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第六代战机首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第六代战机首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六代机已首飞,俄罗斯的六代机会选择米格—41吗?苏霍伊呢?
在所谓六代机的研发上,现在全球除了美国有能力展开比PPT更深一步的研发外,其他国家的六代机研发都还是PPT。
俄罗斯的经济能力让他弄一个苏-57就基本上到头了,至于六代机,大概率到现在连外形都确认不下来,还纯粹处于PPT阶段。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六代机要求比五代机还要更佳的隐形和机动能力。按美国人的研究发现,如果想在隐形上再前进一步,就只能采取无垂尾的飞翼结构了,就是外形要像B-2轰炸机的那个样子靠拢。但隐形和机动力是两个相反的极端,在保证了隐形性的时候,必然会牺牲机动性。此时,美国人的策略就是用性能超越一切的发动机来弥补外形造成的机动力缺陷。但这就要求,六代机的发动机要远远超过现有的发动机。如此,也就造成大概只有美国人才有一丝可能,现在就开始六代机实物的研究吧。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研发周期比飞机还长。现在除了美国人的六代发动机,就是那个ADVENT发动机已经上试验台外,其他国家在这种黑科技级别的发动机上都全无头绪。没有发动机就什么都没有,就这一条,说俄罗斯的六代机选择米格-41就不太可能了。看看米格-41的外形,总不能顶着个六代机的名字,但性能却比美国五代机还渣吧。
换句话说,美国的研究结论,六代机必须采取无垂尾结构才能在隐形上更进一步。因此,大概率,各国的六代机都必须采取这种无垂尾的结构了,否则隐形一项上就是致命弱点,谁也不想让自己家的六代机变成弱鸡吧。但飞翼结构的六代机,最关键就是黑科技级别的发动机,毕竟这是战斗机不是轰炸机呀!是需要像战斗机那样飞行的!
如此一来,想知道那家有资格开始研发六代机,就看那家在发动机上突破吧。没有强到不讲道理的发动机,六代机就是画在墙上的大饼,抠不下来的那种!
战机发展过程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
按这个顺序俄罗斯本代机还不成熟,算不上完整版本的五代机,它下一代应该是还在研发中。现在你所知道的都不是正真意义上六代机。
美国波音公司信誉受到影响F35战机带病受挫?欧洲六代战机亮相美欧暗战谁未来天空?
谢邀回答。
F35
F35战机是由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制造的。刚出世时,F35战机饱受争议,不被看好,但事实证明,作为五代机,F35战机的性能极其优越,适应当下各国的作战体系。因此,F35战机后期的销量是相当的好。
波音737Max
而波音系列飞机是由美国的波音公司研发制造的。
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公司,自然影响很小。更何况F35是战机,而波音系列均是作为客机来使用,两者所承载的关键技术大不相同。还有一点,美国的这些公司均属于私人公司,公司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暴风
欧洲六代战机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报道,这款战斗机将在2026年首飞,2040年正式服役,距现在仍有不少的时间。
SR―72
相比之下,美国战机预定将于2018年左右进行原型机试飞,于2030年左右服役。现在虽未达到,但相信距离问世也不远了。
美国的军事实力是世界第一,这一点毋庸置疑。欧洲六代战机的简单亮相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在各个方面,美国都走在了前头。事实上,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天空仍将属于美国。
“美国波音公司信誉受到影响F35战机带病受挫?”波音公司受影响,并没有使F-35战机的性能受到影响。
只要会看新闻的都应该知道,波音出事的民用客机,和军用飞机是两个层面的东西。其次,F-35的主要生产商是洛克希德,虽然在子系统的研究上,各大军用飞机厂商都有参与,但是主要负责的公司依然是洛克希德,F-35的性能怎么会因为波音的信誉受影响而受影响呢?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事实上,F-35是极为安全的飞机,并没有带病,F-35目前累计生产超过400架,其中F-35A累计飞行时长达到125850小时,F-35B飞行时长达到52140小时,F-35C已经飞行时长达到22630小时,全系列累计飞行时长超过20w小时。其中只有两起坠机事故,一次是2018年美国的F-35B坠毁,一次是今年4月份的日本F-35A机毁人亡。讲道理已经是相当安全的飞机了。
日本F-35A坠毁的原因也已经披露,属于飞行员操作问题,和飞机质量没有关系,当然事故报告中还存在疑点,但并不是某些网友一甘情愿的“日本政府被迫说假话”的操作。
而且F-35也没有受挫,目前F-35已经出口到了多个国家,意大利,英国,以色列,日本,挪威等。而且有更多的国家在考虑F-35,按照这个趋势F-35未来总产量超过3000架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波音的信誉没有影响到F-35的性能,F-35战机也没有带病受挫。
至于“欧洲六代战机亮相美欧暗战谁未来天空?”个人认为,.就两国的工业基础和实力来说,搞六代机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时间上早了许多,目前就一个模型,直接放眼未来,有点看得太远了吧。
前两天巴黎航展,法德六代机模型。
而且法德两国对于六代机的定义还尚且模糊,就要急冲冲的高调宣布,这个所谓的六代机什么时候能出现,个人认为,15年都算是乐观的了。
而且法德两国也代表不了整个欧洲,去除这两个国家,北约基本上都已经放弃自身地航空工业,跟着美国混了,尤其是是英国。其实个人认为这是明智的做法,对于美国的同盟国来说,F-35完完全全够各方面的使用了。
法国可能是不舍得自身已经建立起来的航空工业,至于德国可能是想着跟着法国积累经验,再次成为航空大国。个人认为还是那句话,大树下好乘凉,完全没必要费劲,形势比人强,硬要搞就能搞好吗?这可真是未必。
没有英国人捣乱,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德国人有点隐形飞机的底子的只是一直被美国人压着,发动机的话有点悬,可能是最瓶颈的地方,航电和武器反而是最不担心的。只是最大的敌人可能是高昂的成本和价格以及稀少的采购量
6代战斗机什么时候会出现?
每个国家对6代机的定位和作战指标都不一样。首先有人和无人。欧洲普遍对无人机更感兴趣。
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对五代机侧重点也不同。
美国的目标是可变循环发动机,高速,低速,油耗,续航。都可以兼顾,在隐身性上美国研究占优绝对优势所以全向隐身是目标。红外,可见光,无线电,上下前后左右全向隐身优化。也有可能可以实现空天结合亚轨道和中高空结合。
6代战斗机什么时候会出现?
去年美国进行了六代机的试飞,我国比美国的六代机还要早,据说前年就悄悄的进行了试飞。
但是中美两国为了保密起见,谁也没有更多的公开报道该国六代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可以说都在试飞阶段。
从图片上看到美国的六代机是采用飞翼布局设计,与中国的轰20轰炸机、美国的B2轰炸机外形特别相似。
既然说是六代机,那肯定是比五代机更上一层楼。估计在飞机的隐身功能上效果更好,一般雷达探测不到它的动向。六代机的雷达、航电系统会比五机更先进,大约能够探测到四、五百公里,空中飞行速度能提高到5马赫。在飞机的推动力和载弹量也会有质的提升。
六代机目前中美均在试飞阶段,真正达到装备部队服役,估计还得七、八年。在这七、八年里,五代机在空中称雄,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刚刚装备部队一、两架,六代机还没有音。在六代机的研制上,俄罗斯已经是赶不上中美的步子了。我们期待着中国的六代机率先翱翔蓝天。
我国的武器发展史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论证一代,现在歼20已经在规模化生产了,而且杨伟总师也说了我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歼20,那么我国的留在机已经度过了论证和预研这两个过程了,已经进入研发这一阶段了,并且按照网上资料歼20的研发时间来看(1998年立项研发,2011年首飞),六代机又没有参考的,也没有具体的技术指标,所以在时间上再加个5-8年,那么我相信我国的六代机的工程验证机应该在2035年左右会亮相。(以上是根据战斗机研制时间以及我国武器研发规律做出的个人推测)
以后不管几代,战斗力的发展方向基本是无人机智能化方向,战斗规模可能是集群作战,所以工业化规模很重要,说实话,撇开核弹,中美开战单挑美国必败,因为它国内已经造不出大规模武器了
可以准确的说,六代机目前处在理论验证阶段的尾声。
目前处在第一梯队的只有中美,而美国和我国的验证方向也略有区别。
不过,有一点中美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六代战斗力的动力系统均采用了可变循环发动机。
我看到过一篇报道,据说我国的可变循环技术要领先美国,理由是美国走了弯路,在看到我国有了突破后又改变了主攻方向,对此我个人持保守态度,也不确定此消息真假。
中美对于六代机分歧较大的地方,在于战斗机信息化的走向。
中国侧重有人和无人的交互并联,而美国自F35后在信息共享、现场态势感知方面走出去了很远,因此我们认为F35不能超巡和机动性差是弱点,可或许人家美国一开始就不在乎这两点。
比如在战场掌握了先手的情况下,各F35机群之间祥尽的掌握了战场态势,并拥有高度的信息共享,其实真不太需要超巡和高机动,因为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先敌机动、先敌脱离,自此将规模效应最大化,效率最大化,有点像复仇者联盟中战机连成网对抗灭霸的飞船的感觉。
而我们则是有点针锋相对的意思,你美国机群数量大、盟友多、战场态势感知领先,那我们就玩有人和无人结合的方式,弥补规模效应。
理解了这点,也就明白我国永远把战机航程放第一位的原因,其实这是无奈,如果发生战争,美国永远是面对点,而我们是点对面!
至于六代机具体什么时候现身,其实就是可变循环发动机成熟的时候,因为六代机的其它方面中美都已经进入了自由国度,并且已经开始装机验证了。
俄罗斯和欧洲是第二档,至于日本么,必须得承认日本很聪明,因为从它们强调心神的高度信息化这点上,就能知道它们看到了六代机的优势方向,可它们也仅限于看到方向!
法、德联合研制六代战机处于世界什么水平?六代战机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从目前定标的要求来看,跟法国和德国压根没想明白六代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战斗机,所以说从现在来看法德联合研发,预计在2040年列装的六代战斗机就是现有五代战斗机模式的一个集合体罢了,他能有的要点在其他战斗机上都能找到相似的部分,再者能不能搞出来还是个问题呢,毕竟时间还有接近20年。
法德六代机目前的要求是研发“新一代战斗机(NGF)”、新一代“伴飞无人机(RC)”和“空战云系统(ACC)”这三个子模块,战斗机只属于其中一部分。但从中我们也能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就是法德的六代机打算通过有人战斗机联动新一代“伴飞无人机”群(一般是三到五架),在空战云系统统一调配的基础上实现有人与无人战机相配合的网络化一体作战。
法德六代机的网络一体化作战模式解析图
但与无人机相配合的模式俄国在苏-57上就开始在尝试了
听上去很牛逼对比?实际上现在这个概念真的不稀奇……空战云系统其实可以看作F-35战斗机在作战时与美军地面和空中指挥系统的配合,再退一万步讲其实就是更新点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链传输技术再加上固定翼预警机处理中心的配合;而伴飞无人机这个点可以在美国现在在研发的XQ-58A固定翼无人机上找到相应的影子,也能从俄罗斯未来苏-57和猎鹰S-70重型无人机的配合上找到概念……
最开始这个无垂尾+无水平尾翼的布局可谓惊艳四座
再退回去说说战机,现在的法德六代机概念的模型已经不是2018年刚推出时候惊艳四座的无垂尾+无水平尾翼的飞翼布局了,因为这个动力布局真的不适合空战,需要高超的飞控系统和全向的大推力矢量发动机来实现,法国人和德国人能不能在20年内突破这两个技术还难说,毕竟现在法国的主流战斗机以阵风的M88为例,还是从通用的F404上改的,核心技术还是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里。
上面是最新的法德六代机CG,下面是90年代波音竞争F-22的时候推出的YF-23,结构上如出一辙
现在的法德六代机已经改成了类似原来波音YF-23的V型垂尾了,难度已经降低多了。但是现在看来就真的跟五代机没多大技术上的迭代差距了。
既然是六代机,那就要轻松战胜五代机。欧洲五代机都无法实现,我认为六代机研制只是一种奢望。何况现在欧洲在各个方面都处于下行趋势,更何况中美俄已经领先一步。
另外欧洲研制六代机的目的和针对目标不明确,是自保防卫还是进攻侵略? 他们的六代机针对的哪国五代机呢? 如果针对俄罗斯的五代机,那欧洲能对抗俄国的陆军,导弹,核武吗?
其实欧洲现在很难受,军事靠美国,经济就要被宰割,何况美国的未来还是未知数。单独对抗中俄根本没有希望。最好的选择就是根据形势靠拢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六代机是否研制成功对欧洲作用不大。
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报来说,法德研制的六代机现在还只有模型,也就是前两天巴黎航展时摆出来的那样。就这情况,想要知道其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实属说笑。
我来谈一下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吧:
1.就两国的工业基础和实力来说,搞六代机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时间上可能早了一点,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觉。对于就六代机两国的工业基础来说也是足够的,法国和航空技术有关的大型公司有不少,达索,空客等在国际上也是绝对一流的。著名的幻影系列,阵风的战机就是明摆的例子。
德国二战时期的航空工业非常牛,现在已经基本没了,但是有工业基础,高精尖的设备,想要再次发展还是很快的。
就这点来看,两国搞六代机是没问题的,五代机目前为止是比较成熟的了,按照往常的惯例是时候筹划下一代战机了。但是这个惯例是对着美国的标准来说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法德现在要搞也应该搞五代机而不是六代机,中间的技术断层可不是一句所谓的弯道超车就能解决的,步子迈大了很容易一下子就垮掉的。
法国出口给印度的阵风。
2.现在六代机的概念可能各国还不清楚,现在就算去做也可能会止步不前。
这个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其实回顾一下F-15和F-22对于任务用途的规划。对F-15的要求USAF很早就发送给了各大公司,各大公司也很快提交了计划报告,但是USAF对于初期的F-15设计一直不满意,后来更是因为F-4初期在越南战场的“重大失利”重新设计。过程可谓曲折。
F-22同样是这样。虽然F-22的发展一直比较顺利,但这是因为有F-117对低可探测性的探索,但即便是这样,F-22由于时代较早的原因,与目前USAF定义的五代机也有显著区别。
这是美国空军对于五代机的定义,表面上F-22站c位,但实际上说的是谁大家心里都清楚。
即使始终样顺利进行的F-22在五代机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上,也与如今USAF的需求有些许的偏差。更别说始终落后美国一代的法国了。就算是能制造出来,原型机八成也得至少五年,想要服役更是得至少十年,时间再长一些可能得十五年。毕竟适配的各个子系统的研发都是大工程,更别说现在只有模型刚刚起步而已,再加上两国可能一直扯皮效率低下,所以十五年我个人认为是一个较乐观的数字了。
所以现在,法德两国对于六代机的定义还尚且模糊,就要急冲冲的制造五代机,难免会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觉。
个人认为,要搞清法德六代机的性能处于什么水平是不可能的,连使用用途,通用特点都不知道就去盲猜,只怕是谁都做不到。
全世界高调的宣布自家搞六代机的就法德一家,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首先,为什么会有这件事?
①虽然是哥们儿关系,但是法/德己决定暂不购买“带头大哥”的F35,不管它有多好使。
②在未来的国际军机市场,欧盟这两大“火车头”也不想让中/美/俄抢了风头,刷刷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来一场跨越式发展,从四代直升六代。
③那位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特“靠”谱越来越表现的特“没”谱,引发欧洲跟班小兄弟越来越多的忧虑及自己独立发展的意识。
二、此一项目<FCAS项目之NGF战斗机>,由资深老牌航企之法国达索/欧洲空客主导,并己有一型双发无尾概念的样机模型展出。
其具体设计理念及思路:
①超“高”音速巡航,非五代机之超音速巡航;
②超远航程;
③飞行超机动;
④隐身形之低可探;
⑤作战超视距;
⑥可支持后继较大的升级/改装空间,这点、挺吸引!
如能成,其总体水平肯定是“世界一流”;
法/德计划是至2040年该项目取得成功,并替代现今的法“阵风”/德“台风”。
三、国际公认的“六代机”标准:
①在现今五代机(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超视距及隐身形)的基础上,
再加入可以支持--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云”计算方面的互相联通、互相操控,
可指挥、控制及配合无人机群完成多重任务,
实现全军各维一体化、而非现今以空军自有信息化数据链为主。
②那支一直领跑全球的空中力量提出的六代机设想,则更为务实--<比F22更大的作战半径/更高的有效载荷>,优化升级即可。
大体情况就是如此,仅供参考,谢邀!
日前在第53届巴黎航展上揭幕的是法德西三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NGF)概念样机的全尺寸模型,做工上比较糙,连个起落架都不装,还不如土耳其TF-X全尺寸模型做得好。
第53届巴黎航展上揭幕的NGF概念样机的全尺寸模型,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法、德、西三国的女国防部长出席揭幕仪式。
不要光看欧洲人忽悠什么六代机,就一定比五代机先进。到现在NGF也没确定技战术指标,技术验证机都要到2025年才能搞出来进行首飞,所用的发动机要到2031年才可能有原型机,2040年才服役。由此可见,法德西对NGF到底要干啥、怎么定需求指标心里还没谱呢,现在说NGF有多先进,正好为法德西做免费大喇叭。
从NGF气动布局来看,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例如DSI进气道现在都烂大街了。无论怎么看,NGF都像是一款迟来的五代机而已。法德西或许也是底气不足,所以不是宣传NGF有多厉害,而是宣传整个系统,就是未来空战系统(FCAS)与众不同。NGF只是FCAS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无人战机。作战时,由NGF控制和指挥无人战机,形成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而且,法德西还将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让无人机变得更聪明。六代机到现在都没有具体的标准,所以像世界上最早发展五代机的美国到现在也没见正式研制六代机,同样完成了五代机研制的中国也是如此。从现在专家们的介绍来看,只是说六代机有更好的信息化能力,动力将会采用变循环发动机,在各种状态下都具有出色的机动性,并且还不影响航程。但具体是啥,现在还只是设想。(S)
苏57战斗机项目进展如何?
俄罗斯研制的苏-57战斗机已经沦落为一个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笑话,与研制之初的指标实在相差太远。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是以瞄准美国空军装备的F-22A为作战目标,不过如今的状态压根儿无法与F-22A对抗。
苏-57战斗机的原型机在2010年完成了首飞,不过至今还没有装备俄罗斯空军。在2018年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购买12架苏-57战斗机的合同,俄罗斯空军将先期装备12架苏-57战斗机,不过如今看来也是有很大的问题。
最近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了有关苏-57战斗机的一个纪录片,不过这些都无法改变这款战斗机性能不如F-22A的性质。就制造工艺而言,苏-57战斗机还停留在苏-27战斗机的时代。
实际上之前俄罗斯相关机构已经表示目前的苏-57战斗机可以为将来的六代战斗机测试新技术,而且苏-57战斗机将推倒重来,这个也代表俄罗斯承认苏-57战斗机设计的不足。
感谢邀请,笔者的文章里已经对苏57发展的趋势有过解读,综合最近的消息看,一个是俄军方已经发布了在12架苏57到货后,开始进行大批量制造计划,另一个是现在被派往叙利亚战场的这四架苏57明面是进行战场测试,很可能也有给与以色列和美军针锋相对的意思。
并且俄军方及上层多次有过下马该战机的负面消息,但实际上现在看是欲盖弥彰,能把一架现在一直未曾公开表示服役的战机拿到战场测试,多少看起来底气不足,可你细心观察却很微妙,虽然此举有过先例,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苏57的最终归宿必然还是服役俄空军。
只不过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么是因为战机设计上过于偏重某一点,令上层有些疑虑;要么是本身就没什么不能接受的问题,现在的姿态更多的是一种战术,不管后面结果如何,俄罗斯多少对自己研发的苏57并没有多少信心,所以笔者相信是第一种可能,毕竟其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肯定是有重大缺陷的。
苏57磕磕绊绊,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终于取得了服役时间表。俄罗斯空军打算在2019年采购第一批12架苏57战斗机,合同即将签署,但是此后是否签署第二批并不确定,俄罗斯方面传出有可能跳过五代机阶段,直接发展六代机的消息,苏57有可能止步12架。
苏57战斗机当年出来技术验证机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摆拍好看的照片。
苏57战斗机产量不大,但是价格并不怕太高,因为卢布不断在国际市场贬值,但是在国内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贬值原因,苏57目前在俄罗斯的采购价格兑换为美元也才6000多万美元,相比于世界典型的四代半战斗机都要便宜很多,更不要说和五代飞机比较了,相比而言,我国的歼20高达1.2亿美元的价格已经算是比较贵了。
苏57的侧面非常好看,感觉是最漂亮的五代机之一了。
苏57战斗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机体结构强度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拖延了飞机的研发步伐,而且正是因为机体结构强度不足,导致了整个项目的质量大大下滑,俄罗斯甚至产生过想要放弃苏57的打算,要不是因为实在没有资金和精力去研发下一款五代机,俄罗斯估计已经不会采购苏57了。所以说,苏57能卖出去12架已经实属不易了。
苏57的机体结构强度有问题,但是飞机还是按照高机动设计的,所以设计出现了矛盾。
再者,俄罗斯的苏57将会在2019年年底开始交付,预计整个2019年,量产型苏57只能交付2架,速度并不快,相比于目前F22已经183架,F35已经400多架的规模,2019年才达到2架量产型的苏57显然是太少了,就连歼20都有25架量产型了已经。当然,如果要算上技术验证阶段的T50飞机,那么苏57的规模也不小了。
外挂武器是苏57的问题,导致他和其他五代机比起来,隐身略差。
此外,俄罗斯的苏57还打算出口到印度,可是印度也传出了想要放弃苏57的说法,原因就是印度认为苏57不算是真正的五代机,隐身能力略差。但是印度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买苏57,那么估计也没什么好买的了,所以印度肯定还会按照计划购买一些苏57,所以即便是苏57项目磕磕绊绊,但是因为他的特殊产生原因,所以他还是会在两个国家先后服役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第六代战机首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第六代战机首飞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