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体育教师享同等待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体育教师享同等待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体育考研同等学力有多少学校?
体育考研同等学力是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达到本科生毕业水平的考生。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以下是一些招收体育考研同等学力的学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体院
武汉体院
成都体院
天津体院
广州体院
沈阳体院
首都体院
吉林体院
哈尔滨体院
南京体院
山东体院
河北体院
西安体院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对于同等学力考生的报考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建议咨询相关学校招生办公室。
体育考研支持同等学力跨考的学校?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吉林体育学院复试同等学力加试考什么?
吉林体育学院复试同等学力加试包括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的笔试,每科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此外,还有英语面试和综合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内容与报考专业相关,而英语面试和综合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听说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等。
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分数你怎么看?
谢邀。这个问题比较大,我要好好考虑一下,先收藏了。想好了的话,我写个专题。谢谢您的提问,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怎么做能够对学生成长有利,对国家发展有利。
我认为把体育纳入中高考,并和语数英等学科同等分数是高明之举。
1.培养目标的需要。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五方面缺一不可。
2.生命成长的需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有资本,有资格去做其它的事。有了好的身体,才有选择的基础条件。好的身体需从小注重体育锻练才会获得。
3.个人价值体现的需要。在传统教育中,人才标准,只要学习好,成绩高就行,其它是次要的,往往“一俊遮百丑”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想把个人价值发挥出来,只是“林黛玉”式的弱不禁风的温室中的花朵,经不得外面的风雨,更经不得重荷的施加。由于身体素质差,有时是空有十八般武艺不能尽情施展,既使个人价值有可以施展的舞台,往往中途因身体因素被迫中止。望洋兴叹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4.国家强大的需要。国民强则国强。体育教育抓得好,从小抓起,落实于中高考制度中,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以此对人民不重视体育的一种警示,一种制约。国民重视体育的意识增强了,才能真正落实于行动中。
综上,只有真正提高体育的地位,提升它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才会被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重视。我是@蒲絮老师,#星光教师在头条# 不知大家对此问题意以为如何?有何高见呢?
我是
体育早已经纳入了中考成绩。不过,各个地方分值和考试项目各不相同。
我们这里,中考体育以前是30分,2018年改革为60分。今年中考体育占80分。
2020年,我市中考体育项目为2+X1+X2,总分80分。
“2″(35分):掷实心球(15分)、800米/1000米跑(20分)。
“X1"(15分):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跳绳,由家长代表抽选一项。
“X2″(30分):篮球(运球上篮20分,定点投篮10分)、足球(绕杄射门20分,颠球10分)、排球(传/垫球进框20分,发球10分),由学生自选一项。
对于体育纳入高考今年也有。
全国36所强基计划高校2020年招生简章陆续发布,在今年的强基计划中,体育测试已经成了必考项目。
不过,并不是把体育成绩计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条件之一。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体育必须合格;二是体育测试优秀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例如,中国人大录取规则是:
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校测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原则上所有入围校测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50米跑。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
山东大学录取规则是:
体质测试方案及成绩使用方法:我校组织考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内容:50米跑和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不计入校考成绩,测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这种把体育成绩作为附加条件的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按照政协委员的提议,把体育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与语数主科分值相等。则是机械思维,没有领会减负实质。并且导致更大的不公平,是不科学的
因为体育素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遗传。如果把国家制定的高中体育测试标准作为高考考试标准,有的学生天生运动能力强,轻轻松松考150分。而有的天生运动能力弱,拼尽全力也只能考60分。还有一些肥胖、疾病的学生等,是不是要照顾?这样如何保证公平性?
而且,一旦把体育纳入高考成绩,高中学校必然会将体育当作竞技来要求。这就失去强身健体的意义。并且,极大可能会导致高中招生时对中考学生做出身体素质上的限制。这简直就是另一种歧视了。
减负并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做文章,而是要把握本质
目前之所以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太大,根源还是在于高考考试内容过于知识化。由于考试内容过于知识化,导致学校可以通过不断让学生强化知识来提高成绩。
高考应该把知识考查上升为能力考查,考试内容脱离中学课本。同时,还可以让每个考生的高考题目都是随机的,不一样的。只要能通过成绩核定学生的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学必然不会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复强化刷题,转而注重培养能力。这样,学生就从体力活动转向脑力活动,负担自然就减轻了。
实际上,目前我国高考改革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走,只不过步子非常缓慢。
重视体育,确实应该。现在小孩生活条件好:吃的好,长脂肪;骑电动,不费力;网络发达,抱手机。……,消耗能量的机会少。如果没有政策“逼一下”,确实青少年锻炼少,人人都有“惰性”。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分数。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建议,但是步子有点太大,纳入中高考是迟早的事情,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要与主科同分数,这样的举措势必会引起大部分家长的反对。我国从古代的“十年寒窗,只为今朝”想考取功名,到如今的“十年寒窗,只为高考”一心要考取一个优秀的大学而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做个完美的铺垫,这样的思想深深得刻在每个孩子和家长的脑子里。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固有的体制限制了这些祖国的未来,把他们每天都禁锢在浩瀚的题海中,真的希望谁能为他们打开教室的大门,让他们自由地在操场上奔跑。
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分数。虽然这是一个暂时还无法被大部分家长接受的建议,但是它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一直在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而真正去实行的有几所学校呢?为了升学率,取消体育课而改为自修课的学校随处可见。那大力发展体育的好处有哪些呢?
1)劳逸结合。我们都知道,一味地去做某件事情,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学习,家长经常逼着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或者参加一些无休止的补习班,有时会使孩子产生厌恶感。适当地让孩子在学习的间隙参加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彻底放松,也有利于他们全心地投入下一轮的学习当中。
2)避免肥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孩子的肥胖率每年都在升高。肥胖怎么造成的?就是物质生活提高了,吃的好了,出行不靠双脚了。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手机和IPad不离手,一有空就窝在沙发或床上。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运动。如果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我看哪个家长敢怠慢,也会像督促多学习文化知识那样督促自己的孩子体育项目也要抓紧呀。
3)提升全民体育水平。众说周知,美国现在是世界上的第一体育强国。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强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体育,他们很早就把体育纳入升学考试中了,如果你的体育不行,是不能上大学的。每个上中学的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要选好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在以后几年的体育课中,学生都会专注于自己的项目,当然如果你是全才,那就更受欢迎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发掘出一些专才。当然我们也不能照搬别人的那套,毕竟很多方面都不同,但是慢慢地开始尝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并与语文数学主科目同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夜吃成胖子。我的想法是,纳入中高考是可行的,与主科目同分暂时有点勉强,如果与副科(比如地理历史等)同分,那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体育教师享同等待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体育教师享同等待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