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歼-20与苏-57同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J20和苏35哪个更先进一些?
通过大规模的空中自由对抗不仅能够提高飞行员个人的空战技巧提升飞行员适应现代化空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中国空军探索出一条更好建设现代化空军的道路。虽然说飞行从来都是勇者的游戏,但即便是很多空战老手也会因为掉以轻心而被新人击落,所以飞行员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并提升自己的空战技能。
中国一直以来空防压力都十分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周边多国都在大规模采购各种先进战机,例如印度采购了36架的法国阵风战机,日本组装的F-35战机也已经开始下线,中国空军虽然近些年来在装备质量和训练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毕竟还是后来者,而现代空战不允许在装备和技术上存在半点落后,否则必然会在空战中导致严重的失败。
为了加速中国空军实现现代化必然会尽快让歼-20、苏35、歼-10C甚至歼-16等这些新型战机投入对抗以便摸索出对付同类型战机的战法并逐步推广,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中国空军的实力。所以此次的金头盔自由空战场上很可能会出现歼-20、歼-10C、苏-35进行对抗的局面,届时究竟是歼-20压倒性获胜还是苏-35更胜一筹将会一目了然!
毫无疑问,当然是作为全球现役仅有的三款四代机之一的J20更先进。有着“终极侧卫”称号的Su35作为改进型的三代半重型多用途歼击机虽然有其自身非常先进的部分,比如装载的AL-41F1S发动机(也被称为117S)就明显强于现役J20装载的WS10发动机,但从飞机的整体设计和主要技术参数上,Su35是无法和J20相比的。如果几年后在设计之初就为J20量身定制的WS15发动机能够顺利投产,J20相比Su35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就会更加的明显。
说到J20为代表的四代机与Su35为代表的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之间的差距,最主要就是体现在所谓四代机标准的4S方面,即:Stealth(隐形),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机动能力),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级信息优势)。有了这四个方面的优势,四代机和三代机作战时就可以做到:你看不见我,我能看见你,且看见就能打你;你我都能互见时你追不上我,你先行占据的位置优势也能被我瞬间扭转;你是单打独斗或少量数据共享,而我却集成了其他武器平台的全链路强大数据对接。因此,无论是装备第四代战机的美国或是我国,演习中的四代机经常和三代机打出战损比极其惊人的结果。这不是偶然,而是技术升级换代的必然。
Su35虽然有三代机最出色的设计和不输四代机的发动机,但隐形和超级信息优势却是这款基于侧卫家族改进而来的终极侧卫战机永远无法越过的坎,孰优孰劣自是一目了然。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已经拥有J20的中国还会采购俄罗斯的Su35?那是因为结构复杂、材料先进的J20目前产能还不足,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航空兵数量巨大的歼击机梯队完全更新换代。在此之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制空重型战机以应对周边国家装备的美制F15“沉默鹰”机队,而国产的J10和J11战机还有所力有不逮。再有一点,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积累还不够,Su35搭载的117S发动机能为国产发动机研制提供非常好的技术助力。尤其是对于还在研制中的J20引擎WS15更是如此。
J20战机
Su35战机
苏35性能强劲,但与四代的歼20相比就逊色一些了,歼20面对苏35,具备“降维打击”般的优势!
苏35性能如何?
当前现役战斗机有二代、三代、四代之分,但同一代战斗机服役时间会很长,如三代战斗机已经问世了接近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战斗机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导致早期三代机与后期出现的三代机在性能上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三代战斗机又分为普通三代机和三代半战斗机。但三代半战斗机出现的时间也很长了,而航空技术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因此三代机中还有一种细分的机型,那就是在三代半战机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机型,这种战机被称为第3++代战斗机。
苏35正是一款3++代战斗机,苏35是“侧卫”系列战斗机几十年发展下来的集大成者,苏霍伊将其除隐身之外最先进的技术全部应用到了苏35上面。苏35装备两台117S矢量推力发动机,这两台发动的性能比F22那两台喷口只能上下摆动的F119发动机还要先进一些。苏35使用一部全电子扫描方式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对普通三代机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400千米,并且具备在90公里的距离上探测到F22的能力。
机载武器方面,苏35摒弃了老旧的R-77空空导弹,使用的是最新型的RVV-SD中距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为110千米,同时苏35战斗机还可以挂载射程达200千米的R-172远程空空导弹。载弹量方面,苏35战斗机拥有12个武器挂点,最大载弹量达8吨,并且苏35保留了“侧卫”系列载油量大的优点,仅依靠内油作战半径就达到了2600公里。
苏35战斗机使用了俄罗斯当前最先进的航电系统,座舱内使用了大块液晶屏取代了以往的各种机械仪表,并且配备了具备“看哪打哪”能力的飞行员头盔,其雷达火控系统能同时探测多达30个空中目标,并能同时对其中的8个目标发起攻击。苏35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应用了智能化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战况自动分析最佳的武器选择和攻击优先顺序,为飞行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苏35战斗机一改以往俄制战机航电系统不佳的状况,为苏霍伊打了一个“翻身仗”!
歼20整体性能在苏35之上
苏57被形容为犹如“拍扁了的”苏27,但苏57实际上就是一架“拍扁了”的苏35,可以说苏35在雷达航电、武器火控、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均不亚于苏57,唯一的一点差距就是机身不如苏57扁平,导致其隐身效果不及苏57,因此苏35虽然性能一流,但在远程空战时即便是面对四代机中隐身效果最差的苏57也非常被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面对隐身效果更好的歼20呢?
当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重点强调隐身和远距离空战的阶段,战斗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隐身效果和机载武器的射程,在超视距下就可以结束空战不会给苏35这样的三代机近距离缠斗的机会,因此苏35武艺再高强,面对隐身的歼20也没有发挥的空间,这就是技术代差给歼20带来的优势,而苏35虽然被称之为3++代战斗机,但后面的+再多也无法摆脱前面的数字3,基础决定结果,苏35的基础就决定了其不是歼20的对手。
都不是一代的东西,歼20是五代超音速巡航的隐形战机,苏35是四代半,苏35无法超音速巡航和超级隐身(隐身标准:战机雷达反射面积只有麻雀大),战机虽然有代差,但不一定说四代机就战胜不了五代机,把战斗机必做枪械的话,F35是机枪,歼20是狙击枪
为什么战斗力更强的YF-23在竞选中输给了F-22?
真的更加完美么?从飞机气动布局上看,YF23更加隐身,但是外形过于简单,性能有点偏科,巡航速度更快,但是机动性更差,也不用奢望起降性能突出了,没有格斗弹仓,没有矢量喷口,设计不成熟。
再翻过头来看YF22,设计完整,功能齐全,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也都照顾到了。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你会允许一个不成熟的方案中标么?那可是美国空军未来几十年之内的主力啊。
现在认为F22有弱点,其实是在和歼20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YF-23隐身战机比F-22更先进,理念更超前,为什么就在竞选中败了呢?甚至很多军迷都将他败得原因归结在这个太先进、太超前的概念上,让评委们都理解不了,所以失败了等等。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没有得到的,往往就是最好的!”这是人类的天性,对未知领域的一种莫名其妙的向往!我记得一个思想家说过一句话:“人类永恒的愚蠢,就是把莫民奇妙的想法等同与智力超群!”
对于美国四代机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竞争中,没有明显证据说明YF-23比F-22更强,他们的对比试飞很多数据到现在还是保密的。如果经过了这么严谨、复杂和长时间的对比评选还选择了F-22,只能得出F-22比YF-23更强的结论,我们不能认为美国佬都是傻瓜。
网络上搜索出一大堆的文字,讲述了YF-23性能如何如何好,理念如何如何先进等等,其实在ATF项目两者比较的主要性能要求上:YF-23显然是能达到ATF项目的主要要求,如隐身性、超音速巡航、超机动等,至于超感知能力由于只在验证阶段,这方面很多设备不完善,无法对比!
隐身性方面,YF-23是处理得相当好的,进气道不仅向上弯曲,还向内弯曲,对于入射雷达波完全屏蔽了发动机压气机正面。机翼前后各40°处理,呈现一个菱形,从外形判断YF-23更多借鉴了B2的隐身技术,既利用了隐身涂料的吸波,也借鉴了外形的折射原理。YF-3没有采用矢量喷管,其尾喷口也是借鉴B2的设计,减轻了重量,还很好的阻挡了红外辐射,自己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直觉告诉我YF-23对隐身战机的尾部隐身处理应该是最好的,其他的如F22、歼20、F35只能说勉强过得去!YF-23的所有操控都通过气动控制面进行,V尾同时提供俯仰、滚转和偏航控制,机翼后缘的襟翼和副翼提供滚转和增升控制,也可作为减速板和方向舵使用。但没有矢量喷管和V尾的副作用机动性显然不如F22。
超巡方面,YF-23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很突出,YF-23的长度达到了20.6米,而F-22的长度只有18.92米。过长的YF-23的翼展仅仅13.3米,这样的布局是典型的高空高速性能会非常好,但影响了机动能力和敏捷性(歼20和这个类似,为了增加机动性而不得不加设鸭翼来弥补)。YF-23的超巡能力在试飞中体现非常好,第一架原型机第5架次试飞中就在不开加力情况下突破音障,实现过1.43马赫的最大超音速巡航速度。第二架YF-23A安装的YF120发动机的体积和推力都大于YF119,虽然该机的超巡数据仍然保密,但通用电气参考安装了YF120的YF-22A几乎实现了1.6马赫的超巡速度,推测安装了YF120的YF-23A应该能达到1.8马赫,与F-22差不多。但问题来了,F22目前能达到1.87马赫的超巡速度,而YF-23A和他差不多,但是致命的是“先进战术战斗机”作为战斗机的敏捷性丧失是致命伤,这方面输给F22不是一星半点,这样飞机在万一投入近距格斗时可能吃亏怎么办?
YF-23的超机动性还是不错了,得益于有两台强大的YF120发动机,在试飞中,YF-23A达到了7g最大过载、25度最大攻角。而在风洞的试验表明这架飞机可以做尾冲机动,不存在攻角限制,除弹仓门开启状态下,能在任何尾旋中自行改出,但问题时这一切都依靠的是V尾来实现,拥有二维推力矢量的F22显然在机动性和敏捷性表现上强大很多,这在前面一段已经讲到了!
图:YF-23的内置弹仓
还有就是载弹量上,在竞选阶段,F22的弹仓设计就已经能达到4中+2近组合了,而且美国显然是有信心和能力将他打到6中+2近的地步。而YF-23在竞争阶段只有机腹一个弹仓,大约能挂4枚AIM-120导弹,这显然是不够的,量产型还得增加弹仓,这设计变更就大了去了,不定因素太多,另外短距起降性能也会差些。
红线是生产型预计的外形,虽然F-22也有变动,但至少弹仓不用再动,而YF-23从内到外都要经过大手术,风险有点大啊
确实,YF-23的设计理念更加前卫,气动布局也更有突破性。然而,当时美国空军在追求前卫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交付时间和技术成熟度,F-22的设计还算中规中矩,技术比较成熟。而YF-23在试飞时表现的一些特征就是针对作战方面的考量稍微有所欠缺,或是不够周全。对超机动能力的展示不足,加上一些先天因素,落败与进度稍慢且外观更保守的F-22也不奇怪。所以,猛禽最终胜出。
过分最求先进不一定出来的就是优秀的武器,比如美国海军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是最好的教训,美国空军的选择现在看来是正确的!
YF-23“黑寡妇”性能一流,却最终落败于猛禽,如果选用,绝对可以改写四代机标准。对于YF-23而言只能说是太过科幻、性能太过超前,不符合现实需求。
1981年,美国空军提出先进战术战斗机(ATF)项目需求,用于替换F-15“鹰”式战斗。经过长期确认,制定了ATF项目的基本性能要求: 最大起飞重量23000KG、作战半径1300KM、超音速巡航速度M1.4-1.5,同时要求可以从610米的跑道上短距起飞。
经过首轮淘汰,1986年10月,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两家入选下一阶段。诺斯罗普和麦道合作研制YF-23A验证机。洛克希德则和波音、通用合作研制YF-22A验证机。
洛克希德团队作品,YF-22A验证机。
诺思罗普公司作品,就是本文主角YF-23A,菱形机翼设计,更注重隐身。1990年8月,首架安装普惠YF-119发动机的YF-23A试飞,在测试中实现了超音速巡航(1.4马赫),同时还实现了和KC-135的空中加油。
1990年10月,第二架安装通用YF-120发动机的YF-23首飞,虽然至今测试数据保密,但据外界猜测可以达到1.8马赫。
除了上述超音速性能外,在隐身、载弹量等方面一样出色。由于有B-2隐形轰炸机的设计经验,因此诺斯罗普公司在YF-23A隐身设计上驾轻就熟。YF-23A前机身是个双梯形截面,一个倒扣在另一个上面,后部则融入一个圆形截面并过渡消失在后机身,正面看起来有点像扁平点的苏-57战斗机,正面面积更小,隐身性能更佳。
后部机身有一个具有锯齿后缘的船尾甲板结构,在填补V尾之间空间的同时,把发动机排气系统也融入到低雷达反射面积外形结构内。隐身性能在当时绝对超一流,放眼现在的设计也不落伍。
和YF-22A相比,YF-23A没有推力矢量喷管,尾翼也比较小,所以该机在结构方面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操控上也更灵活。
而反应战斗机性能指标的另一标志就是挂载能力,YF-23A前起落架舱后方设计了很宽敞的弹舱,可以容纳4枚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这可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就算和现在的几款隐形战斗机相比也一点不逊色。
而实际生产型F-23则加长了前机身,在主弹舱前方增加一个能容纳两枚AIM-9“响尾蛇”或其他近距空空导弹的弹舱。4+2的隐形挂弹布局已成现在隐形战机的主流,如果真实服役,经过改进还可以达到6+2的布局。
直到1991年4月,美国空军宣布洛克希德团队YF-22A胜出,虽然两者测试数据保密,但外界普遍认为YF-23A更好。主要是YF-23A速度更快、隐身性能特别是侧向和后半球方各更佳,同时由于YF-23A没有推力矢量喷管,尾翼较小,结构简单操控更加轻便灵活。简而言之两者差别:YF-23重视隐身、高速性能,而YF-22则更重视低速格斗性能,在冷战格局打破的情况下,YF-22更实用。
不是战斗力更强的YF-23输给了YF22,诚然YF-23在包括隐身性能的大多数指标上优于YF-22,但技术指标优秀不代表战术性能一定优秀、战斗力更强,何况YF-23性能指标优秀还是在更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成本高昂、可靠性降低且以试飞进度大幅落后的前提下取得的,这恰恰是犯了武器研发的大忌,出于成本和安全因素,YF-22胜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前几天在头条号的文章里已经比较深入的讨论过了。
文章的名字叫做《美国的鸭翼世仇——说说“美国风格”战斗机设计》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自行搜索一下吧。
在细致说一下为什么YF-23落选。题主所说的YF-23性能更加完美,战斗力更强的依据是什么?应该看到了YF-23极其前卫的外观有感而发吧?
其实啊,在ATF(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并不是只有YF-23和YF-22参加了ATF计划。而是有一大票的飞机设计方案的。最终美国只选了两个设计集团的方案而已。
如果看ATF计划全图,那么题主应该感叹YF-22是最差的一款飞机了。看下全图吧:
诺斯罗普当时提了3个方案:类似于幻影2000的三角翼单垂尾方案、YF-23方案、菱形机翼方案;麦克唐纳则提出了一个鸭式布局棱形主翼的设计;罗克韦尔则提出了一个鸭式后掠翼和一个中央升力体布局的方案;波音提出了类似于我们歼-10的两款设计;格鲁门的方案更加激进甚至包括了前掠翼布局;而最终拿到单子的洛克希德则只提出了一个SR-71改进的战斗机。
是不是看哪个都比YF-22好啊?
还有一个更坑的事情不知道题主注意到没有?
罗克韦尔的中央升力体布局方案!
看图:
这个方案像什么???
没错!就是少了水平尾翼的苏-57。
W君就问意不意外?
人啊,总是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YF-23,这是一架相当悲情的飞机。
诺斯罗普当时的理念很好,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虽然YF-23和YF-22在测试的过程中各项指标都不相上下。但是其改进余地已经不大了。
有人做过YF-23如果改进为现役美军战斗机的测算,那么需要改进的项目达到11300多项。
得经过这么多的改进才可以成为一架美军可以服役的战机。
相对于YF-22改成F-22也就仅仅需要了5700多项改进项目,这样YF-22则更能稳妥的服役。对于相对于求“稳”的美国空军决策人员也就更青睐于YF-22了。
即便是没有YF-23这么大的改进量,其实YF-22和YF-23也不是同一个型号的飞机了。
再有一个说法也就是——这群ATF的决策者当初在美国的百式战机年代的确是被忽悠怕了。所谓百式战机包括 F-100、F-101、F-104、F-105……当年美国的企业忽悠高空高速导致美国空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人控导弹”可以选择使用。至于F-4鬼怪式,那其实是美国海军的战斗机,空军实在没辙了,才用的F-4。也正因为有F-4的例子,美国的F-15才没敢让可变后掠翼的方案露出,否则国会的老爷们也会再砍美国空军预算让美国空军装备F-14。
这群选飞机的“美国老兵”具备老年人一贯的固执守旧的风格,在F-X时代选择了更像苏联Mig-25的战机,同时也在ATF计划中选择了更像F-15的YF-22,以及在JSF计划中选择了更像F-22的X-35。
——保守的美式官僚主义作祟罢了。
歼-20的性能如何?是否达到五代机的标准?
作为我国第一款第五代战斗机,歼-20融合了全球多种已经在使用的优秀战斗机的优点,美国著名的F-35战机中使用的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就被用到了歼-20的身上,不过它使用了其他第五代战机没有使用的腹鳍。
歼-20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款鸭式气动布局的隐身战斗机,有比较不错的超音速控制率,良好的大仰角升力特性,有较大的瞬时攻角和翻滚率,不过其鸭翼在偏转时会产生较强的镜面反射回波,不利于雷达散射截面的影响比一般布局的要大的多,从目前已知的第五代战机中得知目前使用全动垂尾的只有苏-57,像其他的F-22,F-35都是常规的固定尾加可动舵面,歼-20的鸭翼和双垂尾就是全动的。
歼-20比歼-10的相对主翼位置更加靠前,力臂增大之后效用增强,因此鸭翼无需太大就可以达到所需的要求。它是第二架使用EODAS战斗机,是成飞研制的一款高隐身,高机动性,高态势感知等能力的第五代制空战斗机,是接替歼-10,歼-11等机型的第五代重型战斗机,我国是继美国以后世界上第二个从论证设计,到研发,测试,生产到最终服役全部阶段的国家,2017年 3月9号,歼-20正式进入列装序列。
它和美国的F-22猛禽首飞同年正式立项,第一架技术工程验证机在2009年制造成功,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黄田坝军用机场首飞,此后又多次进行试飞,且试飞强度也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还进行了绕八字,低空高速通场后大仰角拉起,,开加力小半径转弯等高难度飞行动作,拥有优质的低空机动能力。
歼-20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进气道侧面有两个通风孔,为了隐身用网格覆盖了,而歼-20因为配备了大功率的主控相控雷达,因此热量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新一代的液体冷却系统,当然,这是国际五代机的标配之一,F-22和F-35都使用的这种冷却方法。
但是歼-20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的散热排气口位于进气道外侧,容易被探测到,F-22和F-35的散热口就在背部,这样更加隐身性能更好,不容易被红外辐射源探测到。
有消息称,歼—20已经采用了局促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反无源探测材料,可以使它性能不低于F-22。
歼-20使用的DSI进气道相对于F-22使用的CARET进气道更加优质,它取消了F-22的CARET附面层隔离装置,把附面层从进气口上面和下面排出,不需要再另外装一个副面层隔离装置,减少了复杂性和重量,在超音速总压恢复上至少不弱于F-22的CARET。
今儿零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先进的战机,这让我国在面对,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的空军是拥有明显的优势,相比同时期的战绩,俄罗斯的苏霍伊苏-57战斗机研制进度推迟还没有正式交付,美国的f-35战斗机也因为多次出现故障导致大面积停飞,出口受阻,韩国kf-x隐形战机被曝出,因为掌握不了关键技术而被迫降城四半战机,所以江20在亚太地区还是处于领先行列的。
(本文由琅琊利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20与苏-57同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