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首相遭遇车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日本首相遭遇车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安倍之死,你们都是怎样的心情,有没有一些怜悯?
谈不上怜不怜悯,对我来说就是路人甲。就像你看到新闻哪里出车祸死了个人,哪里有人被绑架撕票,不禁唏嘘一下人生无常,然后遗忘。
关于网上的沸沸扬扬
安倍的事情,幸灾乐祸固然不好,但那些扭着三观故作慈悲的惺惺作态者更让人恶心。
什么68岁高龄的老人被害,我们应该难过。
什么为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铭记他。
什么日本造出了领先世界的电瓶车,照相机,为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所以他是英雄。
什么“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我们不应该对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死幸灾乐祸。
我也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狗屁理论。
他在日本政界有多优秀,为日本做出多大贡献,跟你一个中国人有什么关系?你是沾他半点光了还是咋滴,那么上赶着去当孝子贤孙,还永远铭记?有这善心,对家里老人好点,让他多活几年行吗?
但凡那些吹嘘他英雄事迹,夸奖他了不起的,没有一个提他不顾中国人的强烈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把世界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里。
反而在那些人的口中,他成了亲华份子,这理论哪儿来的?怕不是特训时的必考题。
你敬仰他,你崇拜他,在心里默默的就好了,还非要大张旗鼓地说出来,逼着别人跟你一起崇拜他,不然就是残忍,小气,没同情心。就你善良,全世界就显你善良了。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他爷爷还是外公是侵华战犯,总算有点理解,他不顾一切要把战犯放进靖国神社,数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这里面除了政治,可能还掺着他相当一部分孝心吧。
我不知道他为日本民众做了多少实事,为世界做出多大贡献,我只知道,参拜靖国神社,把世界级战犯放进神社敬拜,是对二战受害国的蔑视,是打从心底里对二战行为的认同。
67岁的安倍,褪下身上的那层色彩,他只是一个无儿无女的普通老人而已。
一个老人竟遭枪击,有一点点怜悯,毕竟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我们都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是十恶不赦之人也有法律制裁,对一个退休老人下毒手,不是君子之为。
农夫与蛇是最好的答案。
当怜悯一条毒蛇时,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他在祭拜靖国神社时可曾怜悯过被侵略过的国家及人民的感受,哪种伤及数十亿人民的尊严,区区死一个安倍又算得了什么?
他是一个老人,一个老人为老不尊又有什么值得尊重呢?德国同样是二战的轴心帝国,认错与真诚道歉赢得了世界的原谅与尊重。而日本拒不认错道歉甚至还再召唤军囯主义的灵魂,安倍正是重要推手与顽固分子,可怜还是可恨。
俄罗斯“双面间谍”被投毒,生命危在旦夕,你认为是谁暗算了他?
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里,对情报人员的叛逃和叛变,只有一个政策,那就是杀无赦,不管你隐匿多少年,叛逃者始终被追杀。间谍被发现后国家间会有间谍的相互交换,这种间谍返回各自的国家后,基本上归于平安。但这次斯科瑞帕尔则不然,虽然是双面间谍,但对俄罗斯而言,却是一个叛徒。虽然他是通过英俄间谍互换被英国作为自己人換回并居留英国。
间谍暴露和间谍叛变是全完不同的二种性质,前者不存在忠诚问题,后者则不然。有文曾称斯科瑞帕尔被刺杀是俄罗斯沒有尊守间谍互换的契约精神,但被人忽视的是被捕的间谍与叛变的间谍本质的不同。
斯科瑞帕尔被交換,是俄罗斯用叛徒换回忠诚的的间谍,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表明对叛徒的宽恕。他时隔八年后被剌杀,这只能是叛徒的必然归宿。如果叛徒都能怡养天年,那忠诚二字应该从人类精神的字典里永远抹去。
间谍是高危行业,一但入行,忠贞不渝这几个字将与生命与荣耀联系在一起。而叛徒也许能苟且一时,但最终都逃不出死亡的判罚,中外概莫能外!
这个问题从英国报道表面看是俄罗斯所为,但是仔细分析不难看出是英国人嫁祸俄罗斯,英国说是中毒,而且特意指出这种毒是前苏联秘密研制的,把矛头指向俄罗斯,这就有了疑问,要想杀死他有多重方法,俄罗斯为什么选择最容易暴露自己的最愚蠢方法,二这个人在英国已经七八年了,俄罗斯为什么早不杀他晚不杀他偏偏在英国和俄罗斯翻脸时杀他,从这两点基本可以断定这个人已经对英国人没有了价值,英国为了合理的借口怼俄罗斯所以杀掉他在嫁祸于俄罗斯,让国际社会一致谴责和疏远俄罗斯,英国虽然有些愚蠢但是那些西方国家和仇视俄罗斯的国家不会去追究真相,只要能诋毁俄罗斯真假无所谓。
相比于猜测这事是谁干的,我对瑟吉·斯科瑞帕尔被“投毒”的时间点和这个“化学神经毒剂”更感兴趣。
接下来我来讲讲原因:
一、斯科瑞帕尔的身份。
他不是什么“双面间谍”,他之前就是一个被英国策反的特工。上世纪90年代,原先在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工作的瑟吉·斯科瑞帕尔被英国军情六处收买,他收了英国人大约10万美元,向英方透露了俄罗斯在欧洲的情报人员的讯息,尤其是这些情报人员的秘密碰头点、地址和密码。不仅是对于俄罗斯,这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叛国行为。
但是他在2004年12月被捕后并没有被处死,俄罗斯在2006年判了他13年的监禁。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俄罗斯并不认为他犯的罪足以判处死刑。
所以在2010年美国和俄罗斯互换被捕特工的时候,斯科瑞帕尔被拿来交换给了英国人。他当时是4名获俄罗斯总统特赦的俄罗斯特工之一。
二、斯科瑞帕尔被“投毒”的时间。
3月4日下午4时15分左右,瑟吉·斯科瑞帕尔被人发现跟他的女儿一起倒在了英国一家超市门外的长椅上。接下来媒体很快就爆料说他是俄罗斯特工、“双面间谍”和“化学神经毒剂”。
这给我们带来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2004年没有被处死、2010年被赦免又被交换出去、在英国生活了7年的一个66岁的老头子,直到今天才“被俄罗斯处死”?
这是一个俄罗斯前特工、叛国者。
而俄罗斯这个月将进行总统大选,投票日是3月18日。距斯科瑞帕尔被“投毒”大约两周的时间。而两个星期刚好够媒体把这件事炒到高潮。
三、特工死亡似曾相识。
“投毒”事件发生在英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就在2006年的11月份,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被人下毒后不治身亡,据说他是“在一家酒店与两名俄罗斯人喝茶时”被下的毒,当时查出来的有毒物质是放射性元素钋。尽管后来英国人并没有找到具体是谁毒杀的证据,但西方媒体一律把矛头指向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因为据说利特维年科因为“批评过俄情报部门和总统普京”。
如果说利特维年科被杀是因为他同情车臣叛军,那么斯科瑞帕尔这些年一直都非常地低调,作为一个66岁的前特工,他平安地在英国生活了7年都没有遭遇人身威胁,他依然可以与女儿一起逛超市,俄罗斯人为什么选在自己大选之前杀这么一个没什么价值的人呢?
四、英国当局的态度令人回味。
在对斯科瑞帕尔“中毒”原因还在调查的时候,英国以及西方媒体就开始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并且不约而同地指责俄罗斯政府是黑手,英国的一些政客也站出来威胁要以退出俄罗斯世界杯相报复。
最开始英国当局还算是能沉得住气,但当我们以为梅首相能坚持到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再表态的时候,画风突变,3月12日下午的英国议会上演了一场“骂战”,议员们争先恐后地跳起来臭骂俄罗斯,互相比着谁能把俄罗斯骂得更惨。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英国议员们“相互竞争”,为了用“最丰富多彩,最戏剧化的语言”来形容俄罗斯,只是为了谴责他们的同事没有把俄罗斯骂得足够惨。
在这一股声讨浪潮中,梅首相直接把“军用级神经毒剂”一词搬上了台面,声称俄罗斯在英国发起了一场化学武器的袭击。
尽管英国情报部门至今还没有拿出证据证明是俄罗斯下的毒,但英国政府的表态已经是极其严重的指控了。
到底是谁要杀斯科瑞帕尔?不知道。
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曾经被俄罗斯饶过一命的前特工、叛国者斯科瑞帕尔,他如果在2018年3月份死了,远比他活着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处、原苏联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是闻名于世的四大特工机构。在冷战时期,这四大机构都做出过令人匪夷所思的经典案例,可谓是无所不能,亦无所不用其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克格勃的班底,依然活跃在世界范围的情报战线,仍然是令西方头痛的对手。人类社会自有战争开始,情报工作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这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上包含着斗智斗勇。有时平静如水,有时又异常残酷。在情报战线的博弈中,不乏经典。比如双面间谍、三面间谍这些谍中谍案。被投毒的这名前俄罗斯特工斯科瑞帕尔就是个双面间谍。3月7日,英国警方证实,正处于昏迷状态的斯科瑞帕尔确系一种神经毒剂所伤。他的女儿和一名警察也仍然在昏迷状态。
一,斯科瑞帕尔何许人也
斯科瑞帕尔今年66岁,苏联时期是一名克格勃特工。苏联解体后,斯科瑞帕尔又继续为俄罗斯情报部门服务。1995年,斯科瑞帕尔被英国情报六处策反为双面间谍。在成为双面间谍期间,曾从英国接受过10万英镑的好处费。东窗事发后,于2004年12月被俄罗斯逮捕。2006年被判处13年监禁。2010年在维也纳的一次间谍交换中获准交换,回到英国定居。前不久在英国一个商场内,他和他的女儿被人投下一种神经毒剂,致使他们及最先接触他们的一名警察尚处昏迷之中。前几年,斯科瑞帕尔的妻子和儿子也在一场神秘车祸中丧生。
二,斯科瑞帕尔得罪了谁
作为一个双面间谍,最痛恨他的当然是他所背叛的组织。英国目前正在进行调查,不言而喻,矛头已经直指俄罗斯。据英国警方透露,致斯科瑞帕尔三人昏迷的这种神经毒剂,是化学武器,可以阻止神经系统工作,关闭人的身体功能。可以通过人的嘴和鼻子传入体内,也可以透过皮肤渗入人体。据透露,斯科瑞帕尔的女儿尤丽亚是一名商人,经常往返于俄罗斯和英国之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个神经毒剂很可能是在莫斯科的一个酒吧间里有人委托尤丽亚带给她的父亲斯科瑞帕尔的。当然,针对这一事件,也有别的说法,有的说可能是俄罗斯流亡人员干的;也有说是被斯科瑞帕尔出卖过的人干的。
三,此事件的后续反应
该事件的指控方向如果属实的话,必然会引起一场外交纠纷。目前该事件已在英国造成了巨大反响,连英国梅首相都说如果证据确凿的话,将考虑抵制世界杯。其实,在情报战线上,暗杀本来也稀松平常,本来也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不管是谁干的,哪怕是“证据确凿”,主谋者也绝对会矢口否认。互怼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不了了之。不过,使用这种化学武器且伤及了无辜,理应被谴责。
这样来说吧,当一个人有用的时候,他就是发动机,当发动机老了,生锈了,不再可以用的时候,就会是车子里的负担,这个间谍在离开俄罗斯那么久了,俄罗斯都没有对他采取措施,而现在却杀人,有点说不过去,大家想一下,现在是什么时候?正是叙利亚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盟,总会找些借口出来,而国际形势是我们这些老百姓参不透的,在和平的年代,好好的爱国,珍惜身边人,为祖国加油。
有人说土耳其在哈苏吉遇害一案中表现得如此积极与热情,这是为什么?你怎么看?
对于沙特记者卡舒吉被“失踪”(现已经被爆料遭遇惨害),引发沙特、美国、土耳其和西方国家的围攻,尤其是土耳其的热情,令大家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明处、暗处都有!
土耳其表现如此热情,有以下几个考虑:
1.土耳其在卡舒吉“失踪”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有关证据,因此埃尔多安要一次为要挟,在挤压沙特的同时,逼迫美国能够在叙利亚局势、美国经济打压土耳其等方面获得某种交易。
2.看看时间轴,大家能够看出点儿什么味道?
如果大家关注中东局势,就会发现时间节点上确实挺诡异:
10月19日,特朗普说:看来沙特记者卡舒吉已经身亡!
10月15-16日:在与国王交谈后,特朗普告诉记者,这听起来像是“也许这些人可能是流氓杀手——谁知道呢?”
10月14日,在卡舒吉事件曝光足足8天后,特朗普才姗姗来迟地作出公开表态,称如果证实沙特和此事有染,后者“将受到惩罚”—然而他既一再表示“证据不足”,又明确反对取消对沙特军售,以至于许多分析家讽刺“看不出将会怎么惩罚”。
10月12日,土耳其释放布伦森;
10月12日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表示,由于美国未能履行义务使库尔德武装撤离叙利亚曼比季,因此土耳其可能开始在该地区实施军事行动打击库尔德武装人员。
10月1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鲍勃·科克说,他查阅了美国情报机构就沙特阿拉伯籍记者贾迈勒·卡舒吉“失踪”一事所获信息,卡舒吉“十有八九”在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当天遇害。
10月10日,美国国会22名议员联名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白宫立刻对沙特的行为进行调查,并可能在三个月内对沙特实施经济制裁。
10月8日,土耳其媒体揭发“卡舒吉”事件,直指沙特大使馆,称“有证据显示卡舒吉被骗入使馆后遇害”。
10月7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叙方将收复剩余的反对派控制区,俄罗斯和土耳其达成的有关伊德利卜省协议是“临时措施”。
10月2日,特朗普警告沙特:“没有美国军方的支持,他(沙特)无法掌权两个星期”。
10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之后失踪。
几点看法:
(1)从卡舒吉进入领事馆之后,土耳其通过周边监控录像,发现有15名特工乘坐车进入领事馆,之后迅速离开土耳其境内。这种操作,只能说领事馆内确实出状况了。
(2)既然土耳其已经知道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发生事情了,但是土耳其不可能直接“爆料”,而是需要固定证据,同时准备与美国进行沟通。毕竟,土耳其现在在叙利亚有太多的利益,还在遭受美国的制裁。
(3)10月8日,土耳其媒体首相爆料!如果土耳其没有掌握证据,埃尔多安怎么可能如此高调?
(4)但是,土耳其即使掌握了证据,如果是利用提前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安装的窃听器等得到的,也不能直接爆料,这就相当于计划土耳其与沙特的矛盾,引发两国关系的对立。怎么办?那就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啊!
(5)而沙特在意识到残杀卡舒吉之后土耳其已经掌握太多证据了,在领事馆进行消除痕迹之后,与土耳其组成调查组。当然,看到了重新粉刷的墙壁,还有某些检材。
说白了,埃尔多安都已经掌握证据了,沙特再赖皮,埃尔多安放出录像视频,就完蛋了!
所以,就有了更多细节的披露,还有所谓的涉事儿特工出现车祸等情况发生,而美国特朗普也刻意为沙特开脱。
3.土耳其以卡舒吉为条件,与美国进行利益交割的迹象显露无疑!毕竟,伊德利卜被埃尔多安看做是“自留地”,结果要被俄叙联军逼着搞临时协议,建立非军事区,还被说成是临时性协议。
而现在伊德利卜出现的最新动态,反对派绑架700名人质开始反击,也可以推测——土耳其没有能力控制HTS,当然也有美国在背后的某种协调动作配合!
另:
15名沙特特工潜入领事馆杀害卡舒吉,并将其活活肢解。而这15名特工中的米沙勒⋅萨阿德⋅阿尔博斯塔尼(Meshal Saad M Albostani),据称已在一起可疑的交通事故中死亡。
土耳其亲政府报纸《新曙光报》(Yeni Safak) 18日报道称,阿尔博斯塔尼已经在利雅得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丧生。
埃尔多安是真的会“搞事儿”!
沙特记者在土耳其“失踪”,给了土耳其施展“才能”的机会,从事件发生后,土耳其就高调介入其中,先是谴责沙特的暴行,随即拿出“证据”向沙特讨价还价,那么土耳其对一名记者的“失踪”为何如此热心呢?我感觉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打压沙特的“嚣张气焰”
,在中东,沙特和土耳其都是地区大国,两国和伊朗一样,都争当中东老大,但目前,伊朗已被美国压的喘不过气来,沙土之争就凸显出来,况且沙特和土耳其在叙利亚战争,卡塔尔断交,和对伊朗的态度上截然相反,土耳其欲借记者“失踪”事件打压沙特,同时也离间美国和沙特的关系,在美国面前“争宠”是土耳其对此事积极和“热情”之一。二,和美国溜须,8月,因土耳其拒绝释放美国牧师布仑森,美国对土耳其进行了严厉制裁,致使土耳其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在挺了两个月后,土耳其感到自己并不是美国的对手,在10月12日释放了“一文不值”的布仑森,美土关系才有好转迹象,这次土耳其借此事高调“捍卫”民主,一个是让美国和西方国家“比较”沙特,土耳其是更加民主的国家,以缓解土耳其和西方国家的尴尬局面,再有就是土耳其积极对待此事,也是替特朗普开脱,这是因为在国内国际声讨的浪潮中,特朗普除了喊喊口号外,对事件有点“六神无主”。
所以说,土耳其对卡苏吉事件的积极和热情,都是为了提高“身段”的举动,但无论如何,此事件的最后的走向,土耳其必须和美国步调一致,埃尔多安深知,在被美国狠闷一通后,再不长记性的话,吃亏的还是土耳其,但这次,土耳其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首相遭遇车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首相遭遇车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