的介入与把关,我们的工业设计、制造水平与世界的差距只会更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工具软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产业标准,也成为我们冲出束缚,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
如果说目前借助开源软件,我们已经可以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有了与境外一争高下的基础,那么在这些工具、仿真软件上我们确实很被动。首先这些软件不能仅凭单纯的软件人才就能开发成功,更需要在工业设计、制造方面的顶尖人才的加盟。
恰恰这一点,应该是我们的一大薄弱点,毕竟进入工业社会已经这么多年了,工业设计,加工方面很难有突破性的理论成果,需要的多年的积累与提炼,从大学、企业到研究所对此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更不要说将其凝练在软件中。
正因为这些工具类软件需要的是多年经验的积累与凝练,所以由企业主导完成软件应该是更合理的选择。这既需要国家的引导,也需要企业的远见卓识。好在近来随着西方的“制裁”,国内已经开始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假以时日定然会让局势有所改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