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考研报名少了86万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考研报名少了86万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5—2020研究生报考人数?
2015年-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成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报考201万,2018年报考238万,2019年报考290万,2020年报考341万。相对于近几年超200万的考生,2017年总的录取人数为72万,2018年为76万,2019年为80万,按照估算,2020年总的录取人数将在84-86万之间。
2023贸大翻硕招生人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英语笔译拟招生人数37(含推免生14人),英语口译拟招生人数86(含推免生34人)。初试科目中211,357,448都为院校自主命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圆满完成
近1.6万名考生报考贸大 分布在全国697个考点参考 贸大报考点应考考生3122人
2023年,共计近1.6万名考生报考我校,分布在全国697个考点参加考试;我校报考点应考考生3122人,分布在全校4个考区、120个考场,同时按照10:3的比例设置备用考场,考试期间共有300余位考务工作人员参加考试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60余位自命题教师全程值守,另有200余位教职工作为备用人员随时待命。
2023年硕士毕业就业压力会不会猛增?
2023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严峻的不仅仅是增量压力,而是下行的经济环境和疫情三年带来的存量就业群体结构性矛盾,二者叠加,形成了2023年复杂的就业环境。今天,我们浅谈下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
首先,我们了解下2023年就业现状如何?
2023年就业现状如何?1.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预计2023年将达到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而市场需求却不足以吸纳这么多的人才,导致供需失衡。
2023年就业现状如何?2.疫情和经济下行对就业造成了双重冲击,一方面影响了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导致裁员或降薪;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就业者的心理状态和消费信心,导致消费需求不旺。
2023年就业现状如何?3.存量就业群体结构性矛盾加剧,一些传统行业和低技能岗位面临淘汰或转型压力,而新兴行业和高技能岗位又缺乏合适的人才匹配,导致就业结构性失衡。
其次,我们再看看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1)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2)人工智能专家/机器学习工程师:Chat GPT这么火,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机器学习工程师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人才,目前是一将难求。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3)网络和信息安全专家: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不断增加,网络和信息安全专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4)医疗保健专业人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保健行业需要更多的医生、护士、理疗师等专业人才。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5)软件开发人员/工程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各行各业都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和工程师来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6)金融分析师/财务顾问:金融行业需要不断发掘新的投资机会和管理资产的方法,因此金融分析师和财务顾问的需求不断增加。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7)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现在没有哪家企业敢忽视环保,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在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都有需求,主要负责环境评估、监测、管理和保护。
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
以上则是2023年就业趋势如何的介绍。总体来说,2023年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为自己的未来储备更多技能储备和基础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研究生不断扩招。各高校研究生招生中对优质生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今年各校非常重视招生宣传,纷纷组织咨询活动招揽生源。研究生扩招过程中,专家提醒报考切忌盲目,读了研究生也要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因为就业关键不在于学历,而在于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明显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47.5万,扩招6.4%;广东仅硕士研究生就扩招22%。在各校中,扩招最明显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2.医学检验以及东北西北的扩招,且行且珍惜。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和面的时候,水多了应该加面,面干的时候应该加点水。
但现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却陷入到一个怪圈当中,教育变得越来越功利化,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大部分学校都加入到了大规模的扩招行列当中。
全球经济危机,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那就扩招;新冠疫情来了,毕业生就业又困难了,那就扩招;扩招以后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继续扩招。
总之没有扩招解决不了的问题。
不论是大学扩招还是研究生扩招,这样的方法之所以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观念当中读书等于找工作,好学历等于好工作。
高校招聘会
但实际的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随着大学不断的扩招,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各个高校的招聘会基本都是人山人海。
最近国考报名已进入倒计时,今年最热的岗位竞争超过了2000:1。也就是说这个岗位计划录取两个人,有接近4000多人报考。
除了在就业市场上,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困境之外,现在大部分学校里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也呈现出“倒挂”现象。
早在2011年时,江苏省的某个高校统计显示,研究生的就业率只有86%,而本科生的就业率是90%。
这背后最本质的原因肯定还是因为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水多了还在继续放水,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扩招必然会导致大部分研究生在读研阶段就是在“划水”。
研究生入学考试
他们不是真心的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也不是觉得需要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而是简单的认为有了研究生学历就能够找到好工作。
本科毕业之后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寄托在考研上,教育管理部门一看现在有这么多学生考研,每年研究生的整体报录比比这么低,那就进行扩招。
考试带来的问题只能用考试解决。
研究生毕业之后再找不到工作,那就只能够继续读博,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还会推出专业博士。
既然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正在讨论要推出专业博士,那么未来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肯定越来越不乐观。
研究生扩招
因此,如果教育管理部门不改变思路,单纯的寄希望用扩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用学历来解决学历泛滥的问题,那么不论是2021年还是2023年,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肯定会越来越大。
不过上面都是整体情况,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是要看应聘者的总体素质,如果你的职业定位非常清晰,能力又非常强,并且还有学历,那么一般情况下不愁找不到工作。
2023年硕士毕业就业压力会不会猛增?
2020级研究生的报考和录取都再创了历史性新高,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高达341万人,同比增长17.59%;扩招18.9万人,录取的总人数为111.4万人,报与录之比是3.4:1,将近240万考生面临被淘汰;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直接突破了300万人大关,这一数据在未来的3年里还会持续增长,研究生毕业就业竞争压力势必会空前巨大!那么,2023年硕士毕业就业压力会不会猛增呢?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2023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的,但是远未达到“猛增”的程度,大家不必杞人忧天。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占据好的职业岗位,当好岗位都被高学历者占满后,其他学历较低的人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那些相对较差的岗位,如此推算下来,学历排后的人,势必将会失去工作机会;例如硕士当保姆、清北学子毕业后做屠夫、保安、和房地产销售等,降维打击的结果,只能是有限的普通工作岗位越来越多被优质高学历人才所占据,对于低学历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人才贬值了,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美国,早在1970年就达到了5.5人,并且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9人以上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研究生人数不是已经很多了,而是还远远不够,根本无需担心没有好岗位就业的问题!
其次、2023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势在必然,然而还要看个人所学专业方向,不少专硕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依旧比本科学历更加有竞争力,更加“吃香”:在通常的具体工作招聘中,只招硕士学历以上的岗位占28%,只招本科的岗位占11%,剩下的61%岗位兼招研究生和本科生,而且一般都是研究生优先;并且同样的单位招聘,通常情况下提供给研究生的岗位肯定都是待遇比较优厚的职位,同时为了争夺人才,许多单位都给予研究生更好的升职、加薪、入籍、住房等优厚待遇,例如今年上海市就特别提出,已有的4所985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就业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简入户籍上海市户口。尤其是一些学有所长的专硕毕业生人才,更是备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并且人才缺口又特别大,研究生找工作依然还是可以“货比三家,挑挑拣拣”!
再者、2023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可是那些“高学历+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将仍然会是争抢的对象。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这就意味着人才培养战略的转型和转变,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在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上的应用,与之相伴随的,是就业市场的悄然变化;针对企业的升级转型,不少企业负责人说“我们虽然搞了‘机器换人’,但不等于不要人,对既懂信息技术又会机械操作人才的需求反而更加强烈”,高学历与高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正在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2023年硕士毕业就业压力会不会猛增”的问题,实际上真的是多虑了,因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生人才数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依然还是存在严重不足的,尤其是复合型“高精尖”人才的社会缺口仍然是很大,即便到了2023年,研究生毕业就业人才距离市场饱和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杞人忧天了!
零基础考研英语,请给我一点考研建议吧?
同学你好,首先对考研英语你不要心生恐惧,就如毛爷爷说的那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要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你就赢得了一个好的开始,其次一定要注意基础,不要好高骛远,从单词做起,每天制定一个背单词的计划,从一点一滴做起,再次,得考研阅读者得天下,你一定要每天阅读一点英语文章,培养语感,到了后期要做考研英语真题,找到答题思路,这样你就会发现有很大提高,最后,考研英语作业也是一块硬骨头,千万不要迷信什么万能模板,一定要自己多对积累,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模板,这样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考研英语和高考英语或者其他的英语考试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单词是基础!
考研英语题型分为完型,阅读,小作文,大作文,新题型,翻译,你会发现考研英语不考听力,这一点我相信对于英语基础弱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相对其他部分的难度会有所提升。
其中我认为阅读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数,考研英语总分100,一般理工科英语国家线是35左右,当然自划线高校英语线一般在55左右,有些专业不同对英语要求也不一样,但是一般70分以上就算高分了,四篇阅读占了五分之一,也就是20分。能不能拿高分完全看你阅读做的好不好,所以阅读理解要着重准备。
另外,可以加个考研学校群,里面的研友、学长分享的资料和一些即时的考研信息还是很有用的。
最后祝你考研顺利!
本人考研英语一86 虽不算很高 但能勉强提供一些建议: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单词单词单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考研英语的难度其实不低,考过托福的应该知道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难度应该不在其之下,而单词是贯穿考研英语或者说整个英语学习的核心,没有单词一切免谈。
建议:熟背考研英语词汇,对于零基础的题主可能更需要在此地方花功夫,花费时间:半年
刷题
当然这里可能不仅是刷真题了,还需要刷四六级的题,要达到考研英语的水平,首先四级要过吧?六级暂且先不谈,先过四级是很有必要的,过四级是为了考研打好铺垫,同时可以把基础打牢固一点。
报英语培训班
如果题主觉得自学太费劲可以尝试报一下班,他们会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零基础的题主肯定能提供很大帮助。
祝考研顺利!
考研成绩公布,400分学霸遍地开花,取得高分有什么秘籍?
考研成绩公布,在等着国家线和学校线划定的时候,大多数考生心里都很焦灼。
在这样的状态下,因为高分在忍不住晒分数,所以会有人认为400分遍地开花,其实不然,400分还是少数。
其次,要明白同样的400分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因为除了政治题全国统一以外,英语分英一英二,数学分数一数二数三,专业课更是学校越好难度越大。
若报考好的学校,基本上考的英语和数学等课程都是难度最大的,专业课也要求更严。
报考普通学校,各门课都相对简单。并且,普通学校的专业课批分也相对比较高。
所有,同样的专业,报考不同的学校,即便都考了是400分,意义也大不同。
那么取得高分有什么秘籍?其实和平时考试一样,一靠天赋,二靠努力,三靠选择,四靠运气。
因为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志愿,并且,越好的学校难度系数越大。
一是因为招生人数少;
二是因为竞争的群体整体优秀;
三是因为除了政治全国统一外,其他各门课程都是最难的那一份。
所以除了天赋和努力,我加上了选择和运气。
秘籍是:上帝总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家儿子经历了考研这个磨练人心性的大考。首先要选择好目标院校,有时真是选择比努力还重要,选择学校要结合自身实力,看地域,学校层次,专业。其次是提前做好准备资料的功课,把专业课和公告课的资料准备齐全,并找到能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辅导学校或者学长学姐。另外,就是要有恒心毅力,为了目标而奋斗,考研复习不同于高考,本科学校是没有老师管这些的,全凭个人,考研太磨练孩子的韧劲了。能坚持到最后,就成功了一半!
一直觉得考研是一次涅槃,借着这个问题说说考研给我的感悟,也许会对考研路上的你有所帮助,观点完全主观原创。有不赞成的,您权当看了个笑话。
刷题,上考研班,安排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这些方法和做法你们一搜一大堆,也肯定比我说的专业,我就不做这个滥竽,只说说切身的感受吧
1.准备考研,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学习。这话可能有点莫名其妙,我们不是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习么?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大多数人经历的“学习”,无非是老师把知识在课堂上讲给你听,然后留下作业让你做,这样的经历被我们叫做学习,但其实更偏向于“习”。把老师塞给你的知识练会了,就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了。而考研,则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它不像高考时,有人一遍遍给你划重点,带你复习给你批改卷子。在面对考研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迷茫。我该学什么?我要怎么学?考数学,考英语,考政治,还要考专业课,范围呢?我都不会我该怎么办?那段岁月里,我第一次明白了拿着历年考研题去教材里划知识点的重要性。先搞清楚考研的知识有什么,我需要学什么,我要弄明白什么,而这些看起来一目了然的东西,我花了近4个月才搞得一清二楚。而这,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体会:“学”,是一种带着目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行为,“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练会的过程。我的人生在考研之前基本都在“习”,而在准备考研时,我才开始了“学”。所以说,考研真题真的非常重要,且珍贵,利用好你手里的真题,那是你得分和获取自信的最好工具。
2.“学会了”和“得分了”有着云泥之别。搞清楚了要学什么之后,去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是你们最擅长的部分了,我们可以不加赘述。但是我在考研的时候确因为自己的“不专业”而留下了瑕疵,至今想起来也是心有不甘。我考研的专业考数学二,数学一向是我最为擅长的科目。我在准备到8月底的时候,就感觉到考研的数学题目中没有什么是我想不明白做不出来的了。直到我考完研走出考场,我都自信自己会拿到145分,因为我知道所有的题我都解了出来,而只有一道填空题我计算出了错误,在交上卷子的一刻我就意识到那个错误,但已经晚了。出分以后结果却是大跌眼镜,数学只有107分。这让我意难平了好久,但终究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会了”,和“得分了”,差了好多。考研是机械化的,你会了,只是第一步,千万记得把标准答案研究明白,学会解题之后,再学会把过程按照标准答案写出来,才能得分。千万别偷懒,这是一项技术,技术就是需要花时间去打磨,花上一两周把一科的标准答案研究明白,你会在考完研后感激自己的勤奋的。
3.那些让你过线即可的学科,往往会成为你的利剑。我的最后一个体会是源自我的侥幸获利。我的数学比预计的低了38分,但我的政治成绩得了86分,比我预估的60分高了太多。这也是我考研成功上岸的关键。我在考研的时候周围同学都是理科生,谁都没有过学政治的经验。所有人都抱着过线万岁的心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数学英语专业课上。我侥幸在背政治的时候多下了一些功夫,其实方法和上一条类似,我会仔细研究政治大题的答案,当你你仔细研读比较一些真题答案之后就会发现一些规律。比如,人家问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优势”,理科生往往会去回答有哪些优势1234等等,而标准答案里,会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再列举优势。我举的例子可能不太准确,毕竟考研也过去7年了,但我相信意思还是表达的清楚明白的。在你厌烦的学科,那些“过线即可”的学科上多下些功夫,它带给你的收益往往是极为可观的。毕竟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科,从60分提升到80分,要远比从80分提升到100分容易。
林林总总说了一堆,纯属个人观点,有感而发。内涵尚浅,不足以输出,欢迎你们来讨论,也欢迎批评指正。若是志同道合人,何惧舌枪唇齿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考研报名少了86万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考研报名少了86万人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