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通谷歌合作AI座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高通谷歌合作AI座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都说OriginOS能撼动MIUI的地位呢?
我从专业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先给出个人的看法:OriginOS想要撼动MIUI的地位,简直是痴人说梦
MIUI的背后是谷歌公司
MIUI是小米的系统,其实现在的手机系统除了安卓,就是苹果,如果OriginOS系统能够撼动小米的MIUI,岂不是说谷歌的安卓系统都不是OriginOS的对手,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谷歌公司是互联网公司,安卓系统的生态已经发展了13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通用;不仅如此,在手机的工业生态链上,除了苹果公司以外,其他的手机厂商都跳不出高通和谷歌主导的生态链,高通有骁龙芯片,谷歌有安卓系统,两者之间还有合作关系。
所以OriginOS是撼动不了小米的MIUI系统的,毕竟这是“打脸”谷歌公司,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跟谷歌合作。
OriginOS没有硬件支持
OriginOS不过是一个系统而已,如何能够撼动MIUI呢?后者不仅仅是一个系统那么简单,小米卖手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小的名气,小米手机预装MIUI系统,而OriginOS没有厂商预装;即使有,也是不入流的手机厂商,有名气的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系统,如vivo。
同样的,OriginOS也不具备小米的软件优势,像“华米OV”这样的手机厂商拥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拥有自己的厂商应用商店,那么OriginOS呢?即便拥有应用商店,开发者也是欠缺的,所以根本无法撼动MIUI。
既然都是国产手机系统那就没有必要过多的比较,各个系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给用户一个更好的用机环境。OriginOS系统已经发布了,从它的功能特色及UI界面设计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地方,可以预测得到,用上这样的系统一定会给vivo手机带来更好的上手体验。
OriginOS系统很特别,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全新的尝试和创新。比如说它的华容网格布局,其将小组件元素运用在了桌面上,而且可以让用户自己调节小组件大小和摆放位置,当然了更允许用户进行二次操作。这样也就让你不需要进入应用功能界面的情况下,在主页滑动下二次菜单操作。常用的有切换歌曲、切换音乐APP或者是看更多时间线的天气等等。
而OriginOS系统的UI设计也用到了全新的拟物态和扁平化的设计元素,让界面看上去不仅简约时尚还非常有科技感。而且在系统通知上,它还采用了全新的原子通知方式,这个通知不会繁琐地让你应接不暇,而是在恰当的时候提醒你即将要去完成的事情。
另外,这系统底层还加入了Multi-Turbo5.0增强内存管理技术,让手机可以更好利用内存空间,释放内存压力,提高进程响应速度。简单直白来说就是,新系统在颜值、交互体验和流畅度上都会更高,而且还拥有更加强大和便捷的功能。替代和撼动其他系统这事没标准也不敢说,本来都是在各自的系统体系内,只要能够给予更好的使用体验,带来全新操作感受那就足够了。
苹果、微软、高通、谷歌这几家公司里,为什么高通只抵制苹果?
先正面回答,主要是因为高通和苹果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纷争,甚至有可能危及高通的生死存亡,所以高通无路如何也得和苹果掐架,并且高通必须做到能赢最好、输也不能太明显的程度。
以下是详解:
一、专利战争的由来
苹果和高通最近的一波专利战争,实际根源还在于两年前,苹果与高通谈判,要求高通降低专利费用。
这本来没毛病,两家公司都合作了这么久,专利费用降低之后,苹果就可以更加大胆的使用高通的专利,高通很可能会多出货,收入其实不会减少太多,还能增进双方的合作关系,两全其美嘛。但苹果错就错在,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想让高通把70亿专利费用降低到10亿!这么高的降幅,高通当然没同意。最终,谈判宣告破裂。
随后,苹果便开始出“赖招”——拖欠高通的专利费用,并且对外宣称在许多方面“自己没有使用高通的专利”,与此同时,苹果与高通开始了漫长的专利战争。
在高通眼里,苹果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刺头”。全世界那么多家公司使用高通的专利和产品,如果不能及时把苹果这样一个“挑事儿的”给打压下去,别的公司有样学样,高通以后还怎么混?
虽然苹果这样的行径看似只是街头泼皮常用的赖招,却真的会危及高通的生存根本,所以,高通只好举起了暴锤苹果的大锤。
二、专利战争为什么对高通这么重要?
从去年1月开始,苹果和高通便以专利事件为核心打起了官司,苹果指责高通非法利用手机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高通指责苹果拖欠专利费用。
众所周知,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占据霸主地位,除了处理器(或者说基带、平台等等),高通还在wifi、充电等很多方面拥有专利,毫不夸张的说,此前几乎所有的手机都配备有高通的产品或者技术,苹果自然也不例外。
高通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收专利费就是一大笔钱,而且也不会被挑什么错。但是高通过分的一点是:高通利用手机厂商对其芯片的依赖,强迫厂商签订通信专利授权协议。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厂商如果使用高通芯片,除了支付芯片本身相关费用,还需要额外支付按百分比计算的通信专利使用费。这一点其实早就被人诟病,但高通基于近乎垄断的地位和巨额收益,并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动。
(苹果之所以能指责高通非法利用手机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也是因此)
并且,看似强势的芯片虽然是高通立足的一个基石,却并不是最核心业务,高通真正的核心业务恰恰是通信技术服务。数据显示,高通在全世界3G/4G标准上的专利几乎占到了九成,有将近4000项CDMA技术专利,如前文所说,此前几乎所有的手机都带有高通的产品或者专利技术,高通从中获得的收益,当然也极其丰厚。
一旦高通在专利战争中失利,在专利授权方面,高通将损失难以想象的收益,甚至高通引以为豪的芯片产业,也可能会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后续研究,从而失去立足之本。
所以,基于自身的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和苹果的这一场专利战争,高通必须打赢或者打和;否则,后果极其严重。
这同时也是高通近期一直针对、抵制苹果的原因。
如在华提出诉中临时禁令、在美向ITC提出禁售申请等等,都是高通竭尽全力打压苹果的一种手段,根本目的还是在于为自己造势,争取各方面支持,最终好为打赢专利战争获取一点助力。
不过,苹果也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锤倒,接下来事态会如何发展,还是很不明朗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行文仓促,如有不妥,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因为很现实的很心酸的,高通,微软,谷歌咱们避不开,避开很多就停摆了,唯独苹果可以避开不用,如果哪一天你发现可以抵制这些所有的,你就知道我们真的可以成为工业强国而不是大国了
因为苹果公司每年需要向高通公司缴纳高额的专利费,迫于高通公司的压破,苹果公司很多产品的利润都需要和高通公司分一杯羹,于是苹果拒绝向高通缴纳专利费,高通公司就控告苹果公司涉嫌侵犯高通公司研发专利。
华为造芯造系统,能够挑战高通和安卓吗?
小编你就这种格局也敢出来提问真是可笑啊。华为出芯片 出系统根本就没有考虑去挑战谁,一个已经过气的领域有啥好挑战的呢?!华为瞄准的是未来 是5G物联网!美国没有 高通没有 谷歌没有,挑战个屁呀!小编!来 站起来 睁开眼看看!这世道变了!去掉你的奴性 试着当个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你要不是中国人 也要当个正常的~人,好吗?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研发芯片与操作系统,不是为了挑战谁,而是习惯了“自力更生”,遇到技术封锁勇于迎战。
华为技术被禁是根源。谷歌向华为停止了硬件和软件产品转让,停止提供开源授权以外的安卓和技术服务,华为的海外版新手机向不再包括Google Play商店、Gmail等应用。针对华为,ARM停止了体系架构合作,高通停止了芯片合作,英特尔停止了PC业务处理器合作,华为面临美国科技企业全面封锁,美国的技术禁令使华为进入至暗时代,华为不愿战,但是不惧战,不想挑战谁,但也不怕挑事。
华为芯片有准备。第一,对于ARM不向华为授权新的版本,华为暂时可以在永久授权的ARM V8架构上继续开发,虽然后期无法获得技术支持和新的ARM版本授权,但是华为和海思有能力使用现有指令集对内核进行优化,实现ARM更新版本的性能。换句话说,华为可以在ARM V8指令基础上集自主设计处理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二,针对高通断供芯片,华为调制解调器芯片54%是自主研发,22%来自于高通,华为5G的巴龙系列调制解调器完全可以与高通骁龙媲美,华为不愁。
华为操作系统又准备。针对谷歌安卓操作系统不合作问题,华为的应对手段也很多。第一,华为寻求当地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购买谷歌移动服务、交授权费,为华为定做安卓操作系统,华为只要提供智能手机硬件即可。第二,在现有安卓系统上开发一个分支,保证系统开源、版本更新即可。第三,自主研发独立于安卓、兼容安卓的操作系统,重新编译安卓应用,比安卓性能提升,打造华为自主的硬件、软件、应用生态。鸿蒙系统走的是第三条路,希望鸿蒙系统尽快发布,展示技术真容。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感谢您的阅读!
华为造芯片造系统,有人说是“被逼无奈”!毕竟,像联想这样以“不做系统和芯片”的企业不少,华为可能也有这种想法呢。不过,我并不赞成,华为系统和芯片早就有研发,如果追溯的话,1991年华为建立海思前身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你要知道1987年华为才成立,时隔四年,华为已经有了芯片自主的意识了!
所以,华为造芯片可不是“被逼无奈”,华为是未雨绸缪!
我们在看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华为在2012年据说已经上线,早在2018年8月24日,华为就注册了鸿蒙系统商标。
系统方面,华为在七年前就开始研究了,对于华为而言,系统同样是“未雨绸缪”!
所以,华为系统从来不是为了挑战安卓或高通而存在的!华为是在未雨绸缪的给自己带来芯片和系统!
那,可以挑战高通和安卓吗?
- 困难。我们知道高通骁龙处理器的优势明显,特别是GPU性能一直遥遥领先华为麒麟处理器。而且,华为被ARM公司拒绝了合作,虽然获得了ARMv8永久授权,但是影响不小。安卓系统在我国装机率达到了80.4%(2018年数据);而生态是华为抵不过安卓的地方。
- 希望。芯片方面,华为的海思备胎转正,而且在打造自己的架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谈及华为事件称,“在CPU方面,华为买的是ARM的V8永久使用权,可以消化它的东西也可以修改”。即使,ARM再继续提供V9,华为也可以对它进行升级。
系统方面,华为已经在打造鸿蒙系统,而且可以兼容安卓应用,只要推出市场,经过市场认证,很可能打造出华为的生态!
能不能挑战高通或者谷歌我不知道。但是,我们信心十足!
小伊评科技,希望帮到你
一个新事物想要挑战传统传统旧势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么华为到底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呢?且听笔者说到说到。
先说芯片行业
1.华为海思芯片目前的实力
在基于Arm指令集的框架下,华为海思麒麟芯片实力已经是仅次于苹果和高通的这两个拥有自主架构的企业。虽然麒麟980还没有采用自己的微架构,但是海思麒麟已经买断Arm公司最新的arm v8指令集,开发出自己的核心架构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华为用于服务器端的鲲鹏920就已经采用了自主架构。所以根据种种迹象表明,海思麒麟很有可能在下一代处理器芯片上采用自己架构。到那时,华为海思芯片在技术层面上来说就真正的已经和高通平起平坐了,只不过华为的芯片是只提供给自家终端设备,所以市场占有率上短期内肯定还不能和高通媲美。
2.华为海思芯片目前的困境和展望
华为海思芯片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来自于Arm公司的禁令。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如果禁令一直持续,华为可能无法得到arm公司更新的指令集支持,也就是ARM V9指令集。
但是情况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恶劣,首先该禁令并不会影响华为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处理器芯片,所以就算是禁令一直存在,华为也有充足的时间去寻找其他精简指令集架构,比如基于开源协议的Risc-v,这个被誉为ARM公司最大的挑战者。此外作为ARM公司来说其实也不希望真的和华为分道扬镳,毕竟他还要靠着华为帮它拓展服务器芯片领域呢。所以未来肯定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式。
再说系统层面-华为鸿蒙操作系统
在系统层面来说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以华为的实力开发出来一款基于linux的系统绝对不是难事。但是难就难在应用生态的建立上,尤其是在这个安卓/ios二分天下的今天。毕竟哪怕系统再好用,再流畅没有人用也是白搭,前车之鉴就是微软的Wp系统。所以华为鸿蒙系统挑战安卓的关键就在于系统发布的前期国内消费者的支持,以及应用厂商的支持情况了。所以笔者呼吁如果华为发布新款操作系统,各位读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多支持我们的国产系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产系统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鸿蒙系统真正的赶上安卓系统。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人说5G实现“万物互联”,6G实现“灵魂互联”,你怎么看?
我是农村小电工很就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有以下观点供你参考
你的思维比我都超前,有一句话说的很对,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小时候你也看过神话小说吧,千里眼顺风耳,现我也实到了但得借助工具,等科学发展到神学的高度了我们就不用工具也能千里眼顺风耳了。
所以你说的6g是灵魂相连是对的。
5G时代正悄然临近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万物互联勾勒了未来人类生活的无限图景。越是炫目的技术,越需要更为快速和可靠的通信技术作为依托,而5G技术势必成为实现物联世界的重要纽带
6G,指的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6G。也是5G之后的延伸,理论下载速度可达每秒1TB,预计2020年开始研发,2030年正式投入商用。
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这一时间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
5G是第五代移动通讯的简称,5G网络面向未来通信网络发展需求,随着“万物移动互联”逐渐变成现实,移动数据流量在未来数年内将呈井喷式增长,到2020年流量将增长1000倍。因此5G也常被称为“面向2020年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与3G和4G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被认为是第一次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5G时代,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
今年1月,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德国博世集团最新发布的智能平台,将寻求和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或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互联,实现智能操控,如自动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美国高通公司的下一代汽车芯片骁龙820a与820am,将提供连接计算位置感知能力,不但能让智能手机与汽车系统整合、互动,而且还可以实时检测路况和周边情况,实现自动驾驶;三星电子联席总裁尹富根在CES开幕前的主题演讲中说:“物联网已不是概念,它是真的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韩国KT集团在5G技术研发中,重点聚焦物联网领域的开发。这种物联网不单将事物通过网络联系起来,还要通过分析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实现智能使用能源、智能健康保障、智能交通管理等。KT与京畿道政府合作,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运营托儿所,利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闭路监控、有线电视等信息通信技术,家长可以通过子女的可穿戴设备掌握其上学路上的位置,孩子突然离开学校也会向父母报警。上课时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或有线电视实时掌握子女学习状况。在上课时托儿所也会使用智能黑板进行授课。
行业巨擘们已经开始将物联网的竞争引向整个生态链。而在这一生态链中,人们深刻意识到,“通联”即胜利,5G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业界巨头展开激烈竞争
爱立信公司在CES上展示了其5G网络一期项目的基站原型和终端原型机,室内实时下载速度已经超过3Gbps(千兆比特每秒)。据参与该项目的工程师杰夫·瓦斯科介绍:“到2016年底,其二期项目基站和终端能使这一速度超过5Gbps。到2020年,这一技术将更稳定、覆盖范围更广、目标速度更快,可达到每秒10Gbps,并联通近260亿个无线设备。更关键的是,5G技术可以使空间内传输延时小于1秒。”
2015年底,韩国SK电信在京畿道城南市综合技术院设立了5G全球革新中心,在开幕仪式的演示上,SK电信和诺基亚合作,成功实现了数据传输的最高速度19.1Gbps。据韩国媒体报道,SK结合了超高频谱的Gbps传输技术和多重天线技术,实现了10Gbps以上的数据传输。这比长期演进(LTE)技术服务开始时75Mbps(兆比特每秒)的速度提高了250倍。
韩国KT集团已宣布要在2018年冬奥会上实现5G商用的试运行。去年7月KT已经在江原道平昌开展了毫米波场地实验,完成了28GHz频谱7.55Gbps传输速度的预演。去年3月通过毫米波技术实现了全息影像的预演,实现了媒体服务和5G技术的结合。KT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无人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全息影像信息,这样的海量数据可以通过5G网络传递。在KT和爱立信的合作实验中,行驶中的车辆上5G传输速度达到2Gbps,未来预计可以达到数十Gbps。
日本NTT DoCoMo 5G研究小组负责人奥村幸彦向本报记者介绍,去年11月26日,该公司与诺基亚网络共同实施了5G技术实验,在商业设施内以70GHz频带接收信号,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为5G全球技术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中兴通讯在5G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全面布局,在核心技术上重点投入。2014年,其投入2亿人民币用于5G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并计划从2015年到2018年投入2亿欧元在5G以及“万物移动互联”领域的研发。目前中兴通讯已投入800位专家,分布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区的全球十几个研究所中。此外,中兴通讯还聚焦移动运营商今后3至5年内的核心诉求,在业界率先提出了Pre5G创新理念。Pre5G利用部分已具备商用条件的5G核心技术,可以将现有的4G网络频谱利用率提升4—6倍,4G用户不用更换终端,就可以享受接近5G的接入速度,提前感受高速互联的畅快服务。
制定统一标准成行业共识
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在2G、3G、4G时代,存在着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而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关于5G网络的未来,业界倾向于制定统一标准。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了5G标准时间表后,各国也开始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1月初,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上,我国5G试验的总体规划雏形初现:中国5G试验分为两步实施,分别为技术研发试验(2015年至2018年)和产品研发试验(2018年至2020年)。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的主要目标,是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推动5G研发及产业发展,促进全球5G技术标准形成。
中国华为早在2009年就已开展5G研究,其倡导的5G统一标准,全频谱接入、千亿的连接以及1毫秒的时延等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2015年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已经把5G的应用场景批准为移动宽带增强、大连接物联网、低时延超可靠通信。
在美国,5G网络早已成为美国立法者、研究人员或高科技产业所关注的议题,但有关5G网络的各种标准或基本定义却仍争论不休。目前,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正加速推动建立一个相容于5G网络的监管框架,并协调5G标准的相关制定工作。
在制定5G通信标准方面,日本也蓄势待发。5G通信标准的国际谈判于去年12月在西班牙启动,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优势的日本NTT DoCoMo等通信企业积极参与谈判进程。谈判内容由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汇总,未来提交国际电信联盟。
规模商用已近在眼前
2015年9月9日,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威瑞森宣布将在2016年进行5G网络的试用,并于2017年实现商用。此前,很多业内分析师并不看好这一时间节点,但随着威瑞森相继和阿尔卡特朗讯、思科、爱立信、诺基亚、高通以及三星展开合作,美国的5G时代看起来已触手可及。
韩国LGU+集团制定了2020年实现5G技术商用化的目标。2015年6月,LGU+与三星电子签署了5G技术开发和标准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具体内容包括确立5G频谱,同时和华为、诺基亚、爱立信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在物联网基础设施和全球内容传送网络的研究开发。
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发布的《2016年度业务计划》表示,将在今年适当时间开放相关频谱。为此政府将拓宽频谱,在今年10月前制定中长期路线图。韩国计划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实现5G网络试运行,为此2016年需要进行试验,在冬奥举办地和首尔市内分阶段建设5G基础设施,今年开始将投入340亿韩元。物联网、无人机、无人汽车等新型产业所使用的300MHz以上频谱也将在今年内开放。
日本总务省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关于5G技术的愿景,与企业、大学共同研发,力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际,全面提供5G商业化服务。
应用前景无限广阔
谷歌开发的可以识别环境的Tango终端,韩国SK电信开发的增强现实平台T—AR,都可以解析三维空间,提供虚拟内容。在西班牙举行的“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SK电信还展示了5G机器人,通过5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机器人可以准确而几乎无延迟地模拟穿戴感应器的实验者的手臂动作。目前SK已经和韩国国内机器人制作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继续研发相关的机器人。预计这种5G机器人未来可以用于灾难救援和医疗领域。相关领域专家认为,未来还可能出现交警机器人,机器人实时传输高清影像给交通管理部门,警察可以在控制室通过机器人疏导现场交通。
韩国《东亚日报》信息技术网站报道,LGU+在其5G白皮书中表示,未来5G商用化的重点在与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各种物联网设备连接,传送全息影像这样的大数据;也包括水电燃气的计量表这样数据量不大却需要传递给多个终端的物联网;为无人汽车服务构筑网络也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LGU+和华为合作进行的“大规模多重输出入Massive MIMO”技术演示已经成功。去年7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5G合作备忘录,将进一步强化双边合作, 共同验证5G新空口关键技术如SCMA、F—OFDM等。
奥村幸彦表示,今后5G技术将会被应用在智能手机以外的各个领域。比如,如果日本在2020年顺利启动汽车无人驾驶的构想,那么5G技术不可或缺,因为只有在延迟降低至不超过1毫秒时,才能实现及时向无人驾驶汽车发送紧急指令。另外,高清影像快速传输、穿戴式终端互连、通信教学等都可以通过5G技术来实现。
5G将使得万物移动互联,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类似可穿戴智能终端、海量物联网终端以及车联网终端将会成为这些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3D全息投影等都将成为现实;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将连成一体;工厂里的转运箱、叉车、机器人都将联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5G将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大大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产生新的巨大红利。
首先得定义“万物互联”的程度,万物这个概念太广泛了,通信制式的升级,目前表现出的大多只是网速的升级,网络带宽的增加。万物互联其实在4G的发展下已经存在,只是没有那么完善和普遍,随着5G的到来,像家电等智能终端都可以更加流畅的互联,如果想全方位的万物互联,如从国防军事、教育科技、经济发展、生活工作等各领域都进行大数据的互联共享,对每个人的行为习惯等数据通过AI大数据库存储、分析、推荐,能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不用疲于奔命的还着房贷,这才算达到万物互联的作用。
至于6G实现“灵魂互联”,这个就更遥不可及了,什么是灵魂互联,怎样才算达到灵魂互联呢?难道你想的是达到心有灵犀?目前的科技都对大脑这个黑匣子都没研究明白,更别说将能解读大脑信息的装置集成在芯片之中,假如真的实现了,也不可能达到灵魂互联,那样还有什么隐私呢?每个人难道要集成一个防火墙?防火防盗防灵魂?
所以说5G实现万物互联在一定范围还算是能够实现的,要说6G实现灵魂互联,那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意识不可控制,灵魂不可能互联。[呲牙][呲牙]
微软、谷歌和三星等31家巨头结成联盟能有多远?
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联盟,称为“开放并可互操作”5G无线系统,从而消除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联盟介绍
尽管OpenRAN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它无疑在电信行业的许多不同领域中聚集了动力。OpenRAN想到实质性地挑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生态系统还需要很多年,但是辅助性的政府政策和宽松的监管环境肯定会加速这一进程。
通过促进标准化和开发开放接口的政策,可以确保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安全性,并有可能降低新创新者进入市场的障碍。作为一种技术,OpenRAN分解了电信网络的无线电,硬件和软件组件。目的是为电信公司提供通过模块化设计构建网络,根据自己的优点选择每个组件的机会,而不是将专有技术捆绑在一起并可能造成供应商垄断情况的专有技术。
从理论上讲,网络应该更便宜地部署,因为供应商生态系统将具有更大的多样性,每个细分市场中都会涌现出专家。所以,这个联盟还是有好处的,可以推动制定更为公开的政策,以支持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无线技术,为研发提供资金,降低5G部署的壁垒并利用政府采购来支持供应商的多样性。
美国政府希望搞点事情
当然,美国肯定希望这个联盟可以为他们搞点事情。为了抗议中国崛起为5G时代的强国,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支持态度。这种选择对美国政府有两个目的。首先,它削弱了中国基础设施供应商对该行业的影响,其次,它刺激了美国基础设施公司的创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一项法案被提交给国会,以提供高达1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就是为了寻求不使用华为和中兴的替代方案。美国当然知道,华为有望成为最便宜,最快,最普及的5G全球提供商,而西方公司和工人失去了市场份额和工作机会。广泛采用5G技术有可能为互联网连接设备,个人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未来带来巨大的影响。美国就是一直以安全问题为理由一直拒绝华为,还怂恿盟国一直禁用华为等中国设备商产品。除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外,这个联盟运动也获得了他们运营商的支持。对于运营商来说,如果这个联盟可以成功,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开放性的无线接入网技术,使用通用的芯片,开放的软件来取代紧耦合的基站设备,从而降低设备采购的成本。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通谷歌合作AI座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通谷歌合作AI座舱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