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真主党领导人讲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真主党领导人讲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辞职,这是沙特的阴谋吗?
中东那个地方就是有点乱,似是兄弟却互相防范,共同敌人是谁谁都明白,但无法统一战线,杀杀打打成全了谁,都是好兄弟不知为啥不能互相都衬,咳,朋友有时难做,但别人捣乱却当朋友,为了自己为了中东的和平都应好好静下心想想,团结才能强大,团结才能战胜一切,且行且思考吧!你们长点心吧!
11月4日,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并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指责伊朗极其代理人真主党“劫持”黎巴嫩,制造阿拉伯世界的内讧。
一时间舆论大哗,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竟然毫无征兆的异国宣布辞职,不仅诡异,而且十分罕见。哈里里发表声明之后,引发各方面极大的关注和博弈,黎巴嫩总统奥恩表示不接受哈里里辞职,必须要求其返回国内,当面说明情况。同时,相关方面指责沙特挟持逼迫哈里里作出辞职决定。
数天之后,哈里里和家人前往法国,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后,折返回到黎巴嫩。随后,哈里里决定收回辞职决定,再次给世人留下谜团。
一辞一留给世人留下无尽想象的空间,但是哈里里似乎并没有要进行解释的意思。
不过真相终于大白天下。据《纽约时报》报道,哈里里异国辞职是受到来自沙特阿拉伯当局的压力。报道称,哈里里到访沙特的第二天就被官方人士扣押,并且还对其进行推搡和侮辱,搜走哈里里电话,断绝与外界联系,只允许他和一名保镖在一起。之后,沙特给哈里里一封事先写好的辞职讲话并迫使他在沙特电视台进行宣读。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随后,哈里里一直遭到软禁,无法见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由此看到,沙特才是挑起阿拉伯世界内讧的罪魁祸首,在中东地区制造了不小的冲突、混乱。
该事件中西方国家充当了沙特的帮凶,一是帮助沙特杜撰了一个哈里里受到刺杀威胁的故事;二是在哈里里被沙特软禁之后,依然对外表示哈里里是自由的。
话说一段时间以来,沙特确实做了许多过分的事情,在沙特国内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造成极大的不稳定。
一是以整治贪腐为由,逮捕11名王子和众多现任和卸任高官,并且对这些人动用私刑,逼迫他们宣示效忠并拿出财产的70%换取自由,不仅沦为丑闻,更是让沙特的土豪十分不安,不惜用货车装载现金“出逃”。
二是干预也门局势,在多次被胡塞武装打的丢盔弃甲之后,联合友邦对也门进行封锁,希望以此“饿垮”胡塞武装,不料造成也门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三是以胡塞武装导弹袭击利雅得为由,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指责伊朗是幕后黑手。最终,联合阿拉伯世界的宿敌以色列,妄图一起对付伊朗。
四是在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事件中,表面上是强烈反对,暗地里却是帮助以色列,逮捕巴勒斯坦方面重要的“金主”,阿拉伯银行董事长马斯里。应该说,沙特此举是鼠首两端,吃里爬外。
综合来看,沙特阿拉伯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盟友,大有自绝与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趋势。
再让我回到哈里里辞职问题上,关于哈里里辞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在黎巴嫩哈里里属于亲沙特的政治力量,沙特何以会对自己的盟友下狠手呢?相信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更多猛料必将不断爆出,真相最终会浮出水面。(完)
伊拉克多个地区遭火箭弹和迫击炮袭击这是否意味着战争序幕拉开?
这最多只能算是试探。
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拉克当地时间1月4日晚间,伊拉克安全部门宣称,底格里斯河南岸的贾德里亚及萨拉赫丁省的巴拉德空军基地,巴格达绿区的庆典广场等多个地区遭遇不明武装份子的火箭弹和迫击炮袭击,造成巴拉德空军基地的3名士兵受伤。目前伊拉克安全部队正在对这几起事件进行调查,也没有任何武装组织宣布对其负责。
据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言人科洛内尔·迈尔斯·B·卡金斯三世上校的说法,在过去的两个月共发生了针对美军基地的13次袭击。也就是说,对于类似的袭击,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这也预示着随着美伊局势的升温,不排除双方有擦枪走火的危险。
按照美军开战的步骤,一般都是先集齐3艘以上的航母,然后收买当地的亲美势力为其摇舌鼓噪,最后在战前给交战国的领导人下通牒,以恐吓对方在限定的时间内投降,这能大大降低美军的伤亡率。
然而前面两项美国都做了,在推出石油禁令时,美军的航母已经在波斯湾集结,而伊朗因提高燃油价格,造成伊朗国内的骚乱可能也是美国在幕后捣鬼。但是由于伊拉克的什叶派的民兵武装组织,进攻美国在巴格达的大使馆,美国出于报复,暗杀了苏莱曼尼。如果美国还要开战,很明显就已经打乱了其之前一贯的步骤,因为苏莱曼尼的死,让伊朗和什叶派瞬间众志成城,平日的骚乱已经平息,伊朗国内民众枪口一致对外。美国要想开战,必须得再找机会把第二步完成,不然就不能降低伊朗的抵抗意志。因此这个时间点,不适合美国对伊朗开战。可以说,美国的战术相当成功,但是战略推进却失败了。
而根据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尼最新的表态,伊朗并不愿意与美国开战。即使苏莱曼尼遇刺身亡后,伊朗目前还没被逼到非要和美国直接开战的地步,伊朗手上可以打的牌很多。按照伊朗目前的态度,伊朗比较倾向于打搭理人战争。因此也就会看到,美国在肯尼亚的军事基地在1月5日,遭遇了索马里极端主义组织青年党的袭击。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也是亲伊朗的,伊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直接正面与美国硬刚,这样的成本会相当的大。
伊朗在前些年通过革命输出,培养了一大批武装组织,此时正派上用场。伊朗不必亲自下场和美国比划。这种类似游击的打法,尽管不会对美军造成重大的伤亡,但是只要这种袭扰不断地进行,也会对美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就看美军能容忍的极限。一旦美军忍无可忍,直接和伊朗开战,那么伊朗也会在国际上占据舆论的优势,谁最先动手的都会成为众矢之的,伊朗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伊朗将那些小老弟推向前台,自己站在后台下指导棋子,才是上策。
除此之外,伊朗还能用非军事手段,逼迫美国重回谈判桌。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将退出伊核协议。这样一来,就能把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伊核协议的谈判方,重新拉回谈判,借助外部力量给美国施压。美国即使和伊朗没有谈判的意愿,但是伊朗可以通过美国的盟友欧盟向其传话,有了沟通渠道,可以尽可能降低战争的风险。
即使最后美伊双方撕破脸,伊拉克也不会愿意双方在其国土上爆发战争,这也会成为双方避免爆发战争的牵制力。该起袭击事件的走向,最后很可能是伊拉克尽可能找出当地的反美武装充当替罪羊,将小事化小,好让双方有就坡下驴的机会。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苏莱曼尼遇刺身亡后,积极向国际社会求助,也说明美国在捅了篓子后也担心事态进一步升级,美国也不愿贸然与伊朗开战,双方都处于战略克制的阶段。
而且美国在没有彻底在伊拉克和周边国家撤侨完成之前,是不会轻易动武的,要打也要有万全的准备。因此,双方目前还是停留在斡旋阶段,双方谁也承担不起战争的严重后果。目前双方的做法,都是围绕着对其国内民众有一个交代,而龇牙咧嘴,现在最多只是双方在进行压力测试,看谁先怒气值爆表。而在双方互相试探的过程中,小范围的武装摩擦仍会继续,双方不会率先服软,只能搞点小动静,以表明各自的态度。
在中东地区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近美国刺杀伊朗军方头号人物,让大家将视线聚焦到了伊朗与伊拉克身上,这才引发了关注者对战争的讨论。其实,中东的局势一直很紧张,因为美国不断地从中挑事,让中东保持乱局是符合美方利益的。只有让中东一直乱下去,美国才能从中得利,才能以世界警察的身份在中东驻军。
中东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地区,既有国家矛盾又有宗教矛盾,因此,这里发生小规模战争的事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伊拉克多个地区还将继续遭火箭弹和迫击炮袭击
原因很简单,在美国刺杀伊朗将领之后,美伊的关系走向了恶化,伊朗对美国的下作手段有着极强的复仇心理,正好美军在伊拉克有驻军,这样一来伊拉克就成为了伊朗与美国之间展开军事较量的前沿阵地。在美伊关系美伊缓和之前,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和军事基地都将可能受到炮轰。
另外,伊拉克为了免受战争之苦和维护国家主权,最近最近强烈要求美军撤离出伊拉克境内,但美国不答应,还想敲诈一笔军事费用,这样一来伊拉克与美国就出在了一种僵局状态。怎样才能赶走美军呢,估计也只剩下武力解决这一条路了。因此伊拉克也会发生与美军的无力对抗。
美伊事件之后,伊拉克成了最受伤害的一方,但目前战争局势没有扩大化,各方均比较克制。
打造完美交易体系,欢迎进入懿财经专栏!
我觉得既然是遭遇不明袭击,那么袭击方就是不想让伊拉克地区知道是谁,即使是伊拉克心知肚明也没确实证据。那么就没有证据开战,战争都是需要有个理由的,在如今和平年代更加是。
美伊局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国际问题了,中新网1.10号称美国以暗杀开局,伊拉克用导弹报复。2020年的第一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下令击杀伊朗“三号人物”苏莱曼尼,美伊关系急转直下。
先介绍下这个苏莱曼尼,卡西姆·苏莱曼尼,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他曾指挥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战斗、并涉嫌派人暗杀沙特驻美大使,他的行动左右着中东局势,被称为伊朗的间谍王。在苏莱曼尼的葬礼上发生了数千人规模的踩踏事件,足以证明苏莱曼尼对伊朗的影响力,据伊朗紧急医疗负责人库里万德的话称,踩踏造成了56人死亡,213人受伤。苏莱曼尼的葬礼因此推迟。
毫无疑问的是,如果是美军弄死苏莱曼尼,美伊之间的冲突将会更加激烈,即使美国使出拒签手段阻止伊朗外长在联合国上发声,也不能消除德黑兰对美国积压已久的怒火。美国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捅了马蜂窝会造成什么蝴蝶效应,可以预见的是报复的种子已经埋下,中东问题如果不是以战争开始,也是会以某种武力恐怖组织展开。
当地美国时间1月8日上午,特朗普在白宫就伊朗问题发表讲话,这可能是他上任以来受关注范围最大的一次讲话。因为全世界都在等待他的表态:打回去?还是憋住?
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袭击美军基地,应该称为局部军事武装冲突,或者说是反美武装力量抗击美国的战斗,依美国政府的说法应该是“美国军事基地遭遇恐怖袭击”,伊拉克政府议会通过“驱逐外国军队在伊拉克领土的存在”,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达尔做出激活反美武装“迈赫迪”的决定,说明伊拉克政府大部分政客和人民己经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启发了将美军驱逐出伊拉克领土的斗志。不明武装用火箭弹袭击美军基地,只是开始对美国暗杀伊朗圣城旅将军苏莱曼尼不满,采取报复行动的试探性攻击,椐外媒报道,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也宣称对美国展开报复行动,索马里的“青年党”也趁机对肯尼亚边境的美军基地发动攻击,双方对战十多个小时,后来肯尼亚政府出动军队支援美军基地,才将“青年党”武装组织击退,结果造成双方人员数十人伤亡。接任苏莱曼尼将军担任圣城旅指挥官的卡尼将军说“让中东地区躺满美国人的尸体”,就看下一步美国伊朗采取什么方式在中东地区较量。战争级别的大规模军事冲突爆发的概率不大,小规模的局部战斗,大范围的独狼袭击事件不可避免。中东地区的反美武装组织比较常用的攻击方式,狙击手暗处打黑枪,埋设路边炸弹袭击过往美军车队,伊拉克人民又将在恐惧中生存。
伊朗南部城市又出大事,谁干的?
美国人的嫌疑最大!2018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8月与11月,美国分别重启了对伊朗非能源领域与能源领域的经济制裁。但是,在经济制裁之下,伊朗非常坚挺,没有任何向美国屈服的迹象。对伊朗发动全面战争,特朗普又不舍得花钱;经济制裁伊朗,短时间内又没有让伊朗屈服。于是,美国自然用起了老手段,在伊朗国内制造内乱。这一次发生在恰巴哈尔港的汽车爆炸事件并不不是孤立事件,早在9月22日,阿瓦士市阅兵仪式上就发过袭击,造成20多名士兵死亡。
美国不会对伊朗发动全面战争
发动伊拉克战争,让美国伤亡70000多名士兵,耗费军费7600多亿美元,为伊拉克重建支出了500亿美元。有了伊拉克战争的教训,美国人已经打怕了。当然,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依旧强大,但是美国的国力已经难以支撑发动伊朗战争。2003年的时候,美国国债规模在7万亿美元左右,还有克林顿时期留下的厚实家底。现如今,经过小布什两场战争的折腾,再加上奥巴马把美国国债推高到19万亿美元,至今已经突破21.7万亿美元。美国哪里还拿的出钱来打伊朗?伊朗领土面积是伊拉克的近4倍,人口是伊拉克的2.5倍,内部凝聚力更是远远超过伊拉克。所以,伊朗绝对是比伊拉克更难啃的骨头。
此外,伊朗还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是中东什叶派的大本营。打了伊朗,就等于捅了什叶派的“马蜂窝”,伊拉克什叶派、叙利亚、哈马斯、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等,都奔着美国来了。即使这些武装都不是美国的一合之敌,但也非常难缠啊。
所以,美国绝对不会对伊朗动武。
伊朗士兵
美国对伊朗经济支持的同时煽动伊朗内乱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付伊朗的既定策略是“极限施压”,让伊朗在经济制裁的压力之下,对美国作出让步,或者是让伊朗内部出现动乱,由伊朗人自己推翻伊朗现政权。但是,美国对伊朗的能源领域制裁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伊朗方面依然没有屈服的迹象。反而,伊朗态度越发的强硬。12月4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伊朗塞姆南省发表讲话时再次强调,如果伊朗石油不能出口,那么任何国家的石油都不可能通过波斯湾。言外之意,如果美国封杀伊朗石油,伊朗就封杀波斯湾及霍尔木兹海峡。可见,伊朗政府的决心非常之大。
12月4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发出封锁波斯湾的威胁;12月6日,伊朗恰巴哈尔港就发生了汽车袭击事件,造成了3人死亡。时间如此之间,这也太凑巧了吧。最大的可能性是,美国人在给伊朗总统鲁哈尼点颜色瞧瞧!
特朗普与鲁哈尼
欢迎大家讨论,您认为这起袭击是美国人主使吗?
大家还记得不久前(2018年11月23日),袭击我驻巴卡拉奇领事馆的那个“俾路支解放军”吗?再看下地图,恰巴哈尔( Chabahar)在哪里?这是一座位于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城市,也是该国面向印度洋的唯一港口。
由此看来,基本上可以肯定又是俾路支人中的极端分离主义武装(未必是“俾路支解放军”),制造了这起针对恰巴哈尔警察总部、目前已造成超过50人伤亡的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
有资料显示,俾路支人是一个由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3国。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伊朗境内俾路支人为寻求民族自决而发动叛乱,1947年印巴分治后,巴境内俾路支人也开始闹事,但同样没掀起太大波澜。
直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为报复巴方支援抗苏游击队,便着手扶植巴境内俾路支人组建、壮大反对派武装。而巴安全部队在持续4年的平叛作战中,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歼灭俾路支叛军5300余人。
冷战结束后,印度、美国出于各自利益又继续支持俾路支分离主义武装——印度想借此牵制宿敌巴基斯坦,而美国则利用俾路支人削弱伊朗,外带破坏中巴关系与各项合作(特别是瓜达尔港建设项目)。
于是从2003年开始,巴境内俾路支武装叛乱明显加剧。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巴军已歼灭1400余名俾路支叛乱分子,并迫使超过1600名叛军投诚。
而在伊朗,俾路支分离主义武装从2005年开始大规模闹事。2003至2018年,前者至少制造了8起大规模恐袭事件,造成包括2名革命卫队高级将领、14名伊朗边防官兵在内的近400人丧生。
不过,与中东地跨4国(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另一个寻求独立的少数民族库尔德人情况类似,俾路支人发动叛乱也并非毫无道理。
就拿伊朗境内生活的200多万俾路支人为例,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权益长期以来被该国中央政府所忽视。
一方面,由于俾路支人属于逊尼派,被掌权的什叶派视作“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俾路支人聚居区虽然拥有天然气、石油、黄金、铜、铀等重要矿藏,但当地人均收入却在全伊朗“垫底”,高达80%的俾路支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人识字率、小学入学率、婴儿存活率及人均预期寿命也都是全国最低。
虽然上述情况不能作为俾路支分离主义分子发动恐袭的借口,但起码说明一个道理——只要不重视和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当地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就是天方夜谭,而类似的惨烈袭击事件也难有根除之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真主党领导人讲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真主党领导人讲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