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歼-35A真的来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歼-35A真的来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F-35A的入列,会给日本自卫队带来哪些改变?
严格意义上说,第一批到达日方的F35A给的是空中自卫队,海上自卫队短时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拥有F35系列,不过在内部交流中,F35A还是会对海上自卫队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日方引进了40架左右的F35A,全部应用在空中自卫队,一是作为补充,二是作为老旧的F4EJ的替换机种。F35系列是日方有且只能接触的唯一一种新一代机型,且日方之前并没有使用新一代战机的经验,因此,F35A的到来可以使得日方获得相当大的运用维护经验,增加其使用F35的效能。同时由于美方授权日方对F35进行批量组装维护(相当于亚洲地区的F35授权4S店),第一批F35可以为接下来的大量维护进行试水。
对于海上自卫队,在内部交流中一定会接触到F35A,由于日方一直有建造能够起降F35的大型水面装备的想法,因此海上自卫队会依托空自得F35A来进行前期的摸索,包括飞行员的训练与F35对水面装备的适应性研究。尤其是配合日方现有的装备进行磨合性研究。但是F35A毕竟与海自期盼的F35B有一定差距,因此F35A对于海自起到的实际意义恐怕还是有限,毕竟,日方空陆两方的内斗就一直没有停歇,直到现在矛盾依然很严重,所以嘛,空自会让海自摸F35A?这可就十分难说了。
不过,日美方认为装备F-35B效果会很好,一方面是关于两栖攻击舰装备F-35B后变航母的问题。受舰型和动力限制,美军现役两栖攻击舰的最大航速仅为22节左右,与美军现役航母的最大 航 速有较大差距,战时将难以伴随标准化的航母编队执行高机动性的作战任务。另外,由于两栖攻击舰未装备弹射器且甲板面积有限,无法起降固定翼预警机,则该编队在面对具有较强海空突击能力的强敌攻击时生存力堪忧。因此,两栖攻击舰(或类似舰船)在装备F-35B之后与一般 航母的作战效能有多大程度的吻合仍值得商榷,日美的结论过于武断。
海自想要的F35B目前连日程都没有提出,F35A的采购还在前期,F35B的采购恐怕要以十年为单位才能到位,且F35B在日方现有的装备上(算上改装)运用效能会大打折扣,而那时的海自面对的对手是什么?是装备有大量新一代舰载机的中方,F35B/A对于日方究竟能拉回来多少的优势,那可就是真的不言而喻了。
利用F-35B的强大隐身能力、网络通信能力和机载传感器探测能力,在战区前沿甚至敌后纵深地区执行侦察监视任务,能够显著扩大和保持日本自卫队作战体系的信息优势,这是日美军报告原文及其所引用的一些参考文献中所体现的观点。但考虑到F-35B仅前向隐身性较好且在非空中加油条件下作战半径有限等特点,日军已装备或正在研制中的长航时无人机似乎更适合执行此类任务。
据共同社报道:由于日本国内政权更迭,新出炉的民主党鸠山内阁在2010年预算的指导方针中注明对下一代战机只提供调查费用,因此F-35的采购计划将被推迟至2011财年,且最初的采购数量将被控制在40架左右,新机到位后,将优先替换航自已服役近40年的F-4EJ……请注意这几个细节,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文字,却给人们暗示了另一个可能——尽管F-35的引进标志着航自的装备更新计划已进入具体型号阶段,但远未到尘埃落定之时。
在所有日本引进F-35J计划的相关报道中,40架和“优先替换F-4EJ”中的“优先”无疑是最值得人们探究的。从机队规模看,在取消了截击战斗机和支援战斗机之间的区别后,目前航自可用的制空型战机共有F-4EJ、F-15J、F-2等3种型号合计近400架,其中F-4EJ的服役时间已达到了40年,基本上已不堪再用,而上世纪80年代后陆续服役的F-15J,因极高的出勤率也陆续达到了服役寿命的晚期。2009年11月,航自的F-15J在日常飞行中先后出现了2次严重事故——11月25号,1架F-15J左发部分零件脱落;11月29号,另1架F-15J尾翼小部分脱落,虽然都未造成坠毁事故,但却也从侧面证明了F-15J老化严重。现在唯有较新的F-2状况还相对良好,但其支援战斗机的出身也不足以承担维持空优的任务。一言以蔽之,以航自F-35J第一批的引进规模,替换全部现役的F-4EJ尚显勉强,对航自机群的整体升级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以区区40架的购买量,也很难想象洛-马会为了这样的小订单而给日本进行必要的技术转让。
这个问题提的有毛病啊!F-35A是空中自卫队引进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没有开始引进F-35战机,前两天媒体炒作日本海上自卫队将引进F-35B搭配出云级航母,但又被媒体否认,因此现在从公开媒介来说,日本海上自卫队和五代机还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果硬要来看的话,F-35A的出现,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制空权有了一定的保障。由于日本目前没有装备固定翼战机的大型航母,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制空权,是由空中自卫队来保障。当然根据日美同盟,美国驻日海空军部队有支援日本的责任,但美国回不回来,发生突发摩擦事件的时候美国能否赶到,都是疑问。因此日本空中自卫队,仍然是保卫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一波力量,否则中国海空军一出远海训练,也不会让空中自卫队的战机忙的鸡飞狗跳。
然而日本空中自卫队的现有F-15J战机,无论是飞机寿命、技术水平和飞行员素质,对于现在的中国空军都处于劣势,因此一旦东海上空出现擦枪走火,如果美国战机不在第一时间支援,日本空中力量很可能要悲剧,而连带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马上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日本空中自卫队引进40多架F-35A,对海自也是一个心理安慰。
当然,日本海上自卫队毕竟也是继承自日本海军,知道海军舰艇不能指望空军的掩护,而只能依靠自己的航母部队。不过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没有正式确定采购美国的F-35B战机。笔者单纯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老看,出云级搭配F-35B绝对是一个下策。日本只有仔细了解F-35B的技战术性能,重新设计建造舰艇,才能达到良好的舰机适配性。
实际上F-35A 战机的引进对日本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引进F-35A可能对自卫队最大的改变就是,如果再没有五代空优战机的支持下,日本的F-35A战机则只能给美军打下手,将会彻底的失去主动的攻击能力。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要从F-35战机的最初的设计目标来说起。JSF项目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在F-22A利用空优能力,掌握了敌方的空中优势后,JSF战机再利用其隐身性能进行纵深的战术打击,这时F-35面对的主要威胁是对方的地面雷达装备,而空中的战斗机则在战争初期被F-22A给消灭了。所以,一直以来就有观点认为F-35的格斗能力太差,这其实没毛病。人家设计就不是用来夺空优的。甚至早期的JSF连格斗导弹都没打算装。
这样一款注重于对地打击的隐身战机,日本引进用来当空优战机这不是有点搞笑吗。不过,如果不引进F-35A战机,日本就没有办法获得第五代战机,F-35再差也是五代机。本来日本想引进F-22A来替换F-15J,但是没想到美国根本不提供。这就尴尬了,日本原本计划用F-22A换F-15J,保持空优,F-3来换F-2A。这样航空自卫队的空中战力比较完善。
但是没有了F-22A,则最重要的空优就消失了。结果就是F-35A引进后,只能是优先替换老旧的F-4EJ。空优只能继续依靠老旧的F-15J;F-35A其实与日本原来的ATD-X一样都是属于中型攻击性的战术机种,没有空优机支持,让它们来对抗歼20与苏-57实在太过勉强。但也没有办法,所以现在日本已经开始考虑研发自己的五代空优型机,最近打算与英国合作进行研发。美国是彻底 指望不上了。
如果日本国产的五代机不能及时服役的话,那么在F-15J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日本的空中力量将丧失掉主动攻击能力,F-35A也只能给美国打打下手。而这种情况,日本是不会甘心的。
其实,日本之前在招标战机采购时也考虑过引进欧洲台风,但是最终还是选中了F-35A,就是为了得到五代机及相关技术,为未来的国产的五代机技术提高一下入门的门槛。但是不管怎么说,即使F-35A来了,也改变不了在东亚地区无论是战机数量优势还是空优优势,日本都已经落后的状况,除非美国人能给日本F-22A。
F-35A为日本引进谈不上什么变化吧,再怎么说也是一部装备,在现代战争体系之下,仅一件装备的变化并不足改变什么局面。表面上看,在日本提高,别人也在放弃的,中国歼20战机已经列装部队近2年了,这时别再有人怀疑,歼20是否存在的问题了。
关于歼20与F35A比,别种更先进,这个其实已不值得讨论了,F35本身就是美军低成本版的五代机,歼20在设计上却是追求高性能的。如果依然有人把它吹成不可战胜,那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了。再说了,歼20的产量更高,2018年内,保持每月2架也许是一个低标准了,F35A能交付10架不错了,生产了我们至少2:1。
俄罗斯的苏57也已经投产了,也一样开始交付,刚刚完成换发的苏57,性能上绝对不低,至少美军不敢嘲笑该机性能差,按此前俄方交付原型机的速度看,12架预生产型在12个月内交付完毕,毫无问题可言,以后的正式量产型的产量会更高。 F35A的引进实际上不是什么提高,对中俄依然占不什么便宜,只能算一种弥补。由于该机交付一再推迟,实际已影响到日本空中力量的更新换代了,现有的42架订单,只能保证老旧的F4得到更新,至于现有F-15J战机,也许还要等几年。
无论是飞机技术水平,装备状态,以及飞行员素质等,日本真对目前的中国空军不具备优势可言,力量对比早已发生了变化,日本引进F35A根本不足以扭转这一局面了!
飞起来都掉零件,日本雄心勃勃的F-15J升级计划还有参考价值吗?
估计更多的预算都用在“心神”研发上去了,其次F22、35价格太贵了吧,因此升级F15J是目前应该是最佳方案了。另外,中国的歼20已经开始量产,日本与中国在战斗机较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仅仅是歼10C的“落叶飘”就已经够呛的了。
F-35没有速度,不用F-15J,怎么进行拦截?
关于F-15J飞机掉零件的梗,日本已经调查过了,认为是1988年之前生产的F-15J/DJ战机存心相当大的质量隐患,已经坠毁的12架F-15J/DJ中有11架是1988年生产的批次。所以日本对F-15J升级计划中,不打算对1988年前的批次进行升级,等F-35到货后直接退役掉,1988年之后生产的98架F-15J/DJ才进行升级延寿。
美国的F-15战斗机本身是非常结实和强壮的机型,美军自己的F-15C/D机队平均年龄已经超过38岁,要比日本的F-15J还要“高寿”的多。而且平均飞行时间已经超过9800小时,已经超过8000小时使用寿命,但是经过二次延寿后使用寿命延长到12000小时,还要战斗到2030年。
相比较下日本的F-15J连正常的使用寿命都还没用到,日本自卫队在2000年以前都是非常安逸的。上面有美军爸爸罩着,毛子刚解体正在卖底裤,中国还没发育成型。一年也就100多次紧急起飞,拦截进入其防空识别区任务。是在中日争端加剧,我们划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紧急拦截确认任务急剧攀升到500次以上。才导致日本的F-15J机队不堪重负,问题频繁。
日本F-15J现在主要任务就是防空识别区的拦截和确认,这个任务现在无人可替,刚买的F-35也根本不行。
一是F-35没有速度,球电体重超标,正面投影比F-22都还大,最高飞行速度也只有1.6马赫。这个速度拦截个屁啊,2.4马赫的歼-11只要踩脚油门,连尾气都吃不到,只有F-15这种最高2.5马赫的速度才能进行拦截。
二是F-35是单发战斗机,出海太危险。单发战斗机碰到发动机故障就要嗝屁,在陆地上跳伞还有有相当生存保障,在海上跳伞生存率向来很低,而且海面上海鸟很多,很容易吸入导致故障。今年4月份日本一架F-35在海上训练时坠毁,现在都还只找到些飞机零件。
所以日本除了对F-15J升级外,没有别的选择。
日本F-15,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飞到今天,不能安心寿终正寝,被奉维护好,出动率高,实在不值一辨,今天搞个训练就掉零件,再不老老实实退役的话,前景能有多美妙呢?
说到底,空自手中已没有了好用的家伙什,F-2在地震海啸中丧失殆尽,三代机只剩下百把架F-15,如果不升级,强赶鸭子上架的话,区区一点F-35,自觉得不足其用。
然而F-15最新的批次,也使用了20多年,是飞机总有个老化,行内有句比较专业的词叫做金属疲劳。即便如此,仍要坚持升级改造,该换掉的换掉,以达到重新操练的目的。
要问还有多少参考价值,只能说表面上存在一定的参考指标,因为从航发到雷达,都要换掉,至少在纸面上具有了更高的性能,致于能否达到,就要看实锤,实际检验,正能说明一切。其中一项,过去没有的多任务能力,现在美国支持下,花了钱,被允许加装在上面。
这么说吧,过去不能给的对地攻击能力,现在有了,如此而已。航电升级后,替F-35打个掩护和配合,指示个目标什么的,基本上可以办到。可惜数量上也只有30架以下,数量不多,花费也不菲,整个升级计划要在20亿美元以上。
为升级武器,日本好像不缺钱,毫不犹豫,痛痛快快就拿出一大笔钱来,能不能达到目的,另当别论,只是此心不死,总也不能安份守己,值得周边国家对其关注和警惕。
日本不死心,日前曝出又要搞五代机,可能大吗?
日本对隐身战机一直不死心,先是想让美国卖给它F-22,结果被美国断然拒绝,后又花了10多年时间,捣腾出一架“心神”X-2技术验证机,从2016年4月22日首飞,到2017年10月31日结束飞行,一共进行了32次试飞,从实用性来讲,这架飞机根本无法成为一架真正的隐身战机,机体实在太小,跟“枭龙”差不多大,无法安置内置弹舱,这架飞机可以说根本没有转入原型机进而服役的可能。
但作为技术验证机,它验证了隐身气动外形、“灵巧蒙皮”、推进系统综合控制技术,陶瓷和碳化硅系复合材料、光传操纵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的验证为日本真正开发隐身战机提供了条件,也为日本向美国提条件得到了筹码。
日本研制隐身战机的有利条件还是不少的,日本早已有设计现代战机的能力,但一直被美国控制着,比如,设计F-2时,日本打算设计成一种双发双垂尾带鸭翼的高机动中型战机,但结果美国只允许在F-16基础上放大修改,日本也只能妥协。
但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一系列技术,比如飞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复合材料、先进火控系统、电子战技术、隐身技术等等,加上日本本身就是工业制造强国,自动化、液压控制等都是其强项,所以日本和英法比,缺的是飞机设计经验,而不是子系统技术和财力。
就是战机的核心涡扇发动机,日本也有准备,日本IHI(石川岛播磨重工)一直与美国通用、普惠有密切关系,其复合材料等也被用于这些大公司的发动机核心部件,IHI承担着组装日本F-35A使用的F135发动机的工作。
IHI已经设计出了XF9-1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推力甚至比F-22使用的F119还要大些,当然这种发动机要达到装机使用还需要长时间大量验证,但弄出来比没弄出来,底牌就大得多。
所以,虽然日本离设计出F-22级别的隐身战机还远,但基础条件是有的,日本最终能否按自己的需求设计出隐身战机,还得看美国的态度。N
日本一直在研究5代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在本世纪初时,日本开始推出了心神项目,可惜这个项目由于多方的原因,变成技术实验机,而且也已经停飞了。
目前日本还在推出所谓的f3项目,在2016年时就已经正式的开始了,一直在进行推进的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目前来说,日本主要还是在进行方案设计,大体来说,日本已经将其设计方案基本明确了,外形接近于美制f22,而且在相关的技术设备上进行研发工作,比如所需的发动机已经研究完成了研发工作,进入了地面试车阶段,也许很快就要进入空中试车,也许在数年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至于其他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日本也正在研究之中。
这个项目实际上不存在什么悬念了,现在日本确实在搞,不要有什么质疑了,只不过到底能不能最终成功的问题了。
可能性很小。随着第五代战机“心神”下马后,日本在发展自己的先进战斗机方面一直并没有死心。近日,俄媒又曝光一则重要消息。据环球网4月21报道,俄罗斯卫星网4月20日发布消息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划向日本推荐一款高性能、新型隐形战斗机。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人宣称,此款战机将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和F-35闪电战机进行了很好整合,性能方面大大超过这两款战机,打算为日本研制第五代战机。现在该公司正在与日本防卫省进行商讨,在征得美国政府的同意,经过日本的信息邀请书之后,该公司计划正式向日本提出引荐书。
其实,美国之前对日本的态度一直飘忽不定,也不是很愿意日本空军得到长足发展。当然这跟两国历史不无关系,美国在二战中就是通过空军力量将日本打败的,美国军方太懂得制空权的重要性了,一旦让日本拥有了制空权,那么日本的战略投送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样一来就会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
日本在二战时陆军和海军是主力,但是空军只作为海陆两军的辅助,而不是一个单独军种。战后经历了占领军长达6年的“训政”和一些战争后,日本人开始蠢蠢欲动,不甘心放弃军备,美国也认识到了日本在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时候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
从1950年开始,日本的“村野机关”正式成立,经过两年时间,这个由日本前海军高级军官、日本前陆军高级指挥官和一些大佐级别的军官高层组成的“村野机关”拟定了一份发展日本空军的计划。
在不断地斡旋之下,美国最终通过了这个法案。自卫队有了雏形,美军也将二战时弃之不用的老旧机型“送”给日本,日本开始了空军的恢复建设。此后,日本的空军算是站住了脚,但仍然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在有限的计划当中开始购买美国的F-35,以保证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日本这个国家,一直有着崇拜强者的情结。近代以来,日本确实得到了疯狂的生长。但邪永远不压正,偏离轨道的日本追求的并不是世界和平,而是自我利益的膨胀。总之,绑在美国战车上的日本只能是苟延残喘,狂傲自大的山姆大叔绝不容许日本威胁到自己。
谢谢你的邀请,我这么看--
1. 日本这个民族有先天的局限--站的不高看的不远,最要命的是他往往把他看到的当作全部而冒险。所以当年日本人能够信心满满地发动侵华战争、信心满满地偷袭珍珠港就是明证。直到把自己沦为一个亚主权国家。
2. 但是日本这个国家的高端制造能力、科技工业基础、国家组织能力、国民吃苦耐劳创新创业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一点绝对不能看走眼。
3. 日本人有心搞五代机不用怀疑;日本人有能力搞出五代机也不用怀疑。问题是短期内这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4. 且不说美国人不会忘记珍珠港、防着日本人再咬他;美国人的亚太战略也需要一个唯唯诺诺予取予求的日本国。
所以可不可能并不在于日本而是取决于美国。
日本研发隐身战机是存在瓶颈的,因为日本本身的航空科研能力已经被美国阉割数十年。二战时期日本的零式战机是非常强大的,二战之后这些工业被美国严格把控,日本在F-2战斗机的研发之时就被美军盯上,要求联合研发,一方面可是控制日本独立研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美国军工企业挣钱。
日本这次要搞隐身战机,美国要求日本先买F-35再说,于是日本就屁颠屁颠买了100多架,还买了F-35B战机,随便把出云级直升机母舰都改装了,加装滑跃甲板,变成了真正的轻型航母。
日本要研发隐身战机目前是没有独立研发的能力,需要依靠美国,比如日本试图与洛马公司接触,日本出钱,洛马拿出F-22战斗机的机身气动,日本加装航电,但是这个方案也被毙掉了。
看来美国是完全限制日本独立获得隐身战机的能力,从心神验证机的研发可以看出,日本已经失去独立开发隐身战机的能力。日本到底会与美国还是英国联合研发呢,这就要拭目以待了。日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相反会主动出击,去和美国谈,去和英国谈,直到获得打通隐身战机的研发流程。
为什么说F-35实力不容小觑?
美国空军在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部署12架F-35A联合攻击机之后,美军首次在亚太地区部署这一战斗机型号。大部分观点认为,此举主要是在给盟友日韩壮胆,也为F-35在亚太的外销售创造前景。那么,这款将要生产4000多架的多用途战斗机,会给中国带来多大威胁呢?
首先,F-35A部署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将于中国构成一定的空中威胁。冲绳距离中国上海才为800多公里F-35A仅靠内油的作战半径就超过1200公里,足以覆盖我国华东大幅分地区、华南部分地区,因此面对如此空中威胁需拿出相应措施来予以反制。
第二,对于中国海军的舰艇也是严重威胁。F-35A联合攻击机是一款单座单发的多功能第五代战斗机,是为替换F-16战斗机而开发的先进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对地/海的“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搭载反舰导弹就能够打击海上舰艇,此外其先进的信息作战能力,也将是中国未来海上空战的“绊脚石”。
第三,F-35A海外部署到亚太,对于中国的歼-20也是一种威胁。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计划在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陆续部署16架F-35B,加上未来的舰载机联队,“闪电II”机型在亚太会越来越多,完全作战能力也将在不久形成。这些无疑对于中国刚刚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有先进机型在周边对比,如果中国空军的隐形战斗机形成作战能力时间过长,那么势必有被比下去的风险。
它是隐身战机,作战半径1200公里,可以对华北、华东、华南造成威胁,性能可以与我们先进的歼20对持,有精准的打击能力,可载反舰导弹对海面作战船只造成威胁。
与其他战机不同的是:能直升,停在空中。
印度试图出售的LCA战机外售前景如何?
印度LCA“光辉”战斗机在世界战斗机当中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研发时间接近40年,刷新世界纪录,但是即使时间这么长,它至今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没有彻底量产。不过这并不影响印度对其寄予厚望,不光准备自己装备,还想把它推向国际市场,获得国外的订单,可谓理想远大。
不过LCA战斗机的实力总是被怀疑,虽然印度对外宣称它是印度国产战斗机,但是它的核心部件虽然是外国造,甚至很多人直接认为LCA战斗机实际上是一款组装机,印度只是负责组装!从外形来看,LCA战斗机的外形很像法国达索公司的经典机型幻影2000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印度也有装备,所以光辉战斗机很有可能就是参考了幻影战斗机的设计,这一点从法国达索公司参与了LCA“光辉”战斗机设计也可以得到佐证。
虽然我们总是拿印度LCA“光辉”战斗机说笑,但就在我们的笑声中,印度LCA“光辉”战斗机已经有了舰载型号,在陆地模拟航母甲板成功进行了航母的模拟起降,并且在未来短时间内登上印度航母测试,印度会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独立研制舰载机的国家,所以这一点还得承认一下印度。下图就是印度LCA战斗机的舰载型号:
并且印度觉得LCA“光辉”战斗机极有可能获得外售订单,购买的国家可能会是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表示了对LCA“光辉”战斗机强烈的兴趣之后,印度空军立刻派出两架LCA战斗机飞往马来西亚兰卡威参加航展,还进行了飞行表演,可见印度非常期待获得马来西亚的订单。
但是印度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LCA战斗机对于它的竞争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它的出口价格高昂,超过了8000万美元,但是高昂的售价和其性能不匹配,这完全就是物差价贵,同样的预算,可以选择性能更不错的F16等技术成熟的战斗机,所以印度LCA“光辉”战斗机的外售前景不容乐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歼-35A真的来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歼-35A真的来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