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泰山积雪达暴雪量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泰山积雪达暴雪量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描写泰山的古诗词?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2.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 —— 贾鲁《登泰山》
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 李白《游泰山》
5.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 黄庭坚《醉蓬莱》
6.万里江山知何处。 —— 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7.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8.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 李白《从军行》
《登泰山》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白话译文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泰山的特征?
泰山地势险峻,终年积雪,是中国五岳之一,其特征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泰山的海拔高度达到1545米,拥有72座峰峦,其中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峰。
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五岳独尊"。
同时泰山是中国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中国文化中,泰山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底蕴的体现之一。
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征为雄、奇、险、秀、幽、奥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泰山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蚀力强,河道受断层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岩被流水侵蚀多呈穴状,积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观;气候上下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一日三季;泰山风景雄伟壮丽,集幽、旷、奥、妙、秀、丽六大景观于一身,有日出、云海、雾凇等奇观;泰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茂盛,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古树名木有万余株;泰山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岩盐、石膏、硫磺、蛇纹石、麦饭石、木玉石、碧玉等。此外,泰山还有十大自然奇观和十大自然景观,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
是雄伟壮观、云雾缭绕。
因为泰山是五岳中的首山,有五岳之长的美誉,其山峰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同时又因为泰山的气候湿润,山上经常出现云海和云雾缭绕,形成了天空与山峰相互交融,让人感觉神秘而壮观。
此外,泰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山,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高原上的山为什么常年有雪?
对流层顶以下的大气,标准大气压下,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高原的山不用太高就可以达到拔海几千米,由于高空风的作用,高空水汽附着在山上,低温作用下行成“雪山”。很多“雪山”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下雪堆积而成的,这就如我们在黄山或泰山上经常会有在“雾”里行走是一个道理。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单独聊高空大气压力与温度分布,这个用曲线图可以很简洁的解释清楚。
高原上的山为什么常年有雪?
这个问题真的问得好,曾经记得小时候上地理课,就被这部分内容深深吸引,而随着这些年我这个自驾游地理控多次深入青藏高原覆地自驾行,面对众多的高山冰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了一些更深的体会。
我们见到高原山上的不是雪,是冰川。
我们自驾车到过青藏高原的都大概知道,高原上四季并不分明,我个人认为在青藏高原上基本只有冷暖两季,而所谓的暖季时间极短 ,在极高的海拔地区即使在夏季气温也极低,常年平均气温在0度左右。去年(18年)八月份,本人自驾车在阿里翻越阿依拉日居山垭口(近5200米海拔)时就遇到雨夹雪的天气。因此,极低温度是常年积雪的条件之一。而能在常年保持低温的另一个条件是高海拔,我们在读地理课的时候,就了解到一个基本常识: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以青藏高原为例,处于中低纬度,青藏高原的雪线应该在5500米海拔左右。因此我们无论什么季节到青藏高原,都会见到山上有雪,但其实那是雪经过漫长时间积累发育而成的冰川。
这就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冰川的形成。(下图为小编去年八月份登上日弄巴冰舌图所处海拔5300米)
高原冰川的形成
冰川分为两大类:大陆冰盖(分布南北极、格陵兰岛);山岳冰川。这里主要阐述山岳冰川,因为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山岳冰川是相对容易接触到的,头条里很多西藏自驾游的朋友相信都体验过了。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受大气环流及印度洋,西太平洋气流影响,每年六七八月,青藏高原上降雨、雪相当充沛,这为高海拔山脉冰川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降水成冰及降雪经漫长的岁月积聚重力压缩,在这些高海拔的地区大量存在,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流动,切削山体,所以我们见到很多的雪山都是峭壁危崖非常壮观的,冰川侵蚀又造成山峰间形成冰蚀谷,谷下成冰碛湖。(下图40冰川)
说到这里,冰川学家曾有一个争议:就是认为青藏高原上曾经是象南极洲一样是覆盖冰帽,据说证据之一就是位于双湖县的普若岗日冰川。但学术界普遍不认可这结论。而普若岗日冰川是冰盖型冰川,除南北极外大陆最大的冰原区。下图亲临算普若岗日冰川
冰川是埋藏青藏高原气候地质演变DNA的载体
2018年八月,小编自驾车到达位于然乌与察隅界山的日弄巴冰川探险(见本人之前头条视频),在攀登该冰川时发现,有关部门设置了不少的监测仪器在冰川上,而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中科院曾在此冰川上采集巨型冰体内的“冰芯”信息(古空气、冰亏层分布等)用以科学研究,分析相关地区的气候、地质演变过程。所以小编斗胆说冰川是地质气候DNA的载体。(下图日弄巴冰川。由于溶化冰亏层下露出幽蓝的冰体)
总结
问题答到这里,我不知道对提问者是否有作用,但这些阐述是小编这些年来多次自驾车进青藏高原对冰川的认识看法,至于正确与否,还敬请各位大神多多发表意见,小编将不胜感激。@远影观世界 @Jeep中国站 @中国国家地理 @元宝爸爸爱旅行 @开着吉普去探险 @辛花路放4455 @地理纵横 @地理大叔 @老老王谈摄影 @君度2025 @超哥爱旅行 @zhouhh绿洲
是这样的,首先阐释下雪线的概念,其指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通俗点说是一座山常年积雪的下界。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气温和地形条件,从山谷到山顶,温度逐步递减。雪线上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故降雪逐年累积,山顶常年积雪。
能不能保持常年有雪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气温的高低是由空气中所含的热量来决定的,其主要来源于地球表面。而地球表面的热量则主要来自于太阳的辐射,太阳的辐射到达地球后,其中的大部分热量都会被地球表面吸收。地球表面吸收了热量后温度就会升高,然后再通过长波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传递给空气。
空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热量是很少的,据测算太阳直接辐射只能使空气的温度升高千分之二左右。因此,离地表越近的空气,获得地表的热量就越多,其温度相对来说就越高,反之随着海拔的增加,空气从地表获得的热量也会相应的减少,数据表明海拔每增加1000米,空气的温度就会降低大约6摄氏度。
另外,离地表越高,空气也会变得越稀薄,空气少了,单位体积的空气中蕴含的热量也就少了,这也是气温下降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比较高的山在地形上没有屏障,所以在高山的空气流动会比海拔低的地方更迅速,使得热量扩散得很快,更容易降温。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个高度是相对的,它不是根据海平面来计算的,而是根据相对于所处地的地表而言的,例如海拔3700多米的富士山,它相对于地表高度有3000米以上,山顶和山脚的温度差了将近20度。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就是4000米,在青藏高原一座海拔5000米的山峰与地表也只差了1000米,其山顶与山脚的温差也就只有几度。
高原上的山为什么常年有雪?
首先,小编提一下质疑,不论平地上的山峰,还是高原上的山峰,只要超过雪线的位置,就会有冰雪,毋庸置疑。在高原上,即使海拔高度超不过雪线的分界点,山峰上也不会有冰雪的。
世界上高原,上峰众多。比如我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超过7350米,的山峰有110多座,不用多想,每个上峰上肯定会有积雪。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地处热带,平均海拔300-1500米之间。劳伦琴低高原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北部,五大湖-圣劳伦斯河以北,将近50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拔200-450米,试想位于劳伦琴低高原上的山脉,如果达不到当地雪线分界点,上山会有冰雪吗?答案是肯定不会有。
山峰顶上有没有冰雪覆盖,是要有条件的。地理上讲在对流层,距离地面10到12公里的高度,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这是有根据的。不管纬度高低 ,这是因为山愈高,空气愈稀薄,太阳照射来的热量容易散失,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到摄氏0 度以下,冰雪终年不化,处于这个高度的界线,叫做雪线。愈是靠近两极,雪线的位置愈低,因为当地的气温本来就比较冷;而在低纬度的热带,雪线的位置就高许多,在山顶上堆满冰雪以后,阳光照射到这里,由于冰雪表面反射阳光的作用强,一般能够反射50%以上的光热,大部分的热量反射掉了,使这里气温降低 ,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在那些高度超过雪线的山顶上,终年积雪,有永久性冰川覆盖。像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美洲巨人”阿空加瓜山;大洋洲的查亚峰;北美洲阿拉斯加山脉的麦金利山;欧洲高加索山脉的厄尔布鲁士山;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等,这些山脉都是常年山顶积雪,随纬度的升高,雪线垂直下降。比如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北坡大约6000米左右,南坡约为5500米。而厄尔普鲁士山的雪线,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更有甚者,北美洲的麦金利山雪线,海拔仅1830米。但这些山峰不一定都在高原之上,有的也在平原,但是山顶也是常年积雪。因此,上峰有无冰雪覆盖,一是看温度,二是气候,三是看纬度,四是看山峰高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明白了吗?有何意见或建议请提出,谢谢。
登泰山记描写日出迅速变化的句子?
登上山巅年到的景色: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日出过程的兔子: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冬天爬泰山的人多吗?
冬天也会有人爬泰山的,只是冬季相对来说是淡季,人数较少,同时山上比较冷,一定要带好防寒衣物。
冬季登泰山的人相对来说少多了,但是元旦期间会有的,元旦期间的天气预报是1号晴,2、3号都是多云的天气,你如果1号晚上夜爬,第二天看日出的机会不大哦,建议密切关注泰山的天气预报,或者选择前后三天都是晴朗的日子去看日出,机会大很多的。冬季登泰山,尤其是准备夜爬的话,要注意防风保暖防滑,做好准备工作,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如果确定自己一个人的话,建议白天登山,不要夜爬。登山注意控制速度,不要过快,很消耗体力和能量,下山也是,速度不能快,下山腿会很疼。可以带点补充能量的巧克力士力架巧克力等,带点热水和保温杯,钱包、身份证、相机、手机随身携带。
冬天也会有人爬泰山的,只是冬季相对来说是淡季,人数较少,同时天气是关键,如果是雨雪大风天气建议你不要登山,避开雪后登山,下雪千万不能去,太危险。保暖一定注意!冬天爬泰山有什么注意事项,保暖大家可能容易想到,但其实还要切忌保暖过头。到山顶注意加衣服。
冬天爬泰山的人不多,不如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人多。冬天天气寒冷,人们本来出行游玩的就少,再加上泰山台阶多而且陡,冬季易结冰,山顶温度在冬季更低,冬季更寒冷,所以,泰山虽是名山,虽是文化汇集之处,但是因为冬季寒冷的缘故,冬天爬泰山的人并不多。
冬天爬泰山的人不多,但冬天完全可以爬泰山,白天或者晚上爬都可以,夜爬的话人也不少的,可以看得清夜路,安全秩序也足以放心。但是冬天爬泰山,有几点一定要注意,避开雪后登山,下雪千万不能去,太危险。去泰山前注意看天气预报,不要选在雪后登山,不仅非常冷,而且背阴处积雪不容易化,极容易有踩滑的危险。
冬天爬泰山的人也挺多的,有去看日出的,有锻炼身体的,有旅游团队的,还有做生意卖旅游纪念品的,还有看雪景雾景的,但总体来说肯定要比春秋旅游旺季少了许多,毕竟冬天山高路滑台阶也较滑,这样的季节老年旅游爱好者都不会来玩了,要是滑倒摔坏了可不是玩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山积雪达暴雪量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泰山积雪达暴雪量级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