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千亿巨头高管被调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千亿巨头高管被调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次联想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的,你说联想电脑会降价吗?
联想是一家美国电脑生产商,组装产品很多,科技含量很低,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太多了!国产的更好,为什么要买联想的?办公室里的烂电脑都是联想牌子,政府采购没办法,大家意见很大!这几年也开始好转一点了!
浦发银行高管买自家股票,是看好前景还是遮羞布?
按照目前浦发银行的表现,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看好浦发银行的前景,浦发银行高管之所以买自家的股票,只不过是为了稳定股价而做出的垂死挣扎,也就是掩盖浦发银行近半年市值蒸发千亿的遮掩布而已。
进入2018年以来,上半年浦发银行股价跌幅达24%,市值蒸发近千亿,在上市银行中跌幅位居前列。
进入2018年以来,A股26家上市银行经历过年初短暂的涨势如虹后,就掉头下跌,估值跌至历史低点。 截至12日收盘,半数银行PB(市净率)“破净”,浦发银行PB更是跌至0.71倍。
2018年初至今银行板块已经跌去了12.81%。其中,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平安银行、张家港行、浦发银行、吴江银行跌幅超过20%,其中浦发银行跌幅超过24%。
在银行总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浦发银行自身又问题不断,这进一步加剧了股价下跌的趋势。
进入2018年以来,一方面是受到整个市场资金面紧张,银行的负债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市场担忧不良贷款可能有所上升;再一个监管部门又进一步就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这里面浦发银行被罚尤为明显。
截至6月30日,银监系统针对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罚单总计1662张,罚没金额总计超10亿元。 在众多被罚款企业中,浦发银行以超5亿的罚款排在了2018上半年的罚款第一位,在12张千万级大额罚单中,浦发独占2席,是今年上半年惟一一家收到两张上千万级罚单的商业银行。
所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大家担心银行业绩表现不理想,因此普遍不看好银行股的涨势。
在问题不断的前提下,浦发银行自己的业绩又表现得不是很理想。
浦发银行的2018年一季度报显示,截止一季度末,浦发银行总资产为6.13万亿元,同比减少0.07%;营收396.29亿元,相比2016年的429.45亿元下降了7.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05亿元,同比减少了1.57亿元,降幅1.09%。
除了业绩下滑,浦发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也相对比较高,目前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概是2.13%左右,大大高于银行1.6%左右的平均不良水平,浦发贷款不良率高居a股26家上市银行当中的第二位。
所以目前浦发银行的情况就是屋漏偏逢下雨天,前景非常不明朗,因此大家都在抛售浦发银行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浦发银行的股民都在呼吁浦发银行回收股票以便稳定市场,在5月末的浦发银行股东大会上,就已经有人问“浦发银行已经跌破净资产,为何不回购股票?
不过从浦发银行几个股东回购股票的动作来看,其实对浦发银行整体股价的影响并不大,这几个高管回购的股票也就几百万元,跟蒸发掉的千亿市值相比,那简直是杯水车薪。
所以个人觉得浦发银行的高管在这个时候出来回购浦发银行的股票,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掩盖浦发银行管理混乱的一块遮眼布而已。
感谢邀请!
银行股最近跌幅较大。在昨晚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行长刘信义及副行长潘卫东、徐海燕、刘以研、王新浩、谢伟分别于2018年7月11日至12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本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9.35元至9.58元。上述人士自愿承诺将上述所持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购入总计为34.85万股。算下来成交额也只有三四百万而已。
- 六位高管总共出资三四百万来维护一下股价,这是正常的。平均每人也就是60万左右。有可能他们的年薪也不止这个数。在当前的位置买入银行股并持有两年,说实话也亏不到哪里去。估计还会有所赚头。再说了,这些钱也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拿出来买入股票也没有什么的。
当然,现在的行情下,行情比较低迷。上市公司被要求回购公司股份也是正常的。即使上市公司没有行动。作为公司的高管也要出出力。这并非是看好前景,只是一种表态而已。不必大惊小怪。至于遮羞布一说,估计是有点过了。考虑到这个位置买入银行股也亏不了多少,还有可能赚钱。跟放在银行做理财是差不多的了。更重要的是银行高管买自家股票,体现一种态度和信心。在这个时候是需要为国接盘了。也好向其他的高管做出好的示范作用。这点钱对于股价也起不到大的作用。不过,董明珠当时在格力电器股价下跌时买入一点点之后就上涨了。她的名气大,起的作用就更大了。
因此,浦发银行高管买自家股票,并不是看好前景。也不能说是遮羞布。只能说是一种态度而已。
浦发银行的高管买入自己银行的股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我的分析和观点如下:
一,先看看浦发银行高管买了多少?
我从浦发银行的公告看到,这些高管们买入浦发银行的股票数量,其实不多,每个人买了几十万元的金额。浦发银行的六个高管,合计购买几百万元的浦发银行的股票,几百万元对于浦发银行的2000多亿元股票市值,属于很小的金额。下面是浦发银行高管买入股票的数量:
二,高管买入浦发银行,如何看待?
从高管买入浦发银行的股票金额,只有几百万元的资金,不能代表高管就看好浦发银行的前景。高管买入自己银行的股票,更多是展示一种姿态,想告诉股民和股市,自己高管也是看好浦发银行的前景和未来,希望让股民对浦发银行有信心。高管买自己公司股票的最重要原因是,希望稳定公司的股价,因为最近几个月很多股票跌幅很大。
三,浦发银行的未来如何?
作为股民,是不是要跟随浦发银行的高管买入浦发银行的股票呢?对于浦发银行的未来,还能看好吗?我认为,浦发银行已经进入一个业绩发展的瓶颈期,开始进入缓慢的发展时期,银行业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所以,不看好浦发银行的长期未来。从浦发银行的最新业绩,已经看到收入和利润出现下滑。下面的图片是浦发银行的业绩情况:
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马上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90后任千亿国企高管董事,大家来说说你们刚毕业一年后达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一个上千亿的控股上市公司,80后,90后我们不多加评论。
如果是民营企业这很正常,中国的大多数民企都是家族性式管理,80,90后任懂事长很正常,父亲或母亲让位给子女,让它们在工作中学习锻炼,父母在后面做指导。
如果是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把上千亿元的控股公司交给80,90后任懂事长,这可能工作经验及能力非常凸出,改革开放后让大担是用年青干部,这是由政府或组织部门任命,可能很正常吧。
高达一千多亿的国有资产,居然任命既无企业管理经验,又无高層职位实践,只有职工身份的几个年轻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本身已是奇闻!还要说她们不参与不影响企业运作,那就更是奇上加奇的丑闻了!为什么要作这样极不负责任的任命?水深得很!
我毕业的第一年什么都不懂,不说千亿国企了就算千万的企业让我做懂事我都不敢!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才毕业一年我只会耍朋友其余什么都不会,大学我们都是在耍朋友在演青春偶像剧!那会对社会完全不懂更不说企业了!
刚进职时有半年实习期,然后根据工作能力和需要,安排相关部门,作基础员工工作。本人自认为有工作热情,有工作能力,也做出了不斐的业绩,从而受领导重视和重用。但是职务上升一级已感欣喜,更受家人和同事赞赏,称谓有能力,有前途,前途似锦。像我这样的新人取的这样的成绩已算是个小小的成功人士了,“相比于工作多年还是底层员工”。但是别说让我跳级进升如此之高位,我就是跳级让有能力认命我为董事长的更大领导知道我的名字都是梦想啊。更别说能让他知道我有能力做这么大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三个女人一台戏,国资高管选拔应该慎重,事关国资保值增值,有关部门应该对此进行巡视检查,千亿国资岂能儿戏,这场闹剧是谁主导的?胆大妄为,不讲规矩,没有底线,玩忽职守,应该被有关部门问责!
*ST康得千亿市值仅余90亿,反映了什么问题?
康得新——曾经的大白马公司。
掌门人“钟玉”,曾被称为“新材料行业的任正非”,让全球对手胆寒。在2015年时,钟玉提出,5年内康得新市值上3000亿,彼时康得新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在2017年11月的时候达到“巅峰”,市值达到945.7亿元。虽然跟离3000亿目标还尚有距离,但与千亿市值也仅有一步之遥。
然而,现在康得新问题缠身,股价持续大跌,至6月6日,股价为2.53元,仅有高峰时26.71元的一成不到,市值也从近千亿缩水至89.59亿,不足90亿元。
掌门人钟玉也在5月份因涉嫌犯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股票现在也变成了*ST康得。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股价仍在持续的下跌之中,此事最受伤的,还是在高位买了康得新股票的广大股民,并且使得整个资本市场的公信力极为受损。
康得新的陨落,反应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三大问题:
一、大股东与上市公司责权不清。A股绝大多数股票都有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很高,对上市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导致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私产”,一边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抵押融资,进行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一方面又利用各种套路不断掏空上市公司的资产,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更有甚至,做起违法违规的事情,违规挪用、非法占有上市公司资产。
二、审计机构是否尽责。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出问题之前,个个都是大白马、蓝筹股,一出问题,就全都现了原形,都变成了跛脚马。而普通投资者既无法实地去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也无法从晦涩难懂的财务报表中看出问题端倪。这就需要审计机构真正做到专业和尽职,如果专业的审计机构都看不懂,试问我们普通股民如何看出问题?假如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沆瀣一气相互串通作假,那中小股东便成了任君宰割的羔羊了。
三、监管工作仍需加强。监管一直在强调保护投资者权益,但是如果每次都出了问题,再来立案调查,去对上市公司进行罚款,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监管更应该做好事中的工作,加大稽查力度,对于各类存在疑点的公司,及早调查,以免酿成更多悲剧。同时,需要完善配套的赔偿机制,毕竟股民都是无辜的,而且股民的钱,可都是血汗钱啊!
康得新,属于历史知名白马,之所以从980亿跌到86亿,并且St其始于大股东联合北京银行合谋挪用上市公司122亿现金,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资不抵债的绝境而被st。
这个是,其中,反应了几个层面:
第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作为北京银行,是接受存款委托,按照银行的规则记账并给付利息1.4亿,但是存款却被挪用,这个应该属于北京银行和控股康得集团合谋挪用上市公司资金,从而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资不抵债的处境。
对于此,需要银监会和证监会连署裁定,给一个官方和司法裁决,不能选择性失声,坐观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利益受损而集体失声。
第二,作为上市公司,应该发起司法诉讼,对北京银行作为接受存款方,未经上市公司书面同意,擅自伙同控股方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和现金,属于重大违法。
而上市公司康得新在本案中毫无过错,责任完全在控股方,至于控股方因何资金困难需要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个无需讨论,没有这个道义需要上市公司去替大股东考虑,因为本来就是独立自负盈亏的两个实体。
因此说,投资者突陷康得新巨亏案而遭st市值蒙受90%损失,责任完全不在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本身。除非事后能够证明上市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这个122亿现金本来就是子虚乌有或者上市公司控股方合谋上市公司的过桥资金,则属于造假和信息欺诈,投资者就可以直接起诉上市公司连带控股方的造假欺诈责任。
此案生疑之处,在于至今证监会没有给出官方和司法监管裁定,也没有提请银监会协助办案,也没有要求银监会连署处理,本身,监管方也存在选择性执法和选择性失声。导致投资者无辜受损却缺乏发起司法诉讼的法律支持。
这个案件,严重地凸显了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严重缺失,以及当事方选择性执法和选择性失声的恶劣情形。至今案件真相究竟如何的确不清楚,也没有启动司法调查程序,因此,只能说投资者暗无天日!悲哀!!!
康得新千亿市值缩水到十分之一,还能反映什么问题呢?
反映出股民被坑了。本来看好的白马股,想通过股票赚点小钱的,结果不但没赚到,反而把本金赔的差不多了,这也难怪有股民怒怼记着,嫌负面报道太多,看来确实赔急眼了,股东会上,一位女股东说赔得倾家荡产了!
- 反映出要在A股投资,单用价值投资的理念是行不通的。很多大咖都教育股民要看基本面,要选绩优股,要遵循价值投资理念。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真正在A股投资,学费是免不了的,不能不考虑价值投资,也不能太相信价值投资。
- 反映出上市公司太大胆了。122亿的资金说没就没了,对股东没有一个交代,股东的损失难道和上市公司没有关系吗?从近千亿市值到不足百亿,从白马股到ST,始作俑者是谁啊?现在让记者“背锅”是不对的,该“背锅”的是上市公司及其高管。
- 还反映出,监管必须全过程管理。现在的上市公司,上市前IPO审核要求很严格,出问题后处罚也很严厉,中间好像没人管。大小非减持随意,信息披露随意,财务造假频出。只管理两头缺少中间,等到问题出来,投资者损失已经造成了,想索赔都没有办法,能不急眼啊?
总之,这种事情反应出的问题太多了,最重要的还是普通投资者的地位问题,如果监管、大股东、高管都是以投资者为中心的,这种问题肯定不会出现的。
122亿现金去哪了?
6月6日,在一系列风波之后,康得新股东大会召开了。投资者关心122亿资金到底去哪了,得到的回答是目前新一届董事会还在和北京银行沟通,并起诉北京银行,因为当时确实存进去了122亿,也拿到了对账单,也收到了1.4亿利息,但最终实际余额却成了零。这笔资金的神秘消失,也导致后来康得新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风波。如今康得新有子公司员工已经开始放假,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外,此次股东大会共有《关于2018年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等10项议案,最终无一通过。大股东全部投了反对票,这意味着目前康得新的局面还是比较混乱,新的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还有很大的不信任。新管理层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排雷,目前还没排干净,还在继续努力,努力查清楚大股东到底有没有侵占公司资金等核心问题。据康得新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之前内控较差,之前20多亿预付款从公司流出,流入大股东关联方,却没有得到董事会同意,这就很说明问题。那122亿,也很有可能被大股东或关联方占有了。钟玉已经被控制了, 康得新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我相信最终的结果很快就会真相大白。只是可惜了,那些在康得新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买入的投资者,如今只有不到90亿的市值,不到最高峰时的10%,如果重仓买入,那真的要倾家荡产了。所以,投资,一定要有火眼金睛,如果没有,那不如定投指数基金。康得新辉煌之时市值超千亿,如今市值不足90亿,康得新市值仅剩下零头市值,从这里可以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
(1)股市是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赚钱快亏钱也快,持对股票盈利空间大,持不对股票将亏损累累。在股市要知道什么止盈止损的重要性,该出局就出局,该止损就止损的重要性,不能一味持股不动,非常容易坐过山车。
(2)说明白马股也不是稳赚不陪的股票。随着管理层对上市公司越来越严格,白马股也是暴雷,其实除了康得新,还有保千里,乐视网,长生生物等这些都是优质股票,最终都成了风险股。
(3)从这里也可以证明A股价值投资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A股市场投机性太强,价值投资也不是非常可靠的投资模式。
(4)从康得新事件,以及其他上市公司丑闻爆出,也反映了A股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趋严,进行对于上市公司质量排查,对于已上市公司质量要求高。
(5)间接性的反映了A股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胆子非常大,敢做出一些违规行为的举动,无视一些规定,做出错误举动。
(6)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重大问题,股民投资者被坑了,股民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容易出现踩雷导致亏损累累的现象。
通过康得新丑闻事件,我个人认为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反映出了股票市场以上6大问题,希望中小投资者要谨记这两大问题的要素,在股市投资要时刻紧记风险。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千亿巨头高管被调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千亿巨头高管被调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