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博世辞退老员工补偿?
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现在汽车行业前景好不好,从事汽车行业怎么样?
现在汽车行业明显供大于需的时候,对于个大车企而言,都面临着更新换代,国五逐渐淘汰,国家大力支持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前提下,新能源车势在必行!个大厂商也在花巨资发展新能源汽车,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能抓住这次机会,可想竞争是多么大,但是对车企来说,也是面对着机遇和挑战,争取求得一线生存!对于未来来说,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可能会是另一番机遇,但是现在汽车共享行业的兴起,人们可能不会第一时间考虑购买需求了,毕竟现在的出行这么方便!
现在汽车行业前景有点堪忧,特别是现在国家已经推行国六了,燃油车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国五的车,很多车企都在搞活动促销,积压了大量库存,可想而知好不好,以后会逐步停产燃油车。
新能源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这几年新能源车企赚国家补贴赚的钵满金满,太多垃圾车企赚补贴,国家也在管控,补贴也在退坡,那些续航达不到标准的车企会死一大半,只有真正走到最后的才是有实力的,不过也不会有几家,拭目以待,汽车届的寒冬才刚刚开始[捂脸]
汽车行业今年应该是最难熬的一年,不能说百分之百汽车品牌难熬,但起码有80%。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汽车行业,但我从事的岗位、行业和汽车密切相关。我们公司是做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汽车行业。往年到这个时候都做了几十个项目了,今年才做了五六个,并且设备在客户也是断断续续使用,因为客户的订单也不多。
没干的就不要乱说,自己实地下来看看,现在汽车后市场已经恶化到什么地步了,有多少4S,修理厂,门店都是在苟延残喘,又有多少汽车维修人员失业,今后大型的品牌店,综合体修理厂,还有综合性的汽车美容店看看得关闭到多少家,最后的结局还是互联网这帮大佬们的寡头经济,大资源还是被这帮人垄断,剩下的就是广大车友同志挨着被割韭菜的下场
为什么德国会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
考虑到一战二战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短短二十年的停战期,架空一战前的德国经济成果分析一战后德国的再崛起是不科学的,但也德国也的确在这段时间有一些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
“战后年代的特点是从战争经济向和平生产过渡,最重要的是复员士兵重新融入经济进程,由此所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使德国产品以倾销价格出口到国外,因此德国躲过了全球战后萧条。但也直到1927年德国工业生产才再次达到1913年的程度。
此时德国的电气化和工业大规模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进展。西门子和柏林的AEG能够重新获得他们在1914年之前已经达到的世界市场地位。随着20世纪20年代机动化和公路运输的增加,汽车工业变得更加重要。从1922年到1928年,汽车和卡车的库存从125,000增加到约470,000。
简而言之:
1. 一战前打下的底子好,很多工业门类在经受了战争摧残后依然可以在战后迅速回归世界领先地位。
2. 低生产成本,类似现在的中国。
我是重庆一名大学生,国际政治专业,关注古今中外时政热点。热情大方,广交好友,客观理性,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之初,德国刚刚摆脱“迷失十年”的泥沼。25年后,德国已成为欧洲的领袖。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的德国人认为,欧洲一些国家在搭德国的顺风车。尽管德国应该承担责任,但很难独自领导欧盟。
“德国在难民问题上太理想主义”
今年27岁的Dominic Hoffmann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现在在柏林一家智库工作。“我自己的生活没有受到难民危机的影响,但大家对难民问题的紧张程度似乎在上升。”
在他看来,2016年新年前夜发生在德国科隆火车站的大规模性侵案是一个分水岭。当晚,一些不法分子对女性进行抢劫或性侵。按照警方说法,当晚他们接到了约90宗报案。目击者称这些人看上去主要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他们当晚聚集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其中一些人组成小组,专门对女性实施包围、性骚扰和抢劫。
“去年大家都担心恐怖袭击,后来发生的性侵案尽管没有造成死亡,但似乎更让人们感到恶心。我一个女性朋友就说,这是在公然挑战文明的底线。”Dominic说。
事件发生后,德国不少政客和媒体呼吁,不要随便将性侵案与难民联系起来,“但人们本来就对难民和他们的原居地有刻板印象,犯罪分子又被认为来自中东和北非,所以大家很难不将性侵案与难民挂钩。”Dominic说。
居住在法兰克福的Monika Berger在一家专注于女性权利保护的NGO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事件改变了我在难民问题上的观点。”Monika坦承,”这个事件后,我开始认同加强对境内难民的管制和融合是必要的,甚至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同时,我认识到,德国在难民问题上太冒进,太理想主义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凶险的现实世界。“
Dominic也认为,德国接纳的难民过多,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接受难民不仅仅是允许他们入境,后期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但现在一下子涌入这么多,政府和社会也很难做好后续的工作。”
他补充道,德国需要对难民申请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其中混入恐怖分子,“后来又出现的难民涉暴恐问题也导致人心惶惶,而且大家也有一种被背叛感,我们接纳了逃离战乱地区的难民,但极端分子却借此对我们发起袭击。”
经济复苏需要共同承担责任
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尽如人意之时,德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欧盟经济的引擎,为经历欧债危机的南欧国家提供援助。
“德国在欧盟起主导作用,经济状况良好,有责任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但问题是,其他国家自身也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南欧的公民拿着失业金,晒着太阳,等着我们砸钱;而我们认真工作,政府努力制定良性的经济政策,为他们提供援助,却换来他们进一步的依赖。”Monika说。
她认为,德国的主流文化对“懒人”的接受程度很低。“如果我有朋友不工作,就想靠政府的救济或者家人的帮助维持生计,那么他(她)是会被别人瞧不起的。我自己从大学开始就打工赚取学费,父母缴的学费也以债务的形式借给我,我工作的第一年大部分工资就用来还钱给他们。”
Dominic也认同Monika的观点,现在德国经济强劲,但这不是通过接受援助取得的成果。记者了解到,为了走出20世纪末的经济困境,德国政府推出包括系列改革措施的“2010议程”,内容涵盖劳动力市场改革、压缩社会福利、降低税率、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政府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裁员,同时要求工人忍受就业福利的削减,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
“其他国家总认为,德国在欧盟中过于强势,可能也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记忆相关。我的法国朋友总是说,德国应该少管一点,觉得现在的欧洲是‘德国的欧洲’,但是其他国家是否也能多承担一些责任?”Monika说。
我是重庆一名大学生,国际政治专业,关注古今中外时政热点。热情大方,广交好友,客观理性,欢迎关注~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经济体量长期霸占第一的位置,对欧洲经济有较大影响。
二战后,德国一片废墟,但是发展迅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德国在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老对手法国,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核心经济力量。
德国的工业制造业非常发达,质量可靠、做工严谨、具有工匠精神是国际对德国制造业的普遍影响。
德国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快速发展起来,并超越其他欧洲国家,重要原因在于改革。着重点在于降级的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能够恰当的转移生产成本,国际化程度增加。
目前来说,德国的人口和经济体量相比,人均是比较高的。当然,德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经济增速下降,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的困难。并且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经济普遍遇到压力。从目前来看,德国经济增长依旧强劲,有助于带动欧洲经济发展。
德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活力十足,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劳动人口,而且为推动德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德国的中小企业与其他国家的小企业不同的是,德国的这些小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很不错,不逊色其他国家大型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这一点为德国经济注入强劲的动力。德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为欧洲其他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在提高经济增速的同时稳定物价,用限制开支的方式抑制通货膨胀。德国通常会用补贴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时间证明,德国的这些做法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稳固了欧洲经济霸主地位,既是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同时是发动机。
德国人在世界上、在欧洲的崛起、重生,都是源于那惊世骇俗的“一跪”;只有一跪,才能重新站起;只有承认造了孽,才能得到世人的谅解。
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一个知道如何反省的民族,才有奋进的动力;一个敢于面对自己过去的民族,才有着无比美好的未来。
德国在欧洲以及整个世界都是一流的大国、强国。德国的市场经济具有高度熟练的劳动力、大量的资本存量、低水平的腐败、和高水平的创新。
GDP排名世界第四,购买力平价排名第五。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商品出口国。服务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信息技术)的约71%,工占28%,农业占1%。
2015年1月,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为4.7%,是欧盟28个成员国中最低的。
德国的汽车工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行业之一,按产量计算是第四大行业。
德国出口前10名的产品是汽车、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电气设备、制药、运输设备、基础金属、食品、橡胶和塑料。
国际知名品牌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SAP、大众、奥迪、西门子、安联、阿迪达斯、保时捷、德国联邦铁路、德意志银行和博世。
德国位于欧洲的中心地位,是欧洲大陆的交通枢纽。与西欧邻国一样,德国的公路网也是世界上最密集的公路网之一。
高速公路网络的长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三,而且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还不限速。
说到德国经济崛起,可以从二战以后讲起,主要指西德,跟苏联控制的东德没多大关系,而二战结束后的德国是很惨的,没有政府,没有首都,没有军事,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甚至提出,将剩余纳粹迁到北非去生活,战胜国拆除德国境内1500多家工厂,使德国降到1930年时的水平,和军事相关的工业全被禁止,目的就一个,达到“强大欧洲,虚弱德国”的目的。
50年代德国街景。
惨归惨,活路还是留了,战争结束后对德国严厉制裁,为防止发生动乱和瘟疫,战胜国开始援助德国,食品是配给的,连抠门的英国人也给了20亿美金的援助。因为是打破重建,战后德国的失业率几乎为零,美国人按自己国内工人的效率,认为德国光清理废墟就要30年,实际上德国在50年代就清理完毕,可见国内并非颓废,而是派兴兴向荣的景象。
50年代的慕尼黑。
冷战开始后,西方的舆论倒向了西德,这对西德在战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及时取消了西德工业限制计划,废除了“强大欧洲,虚弱德国”的政策,1949年西德联邦政府成立,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间接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德国倚仗优秀的工业基础突飞猛进,1957年德国参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到1960年整个德国的工厂突破10万家,1950年德国平均每人1600马克收入,到1960年上升为4200马克,1970年已达到8700马克,国家人口失业率从1955年开始降到1%以下,1960年维持在0.6%,1970年降至0.5%。
60年代德国郊区。
德国的起步,靠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援助,共160亿马克,这笔钱在48、49年占到了经济投入的80%,但到了1952年,这笔援助只降到了2%,所以援助仅几年后,德国人就已当家作主,加之又没有巨大的国防开支,在1950年时德国就恢复到战前水平,1953年已经超过1938年水平的20%,而那时候的欧洲各国还在清理废墟,张着嘴等着经济援助。
70年代西柏林街景。
所以60年代以后,德国的身份从一个最大的战败国,受援助国,变成了一个援助国,商品出口国,欧洲各国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都是德国人主导下签订的,欧洲各国都要依赖德国进口的商品,东德又源源不断的有人逃往西德,在严重缺乏工人的情况下,带来了劳动力,柏林墙倒塌之前,东德共流入西流900万人口,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商品,以大众汽车为例,1946年大众汽车一天只能生产30辆,到1960年时一天能生产8000辆,50年代大众汽车打入美国市场,开始美国打着“希特勒的产物”口号诋毁大众汽车,销量惨淡,1953年只卖了2000辆,但到了1970时,已经超过了30万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博世裁员不涉中国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