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迎AI加速应用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迎AI加速应用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多部委力挺人工智能产业,学人工智能的多吗?
AI(人工智能)在当下中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AI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球来看都是数一数二的。需求热了,肯定会带动产业大发展。有报道称中国AI岗位缺口有30万。相信学习或者准备学习投身AI产业的会很多。
教育部提出双一流高校加快人工智能培养,2020年研究生人工智能会不会扩招?
现在什么专业最热门,相信大多数都知道,计算机最热门,而计算机研究方向众多,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这些方向里面,最热门的专业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的一个方向,也和电子信息专业紧密配合,属于一个老的学科,但是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近些年进展很快,我们手机上,各类网上支付都实现了人工智能。
近期,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育部这样明文让双一流高校的去发展一个专业,培养研究生,还是很少见的,说明国家队双一流发展非常重视。
文件明文提到: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综合考虑有关高校高水平师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攻关任务,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等情况,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积极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这个通知发出来后,刚好是2020年研究生扩招,这样一估计,应该2002年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生会有所扩招,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扩招更是势不可挡,博士也加大扩招。
人工智能有多火呢?教育部刚刚公布了2020年新增本科专业,增加最多的就是人工智能专业,多达180多所高校增加了这个专业。
人工智能是个什么样的专业呢?其实就是计算机专业,国内人工智能比较厉害的高校呢,基本上都是计算机,电子信息比较厉害的高校,比如清华大学,西电等。
2019年,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基金,数量最多的西电,高达20项,总金额最多的是清华大学高达1960万。深圳大学表现很意外,实力很强大。
人工智能这个专业,我个人建议本科谨慎学习,至少是排在计算机后面,电子信息前面。最好到研究生阶段进行学科,当然研究人工智能的也不单单是计算机专业,比如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有研究人工智能的。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的一个方向,待遇丰厚。
2019年,华为招聘博士,待遇最高的就是人工智能,其他不少方向也是计算机,电子方向。
人工智能有前途,所以教育部才发文大力支持,你们怎么看呢?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未来真的可以代替人工吗?代替了人工我们14亿人口怎么办?
所谓的人工智能,首先还是强调的人工,也就是它还是人工开发的,并不是科幻电影里那样的全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现在在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是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也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目前只是取代一些机械性、重复性强的工作,比如工厂流水线自动化取代人力等。但是,总有很多职业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 人工智能及软硬件开发工作。再强的人工智能也是人类开发出来的,所以此类开发工作无可替代。
- 政治、宗教等社交性强的工作。政治、宗教领域本来就是以人为本的,涉及思想交流。特别是宗教,如果人工智能代替宗教智能,宗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医生、教师。无论是治疗伤病的医生还是治疗心理的医生,都需要面对面语言沟通,情感交流。
总之,很多涉及到以人为本,情感交流的工作,人工智能目前都无法取代。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大量投入使用,意味着大量劳动力的失业,特别是基层劳动力。不过即使真到了人工智能取代普通工人的时候,社会上肯定会有更多依旧依赖于人力的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涌现新兴的行业和与之配套的新兴的职位。毕竟,技术发展的作用是解放生产力,让劳动力去从事更加高收益的工作。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留下评论,或转发,谢谢。
人工智能近几年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快速发展起来,变得更加智能,就像谷歌新一代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某些地方运算能力已经接近无敌了,所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取代人类,也是大家广泛讨论与担忧的一个问题。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就是人工创造出来的智能体,人工智能未来将在各个领域起到关键作用,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但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首先,在人工智能未发展到具有独立思维前,承载人工智能的硬件设施都需要人类来维修与更新;其次,在世界人口中,中底层人数是最多的,高层等资本家只占少数(不管什么年代,科技发展第一收益的还是资本家),当某一天人工智能在某些工作领域取代人类后,必然会造成大量人类失业,而失业人口过多,容易造成社会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所以虽然人工智能不可避免会发展起来,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有关部门在行业上会出台相关政策,避免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人工智能是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在未来社会里,应该会出现人类和人工智能相互配合,使社会更加进步,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所谓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有〈人工〉二字,科技在发展也离不开人员抄作 维护;只是人工智能把一些低端的用工密集型人力劳动取代,以后我们生活工作更幸福 更高端。只有我们不断的学习进去,不会把14亿人取代, 更不会把全人类取代!
人工智能未来会代替大部分人工,不会完全代替人工。
首先,人工智能会代替大部分服务业、制造业、教育行业等行业的大部分从业人员,那么这些被代替的人是否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呢?并不是,每一个产业被取代,都会产生更多的相关产业。比如说在工厂里,机器人在流水线工作,那么总会有机器人发生故障,那么就需要维修人员,如果没有这些机器人,那么维修人员也不必要存在,这样看来,是不是更明了了呢?行业不会被淘汰,只有落后才会被淘汰。
其次,有很多的行业是无法被替代的,一些匠心制作的东西,古老传承的手艺,这些在未来可能会更加弥足珍贵,既然无法代替,还会产生更多衍生产业,我们其实不必要担心未来将会无事可做。
最后总结一下,人工智能虽然在加速,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无法完全代替人工,如果真的有一天可以完全代替人工的时候,必然还会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以上皆属于个人见解,希望大家指摘。
首批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公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加速落地,哪些公司将受益?
11月15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首批4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名单。《规划》确立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世界领先。
这意味着,国家将在接下来的13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全力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经过宏观层面的考虑与布局,公布的首批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分别是: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依托阿里云建设城市大脑,依托腾讯建设医疗影像,依托科大讯飞建设智能语音。
毫无疑问,这四家被钦点的龙头企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公司能在其中分一杯羹呢?
首先,已经及未来将与这四家公司在相关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公司必将获得有利的发展契机。例如,与百度无人驾驶业务建立合作的公司,包括运营商、汽车服务厂商、整车厂商、零部件厂商以及芯片厂商;阿里云城市大脑计划在2018年推广到国内100个城市,涉及这些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安防、医疗、保险等,与其计划对接并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将率先赢得商机;腾讯在医疗领域的合作除各大医院外,还包括在各垂直业务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公司,如智能诊断、智能穿戴健康医疗产品、医保移动在线支付、诊断和网上预约服务等;而搭载讯飞语音产品的应用环境则更加广泛,语音和人脸识别可成为各项应用的控制入口,借助或助力讯飞智能语音发展均有机会在未来大展拳脚。
此外,在这四个细分领域中,其他公司亦可通过差异化产品及相对竞争优势获得利益。
(编辑:WING)
具体战略:
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点评一下:
1,有争议的事情给了阿里。城市大脑,无论你怎么做都不可能毫无争议,顶多是平衡而已。
2.赚钱的事情给了腾讯。医疗影像分析,的确有用,还能挣钱。
3.惹事的事情给了百度。反正百度估计也麻木了,人工驾车事故还那么多,人工智能听说是伦理问题了。。
4.有话语权的事情给了科大讯飞。只能说...可能我说的他将来能过滤我。
整体点评,国家级战略出台对人工智能重视,与企业龙头结合也很务实。点个赞给国家战略,也为我。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靳水平认为:
一个新闻事实是,就在昨天,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名单上,BAT和科大讯飞四家公司入围。从名单上看,四个创新平台主要为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把这几个平台给各位小伙伴具体介绍一下。实际上,此次科技部公布的四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都是针对的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百度方面,百度计划在2018年7月底,与金龙合作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小巴车的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并在2019年与江淮、北汽,2020年与奇瑞共同推出无人车。
阿里云方面,阿里云ET城市大脑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成为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
腾讯方面,这是腾讯公司首个应用在医学领域的AI产品。腾讯觅影包含有6个人工智能系统,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其中,其早期食管癌智能筛查系统最为成熟,实验室准确率在90%,现已进入临床前实验阶段。
科大讯飞方面,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科大讯飞已推出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教育到电信等行业、从手机到车载设备、从家电到玩具等,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下企业和个人用户需求的多种产品。科大讯飞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
由此可以看出,四个行业龙头各自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不仅有庞大的集团背景,在技术引领迭代开发与创新方面,都有着领先优势。除了这几家龙头外,短期来看,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等四个细分领域中其他公司也会跟着受益。自动驾驶领域,四维图新日前公告,高精度地图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成功优化了经过非线性保密技术处理后的自动驾驶地图数据与保密插件处理后的车端定位数据的匹配精度。医疗影像方面,到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量将达40万亿GB,其中,80%以上是非结构化影像数据,属于未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金矿。美亚光电、和佳股份等公司在医疗影像方面有所布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迎AI加速应用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迎AI加速应用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