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政部部长重磅发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财政部部长重磅发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A在继续强攻,为何周内应该做一次减仓?
一句话总结:熊市多长阳,牛市多长阴。
熊市,连绵阴跌,K线在均线的长期压制下,不断向下,由于偏离均线太远,最终有反抽均线的需求
牛市正好相反,由于持续性的过快上涨,导致K线严重偏离均线,同时过快的上涨让筹码松动,获利盘和套牢盘均可能夺路而出。因此牛市要随时保持仓位防止暴跌的出现。
当然,牛市的暴跌往往不是阴跌,往往是一次调整到位的,因为有大量踏空资金等待进场,如果还有其他资金的话,强势调整是进场良机。
以下是大盘周线,日线,60分钟线
没有绝对的东西,一是没有多少获利盘,只是投机资金进出短期获利。二是解套的人不占多数,更多人还在套着。三是在这点位出来的人没有你想的那末美事跌下来再买。四是股市有二种人进进出出,借钱的配置、散户们。今日不同往日太理性的人就是把双刃剑。
至于是否做减仓操作,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去判断,不能拍脑门想当然。
第一个维度,上证股指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强势,昨天甚至有一个放量的冲高,市场再一次出现超过200只股票涨停,赚钱效应非常明显,但从整体结构上来看,目前市场已经反弹的第9周,周子浪反弹已经进入到了末端,即便是震荡到12周,可能后面的时间可能也是垃圾时间,而高点随时到来,短线调整一触即发,大盘股指要是展开调整,那么就会形成泥沙俱下的局面,从大盘股指的结构来看,这里确实应该减仓。
第二个维度,短线的获利盘确实是太大了。2019年春节之后,上证股指的这一波强劲反弹,20多个交易日,上证股指的涨幅超过了20%,市场平均赚钱30%左右,甚至有一些比较厉害的,赚钱已经超过50%甚至翻倍,而且股指快速攻击,已经解套了大量的套牢盘,获利盘和套牢盘很有可能出现叠加,这样会引发快速的调整,所以说在这里一定要减仓,锁定收益。
第三个维度,从消息面上来看,昨夜管理层罕见的发声,对于一些高价股已经点了名,各个前期的龙头股纷纷发表公告,自查原因,提示风险,这种密集的表态非常罕见,就是在为市场主动降温,考虑到A股市场最近多空博弈如此激烈,一旦由多转空形成一致性意见,那么短线的调整会非常剧烈,一定要注意减仓躲避。
减不减仓根据自己的交易去判断,但从目前这个位置来说,建仓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因为你永远也无法赚尽市场的最后一个铜板。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的市场观点。
我仔细分析过上证、深圳、创业K线图,和大概1000只股票的以往K线图形波动,99.999%都是符合波浪理论,为什么还有0.001%不符合,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学会这个理论,或者你还不会根据不同个股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灵活应用。我认为波浪理论是散户最好的工具,但是波浪的波动其实没有统一的规律,也没有固定格式,更不会按照你的期望波动,只会随着市场的情绪、政策、事件等因素波动,股价波浪在现有趋势的方向下千奇百怪的波动。这个市场情绪非常多变无常,因为市场会受到太多因素影响,包括广大混乱无厘头的小散户集群的影响。总结一下,散户的工具很匮乏,波浪理论就是很好的工具,整个市场都是以波浪方式波动,每个个股都有自己的波动模式,因为都是人在买卖股票。还有,无论是技术还是价值投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足够的耐心,平和的心态,强大的心脏是必须的。
我的周内减仓理由,都反应在波浪里,当然只要市场没有关门,波动就不会停止,这次减仓后何时再买入,市场会通过波动告诉你。
股市的逻辑是: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
而人性是喜欢追涨杀跌。股市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性高点了。大盘就要盘整回调,所以,要先减仓锁定利润。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
股市还有一定律是会买是徒弟,会卖才是师傅。学会止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4位美联储前主席联合发声,美联储必须不受制于短期政治压力,这是又要加息的节奏吗?
四位前美联储主席联合发声,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这到底是真相还是圈套,我们仍然要保持警惕。
四位前美联储主席的担心
正像他们在《美国需要一个独立的美联储》文章开头中所说:“ 美联储及其主席必须独立行动而且要服务于经济的最大利益,不受制于短期的政治压力影响,尤其是免于因政治因素而被降职或撤职的威胁。”
这充分说明,他们一致认为,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受到了政治影响,独立精神受到挑战,长期这样下去,美联储很可能沦为政府的工具。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1、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美国政府目前的经济政策是,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因此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办法,包括缩减对外投资、减少税收、提高工资、增加关税等,另外还有防止移民、退出各种合作组织、对盟友收取保护费等一些非经济措施。
这些对国内短期经济刺激是非常有效的,因此美国经济表现出向好的态势,这也是特朗普引以为豪的业绩。
2、美联储的利率政策
这样的方式,对于很多经济学家来说是小儿科,他们深刻认识到这种游戏的危害,但是却不能左右这样的行为,所以,他们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配合,另一种是对抗。表现在利率政策上就是:一种是降息,另一种是加息。
美联储在之前采取的是对抗策略,也就是加息,通过加息降低国内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从而迫使政府经济政策转向。
3、美联储和政府之间的矛盾
令美联储没想到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位不按套路出牌领导人,不但公开指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而且把经济上遇到的问题全部归罪于美联储,扬言要解雇现任美联储主席。
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有话语权,因此,现在的美联储非常被动,尽管按照常规分析,美国目前经济可能并不需要降息,但是美联储仍然在7月31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鲍威尔因此还发表了令人费解的发言,尽管这并没能挽救美国的股市。
几乎在同时,美国总统又开始挥舞关税大棒,扬言继续对我国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使得美国股市全线下跌,令美联储的此次降息黯然失色。
接着,总统先生又把股市的下跌归罪于美联储降息力度不够,这皮球踢得,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哑口无言。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美国政府取消现行的关税政策,对美国股市的影响,将远远超过降息50个基点,为什么特朗普只要求美联储,而不反思自己呢?
美国究竟唱的哪一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是,我们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目的,尽管四位前主席也表达了不满,但是真相究竟如何呢?一旦他们双方配合,有可能所有的国家都会中了圈套。
这好像是美国在下的一盘棋,究竟是特朗普“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美联储在和美国政府“唱双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这个我们必须心里清楚。
感谢邀请!
美联储这次减息确实有点蹊跷了。
美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韧性,在外围经济环境不利情况下,全球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出现滑坡时,美国依然保持了最低至3.7%的失业率,这可是美国50多年来美国最好的数据;和3.1%经济增速,也是世界经济发达体国家中嘴里好的。经济强劲增长,以预防经济过热过快导致的泡沫,应该的货币政策是加息或者继续的缩表,来适度缩紧流通性。
但是,美联储却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原来加息通道的执行,并且提前结束缩表计划。
美联储迫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淫威,做出了,和美国政府政治意愿高度一致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在美国经济如火如荼的前提条件下,还牵强于经济的扩张这样的陈词滥调,显然,美联储在制定其货币政策时,已经失去其原有的公信力,其独立性也在受到世界的质疑。
鲍威尔一度认为,自己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的美联储主席了。
鲍威尔上任美联储主席,是在特朗普的提名后出任质疑职务的。应该说特朗普没有把鲍威尔当敌人,而是当做了嫡系派驻美联储的。但是,鲍威尔上任后,却做出了零特朗普政府反感的货币政策。2018年鲍威尔一口气加息四次,还同时中心这一份缩表计划,并且成为美债的最大的抛售专业户。特朗普当然怼死他没有商量了,甚至,还有传言说特朗普一度想炒掉鲍威尔,另谋美联储的掌门人。看看,美联储主席都混到了会被炒鱿鱼的地步,不能不说是混得最惨的。
这次,美联储主席的前任们,共同签名发表文章,质疑美联储的独立性,确实师出有名了。
当美联储为了一个短期政治目的服务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从经济轨道上开始了倾斜。
安静了!安静了!特朗普在美联储公布了减息决定后,没有再次发出一个异样的声音。
在202年大选即将到来,特朗普上台后,外交和对外贸易一团糟,不断对其盟友下黑手,已经众叛亲离了。在中国贸易争端中,曾经为特朗普竞选过票的美国农场主们,正在遭受破产的痛苦;与此同时,美国的老百姓也在为特朗普肆意加征关税埋单。仅贸易争端给美国造成的损失就到达了300亿美元。特朗普必须在经济增长和美国股市的上涨捞点筹码了,他还想在就业数据和失业率上下跌点功夫了。他还想在美国投资成本上,为美国的制造业争取一些喘息的机会。
所以,他要美联储降息,以舒缓美债的压力,然后借到更多钱,以弥补美国联邦政府的赤字。
当美联储已经变成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机器时,注定了其独立性和公信力完全丧失。
虽然,在这次降息后,鲍威尔发表了较为鹰派的讲话表示,这次降息只是政策中的一次调整,不是一连串减息的开始。看美国经济状况,美联储应该执行加息和缩表;但是看美国的政治需求,美联储必须执行减息和停止缩表计划。市场预期,美联储继续在9月执行降息的25个基点的概率已经上升至74.2%了。
你们说,美联储还会加息吗?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
四位前任美联储主席出面联合发声,美联储必须不受制于短期政治压力,这跟美联储要加息,没有关系。
美联储降息,不是随便出台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美联储不是闹着玩,开玩笑的地方。美联储降息,是考虑到了,美国经济不稳定,面临下滑的风险。
四位前任美联储主席出面联合发声,其目的是稳定市场情绪和信心。因为美联储降息,造成了市场波动,造成了美国股市大跌,美国股市大跌,会直接影响美国经济,因为美国股市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所以,四位美联储主席出面发声,是在证明美联储的决定,不是短期政治压力造成的产物,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他暗示,美联储不会盲目听从特朗普大幅降息的呼吁。然而,抗击低通胀和美国在多个领域的贸易对抗等经济挑战,仍是放松信贷条件的一个潜在动机。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Bullard表示,他不认为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到足以考虑立即降息50个基点的地步。然而,降息25个基点似乎相当合适,在上周三的一次会议上,Bullard投票赞成降息。
对鲍威尔讲话预期的修正导致美元走强,原因是股市和国债出现了相应的温和抛售。
鲍威尔说,人们担心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进程不同步。如果通胀在过低水平停留太久,美联储的目标将会失去家庭和企业的信心(偏离预期)。这将导致消费和投资萎缩,整个经济对可能的刺激措施将变得不那么敏感。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期的贸易僵局将打击消费者信心,迫使他们进一步推迟企业的资本投资计划。
应该指出的是,根据鲍威尔的担忧,消费者乐观情绪恶化的迹象正在逐渐显现。周二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34.1点跌至121.5点,而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消费者现状和未来评估指数也有所下降。房屋销售保持下降趋势,5月份销售下降7.8%。
利率期货继续排除6月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但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经下降。
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储备体系即美联储尽管代表着大资本、政治家利益,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权利,但是其履行的职责主要是“争取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监督金融机构、确保国家金融体系安全”。4位美联储前主席联合发声,不仅有形式意义,而且有实质意义,体现了背后利益集团的诉求,表明其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责,而非传达给市场又要加息的节奏。
一、美联储的诞生
自美国诞生后,在关于银行的的问题上,两党、不同利益集团为此分歧很大,一方认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中央银行权利过大,有集权、得利的嫌疑;而另一方认为只有通过中央银行才能统一货币政策、提供市场所需的货币,稳定经济增长。
多年争吵后,在1908年,国会通过了《奥德里奇——瑞兰法案》,有关键的两条:一是授权财政部紧急情况时提供流动性;二是成立美国货币委员会。
后来,委员会主席、东部银行势力代表奥德瑞兹和委员会成员进行了广泛调研,提出了一份改革报告,即“奥德瑞兹计划”:成立中央机构发行货币。然而,西部农场主全力反对,国会也否决了该计划。
几番博弈后,到了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1913年,9月8日,众议院以287票对8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提案。12月19日,参议院以54票对34票通过了议案,随后,总统威尔逊签署《联邦储备法》。
1914年11月16日,美联储正式诞生。
二、美联储的构成
按《联邦储备法》,联邦机构股份来自12个区域储备行,后者来自地区内的国民银行和州立银行,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的股份来自私有银行。
尽管美联储高管全部由行政任命,商业银行不能通过股份影响人事任命,但是这些高管无一不是代表大资本家、大政治家的利益。美国总统就是个烧钱的事,何况美联储委员会委员了。另外一方面,尽管美联储主席及另外5名委员需要总统任命,但是依然需要参议院审批,任期10年,以保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美联储从诞生起,背后就有犹太人的影子,不仅委员会的成员是犹太人,而且美联储主席多为犹太人。这就值得玩味了,表明犹太人已经深入影响美国的方方面面,美国为什么如此倚重在中东的支点——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就是明证。现任总统的女婿即为犹太人。
三、美联储与政府利益博弈
四位美联储前主席此刻联合发声,靶子直接对准美联储与现任美联储主席,这是因为,此前,美联储降息25点是受到了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压力,有消息说,特朗普威胁如果不降息将有换掉现任美联储的可能。
然而,降息25基点后,其实特朗普总统并没有太高兴,他认为应该降息50点。市场也做出了反映,降息后,股市并没有做出积极向上的走势,反而出现了震荡。
而站在前美联储主席他们的角度,他们背后的利益来说,他们希望通过继续前面的加息货币政策,让世界其他地方经济出现困难,甚至危机,待时机成熟后,他们又可以抄底购买大量低廉优质的资产,获取超额收益。
综上所述,4位美联储前主席联合发声,表明利益集团之间在执行货币政策上的分歧,在对待发展方式和获取更大利益上的分歧,是否表明这是又要加息是其次,并不一定就是后面要加息,而是体现了美国政坛势力、利益的博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政部部长重磅发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政部部长重磅发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