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球水循环首次失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全球水循环首次失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象群迁移,鲸鱼搁浅,全球升温,中国多雨,今年地球怎么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现象的形成都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象群迁徙、鲸鱼搁浅、全球升温、我国多雨同样也是一个道理。那么,今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反常的现象呢?我们从以上四个现象来分析一下地球到底是怎么了?
象群迁徙
今年我国云南的亚洲象群迁徙“火了”,它们从今年的3月由云南西双版纳开始一路向北,迁徙路程超过了500公里。到目前为止,关于亚洲象群迁徙的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其实在猎奇君看来,大象迁徙本是常态,只不过此次迁徙的路程太长,所以才成为了异常现象。
至于象群迁徙的原因,主要应该就出在栖息地已经不能满足数量增加的象群生存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17平方公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保护区内的亚洲象数量还不足两百头,到了如今已经增加到了300头上下,整整多了超过1/3的亚洲象,在固定的环境内,原本就喜欢“逛吃”且有一定领地意识的大象,自然就会出现寻找新的栖息地的举动。只不过,它们没有想到,外面的世界已经被村落、城市占据,很难找到适合它们的野生环境下,所以它们才一直没有停下来。
因此,象群迁徙与大象数量增加、栖息地相对变小有很大的关系,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要重建生态,给大象更大的生存空间,不然在数量继续增加的前提下,象群迁徙还会上演。
鲸鱼搁浅
2021年7月6日,12头瓜头鲸在浙江台州临海头门港搁浅,虽然救援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但是依然有5头死亡,1头正在接受治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6头身体状况良好,已经被放生。就在这件事告一段落的时候,仅仅隔了5天,在11日,浙江台州温岭东部新区的东海塘又有两头瓜头鲸搁浅,其中一头死亡,一头即将放生。
其实,鲸鱼搁浅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甚至有超大规模的鲸鱼搁浅,比如2015年6月,在智利南边巴塔哥尼亚岸边生物学家发现了337头赛鲸集体搁浅并死亡、2020年9月,超过470头领航鲸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搁浅。
鲸鱼搁浅目前有两个大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谓的自然因素包括疾病、回声定位系统故障、迷路等,而人为因素包括海洋垃圾、船只活动等。不同的鲸搁浅的原因要经过解刨分析之后才能认定,不过,就目前鲸鱼搁浅的频率上升的现状而言,人为因素已经占了鲸鱼搁浅的大部分原因,比如在2015年,我国台湾嘉义东石有一头15米的抹香鲸搁浅,经过救治后,重返大海,但是3天后死亡,经过解刨发现,抹香鲸的胃中有大量的渔网和塑料袋,这显然就是人类制造的海洋垃圾导致的。
而浙江连续两次的鲸鱼搁浅事故中,鲸鱼并没有明显的病态,其胃中也没有公布有垃圾,所以推测是因为受海洋生态恶化(包括污染、船只等等因素)导致的。
全球升温和降雨增多
全球升温是一个现实,而且是逐年逐渐明显的一个现实,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很简单:人类。全球升温就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温室效应的加剧与人类的活动是分不开的。从工业兴起开始,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而且汽车虽然方便了人的出行,但同时它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气体也是不容忽视的。而温室气体对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有着高度的透过性,反而对地球发出的长波辐射有着高度的吸收性,从而导致了地球温度的上升(温室效应)。
除此之外,人口的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而森林中的绿植本身就是地球生态中的一部分,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当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后(除了砍伐,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进入大气后会形成酸雨,而酸雨对地面上的植被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地球上的生态已经失衡。
在今年夏天相信大家看到的最多的新闻就是世界各地的最高温度了,比如今年夏天科威特的最高气温突破了70℃,即使在阴凉的地方气温都达到了50℃,而阿尔及利亚的气温也一度达到了60℃,将耐旱耐高温的骆驼都给热晕了。当然以上两个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高温本身就不意外。但是,如果你看一下世界各地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你就会发现,地球正在逐渐变热。据统计,从1860年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1900年40年间,地球陆地上的平均气温就上升了0.25℃,而到了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竟然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虽然从数字上看,微乎其微,但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以后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几率会逐渐的增加。
我国多雨?
连日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而且极端降水也增多,其实这背后是气候变化导致的,而气候变化归根结底还出在温室效应上。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地球上水循环的速率也在加快,使得一些地区出现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几率也大大的增加了。(下图是从1961年到2018年,我国极端降水量的走势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呈增多的趋势)
总结
地球怎么了?通过以上四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病了”、“发烧了”,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出在人身上,人类无度的对地球索取,却从不保护,树木砍伐殆尽,废气无度排放,已经让温室效应加剧到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地步了。垃圾肆意地乱扔,海洋生物们用生命发出了警告,生态严重失衡,野生动物用暴露在人类视野中的方式来发出警告,极端天气的频频发生,这是地球发出的警告。地球怎么了?它在竭力地让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虹吸现象及应用?
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
2、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事实上,虹吸作用并不完全是由大气压力所产生的,在真空里也能产生虹吸现象。
3、使液体向上升的力是液体间分子的内聚力,在发生虹吸现象时,由于管内往外流的液体比流入管子内的液体多,两边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体就会继续沿一个方向流动,在液体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压力就越低。
虹吸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液态分子间存在引力与位能差能,液态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会造成液面升高,当液面上升至某一高度时,被升高的液面与液体的真空区域之间的气压差会阻止液面继续上升,该气压差即为虹吸压力。虹吸现象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
- 水利工程:虹吸可以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排水和灌溉。例如,在排水管道中,虹吸可以将高处的水排出,而不需要使用水泵等设备。
- 医学:虹吸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中的血液采集。例如,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可以使用虹吸原理将血液吸入试管中。
- 化学:虹吸可以用于化学领域中的液体混合。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使用虹吸原理将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
- 工程:虹吸可以用于工程领域中的液体输送。例如,在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中,虹吸可以用于将液体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
总之,虹吸现象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物理现象,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便利。
虹吸现象是一种液体在管道中自然流动的现象,它是由于管道内部的压力差异而引起的。当管道的一端的液位高于另一端时,液体就会自然地从高处流向低处,即使管道中间有一个低点。虹吸现象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油田开采和供水系统中,可以利用虹吸现象将液体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此外,虹吸还被用于制作酒类和其他化学品,以及在水族箱中保持水循环。
墙暖为什么最后一片不热?
最后一组暖气片不热的原因
1、需要检查一下暖气片的阀门有没有打开,如果发现最后一组不是特别热,应该检查一下暖气系统,阀门是否全部开启。
2、如果最后一组出现不热的情况,可能是最后一组安装的暖气片出现了堵塞的问题,这也是最常见的情况,需要看一下是否是堵塞造成的。
3、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自查,我们可以把正常的暖气片全部关掉,最后一种暖气片如果温度升上来了,这是因为水循环失调导致的,供暖系统工作的时候,如果水循环系统不好,也会导致有的暖气片达不到取暖的效果。
水变少的原因?
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气温升高和降雨模式的改变。这些变化导致了干早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可用性。
2、水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了水污染的增加。污染的水不仅不能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3、过度开采: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过度开采地下水和河流水源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
4、森林砍伐:森林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但是森林砍伐导致了水源的减少。树木可以吸收雨水并将其输送到地下水层,但是砍伐森林会导致水流失和土壤侵蚀。
5、城市化:城市化导致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城市化会导致土地覆盖和水循环的破坏,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用性。
6、全球化:全球化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其他地区则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球化也导致了水资源的私有化和商业化,从而使得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高一地理水循环知识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体的主要类型
(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淡水的水体。
2.水体的相互关系
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①水汽输送;②蒸腾;③蒸发;④地表径流;⑤陆地内循环;⑥海陆间循环。
(2)水循环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全球水循环首次失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全球水循环首次失衡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