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首相对美撂狠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首相对美撂狠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你的视角评价下日本新辞首相,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可以说是日本几十年积攒的福音,是日本乃至世界政坛范围内都相当优秀卓越的政治家。
日本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就相当有意思,虽然夹杂在中美俄战略布局博弈的中间,可并不影响它在国际上的政治形象和影响力。它的实力也很有意思,以弹丸小国的面积却拥有着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辉煌。即使现在,也是欧洲很多国家都能望尘莫及的经济体量。
而军事上,表面上来看是日本处处依赖于美军的保护,但事实上,美国所谓的驻军和协议条约都是在钳制日本的军事实力,防止日本军事崛起和潜力爆发。
所以,想要领导好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国家,就必须具备着相当实力的眼界格局和眼光。
安倍晋三从2006开始执政到现在,不仅一洗小泉纯一郎执政时代糟糕政治的旧疾和政治环境,还将日本从美国的绝对控制干涉下相对解脱出来,可以自由的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左右逢源。
更令人惊奇的,面对特朗普“随心所欲式”的“无赖”政治。即使是默尔克、马克龙、埃尔多安等相当优秀老练的领导人都束手无策甚至反对抵制的政治僵局。安倍晋三竟然能在迎合美国的基础上光明正大唱反调,为日本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在地缘政治上,安倍晋三也在努力调整有利于日本发展的国策,改善了中日韩俄等国长期的矛盾紧张关系。一边依附于美国的战略形式,一边拿出实际的态度来改善贸易渠道和文化交流。
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倍晋三这个有着很强政治技巧和手段的人物,竟然可以为了国家和日本国民不要一丁点面子。即使是在俄罗斯和美国官员面前点头哈腰一副奴仆的样子。
而失去了安倍晋三之后的日本,又该如何在俄美夹缝中生存呢。
-我是枫落 一个专注于国际资讯的资深油条
关注我 老司机带你上高速🤫
谢网友邀;
首先定性:安倍是骨子里反华的日本右翼政客。
无论你怎样不喜欢安倍,你接下来就会看到,安倍之后的日中关系可能会变得比现在差。
安倍的接班人无论是石破茂、麻生太郎、河野太郎,都是强硬、挺能惹事捅娄子的反华政客。菅义伟表面稳重,但城府极深,与他们是一路人。在当今美国政府的高压和驱使下,他们不如安倍有定力,极有可能在疏远中国的道路上快跑。
打个比喻;如果把安倍视为反华的奥巴马,那他的后任有可能是更加反华的特朗普,
相比之下,中国人愿意选择接受安倍。
安倍是日本政坛少有的睿智、不脑残的政治家。
安倍执政;在亲美亲欧、反俄反华、拉印度拉东南亚、争取让日本成为有作为正常国家框架下,注意左右逢源、使日本利益最大化。
〇 美国2016年大选,安倍把宝压在民主党希拉里获胜上。但共和党特朗普胜出,安倍迅速见风转舵,打破惯例寻机拜访了候任总统特朗普。让这个政治素人大为感动,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特朗普从此称安培是他最好的朋友,日美关系继续保持了热络状态。
〇 安倍2006年当选日本首相,面对反华的小泉纯一郎造成的日中关系紧张状态。安倍打破日本新首相首先出访美国惯例,首先出访了中国,释放出日本要改善日中关系的积极信号,赢得了中国人对他的好印象分。
〇 安倍支持美国“印太战略”遏制中国,派出军舰跟随美国军舰在西太平洋、在南海附近游荡。同时安倍又不忘发展中日合作关系,2018年10月安倍第二次访华,提出了发展日中关系三原则;“化竞争为协调”、“成为合作伙伴而非威胁”、“推进自由公平贸易”。安倍的观点是反特朗普的,而中国可以接受。
〇 安倍在美国胁迫下、在G7集团保持反俄姿态,但安倍又以索要“北方四岛”需要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为由,拒绝加入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与普京保持了密切的互动状态。
〇 日本出于能源安全和保障,抵制美国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制裁。为避免刺激伊朗反日,安倍以“美国信使”的身份访问了伊朗,但表达的是日伊长期能源合作的愿望。日本拒绝加入特朗普组建的波斯湾国际护航舰队,宣布日舰单独去波斯湾护航,安倍的小聪明令特朗普无话可说。
〇 在特朗普抡起关税大棒科索日本背景下,安倍尝试“脱欧入亚”,提出了“安倍主义”,把日本经济的新增长点放在了亚洲,日本积极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务实合作关系。日本还积极推动东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〇 安倍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战犯后人,没有消除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思想,安倍虽然为避免刺激中韩等亚洲国家,不参加祭拜靖国神社“鬼神”活动。但为了迎合日本日本右翼,又以供奉祭品方式变相参加。
安倍执政日本104个月,安倍政府成为日本二战后“最长寿”政府。显然受到了日本人普遍的支持和拥护。
安倍政府从不公开树敌,在大国夹缝中稳健求存谋发展。日本留下了国际多边事务积极、正面参与的良好形象和口碑,为申请“入常”积累了政治资本。
日本保持了“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地位。
日本突破美国给日本量身定制的《和平宪法》限制、发展军事进攻力量(准航母等)取得了突破,日本军事力量以“维和”、“护航”名义已经走出太平洋。日本正在向正常国家行列靠近。
安倍已奠定了日本二战后最杰出领导人历史地位。
安倍说他唯一的遗憾;是在他任内没能收回“北方四岛”。
这个要求太高(让白极熊吐出嘴中的猎物),任何日本首相都难以做到,但安培已尽力了!
毫无疑问,从政绩和任期,还有全球表现来看,安倍晋三应该称得上是日本几十年来最有能力的也是最被低估的首相。甚至可以说,如果今年没出现疫情而顺利举办奥运的话,成就已在中曾根康弘之上。
过去三十年,日本算得上不错的首相,只有安倍、小泉(单论能力,是不是人另说)和麻生三人。
比如安倍结束了日本一年一首相的时代,推动了日本全球政治及其他事务方面的全球全球影响力,最可怕的是他还和德国一样闷声发大财,低调的让你看不到。德国不知不觉的就成了欧盟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最近还敢拉着欧盟和特朗普对刚,看来已经想要重新获取全球影响力。
小泉在自民党内派系太小,很多政策折中和稀泥;
麻生是个出色的经济官僚,内政做得很好。但是少爷脾气太重,对外接连得罪中美,对内激怒了财团和左右两派媒体(锅有一半是鸠山由纪夫他们的);
至于在中国口碑颇好的鸠山先生等,其实是个绣花枕头:放任日元升值,放任美国修理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产业;放任钓岛恶化等等。日元升值,给了对岸和韩国半导体、汽车等制造业抢占市场的机会。韩系汽车势头最好的那几年,就是鸠山等几位日左执政时代,也导致李明博、朴槿惠等韩右连续执政;
日本汽车产业的直接从业人员(设计、制造和销售)接近六百万,算上关联服务业和其他关联产业,差不多是1500万就业人口。占日本总就业人口的两成左右。被美帝弄得进不了美国市场,东南亚和非洲订单被韩国拿下,欧洲是德国的地盘。要不是靠着中国大陆市场续命,早被干挺了。顺便提一句: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存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和日本对美国回旋余地很大——美国威胁日欧都是拿汽车下手,而由于美系车的存在,美国本土汽车市场开放度不如中国。这块市场蛋糕,也是中国对日欧关系的筹码。
所以,日后麻生搞坏中日关系的时候,日本左右两派和汽车领域财团全部反了,把他轰下去了。
安倍上任后,印钞把美元和日元汇率从1:87的高位,硬生生的压到1:115的舒适区,日本制造业在安倍任内,恢复了大部分活力,日本企业产业不仅守住了基本盘,还打开了东南亚和印度市场;
对内的成功不止于此,安倍大量印钞却没有引发日本通货膨胀,而且一举解决了日本养老金问题,可以说真鬼才。
对外,修复对华关系,对美也只是有限度的妥协,对欧则签下自贸协定,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日本的外贸风险。这是安倍的又一个成功。
要说失败,也有。无非就是北方四岛没有收回来,半岛问题上被持续边缘化。但对外大盘基本稳住了,更重要的是,稳住了本土制造业,还顺手修理了韩国。
日本首相安倍为何突然辞职,安倍真的辞职了吗?
日本SX安倍 12日下午在SX官邸会见记者,正式宣布辞职决定。安倍说,为争取继续履行日本在反恐活动中的“国际承诺”,他选择辞职。
安倍突然宣布辞职决定,给日本政坛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留下种种疑窦。
为什么辞职?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辞职?他的辞职会给政坛带来什么影响?
原因一:反恐法案延长无望
从安倍12日发表的讲话看,他把辞职原因主要归之于一点,即由于在野党反对,《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无望,从而将损害日本在反恐战争中的“国际责任”。他称,自己辞职能让执政党重新拥有“活力”,推动国会通过相关法案,继续履行“国际承诺”。
有记者问,辞职与自卫队继续在印度洋活动有什么联系?安倍说,只要他还是SX,与反对党党首的对话就很困难。
原因二:参议院选举遭惨败
尽管安倍反复强调辞职的最大原因是日本需要继续支持“国际社会的反恐战争”,但日本媒体认为,自7月末国会参议院选举失利以来,安倍一直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选后新组建的内阁频曝丑闻后,安倍的执政压力、执政信心和身心状态已到临界点。
原因三:内阁频频曝出丑闻
参议院选后,安倍政权支持率降到三成以下。但在大幅改组内阁和自民党人事方面,安倍所获支持率开始反弹,一度回到40%以上。但从前农林水产大臣远藤武彦开始,新内阁成员的金钱丑闻再次集中爆发,安倍的支持率又跌回与参议院选举前后相仿的低点。
民意压力之下,安倍不得不大幅调整施政重点。安倍10日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日本共同社认为,安倍演说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低姿态”,甚至让人产生“已丧失自信”之感。
安倍12日承认,在得不到国民信任的情况下,难以推动政策实施。
原因四: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重压之下,安倍的身心状况似乎也出现问题。共同社说,从澳大利亚城市悉尼回来后,安倍吃不下饭,只能喝粥,睡眠也出现问题。内阁官房长官与谢野馨12日暗示,健康状况是安倍作出辞职决定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所谓“因反对党党首拒绝对话而辞职”只是表面原因。深层原因是,屡遭重创后,安倍对重新赢得民众支持丧失信心。用他自己的话说,继续干下去“没有意义”。
如何评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辞去首相一职?
谢邀。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医院检查身体,其后的复查,然后的计划辞职,到最后的决定辞职,安倍晋三辞职这件事毫无疑问成了热搜词。
安倍晋三因为身体健康辞职,真是应了那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勉强创造了日本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以后,不得不“再次”辞职(多年前,安倍曾经因为身体原因有过一次辞职),这就是“天命难为”。
安倍辞职,对于其本人来说,应该是功德圆满,心想事成——容易办的,难办的,经过一番运作才能办的,安倍似乎都有建树,比如说“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支支中了靶心;比如修改宪法,最终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美国退出了TPP以后,安倍成了接盘侠,在他不懈的努力斡旋之下,新版的TCPP 已经成型,并且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议会批准。
安倍晋三的辞职,无疑会在日本政坛引发一轮权利的争斗,好在日本政坛现在还没有名副其实反对派,所以的权利的勾心斗角全部都是在自民党内部进行。
那么,谁最有可能接替安倍晋三首相的位置呢?
大概的人选有五位,他们分别是——
1.石破茂(Shigeru Ishiba),63岁,日本前国防大臣
2. 河野太郎(Taro Kono),57岁,日本防卫大臣 日本现任国防大臣
3.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63岁,日本前外务大臣
4.菅义伟(Yoshihide Suga),71岁,日本内阁官房长官
5.麻生太郎(Taro Aso),79岁,日本财务大臣
五人当中,安倍自己最看好的接班人是岸田文雄——他比安倍晋三这个温和派更加温和,能够使日本本届政府的政策得以延续。
河野太郎最为危险,他鼓吹日本必须加入“五眼”联盟,旨在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属于日本政坛的右翼鹰派人物。
还是说安倍晋三,作为政治家的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可圈可点——尽管“北方四岛”的回归日本仍然还是遥遥无期,但是日本与俄罗斯的关系没有恶化,纯属安倍晋三的“忍辱负重“。
不用说,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在安倍执政期间,基本上都是相向而行,尤其是两国之间在抗疫中的相互支持,得到了两国民众的认可。
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但核心,不过安倍的平衡外交也使得日本没有走得太远,不算过于离谱嚣张。
注意身体,安倍好运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首相对美撂狠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首相对美撂狠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