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浙大贫困生晒旅游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浙大贫困生晒旅游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到底是舆论开除了努某某,还是浙江大学开除了努某某?
这是互联网舆论监督下努力的结果,这是一场胜利。也让所谓努某某触犯了法律不能再逍遥的结果,也是对于浙江大学等事业单位进行监督与纠偏,让他们知道了民心所向的结果。
互联网的舆论监督生态下,让我们知道与参与了,表达了我们的心声与看法。你可以看到2020年以来,许某某事件,方方事件,杭州来某某的谋杀,努某某的未遂事件、平安经事件、精日分子季子越事件等一系列具体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被揪住了,被网络发酵之后,迅速传播到各个角落,然后就是各方的观点交锋之下,形成了普遍,甚至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声浪时候,就可以对于所谓的政@府,事业单位形成强大对的舆论压力,对于他们的所谓处理意见的不满,甚至让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不得不重视有道理的舆论之时,做出的处理决定。
作为明显的事件就是浙大努某某的事件,浙大的一纸公告让这位努某某所犯的强@奸未遂事件就能如此了结,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到愤怒与反对之后,形成了一股反对的声浪之后,浙江大学即使在怎么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了此事件所牵连到社会的影响。
最后改成了把努某某取消学籍,开除的处罚决定。让我们终于感觉到了这才是应该有的结果,而不是被人为干预的结局。
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仍然要遵守“不造谣,不传谣”的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之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也未必不是一种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一种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享受权利之时,要履行义务,更要守住法律法规这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与底线。
你认为如何呢?欢迎你讨论。
浙江大学终于不护犊子了,决定对努某某进行开除学籍的处分,到底是舆论开除了努某某,还是浙江大学开除了努某某,当然是浙江大学开除了努某某,但是浙江大学肯定也是受到了舆论的压力,为了保留自己学校的声誉,也为了显示浙江大学的校风校纪,必须对努某某进行从重处罚,启用了学校的最高惩罚,决定对努某某进行开除学籍。
如果一开始浙江大学就对努某某进行这样的处罚,也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影响,现在即使做出了这样的处罚,也很难挽回浙江大学的声誉。
努某某因犯有强奸罪,这已不是简单的违反校规校纪了,而是违反法律并且判刑了,对于这样的大学生,相信在哪一个大学都是难以容忍的,别说是大学了,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打架被关进了劳教所,结果都被学校开除了,更别说是在浙江大学,这样的事真的难以容忍。
网传一份浙大针对此事的说明,努某某获刑后强烈悔罪,再加上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又是毕业生等情况,努某某希望学校能从轻处理。
然而努某某被学校处分之后,根本没有悔罪之心,反而在朋友圈儿晒自拍,还发的是到哪去旅游,简直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且有的女生现身说法,努某某多次骚扰女同学,绝非初犯而是惯犯,于是关于很多努某某在学校的丑闻被爆出来,努某某学习总是在后几名,经常在校外租房住,出入各种学生不宜去的地方。
于是在舆论的压力下,以及努某某自己,不收敛,学校重新对努某某进行了处罚,终于开除了他的学籍。
努某某在犯罪以后,学校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对努某某的事情做进一步的调查,都已经被判刑了,还想袒护!结果也暴露出了浙大管理上的一些问题。
因此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舆论开除了努某某,浙大反而是一种无奈之举,相信浙大一定会吸取教训,严明校纪校规使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浙大深夜发文开除努某,基于社会舆论压力还是主动知错就改?
舆论为一方面,事实为一方面。
社会舆论是诱发努某某前期种下的恶果的一大重要环节,可是浙大也得以事实说话,第一次没有开除,那么第二次只有找到对努某某不利的证据多了,才有理由开除努某某。
如果单单是社会舆论,而努某某后来也没有被人举报的话,那么想必浙大是不会轻易更改处分的,总不能根据舆论随意改变处分当软骨头,被人看了笑话吧?
他们在第一次宣布努某某留校察看后,点燃了网有们的愤怒,他们明知后果还是硬着头皮决定这样做,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勇气在,虽然这个决定做的很糊涂。
事情在网络逐渐发酵,后来收浙大到了很多的匿名举报,都是和努某某相关,他们不可能当做没看见,只有去进行调查,经查实,举报中所提到的努某某的很多违规违纪事情都是真实的,怎么办呢?只能再次召开会议决定努某某的去留。
旧罪又添新罪,这次浙大还是决定不保他了。浙大错过了开除努某某的最佳时机,后面无论做不做这个决定,都会对学校的声誉有所影响,但是,起码还是做了正确的决定。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首先对浙江大学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结果,我们认为还是正面的积极的态度。作为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面对舆论的质疑,能够做到知错就改,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 1.事件的起初,浙江大学依据司法有关规定和自身的校规校纪,对努某某处理是有规有矩,结合初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犯罪未实施中途放弃等等因素,做出的处罚结论,流程也是公开公正透明的。
- 2.学校保留了努某某的学籍,原本意是拯救犯错者,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这也体现了学校对他的宽容和一贯的秉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刑罚的缓刑和校规的“缓刑”对等!
- 3.随着媒体的介入和报道努某某以往的一些细节,学校本着知错就改的态度,开始了重新调查,一些努某某以往的劣迹斑斑事实,让学校对他的品质方面产生了质疑,随着调查的深入,认为当初保留努某某的学籍决定,已不再适合,决定撤销原决定,给于努某某开除学籍的正确处理结果。
总结一下,这个网络舆情,浙江大学处理的还是很妥当的,能够做到知错就改,务实求真,还是很值得肯定的。虚心接受质疑,认真务实调查,态度积极,这是一个好的负责任的大学的态度,点赞支持!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我相信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我都快要忘记这件事了,浙大却深夜发文开除努某,由此可以看出,浙大作为一所知名985大学,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最起码的担当还是有的。
不管是基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还是浙大主动知错就改,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群众和正义的力量不容小觑,公众的监督对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浙大开除努某,在这个时间段,在这个大家快要淡忘这件事的时间段开除,在我的预料之中。如果是在舆论的风尖浪口立马开除,浙大的高层可能会有点拉不下脸;而踩准这个时间节点开除努某,则有点主动处理这件事的韵味,知错就改的成分则更大一些。
纸是包不住火的,怒某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网友心知肚明。刚开始说努某是“初犯”所以网开一面,后来网友爆料努某根本就不是初犯,而是“惯犯”、是“老手”,这也是浙大高层决定修改处罚结果的最大原因。
根据网友爆料,在7月上旬浙大开毕业典礼的那天,努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终于和我小博士女朋友拍完毕业照了。”这个“博士”按照我的理解可以一分为二:一种可能是他的女朋友是真的博士,另一种可能是他的女朋友是他的本科同学,“博士”只是一种恭维的说法。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可以看出这位努某是一位有女朋友的人,而这么一位有女朋友的人,居然在私生活方面这么糜烂,这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名浙大的大学生,应当珍惜在校园学习的每一天时间,而不是放浪形骸,更不是违背女同学的意愿做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要时辰一到,努某的报应自然立马就到了。回答最后,我想对浙大这所百年老校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朋友们,对于浙大开除努某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探讨。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大学这么做自然有它的道理。不管它的道理是什么?我们都要表示理解。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它的做法。下面详细介绍:
1、大学的做法并不令人满意
- 可以这么说,不仅不让人满意,还招来了许多批评。这样大学就面临着很大压力了。那大学就有可能会改弦更张了。
- 不管它之前的做法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但是这件事情一旦反馈到社会上就面对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了。
- 加上之前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例子,这样一旦对比,就更看出不同了。
- 平心而论,其实那是毕业生如果在最后一年开除了的确是很可惜的,这可能是大学之前那样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 可能有一部分管理者认为大学是应该包容的、开放的,给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似乎也是一个考虑,他们这样的做法似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但是后面有人说,学生在学校期间成绩并不理想,好像还有其他劣迹。大学这样做似乎也难以自圆其说。
- 另外学生犯的错误还是非常严重的,不是一般的事情似乎也不应该包容,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包容都难说。
2、大学的做法改变的原因
- 这个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一定程度上和社会舆论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社会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估计大学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
- 毕竟学校的决定也不是草率行事的。必然考虑了方方面面。
- 另外,学生又被传出有其他劣迹,这应该是学校做出改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确有其事,那学校之前的决定的确不妥。
- 最后,这个事情闹的沸沸扬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已经略有所闻。
- 如果大学表现太差,不排除上级主管部门的介入,这个恐怕也是大学改变决定的一个原因吧。
总而言之,大学的决定改变肯定有多种原因,不会是那么简单。
浙大最开始的处罚是偏轻了,甚至存在包庇犯罪的嫌疑。但是从校规上看是符合之前定立的违规处理办法,这点没什么好争议的。从浙大的重启调查和调查时间长度来看至少在追求事实的道路上是认真的,之后也会与时俱进修改校规违纪规范,这是一件好事。
所有的进步都是伴随着争议、舆论甚至是错误开始。我觉得浙大高层能给出目前的决定已经是认真探讨了思路,群众本来就是舆论或者权职人员的监督者,我也很庆幸他们发挥了自己监督的作用。但是我很烦某些人说“现在知道开除,在干嘛去了?”这些键盘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带偏节奏,所幸没有被舆论绑架。
罗老师曾经说过,法律要比道德更理性,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我国作为大陆法系依照法律条文做决策的提现。但是法律也有进步空间,校规校纪也有。如果你们不满意浙大的决定,是马后炮,大可去看看中国的法律和审判条例,从2000年到现在更改了多少?法律的修改过程充满了血泪,争议,但是他在随着时代进步。浙大最开始是做的不好,宣扬了不当的作风,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没必要阴谋论,假设如果浙大真的要掩盖事实,大可不公开。
浙大的声誉受不受影响我不关心,但是我希望广大人民群众不要被“乌合之众”的概念洗脑,有自己的判断。时代的进步需要舆论,更需要每个人为了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的人,以后你们可以参与相关法律条文规范的制定,真正改变中国社会现实。
如何看待浙江大学公众号发表《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一文?
自年前去浙大培训过一次后,真经对浙大的官媒还是比较关注的,因为浙大这方面是全国做的最好的,学校对这块工作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当真经去浙大公众号看的时候,这篇《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已被原作者删掉。不过,某乎上还有原文的截图。所以真经又看了一下。
文章收集了十几个浙大学子的在家上网课的学习桌,想通过学习桌这个侧面来反映学生们在家学习的状态。比如,晒出来的某同学的“全套神器”,电脑、PAD、手机,显示出一个女孩的心细如尘。
还有这样一个高逼格的学习桌,电脑双屏、机械键盘、ipad+pencil,这一定是很多男生梦想中的办公学习条件。
以及这样的,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桌,一台式,两笔记本。
后面还有很多照片,应该都是学生们投的稿。而这一篇公众号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获了4.6万的阅读,这一方面说明浙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话题的热度。
真经在高校工作多年,与学生也接触很多,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学生们确实是很喜欢这样的互动,有参与感,能感到非常贴近自己。而目前,各高校的媒体,基本上都是学生在策划,所以,浙大学生策划这样的一个话题真经也并不感到奇怪。
但真经看完这篇文章后,心中总是感觉有些不太舒服的地方。
第一,这篇文章不是大家晒如何学习,而是在晒装备,晒B格,更像是一个买手平台的晒物评测活动,甚至给人一种炫富的感觉。难怪有网友反问:穷人应该怎么学习呢?
第二,这里面晒的学习桌,都是电脑、平板,但据真经所知,很多大学生在家里是没有电脑的,只能靠手机学习,甚至由于村里网络不好,只能用4G流量,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还专门给学生赠送了流量包。为什么不晒晒这些学生的学习桌?浙大没有这样的学生吗?
第三,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更像是几个大学生自嗨的活动,如果是在某群里,或者某吧里,也无可厚非,但通过官微发出来,其导向何在?是要鼓励大学生们买笔记本电脑、买ipad吗?要知道,前段时间,一位中学女生因为没有手机上网课而喝农药自杀,浙大的这篇文章,在这个时候发出来,究竟想说明什么?是要说“何不食肉糜”吗?要知道,作为大学官媒,就算没有流量,也必须保证导向正确,保证正能量,而这篇文章,其实是不知所云的。
真经在浙大培训时,有老师就讲到,浙大在国内的关注度仅次于清北,浙大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造成舆情。所以,像这样的推文,放在其他学校,可能根本没人关注,但在浙大,就成了焦点。所以,真经还是由衷的希望,大学的推文,能在轻松活泼的基调下,还是应该多一些正能量,就如一些网友所说:什么时候浙大给贫困学生发电脑了,再来报道吧。
由于疫情推迟开学,全国各大学也相继开始上网课。前几天浙江大学公众号推出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的图片有十几幅,每个学习桌上都是n台电脑+n个ipad+手机(n≥1),可谓现代设备齐全,还有的是电脑双屏,机械键盘,iPad+PenCi1,再加上酸奶,巧可力吃的喝的共七八样之多,可谓丰富多彩。这些图片前面的第一句话是: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大曝光!多种“神器”来袭,总有一款适合你!
显然这些图片是事先从富有者孩子那儿征集的,为什么学校不考虑贫困家庭学子如何上网课呢?还有许多农村边远山区的家庭无电脑无网络,怎么能正常上网课呢?
这些图片给人的印象不是晒学习而是晒装备炫富有。特别对于这些“神器”总有一点适合你之说,完全未考虑弱势群体的感受,脱离实际,真有“何不食肉糜”之嫌。
也许这篇报导意在取乐活跃气氛,但取乐活跃之余留给人们的是什么?尤其在疫情肆延正学困顿网课代学之时,作为全国十大名校之一,应该关注什么是需要正视和采取措施的。我听说南开大学给每个学生100元的在线学习补助,用于买流量方便上网。这显然是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尤其顾及贫困生的需求。可以肯定浙大也有帮困措施,但应该体现在疫情当口和與论导向。我听说越是顶级而有作为的大学越关注弱势群体,这代表了发达社会的方向。这样的大学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名牌。
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浙江大学公众号上发表的《浙大学子网课学习桌》,让人大开眼界。
有人看到了学霸们成绩的背后,是家庭实力的比拼。因为这些晒出来的学习桌,不是台式机加ipad,就是笔记本加分屏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些装备恐怕很难一时凑齐吧。
抛开一些人说的炫富目的,我却看到了另外一面。
我看到他们的学习桌,都是很整洁干净。能进入浙江大学学习,不是学霸,也一定是同龄人中学习的佼佼者。
我想,学霸们除了学习方法异于常人,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一定和普通人不一样。
从他们寒假在家晒出的网课学习桌,我想说:锻炼孩子专注力,从学习桌开始!
从照片来看,他们的学习桌,干净整洁,分区明显,功能齐全,而且都归类了。
这些书桌,似乎都遵守了一个原则:断舍离。
“断舍离”这三个字,源于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日本有部电视剧《我的家空无一物》,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对家居环境特别讲究的人,她的家被她收拾得只剩少量的必需品,大大的客厅空无一物,衣柜里的衣服也很少,连餐具也几乎是一人一套,没有多余的。
日本的断舍离,在中国也掀起了热潮。不知道浙大的这些学生们,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个观念的影响,亦或是,他们从小就具有这样干净整洁的习惯。
有时候很多家长会苦恼自己的孩子,在写作业时总是不专心,坐在学习桌签一会儿摸摸这里,一会儿抠抠那里。本来1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几乎要半个小时才能做完。
看了浙大学子的这些学习桌,我想给出建议:试试整理一下孩子的学习桌吧,把所有与作业无关的东西,通通都撤掉,只留下一支笔,一个本,一个橡皮擦。
没有了外物的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会好得多吧。
试试看。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推文已删除,小西抓紧找了下其他平台转发这篇文章(最后一个图),简单聊下自己的看法。推文中标题中有一句“总有一款适合你”,要是打开后发现自己没找到吻合的学习桌,会不会尴尬呢?先上个图:注:图中标记数字是原文就有。好吧,上网课的学习桌上是电脑双屏、平板、麦克风、机械键盘。上网课真不是晒装备,尤其是“线上学习必备神器”大PK,“苹果全家桶”360°展示,第一眼会让人不敢相信真是在上网课,进而就引发出不小质疑。 聊之前,先说明我们并不仇富,也不应该、没必要仇富。每个大学里面都有富裕家庭的学生,条件好且家长愿意,有这样的装备不为过。但是,大学官方出面宣传的覆盖面应该要广些,起码不要避开普通学生如何上网课的,尤其是山区困难学生,或是学校是如何帮忙解决问题的。比如说,南开大学便于学生线上学习,给全校29819名学生每人发100元专项补助,用于补贴网络流量。西安交通大学也给5000余学生发放补贴,每人20G全国流量。当然,类似的举措浙大肯定也有,但是并没凸显出来。个人觉得,宣传网课不是简单地晒各种“神器”。同学们不傻,不用宣传也知晓如此优秀的装备上网课肯定好,可前提是家庭条件足够好。另外,文章中部分描述不太适合学校官方推文讲,如“选择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机械键盘,长时间打字也不会觉得累。”真的,我感觉是在某个机械键盘店铺的广告语中有看过。
2月29日邓州李家三姐弟在家上网课。因仅有一个手机,小孩子落下不少功课,面对同学和老师质疑就选择吞食母亲治疗药物。相信不少朋友看过这个报道,让人心疼。
事实上,上网课遇到类似困难的家庭不少,大学生同样有。同期浙大推文发这样的网课必备神器,对比有点刺眼。
其实,在看了浙大这篇推文之后,我们并非在关注网课,而是放在桌上的电子设备上。也许,官方“活泼有趣”更容易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感。但是,校内征集学生照片时,普通学生提供的网课图片在筛选时是被忽视了吗?事实上,在浙大校内论坛和学生群体中,不支持官微类似推文的学生同样不少。也许,以后的推文会更贴近普通学生,会让大家更有代入感。目前,推文已被删除,估计不少朋友都没看到。当然,针对此时,每个人的观点会有不同。但是,发这样的推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阅读者关注点本身也不在网课学习上,图片或许有些刻意。哎,当年我也挺想去浙大的,只怪自己没考上,尴尬!最后,小西想问一句:你们网课学习怎么样啦?⚪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大贫困生晒旅游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大贫困生晒旅游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