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彗星为什么有尾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彗星为什么有尾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彗星会有几条尾巴?
我们看到的彗星总是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它的尾巴是怎么形成的。彗星的主体是彗核,彗星的质量大多集中于彗核。当彗核靠近太阳时,就会受太阳热的烘烤,从而被太阳热蒸发出气体及尘埃。这些气体及尘埃全包在彗核的外面形成彗发。当它进一步靠近太阳时,因为太阳光的热量以及压力增大,会把彗发中的气体以及尘埃推向后方,从而形成一条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尾巴——彗尾。彗星越靠近太阳,彗尾就会越长,通常有5000万~2亿千米,最长的可以达到35亿千米。
彗星为什么拖着一条“长尾巴”?
这个问题涉及部分天文学知识,也是我们从小最想知道的。
第一,什么是彗星。
彗星(Comet),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
第二,尾巴的形成
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
这种现象是由于太阳辐射压和太阳风对彗核的共同作用。I、离子尾是由于太阳的紫外线把彗星的物质电离,离子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完全指向朝向太阳相反的方向;II、尘埃尾是相对较大的颗粒在太阳光压的作用下形成的。尘埃尾和离子尾稍微指向不同的方向。
彗星的形状像扫帚,所以俗称扫帚星。彗星的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双曲线,少数为椭圆。目前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 76 年。
彗星的形状不是千篇一律的,1744年出现的歇索彗星,就有六条尾巴,它横亘天空,展开44度,就像一把大扇子;1976年3月初,我国东部地区见到的一颗彗星,尾巴就像白孔雀开屏,从海南岛到黑龙江都能看到它。谈到彗星的体积,太阳系里随便哪一颗行星,都无法与大彗星作比较,著名的哈雷彗星,它的彗发部分直径就有57万公里。有记录的最大彗星,彗发部分直径达185万公里,至于彗尾的长度,最大的,从头到尾竟长达几亿公里。
当彗星渐渐靠近太阳时,表面开始受热而汽化,于是冬眠的彗星进入生命的活跃期。反射阳光和自身受激发光使它披上了辉煌灿烂的外衣。中间那团明朗而密集的凝聚物是彗核,朦胧而蓬松的气体包层是彗发,边缘还有一圈暗淡而稀薄的氢云,它们共同组成了怒发冲冠的彗头。光焰喷薄的太阳,照耀着辖区的每一寸空间,
同时抛射出源源不断的亚原子流,形成吹向四面八方的太阳风。彗星上弱不禁风的尘埃和挥发物质便在太阳风的吹拂和光的压力下,拖出一条明亮的大尾巴来。难怪离太阳越近,尾巴越长,不管走到何处,尾巴总是指向背着太阳的一面。
为什么彗星会拖着尾巴?
彗星拖着尾巴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星表面的冰物质(如固态的水、氨、甲烷等)会受热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大量的气体分子和尘埃颗粒。这些被释放出来的物质在太阳风的吹拂和太阳光压的作用下,会被推离彗星,向背离太阳的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随着彗星逐渐远离太阳,温度降低,这种升华作用减弱,尾巴也会逐渐消失。所以彗星的尾巴是其在特定条件下物质挥发和太阳作用共同导致的独特现象。
为什么有时候彗星会有两条尾巴?
我们知道彗星是由冰与松散的岩石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当彗星运行至近日点时,太阳辐射和太阳风会对彗核产生加热及吹拂作用,造成彗核内部挥发性物质蒸发,并且从彗核向外喷射,同时会带走一些尘埃颗粒。
此时彗核被尘埃与气体形成的稀薄大气围绕,称为彗发,彗发受到太阳风和太阳的辐射压作用,产生背向太阳的巨大尾巴,称为彗尾。
由于彗核中水分的挥发,随之脱离彗核的一些较大的尘埃颗粒会沿着彗星轨道散布,如果地球轨道与这些尘埃颗粒相交,便会在地球大气层产生流星雨现象。
而更微小的尘粒则被太阳风推入彗尾,于此同时从彗核中挥发出来的水分子有一部分会被太阳辐射与太阳风分解、电离,彗星便可能会显示出两条彗尾,一条为电离气体彗尾,一条为尘埃彗尾。
气体和尘埃会形成两条指向不同方向的彗尾,尘埃形成弯曲的尾巴出现在彗星轨道后方,也被称为第二型彗尾。同时会产生一条气体离子尾,称为第一型彗尾,它总是指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因为它们受到太阳风的作用远比尘埃更强烈。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当地球穿越过彗星的轨道平面,或者我们从侧面看向彗星,可能会看到两条指向相反的彗尾,称为彗翎或反尾,这是因为彗星环绕太阳时,会出现朝向前方的气体离子彗尾以及后方拖出的尘埃尾产生的现象。
在太阳紫外辐射的电离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彗尾会产生诱导磁场,这个磁场与太阳风粒子相互作用,会产生形态更加复杂的彗尾,比如彗尾断离现象。
彗星内部有坚实的内核,它的外围由离子态的气体尘埃组成,处于不稳定状态。彗星靠近太阳时,其外部在高温炙烤下更加气化不稳定,慧星高速飞行会把这不稳定气态部分甩在身后,拖出长长的尾巴,同时,从太阳强劲辐射而来的太阳风也刮向彗星,就象农民扬稻谷一样又向靠后斜外围吹出一条尾巴。一条是自己的尾巴,一条是太阳风强加给它的尾巴。彗星就拖着两条尾巴砥砺前行。
1985年9月11日,美国发射的一个探测器在离地球7000万千米的地方和彗星贾科比尼-齐纳交叉飞过。
该探测器用了20分钟的时间穿过了宽达22 530千米的彗星尾部,采取了大量等离子体样品,探测器完好无损。这是人类的探测器第一次穿越彗尾。那你知道吗,彗星有时候会有几条尾巴。现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986年,鼎鼎大名的哈雷彗星回归时,你看到它的那条很引人注意的彗尾没有?
彗星在它运行的大部分时间内,是没有彗尾的,只有当它走到离太阳只剩下2个天文单位(约3亿千米)左右的距离时,在太阳风和来自太阳光的压力的作用下,从彗头抛出的气体和微粒尘埃,往外延伸而形成彗尾。
彗尾形状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I型、Ⅱ型和Ⅲ型。I型彗尾主要由一种带电粒子——离子组成的气体形成的,彗尾比较直而细,略带浅浅的蓝色。
Ⅱ型和Ⅲ型彗尾都是由尘埃组成的,呈淡黄色,比I型的更宽些,也更弯曲些,弯曲程度小些的称为Ⅱ型彗尾,弯曲程度比较大的就是Ⅲ型彗尾。
由于彗尾中既有气体,又有尘埃,因此,一颗彗星走到离太阳比较近而又比较活跃的时候,常常可能同时有气体彗尾和尘埃彗尾,有2条以上彗尾的彗星,不是件希罕的事。1986年2月哈雷彗星过轨道近日点前后的一段日子里,它的形态发展得比较丰富多彩的时候,就是这样。
有时,少数彗星的气体和尘埃彗尾发展成为连续的一片,好像一把大“扫帚”倒挂在天空中。这方面的著名例子有1975年发现、1976年过近日点的威斯特彗星。
彗尾最多的彗星是1825年和1744年分别出现的两颗大彗星,前者有人在澳大利亚观测到有5条彗尾,后者一位瑞士天文学家看到有6条彗尾从地平线上升起。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拍摄的1903年第三颗彗星的照片上,可以明显地区别出9条彗尾。
尽管九尾彗星消息的可靠性有人表示怀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彗星常常有2条以上的彗尾,而从彗星照片上往往能发现肉眼观察所无法辨认的暗淡彗尾。
为什么哈雷彗星有尾巴?
哈雷彗星有尾巴是因为当它接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和风压会使彗星表面的冰和尘埃蒸发和释放出来。这些蒸发物质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明亮的尾巴。尾巴的形状和方向取决于太阳风的方向和彗星的运动轨迹。尾巴通常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因为太阳风会推动蒸发物质远离太阳。这就是为什么哈雷彗星有尾巴的原因。
彗星有几条尾巴?是怎样形成的?
这还不好理解?所谓慧,一般而言其轨道都是穿越空间空隙而存在,或摆脱某一固定恒星轨道而存在着的。又因其是恒星的残留体,故时时存在着物质性的衰变情形而于本体內生成大量气体(二氧化碳等),在它遭遇到空间性的气温上升之际,便会产生瓦解性的气体及其由此带来的大量碎片化物质形式一一慧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彗星为什么有尾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彗星为什么有尾巴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