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57炫技展示落叶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57炫技展示落叶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的节目中,苏57的设计师说五代机最重要的是机动性,你如何看待?
如果毛子民众会相信这么没皮没脸的说法那毛子也真是好骗。挑一个自己在5代机中唯一还拿的出手的性能说是最重要的。这就好像在说中国女人现在要嫁得出去最重要的是脚要裹得够小一样可笑。
不敢苟同,五代机(俄标,本文都用俄标战斗机划代标准)即使是强调机动性也是超音速机动性,而不是航展表演的那些过失速机动。
这个是去年的举行的未来空战论坛流出来的引起热议的PDF镜头,显然我们的航空设计师第一时间对毛子的这番言论嗤之以鼻。
未来空中作战论坛,翻译下协办单位: 611是成飞(国内最有资格谈四代机就他了)、615是上海无线电电子所、118厂上海航空电器厂、南京14所是雷达头把交易,J-20的雷达和量子雷达都是他们搞的。
关于这方面美国同行也肯定过来点赞,美国在1995年的时候就在F-15 ACTIVE 敏捷鹰上试验了三轴矢量发动机,比俄罗斯还早3年。注意F-15 ACTIVE验证机尾部两个喷口朝向不一样,这就是美国的三维矢量发动机。但是美国一直不将这种技术发展应用,就是认为矢量发动机损失能量的特性空战左右有限,F-22用的二维矢量更重要目的是隐身方面需要,加上也不吃亏。
空战本身就是能量的对抗,能量机动理论的提出,导致四代机开始特别注重能量的获取速度和保持。眼镜蛇机动为什么喷为航展表演机动?就是因为这种机动能量损失太大,限制条件太多,进行这种机动首先速度要下降到600公里(0.5马赫),速度太快拉起角度容易失控,进行完机动后速度下降到200公里(0.15马赫),完全肉鸡一只。
毛子论坛设计的眼镜蛇机动实战用法,利用快速减速可以让背后尾随的冲到前面去。但恐怕除少数超级王牌外,大多数用这种战术的会怎么死都不知道。现代航电和空空导弹早已是头盔瞄准加大角度离轴发射,咬住后在电光火石的刹那就可以进行攻击,给你在眼前减速这段时间就是完美的攻击窗口。即使被应用成功,你完成后速度只有0.15马赫,一次攻击不中,下次自己没有多少能量了。
F-22的飞行包线图,超音速段十分巨大(请忽视F-35)。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中美双方在五代机上强调的超机动性能,都是指超音速机动性能。超音速飞行因为音障作用,飞机阻力是亚音速的3倍,结构冲击力是亚音速的5倍。所以四代机注重高亚音速空战,机动性能在接近超音速时直线下降。而五代机则是把机动性能放大到跨音速区域,F-22在1.7马赫速度下还可以完成6G过载的机动动作。到目前为止,所以演习中被击落的F-22都是在跟对方玩亚音速狗斗被击落的,因为“F-22进入超音速时,是无敌的。”类似的评价我们也有,那就是飞行员评价歼-20用的“歼-20一旦进入超音速,那就是他的天下。”
像截图中声称的把钟摆、眼镜蛇、开瓶器这些低速过失速机动性能,列为五代机超机动重要标准。对于这样的总设计师,我只能有情诸葛臣相出马:
我倒是觉得这是俄国人的智慧。先别着急骂我,仔细看一下我说的,就会发现苏联的军工能在总体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和美国相抗衡,就是在研究对手的技术上在某一领域重点突破来实现,这与美国的霸权心态在所以领域必须压制正好相反。咱们从具体的装备来讨论一下,而不是去宏观思考那些战略战术问题。你就会发现好像还有一定的道理。
隐身性
目前苏57最最被人诟病的就是隐身的问题了,RCS值大约和F35相当,就算就安装上那虚无飘零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出世的等离子隐身技术最终RCS值也还是会比F22大,所以在隐身方面没什么好说的,苏57与F22相比还差了一大截。
超声速巡航
美国的F22目前装备的是两台普惠公司生产的两台F119-PW-100低涵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可以使“猛禽”达到1.7马赫超声速巡航和2.25马赫的最大速度。而T50目前还是使用的差强人意的117S发动机,117S发动机是AL-31F(中国的苏35 和歼11的早期用的就是这款发动机)深度改进型,目前这台发动机可以给苏57提供1.3马赫的跨声速巡航和2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而作为AL-41的正统传人的129型发动机,还未服役,不过时间应该也快了。
超机动性
苏57未来将换装129发动机,N036雷达系统,甚至未来还有可能装备等离子发生器,这些装备无疑会使苏57的战斗机直线上升。换装新发动机以后的苏57在攻击速度,逃离距离,可拦截范围,以及导弹的不可逃逸区的基本一致。但是速七的全向推力矢量技术会让超视距空空导弹更容易脱靶。根据下面引用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先发现对手的竟然会是苏57但是也只能先发现却做不到先开火,火控雷达跟不上,但是先发现就已经够了,苏57可以立即加速快速接近F22当双方进去120千米时都可以发射导弹,但命中率不会高,此事两款战机迅速接近达到视距内战斗,这时苏57的机动性就会立马体现出来。
所以说这就是苏霍伊为F22的设计思路,以及应对方案。
理论上来说,F22的RCS值比苏57小得多,应该会做到先敌开火,但是实际上并不会这样。这主要归功于苏57强大的雷达系统。根据公开数据,装备雷达的f22可以探测到260千米外RCS为3㎡的目标。苏57的RCS值有0.5㎡,参考雪豹E型雷达对F22为0.1㎡的目标,发现距离从400千米缩短到90千米的情况,f22对T50的方向距离应该不会超过150千米。反观t50在x波段和L波段不断工作的相控阵雷达都比其他频率雷达具有更强的反隐身能力,雪豹E型雷达对隐身标到发线距离为90千米,可以推断,N036-1-01雷达对f22的方向距离应该至少120千米左右,双方仍有差距,但已经非常小了,这时不要忘了替武林还有一款n036L一1-01雷达。且基本不是我f22隐身性能的影响。
红龙认为这种言论完全是本末倒置,一个手持匕首的士兵与机枪手对战,他必须越过机枪火力,再与机枪手近战格斗,又有多少几率能够活着来到机枪手身边呢?
不过,这句话倒是符合战斗民族的讲话风格,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想强调的是苏-57非常牛的机动性。新型扩散段矢量喷口发动机——产品30装配试飞后,单发推力达到107千牛,结合“火控推”综合控制技术,苏-57战机近距离机动性将不弱于任何一款第五代战机。现代空追崇的是能量空战,战机在高速情况下展示超机动性,才能在空战中占优。苏-57总师所提“钟摆、落叶飘、眼镜蛇”这些眼花缭乱的过失速机动,虽然代表了战机优异机动性,但是实战意义并不大。这些浅显的道理,一个飞机总设计师怎么会不懂呢。所以,总师先生在给他的宝贝飞机做推广呢,当然要说一下有争议的话,刷一下流量,博取一下眼球了。
换装产品-30发动机
超隐身性能肯定第五代战机必须有的,隐身性能不合格就不是第五代战机。事实上,俄罗斯已经默默地为苏-57打造合格的隐形外衣。最近曝光的照片,我们已经看不到进气道里的风扇叶片了,俄罗斯人已经悄悄地把发动机上移了很多,相比以往版本,最新版苏-57背部出现了明显的突出部分。这一改动非常重要,首先是进气道形成了S型通道,解决了发动机叶片雷达反射问题;其次为机腹内置弹舱预留了空间。苏-57将采取内置弹舱与机翼挂点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隐身性,又提供更多挂载方案,使苏-57战机成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这符合俄罗斯一直强调的攻击策略。
第一架原型机裸露的发动机叶片
第一架原型机
新版苏-57背部明显突出
苏-57一直未加涂隐身涂料
从目前报道出现的苏-57战机图片,外部普遍粗糙,有人认为只是做工问题。其实不然,看客们一直未看到苏-57使用龙伯透镜的图片,我们可以认为苏-57一直未加涂隐身涂料。涂装几层隐身涂料,会让机身变得非常光滑。苏-57未涂装隐形材料有两种可能,一是设计人员对苏-57的隐形设计还不够满意,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正;二是俄罗斯隐形涂料的研发出现了问题,没有符合要求的隐身材料可用。不管怎么说,苏-57必将追求超级隐身性能,当然这还需要时间。
印度为何宁花天价进口达索阵风也不愿再买更多的Su-30MKI?
直截了当地说这个问题有问题,提问者并不清楚印度购买阵风战机的真正意图。印度购买阵风和苏-30MKI没有一丁点关系,后者是印度空军的主力空优战斗机他是路基空军的主要装备,而阵风进入印度是为了接替问题不断、成本超支的米格-29K。在2016和2017年不断爆出米格-27K舰载机的丑闻,甚至可以明显的觉察到印俄两国因此生出的嫌隙不断扩大。因此印度有必要为即将下水的国产航母“维兰特”号和已经列装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寻找可用的舰载机,而阵风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至于印度国产战机“光辉”在此不作讨论,这款战机的基本情况全球人民都知道。阵风作为法国推出的三代+++战机性能自然不必多说,最重要的是阵风M型是很好的舰载机型。法国就是为了获得一款可用于航母的舰载机而毅然决然的退出欧洲联合战斗机项目,即是后来的欧洲台风,而达索公司在超军旗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舰载机设计经验,阵风M基本保留了全部的制空战机优秀性能,重量相比C型仅仅增加了500千克。
阵风的长度仅有15.27m、翼展10.80m,笔者认为这是印度选择他的主要原因,因为米格29K的机体尺寸是长17.37m、翼展11.4m,很明显参照米格29K设计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唯一能选择的舰载机替代机型只有阵风。美国人献殷勤贡献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机身长18.4m、翼展13.6m,在尺寸上和米格-29K相差太大是不可能塞进维克拉玛蒂亚号的机库好升降机上的。因此说印度购买法国的阵风M舰载机实在是无奈之举,面对这个唯一的选择即便是36架88亿欧元的天价也要拿下,否则新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将面临无机可用的尴尬境地。
因为阵风比苏30MKI强啊!
阵风是印度MMRCA计划(多用途战斗机项目)的产物。事情还要追溯到2004年,当年印度抛出126架多用途战斗机招标项目,这份肥厚的订单立即使得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流战机厂商参与竞标,包括法国的阵风、欧洲的台风、俄罗斯的米格35、美国的超级大黄蜂、F16还有瑞典的鹰狮。经过马拉松式的流程后,2012年法国的阵风胜出,在当时这是阵风的第一笔国外订单。
当然,这件事情还有续集。印度要求126架阵风中的108架由印度的HAL生产(也是苏30MKI的生产商),由法国达索公司提供质量保证。但是高傲的法国人在考察了HAL之后,为了不砸掉自己的牌子,一咬牙一跺脚说我们不卖了。后来双方重新磋商,决定将购买数量降至36架,全部由达索生产。这36架阵风加上5年的维护费用和配套的武器弹药,总价78亿欧元。
再说苏30MKI。这是俄罗斯方面为印度量身定做的一款双座双发重型战机,采用了苏霍伊独创的三翼面布局,而且采用了矢量推力技术,采用一台猎豹无缘相控阵雷达,而且还采用了欧洲的一些电子设备,综合性能优于我国引进的苏30MKK。更重要的是,苏30MKI有印度HAL公司自行生产(组装),目前产量在240架左右,国产化水平超过50%。
对于印度HAL生产的苏30MKI,这才是中国军迷喜闻乐见的样子。
虽然苏30MKI是一款不错的三代机,但是整体性能较阵风还是差点意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苏30MKI还是典型的三代机,而阵风是性能优良的三代半,尤其是在航电系统上,阵风比苏30MKI先进的多。
印度采购的阵风将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比苏30MKI的无缘相控阵雷达领先半代。如果再考虑到法国和俄罗斯在电子工业上的水平差距,实际上的差距更大。
2、引进阵风可以提高印度空军对地打击能力,尤其是战略打击能力。
法国方面在宣传阵风时,号称该机是“全功能战机”,拥有全面的制空、对地打击、侦查甚至核打击能力。印度在引进这36架战机时配套采购了全系列的弹药,其中可能包括“风暴阴影”巡航导弹。阵风搭载风暴阴影,能够对我国青藏高原腹地的节点目标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提一句,虽然都拥有苏30飞机,与我国将苏30飞机当成战斗轰炸机不同,印度将苏30MKI主要当成制空战斗机,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印度本身没有精确对地弹药生产能力,而且俄制精确弹药也怎么靠谱。引进阵风后,印度空军的精确打击能力将上一个台阶。
3、印度引进阵风后,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航空工业研发能力。
印度一直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要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像它的北方邻居一样,实际上这是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走的路。在国防工业领域,印度也一直没有放弃过独立自主的梦想,自行生产苏30MKI和LCA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苏30MKI和LCA项目,印度已经初步掌握了现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但是受限于整体工业水平,这两个项目不算理想。印度目前的航空工业能力,特别像我国90年代组装歼11A那个阶段。实事求是的说,俄制战机研发体系已经落伍,印度想再上一个台阶,必须要掌握欧美战机的研发思路(就像我国的歼10项目一样),而阵风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虽然印度放弃了国产阵风的念头,但是通过与法国谈判,30%的生产份额由印度负责,这对印度航空工业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按照计划,这36架阵风将从2019年开始交付。但是按照印度的惯例,这总军火大单注定会充满狗血。这不,最近印度民众又对阵风采购案进行了街头抗议,原因是价格太贵以及采购中的腐败。
街头抗议的印度民众,注意右上角的歼20照片。不知道是因为印度民众把歼20当成了阵风呢,还是说即便购买阵风也不是歼20的对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即便阵风真的在2019年后顺顺利利的落户印度,它会悲催的发现在山这边的歼20面前,自己是个渣渣。
印度从法国采购大量的阵风战斗机,首批为36架,总数将超过126架,合同总价值为200亿欧元,印度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想完善自己的空军体系,并且在俄罗斯之外寻找第二个采购国,防止战时卡脖子。
苏30mki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战斗机,任务不重复。
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i属于一种重型双座战斗机,该战斗机由俄罗斯提供零部件,印度负责按照许可进行组装,目前印度总共制造了200多架苏30mki战斗机,这些飞机构成了印度第四代战斗力的主力,此外,印度还装备有少量的米格29k和幻影等四代作战飞机。
阵风战斗机是印度一直苦苦追求的优秀飞机。
但是纵观印度空军,其除了苏30mki还可以提供较为强大的有效战斗力外,其余各型飞机都已经技术落伍,老旧不堪,印度空军近年来事故较多,和其飞机普遍老旧,数量不足,勤务压力大不无关系。由于苏30mki战斗机属于价格比较昂贵的重型双座战斗机,因此他们很难经常承担勤务任务,印度迫切需要中轻型四代以上战斗机来完善体系。
lca的不争气也是印度选择阵风的一大原因。
同时,印度空军一直以来也非常坚持从多个渠道购买战斗机,这也是一种无奈的智慧,印度由此可以防止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关键时刻受制于人的风险,此前印度购买的苏30mki同时也引进了幻影战机就是这种思路的表现。
阵风战斗机的挂载能力是很强大的。
另外印度选择大量购买阵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产中型和轻型战斗机项目进展缓慢,lca战斗机性能不佳,价格高昂,让印度空军对其失去了耐心,所以,印度购买阵风是一种非常合理和无奈的选择,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57炫技展示落叶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57炫技展示落叶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