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中苏联海军有何作为?
我是大杨,佛性写手,随便写写,各位看官也随便看看。
提起苏联啊,陆军肯定没得说,那钢铁洪流一下子把敌人淹没,二战的主角是苏德战场,而苏德战场的主角是苏德双方陆军。不是苏联海军没有努力奋战,而是苏联海军实力不济啊!很多军舰甚至是沙俄时代留下来的。斯大林时期的两个五年计划又倾向于陆军,加上之后的大清洗,海军实力得不到提升。军舰老旧,比如玛丽皇后级,甘古特级等。苏联是二战中唯一一个没有自己制造战列舰的工业大国。
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战争伊始就受到了重创。
黑海舰队海军陆战队上岸作为步兵使用海军舰艇则为陆上提供炮火支援 。海军打成了陆军。
海军潜艇还参与对德运输船的袭击。
在北冰洋航线苏联海军坚持与强大德军作战。
苏联海军在卫国战争中共击沉德国及轴心国盟友军用舰艇和军辅船1341艘(其中708艘为交战双方确认战果,633艘为苏联单方面确认张),运输船1425艘(791艘为双方确认战果,634艘苏联单方面确认),总共击沉吨位340.8万吨。
人类潜艇战史人头之王就是苏联海军创造的记录。苏联海军C13号潜艇用三颗鱼雷击沉了长208米、宽23米、排水量2.4万吨的威廉.古斯特洛夫运输船。事后统计德国方面9343人葬身万倾波涛,1239人逃脱,C13号潜艇被授予红旗勋章,艇长更是得到了苏联英雄称号。
所以苏联海军在二战中是有功绩的,而且苏联海军到陆地上时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在列宁格勒战役,波罗的海舰队向陆上战线输送了13 万士兵,帮助陆军守住了列宁格勒。
欢迎各位留言指正!
东北王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航母,后来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严格的说,张作霖所拥有的“镇海”号其实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和正牌的航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以后,张作霖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因此想创办属于自己的海军,并任命日本海军学校毕业的沈鸿烈负责筹办东北海军。不过此时恰逢列强以军阀混战为由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因此沈鸿烈无法从海外购买真正的军舰,所以他决定购买商船改装为军舰。
其中沈鸿烈所购买的德国造商船“祥利”号被改名为“镇海”号,加装了两门120毫米火炮、四门76毫米火炮作为炮舰使用。后来张作霖以民用的民意从法国购买了一批“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沈鸿烈于是决定将麾下最大的军舰“镇海”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他将“镇海”号的尾部甲板进行改造,增加了长度,将之改造为能搭载3架“史莱克”FBA19型水上飞机的平台。至于飞机的起降方式,则是在水上完成。为此还在“镇海”号的后桅上加装了一个吊杆,用来起吊飞机。
“镇海”号被改造城水上飞机母舰后,多次参加了军事行动。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镇海”号曾经在吴佩孚所属的渤海舰队基地秦皇岛外示威。而在北伐战争时,东北海军也多次南下袭扰,“镇海”先是和“海圻”一起偷袭了吴淞口闽系海军,继而“镇海”又使用飞机空袭了海石、新浦等地,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不过“镇海”毕竟只是商船改造的,作为军舰先天不足,所以后来又被改造为练习舰,培养水兵之用,抗战爆发以后,残存的东北海军在青岛自沉堵塞港口,“镇海”号也不例外,于1937年12月18日自沉。
在北洋时期,奉系的实力非常强大。有自己的储备人才库——东北讲武堂;有整个亚洲第一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沈阳兵工厂光外籍的技术工程师就有1500名,每天可以生产日产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挺,13式重机枪50挺。一天的产量可以装备1个营,一个月产量可以装备1个师。此外每月还可以生产80门150mm口径的新式迫击炮;甚至还可以有限生产各种山炮、野炮以及大口径重炮。除了自己生产,主要还以矿产资源抵押,从德国和日本进口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更关键的是奉军是海陆空三军齐备的军阀,也就是说张作霖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1928年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还有260架左右,其中光战斗机就有150架。要知道不要说其他军阀了,到了1931年,日本全国的战斗机也只有300多架,所以奉系的实力究竟什么概念?
除了空军奉系甚至还有自己的海军,不但有海军,还有自己的“航母”。
海军的元帅是由张作霖后来张学良兼着的,但是真正管事的是副总司令沈鸿烈。沈鸿烈早年在东洋留学,是有一整套完备的海军建设的理论基础的。他不但完备了整个海军各部门体系,还专门在葫芦岛建立海军学校,培养东北的海军人才。
1928年以后,也就是奉系吞并了直系的渤海舰队之后,达到了全盛时期,拥有巡洋舰“海圻”号、“海琛”号、“肇和”号,驱逐舰“同安”号,炮舰“永翔”号、“楚豫”号等大小舰只27艘,约32200余吨,要知道当时全中国的军舰也只有42000吨,东北就占了76.7%,东北海军官兵有3300余人,而全国的海军只有5400余人,东北就占了61%。
我们要说的"航母"叫镇海号,不过张作霖的“航母”是要打引号的,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航母。
因为镇海号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虽然巨大,但是远不及航母的要求,关键是它不像现在的航母,既没有飞机弹射器,也没有飞行甲板。但是在当时从理念上来讲已经非常先进了。因为他它可以舰载两架水上飞机。就是飞机要起飞的时候,先得把飞机推下海,让飞机在海面上滑翔起飞。,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是在当时的战场而言,威力很大,效果很惊人。“镇海”先是和从渤海舰队偷来的“海圻”号(“海圻”号在日本维修,被沈鸿烈“偷塔”了)一起伪装成商船,长途奔袭了吴淞口闽系海军,打的对方措不及防, 损失很大。关键是“镇海”号还第一次使用了舰载飞机空袭了海石、新浦等地,虽然效果装弹量有限,没有造成太大的战损,但是对对方的震慑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镇海号原本只是一个运输船经过改造后变成的“航母”,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所以如果能够不断加以改进发展,弄不好到了二战时期,我们也能跻身拥有航母国家,弄得好还参与了自主研发。
但是很可惜啊,奉系表面光,实际豆腐渣。虽然人才很多,但是同心同德的少,乌合之众太多,内讧不断。所以东北海军很快出现了"海圻"、"肇和"、"海琛"三艘主力军舰叛沈南投广东,实力逐步下降。918事变之后,“航母”镇海驻扎在青岛;"芦沟桥事变"后,为了阻止日寇登陆青岛,“航母"镇海号把舰上的火炮、重机枪卸载下来,装备其他有战斗力的舰船,让这些舰船转移到湖北去了。而笨重航速已经被淘汰的镇海号和其他没有战斗力的舰船全部自行沉没、堵塞港口,为抗日作出了贡献。
比起918事变时,躺在东北军军火库里的飞机大炮和无数的枪支弹药,“镇海”号算是非常壮烈了 。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 欢迎关注或吐槽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海军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太平洋战场,航空母舰更是对战争进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为了实现强军梦,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航空母舰。
早期的航母
在民国时期中国也曾拥有过航母
上世纪初,各国都在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最早的航母是为了能让飞机从船上起飞而设计的,这之后一些舰船会在船上提供让飞机起飞的跑道,早期的航母大多是使用军舰,客轮改造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之后英,日,美等国,都纷纷开始建造或改造航母,扩充自己的海军实力,拥有了越洋远距离对目标发动空袭的能力。
很多读者可能以为,咱们中国是一直到了2012年辽宁号正式服役,中国才拥有了航空母舰,事实上,在上世纪初,咱们中国就曾经拥有过航母,还不止一艘,分别是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威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德胜号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这些航母只是水上飞机母舰,和现代意义的航母是有明显区别的,但这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辽宁号航母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在上世纪初,世界很不太平,各国都在忙着搞军备,当时中国正是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严重,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作为总司令,率12万奉军进入山海关和直军交战,张作霖也亲自到前线督战,在赶赴前线的途中,张作霖遭到了敌军海军军舰的炮火袭击,差点就挂了,这件事让张作霖萌生了建海军的想法。
张作霖就把在日本海军兵校学习过的沈鸿烈给挖了过来,沈鸿烈一直关注着日本海军建设,对航母也十分感兴趣,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沈鸿烈帮张作霖买到了一艘德国运输舰,排水量2708吨,航速10.8节,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舰艇了,沈鸿烈把船买回来后,又帮张作霖请回了一群专家,开始改造这首舰船。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最后这艘舰船被改造为有2门119.4毫米主炮,4门75毫米副炮,可搭载两艘水上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被张作霖命名为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张作霖为了打造这艘水上飞机母舰,可谓是煞费苦心,这艘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是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水上飞机,时速可达到180公里,曾经打破过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虽然和同时期日本生产的飞机直接从舰上起飞的航母相比,起飞方式比较落后,需要用舰上装备的起重机将飞机放入海中,舰载飞机数量也比较少,但是它仍然是民国时期,较为先进的水上飞机母舰,对付大多数的武装力量都具有足够的优势了。而且多次投入实战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艘航母上也诞生了第一支中国海军航空兵。
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对我青岛虎视眈眈,开始谋划进一步的侵略,东北海军无力与日寇交战,沈鸿烈下令在青岛沿岸布置满鱼雷,水雷,东北舰队所有舰船自行沉没,将整个航道堵住,舰上火炮尽数拆下,装备给其他水兵抵抗日寇,镇海号和东北海军就此消亡。
题外话
事实上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曾经还拥有过一艘更大的水上飞机母舰,华甲号,也是由沈鸿烈负责改造,在1928年投入使用,满载时吨位在一万吨以上,可搭载8架水上飞机,运输一千名士兵,航速12节,但是后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被日寇强征,1945年在台湾被美军击沉。
华甲号水上飞机母舰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1928年,时任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向蒋介石上报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描述出中华民国海军的发展蓝图,其中包括了建造航母。尽管没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但陈绍宽由此,也得到了“中国航母第一人”的称誉。殊不知,早在1926年“东北王”张作霖,已经改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镇海号。
航母的概念,由浪漫的法国人克雷德-阿曼于1909年提出,将军舰作为飞机在水上起降平台,由此延伸了飞机的作战半径。三年后,英国人在一艘旧式巡洋舰上,完成了飞机的起降,实现阿曼的构想,成为航母的雏形,称为“水上飞机母舰”。英国也成为了一战中,唯一拥有航母的参战国,此举大大促进了航母的发展。日本军事观察团在森皮尔爵士率领下,考察了英国现役舰改造的航空军舰后,加班加点。于1922年,小日本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意义的航空母舰。
而在远东地区,袁世凯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死去。由此,近代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东北王”张作霖亲临前线,遭遇敌方的炮舰炮轰,用其话说“几乎完犊子了”。
见识了海军威力的张作霖,意识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便将时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的沈鸿烈,招致麾下,委以组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的重任。沈鸿烈何许人也?其早年间曾中秀才,转而执教于府学,成为了教师;后考取了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公费留学生,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出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直至张作霖麾下前,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
身处海军事业之列的沈鸿烈,对于航空母舰,这一世界海军的尖端装备发展,是极为关注。但有鉴于当时国内基础工业薄弱,建造航母不可能一步到位,沈鸿烈选择了将购买旧式商船改造为军舰的。即便如此,旧式商船价格也不菲,遭到了军需处的驳回。事情惊动了张作霖,经其拍板,并掷地有声地说“发展海军,不差钱”,最终才将事情定下来。
得到“尚方宝剑”的沈鸿烈,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购买了烟台轮船公司一艘2700吨,航速为12节的大型运输船。这首船的前身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舰,因德国战败,舰上武器装备被拆卸后出售。
此后,在沈鸿烈的主导下,加装了2门4.7英寸主炮,4门3英寸副炮。摇身一变,这艘运输船成为奉军战斗序列中,“镇海”号主力舰。借着沈鸿烈还陆续购入了小日本的废旧商船“广利”号、退役鱼雷艇“白鹰”号以及俄国的一艘破冰船,装点奉军的门面。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胜利的奉军将原直系海军的新式巡洋舰“海圻”号,纳入旗下,主力舰“镇海”号,退居次席。鉴于建造航母费用巨大,一直关注世界海军发展前沿的沈鸿烈,便有了操作空间,将其“镇海”号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有了搭载平台,沈鸿烈在张大帅的支持下,花重金为“镇海”号配备了,8架当时最先进的法制FBA-19水上飞机。
尽管限于先天不足,改造后的“镇海”号,只能搭载两架飞机,但其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称为了奉军的杀手锏,在军阀混战中,大杀四方。其中在与南方革命军的战斗中,奉军凭借“镇海”号取得了制空权,从而使得革命军中的海军力量,为免遭到打击,无奈退出了长江。
此后,奉军的装备更新换代,拥有了一艘能搭载8架飞机的飞机母舰。“镇海”号转为了训练舰,为中国培养海军人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镇海”号接到最后的命令: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以建成构筑防御日军的阻塞线。由此,以这种悲壮的方式,走完了一生。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虽然写过好几篇大帅的小文,但是,三少在骨子里一直认为张大帅,就是个草莽英雄!
今天仔细阅读大帅的简历,才知道大帅鲜为人知的一面。
沈鸿烈,一个不可忽视的人
沈鸿烈,湖北天门人,从小聪明好学。18岁的时候,沈鸿烈考中了秀才,并在府学执教。
1904年,沈鸿烈加入武备学堂,接着又参加了湖北新军。1905年的春天,沈鸿烈获得了公费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的机会。
在日本,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学成归国的沈鸿烈,加入国民政府海军。
1916年3月,沈鸿烈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1918年10月沈鸿烈回国,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
1920年10月,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后任参谋长。
沈鸿烈是东北军中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将领,尤其是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了丰富的海军培养相关知识。
沈鸿烈在业余时间,也时刻关注着世界上兴起的航母热。
他为张作霖创建海军学校和打造自己的航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东北海军
有人说,乱世造英雄,张作霖能够称霸东北,与当时的时局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完整地了解张作霖,也许就不会这么认知他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开始狠抓教育。他说:
“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
1923年4月26日,张作霖创办的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教授待遇和教授容阵远远超出当时的北大,清华!
后来,沈鸿烈向张作霖建议,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海军舰。这种思想,与张作霖不谋而合!
多年的战争,张作霖用敏锐的眼光察觉到,将来的战争,应该不仅仅是在陆地上的!海上的争夺,势必无可避免。
因此,他精心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东北海军。
1923年春,张作霖在葫芦岛建立了海军学校,全称“东三省航警学校",专门培养东北的海军人才。
东北沦陷后,学校迁移到青岛,并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这所学校的建立,给东北军输送了许多重要的海军军事人才!
这支东北海军,曾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并拥有中国第一艘环球航行的巡洋舰,成为在东北地方一支独树一帜的力量!
中国第一艘航母
张作霖的东北海军势力越来越大,这时候,任副总司令的沈鸿烈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光有海军还不行,必须有船舰才行。
正如地面上的部队,光有人,没有枪没有炮,也不行。如果要真正的提高东北海军的战斗力,需要有自己精锐的装备。
于是,沈鸿烈向张作霖建议,购买军舰。
那时候,一战刚刚结束,德国作为战败国,有很多军舰和运输舰都被改成了商船。
由于有“华盛顿会议”条约的限制,直接购买军舰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沈鸿烈瞄准了各国,由军舰改装的商船。
最后,他们从烟台政记轮船公司购买了,已经改名为“祥利号”的前德国运输船。
由于国内没有这个条件改造,沈鸿烈把它送到了日本的海军基地。沈鸿烈又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世界顶级的技术人员,将“镇海号“进行大改。
最后,改成了简易的航母,它成了东北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改装好的“镇海号”, 装备了2门119.4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宽大的“镇海号”还可以装载2架水上飞机。!
所以,“镇海号”在技术和装备上具备了航母的基本标准,它算得上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
“镇海号”的改造成功,大大增强了东北海军的实力!张作霖东北军的海上之路,正式打开了大门。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凭借“镇海号”大获全胜。后来,张作霖兼并了博海舰队。东北海军进入了全盛时期。
有资料显示:
东北海军全盛时期,拥有的大小舰只27艘,约32200余吨,而当时全国军舰只有约42000吨,东北海军就占了76.7%,东北海军官兵共有3300余人,而当时全国海军约有5400人,东北占了61%,足见东北海军的实力之强。
“镇海号”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了对青岛的虎视眈眈!
这时候,张作霖的东北海军担任了山东和河北沿海的防务。在这次抗日任务中,沈鸿烈担任青岛海陆军总指挥。为了阻挡日军的进攻,他含泪下了两条死命令:
第一:在青岛附近洋面上布置鱼雷网和水雷网,阻止敌人登陆
第二:将所有东北舰队所属的军舰自沉,堵塞港口,阻止日军。
其中,沈鸿烈亲自操刀改造的“镇海号”,也在需要自沉的名单中。
就这样,“镇海号”,中国第一艘航母,以极其壮烈的姿态,静静地沉入了海底。
那一刻,东北海军无数人的心灵,都在颤抖,都在为之哭泣!
三少说:
张作霖,的确了不起!!!
一次燃料电池用途?
一次燃料电池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移动电源:一次燃料电池可以作为便携式电源、小型移动电源、车载电源等,适用于军事、通讯、计算机等领域,满足应急供电和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供电的需要。实际应用有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军用背包通信电源、卫星通信车载电源等1。
交通工具电源:一次燃料电池作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电源,满足机动车排放的环保要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PEMFC是最成熟的电动汽车电源1。
民用和工业设备:一次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器,如闪光照相机、微型收录机、摄像机、对讲机、BP机、剃须刀、手掌型彩电和游戏机、玩具、遥测器、报警器、计算器、助听器、手电筒和电钟等仪器设备2。
军事装备及航天事业:在军事装备及航天事业中,一次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广泛,如动力车起动电池、无线通信电台电池、特种兵器使用的电池,如水中兵器电源(包括鱼雷、水雷和声纳干扰器等)、微型无人驾驶侦察飞机动力电源(包括摄录像装置电源)、带引发装置的预埋式各种地雷电源等2。
家庭能源: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天然气电池在家庭中广泛使用,解决当前的峰值电力紧张3。
办公用途:办公室通常使用的一些小型配件,例如电子秤、计算器、打印机、键盘、鼠标等,通常都可以使用一次电池供电4。
儿童玩具:一次电池的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很多儿童玩具都需要使用比较小功率的电池,因此一次电池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玩具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居民出海疑捞到水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