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企我们给它救活,中企美国给打死。为什么国人还去买特斯拉?
因为我们在电动汽车上仍处于落后,而特斯拉是我国放进来的一条鲶鱼。
电动汽车三大核心部件,电池 电机 电控系统。
我国只有宁德时代这一类的电池厂商,在与三星\LG\松下的电池市场的市场竞争有了一席之地,并在电池这一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电机系统国产替代也已实现,电控系统只有部分零件实现突破,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例如 芯片。
众所周知,我国2013至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主要就是补贴电动汽车
根据数据统计,这期间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而当时国内的车企骗取补贴的丑闻层出不穷。
我国寄希望于利用特斯拉,重现当年引进苹果,激活整个产业链,培育出小米 华为 VIVO 魅族等品牌,进而出海远征全世界的历史。
在汽车市场上,我国的车可以卖到美国,美国的车也可以卖到中国。双方市场是相互开放的。
例如我国的康迪汽车就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Kandi America。出售Model K23 Model K27。
谁的商品好,消费者就会买谁的。这一点各国都是如此。
不过有意思的是,之前我国华为 抖音 微信都可以在美国使用。
而Facebook Youtube Whatsapp这类美国主流通讯APP却不能在中国大陆使用
你觉得这种不对等的状态,美国人会忍气吞声么?
售价12499美元的K27
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而不是在中国上市?
因为在中国,企业要上市的话,程序比较复杂,美国上市程序相对来说简单一些,这是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的原因之一;其次,有些公司到美国上市是为了拓展国际影响力,方便以后在国外拓展业务,这是有些企业到美国上市的原因之二。
做一个企业,要想上市,首先必须自己具备优秀的特质,必须是持续不断的盈利,这样的企业才可以上市,无论是在中国或者是在美国。
在中国,企业上市之前,政策规定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才可以上市。目前中国股市遵循的还是严进严出的政策,一个企业要想在中国上市,真的还不那么容易!当然,这种局面现在也正在改观,中国证监会也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可能也会慢慢的向美国的这种政策模式转型。而现在美国上市的政策遵循的是低门槛重监管,注重的是企业后期的监管,所以相对来说入市的手续更加简便,只要达到发行IPO的条件都可以上市。
所以中国企业喜欢到美国上市,可能是有多方面的考虑的,不是单纯的说喜欢到美国上市,也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考量,也有政策的考虑!但归根结底,企业必须是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持续盈利的,否则无论到哪里发展?到哪里上市?最终都难逃退市的风险!
第一,美国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市场容量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接纳性强,就像一个世界大熔炉;美国不仅有比较健全的市场法律法规,还有庞大的资金来源,这使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效的资本市场。对比美国,中国市场的稳定性还没达到这么理想的状态,中国的公司想要上市肯定要选择更稳定的市场。第二,公司上市的效率性。
中国面对公司的上市实行的是审核制,从提交资料到审核再到通过最少也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在美国实行的是注册制,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最短半年能上市成功。效率就是金钱,在准备上市阶段肯定有很多需要调整和投资的地方,如果拖个一两年,市场可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公司的计划是很不利的。第三,公司的股份和投票权的对等问题。
在中国上市的公司要严格遵守同股同权的条例,即你拥有该公司多少股份,在重大事件投票时就拥有多少的投票权,这就是很多公司不想上市的原因,害怕上市之后拥有的股份不多,导致公司创始人在董事会说不上话甚至会被踢出局;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完全可以允许同股不同权这种情况出现,例如刘强东在京东所占的股份是15.8%,但他的投票权达到了80.2%。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还有其他次要的因素会被考虑到,比如在美国上市费用较低、方便企业走出国门去海外发展、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等等。所以并不是不想在国内上市,而是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着想,当然会选择更好的上市方式。
阿里巴巴明明是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外国企业呢?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创立于杭州,是马云与当时的十八罗汉在一处居民楼里创立的,后得到日本软银孙正义的2000千万初始风投,美国雅虎曾以10亿美元入股。阿里上市后,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占股32.4%成为最大股东,雅虎占股16.3%,马云及其合伙人团队占股约13%(目前这个数据不一定准备,因为雅虎,软银都有抛售股份)。
看到这个数据,关于阿里,很多网友可能就会有这样的心理: 阿里巴巴实际控股大股东---(日本软银)、美国雅虎手里。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实质上不是中国的公司,而是一个赚中国人的钱,为外国人创富的外资公司。
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阿里是一家实实在在的中国企业。
下面笔者就说下原因:
阿里是合伙人制度
阿里在上市招股书中表明合伙人制度,合伙人团队可以提名阿里巴巴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在股权分散、董事会主导的上市公司,控制了董事会,因此控制公司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日本软饮集团孙正义把不少于30%的普通股投票权委托给了马云和蔡崇信行使;
什么叫阿里合伙人制度
阿里的合伙人身份不等同于股东,虽然阿里要求合伙人必须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但是合伙人要在60岁时退休或在离开阿里巴巴时同时退出合伙人(永久合伙人除外),这与只要持有公司股份就能保持股东身份不同。
合伙人制的核心与股份大小无关,一旦合伙人表决的时候,你可能要放弃你在公司的职务,即一人一票,票决制。
阿里巴巴当时就决定要做真合伙人制,说白了牺牲最大的就是创始人马云,他也变成了一票。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阿里巴巴只有马云和蔡崇信才是永久的合伙人。
所以,最终公司还是马云有绝对的权利,并且目前阿里合伙人都是中国人,阿里也是一家完完全全控制在中国人手里的公司。
另外笔者后续还会持续输出对高可用系统架构,最新BAT面试题解读,程序员职场相关等领域的系列文章,欢迎关注笔者支持。
阿里巴巴前期曰本孙正义的软银占股34%,.雅虎(也是孙正义的另一个子公司)占股40%,.马云占股7%,蔡宗信2.4%,其它中国管理层持股1%,阿里巴巴在避税天堂英国开曼注册成立,在美国上市,主要股票散户也为美国人。阿里巴巴解决中国三万员工就业实行996,用中国人民钱培养了一个前世界首富曰本孙正义,一个日本首富柳井正,一个亚洲首富马伪人,虽然阿里巴巴主要业务在中国专赚中国人民钱,但绝大多数利润归日本人所有,所以阿里巴巴.实质上是设在中国的一家曰本企业。
我觉得这就是国人落后惯了,内心自卑的缘故。阿里毫无疑问肯定是中国企业,中国人创立,中国人规划,中国人管理。至于说,上市与投资,这是资本市场运作,全世界都是这么玩。很多美国企业也都是日本人在投资。很多名企都是全世界的老牌财团和家族在投资,但从未按这种方式来划分归属。亚洲包括中国的有钱人最近几年不也投资了多家欧洲足球俱乐部,也没人说这些俱乐部就是中国的。
企业发展要资金,企业融资一直是难题,特别是民营企业,全球其它国家的资金愿意投资中某个企业,说明它是认可这家企业的实力。所以我们的投资人要学习外国的投资人,而搞企业是应该学习像阿里这样的企业是如何发展的。当时阿里到处找资金时,孙正义慧眼投资了,现在赚了。但可能没有这笔钱,阿里可能也就不是现在的阿里,我们应该感谢外国投资。我相信他们也不只是投资了阿里,我们现在只看到成功的,可能还有很多投资亏损的。
鉴于某些人对于一个企业重要性的理解只是肤浅的理解那点利润,我再说两句。一个企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能仅仅看企业的利润分配,还要看这个企业实际运营过程给国家带来的价值。你认为阿里如果关门了是对中国伤害最大,还是对日本,美国伤害大。中国有那么多的国企是低盈利,甚至是亏本,难道这些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大家有真正了解过阿里吗?2018年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总计向国家纳税516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纳税2581亿元,并主动为中小企业减负250亿元。中国人民大学报告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平台创造就业机会4082万个。这些更真真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可并不取决于它的股权占有里面有没有外国人。
还有更重要的数字化经济早已是一种趋势,没有国内强有竞争力的企业,就会有国外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过来占有 这块。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占GDP的三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指出,工业经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高墒经济,数字经济则是供需精准匹配的“低熵经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数字经济平台,供需匹配越精确,对社会的价值就越数倍放大。
阿里巴巴为什么会被说成外国人的企业?
这个是因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是来自日本的软银,根据东方财富披露的信息,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份为28.9%,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软银总共投资了阿里巴巴8000万美元,现在持有的股票价值1458亿美元(截止到2019年5.4日收盘价),盈利1700多倍,投资阿里是软银最成功的投资,没有之一。
软银作为阿里的第一股东能控制阿里巴巴的经营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采用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共有董事会成员9名,合伙人提名5名董事会成员,软银只能提名1个董事会成员,剩下3个由提名委员会提名。而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候选人一般必须在阿里巴巴或关联企业、附属企业任职超过5年,在成为合伙人时,一般都会持有一定数量股份或通过股份激励计划获得一定股份。所以阿里巴巴合伙人基本都是阿里巴巴自己培养的高管亲信。
总体说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因为阿里巴巴是中国创办的企业,总部在中国。这是国际惯例。由于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业务遍布全球,所以说,阿里巴巴又是一个全球化企业,但不能说是外国企业……
再现难题!四大外企垄断90%市场,中企何时能够破局?
都说芯片制造被境外掐脖子,其实工具类软件被掐脖子的情况更严重
据报道国内CAD软件市场上,海外巨头垄断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分别是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美国Autodesk。但这还不算最严重的,如果再说到模拟仿真类工具软件,情况还会更严重。
客观地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这些工具软件“功不可没”。没有它们的介入与把关,我们的工业设计、制造水平与世界的差距只会更大。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工具软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产业标准,也成为我们冲出束缚,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
如果说目前借助开源软件,我们已经可以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有了与境外一争高下的基础,那么在这些工具、仿真软件上我们确实很被动。首先这些软件不能仅凭单纯的软件人才就能开发成功,更需要在工业设计、制造方面的顶尖人才的加盟。
恰恰这一点,应该是我们的一大薄弱点,毕竟进入工业社会已经这么多年了,工业设计,加工方面很难有突破性的理论成果,需要的多年的积累与提炼,从大学、企业到研究所对此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更不要说将其凝练在软件中。
正因为这些工具类软件需要的是多年经验的积累与凝练,所以由企业主导完成软件应该是更合理的选择。这既需要国家的引导,也需要企业的远见卓识。好在近来随着西方的“制裁”,国内已经开始意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假以时日定然会让局势有所改观。
中企在境外上市需经几个部门审批?
中企在境外上市需经3个部门审批。
首先要把企业改造为合乎公司法规定的股份制公司。
其次召集专业人员,包括证券商、会计师、资产评估师、金融界人士、公关宣 传专家等,组成上市筹备班子,同时开始宣传工作。
第三审查公司帐目,全面调查企业情况。
第四写招股说明书,向中国证监会提出海外上市申请。
第五向海外证券管理机构申请批准上市,同时与券商签定承销协议。
第六向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推销股票。海外上市筹资面向的是全世界,但主要的对象是新加坡及欧美等地。
推广自己,中企如何用好外国网红?
推广自己,中企如何用好外国网红?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两个点来看。
第一,中企。
我这里理解中企应该是指“中国企业”,而不是“中央企业”对吧。
中国企业要推广自己,不管用什么方式,那么首先肯定是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了。
中国企业有什么特色?
我们看一下201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中石化以2.74万亿营收位居榜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别以2.60万亿、2.56万亿营收分列第二、三名。前十名有: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汽集团、中国银行。入围门槛为323.25亿元。
看到了吗?
主要都是国家队为主,也就是国企占主要。
虽然现在民营的互联网公司做的风生水起,很多风格都带有一些欧美特色,但是由于和国企比体量还是有差距,因此我们所说的中企,要找的特色一定是具有“国家力量”的元素在里面的。
所以民族特色、一带一路、政策优势等等中国特色的东西,一定是中企需要找出来并同推广结合起来的点。
第二,外国网红。
说到外国网红在中国的影响力,我觉得非正式会谈这个综艺节目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当然另外还有一个世界青年说,不过没看过不是很了解)
非正一直是走的穷逼剧组的路线,但是节目质量有保证,为外国嘉宾着实圈了不少粉。
最近的第五季,金主爸爸就变得很有影响力了:益力多,哔哩哔哩,知乎,小鹏汽车。。。甚至还有国外品牌掺一脚。
所以主要应该是要用好歪果仁在国内的网红流量,这些歪果仁对中国已经有相当的了解,有的甚至是中国通,利用这部分网红的借力,不仅有中西的对照效果,还同时兼有中西合璧的奇效。几乎可说是鱼和熊掌兼而得之。
而如果只是国外的国际明星来刷脸,名气是有了,但是这类明星对中国大多只是略知一二,了解并不深,不能完全将精神融入到推广里面去,所以效果上估摸就不那么好用了。
当然,以上观点也仅为一家之言,可能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有其他新思路,欢迎指出,抱拳了~~~
(我是闲云,深耕互联网多年的产品老兵,在游戏社交、互金电商等项目中都有丰富的经验,欢迎大家多沟通多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企电话被美国打爆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