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史上最长双十一来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史上最长双十一来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19年双十一最终“成绩单”2684亿,你觉得2020年双十一会怎么样?
今年的天猫双十一算是刷新一个新记录,创下了2684亿的单日成交额。这个记录算是在意料之中,当然,也足够让人感到吃惊了。
11月11日,本来因为其全部是数字1的特点,被网友们定为了光棍节。但是天猫不走寻常路,将11月11日注册成为了自己的一个购物狂欢节,2009年,第一届的天猫双十一狂欢节,销售额仅仅只有5000万,大家还没有习惯要在这一天去买买买。
但是,11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翻了5,368倍,停在了2684亿元这个位置上。可以从这张历年的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的统计看出,虽然增长率在慢慢的区域平稳,但是,今年的成交额依旧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5.68%。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我们假设2020年的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增长率在22%,那么,明年的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将会达到3,274亿元,这还仅仅是天猫这一个平台,如果计算全网的话,这个数据说不定会达到5,000亿也不是没有可能。
双十一,我们已经让全世界都见识了中国人的豪爽,虽然美国政府总是各种的借口组织中国的商品消亡美国,不过在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中,美国人也贡献了不少,除大陆以外,美国是全球在天猫消费排名第三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人已经把天猫双十一过成了一个全世界的节日,当然,中国台湾总是会想办法来抹黑一下。如果实在没得黑,那就强行黑。
就在11月11日中午,台湾的“联合新闻网”就发布了一片文章,指出双十一表现不及去年,中国大陆的消费能力在下降。
而进行比较的数据,是2018年全天的成交额2135亿元,和2019年半天的成交额1845.4亿元。这个逻辑也是被台湾的网友无情的吐槽了。估计,天猫双十一要在明年半天完成2684亿元,才能让台湾媒体无力吐槽。
我觉得不能光看销售绝对额,尽管销售额在增长,但是细节里面暗藏玄机:
一是用户的增长。应该说下沉市场占据了增量的主流,这说明目前的流量已经见顶,必须拓展新的流量,这个流量是下沉市场带来的。
二是销售模式。今年的销售模式有两个特点,分期和网红。分期代表着消费透支,最长有两年免息;网红代表着消费服务的提升,意味着以后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这两个都不是好消息,前者可能会降低客户以后的购买力;后者可能意味着变革将会带来的成本。
三是消费升级。现在的消费商品的模式已经无以为继,需要进行服务的提升,消费商品会向消费服务升级。而转型意味着新的规则,天猫能继续霸主地位吗?
2019年双十一重要时点:
01:36,2019天猫双11全球成交额破100亿,用时96秒,2018年破百亿用时2分05秒;
08:00,全国超过200个城市已签收天猫双十一快递;
14:21,2019天猫双11成交额超过2000亿元;
16:31,成交额破2135亿元,超过2018年天猫双十一全天;
18:31,2019天猫双十一物流订单破10.42亿,超过2018年天猫双十一全天;
根据天猫的数据,今年的订单创建峰值创下新的记录,达到54.4万笔/秒,是2009年第一次天猫双十一时候的1360倍。
毫无疑问,这个数据是有“水分”的。只能够作为娱乐性的参考,并不能太相信。因为在电商的世界里存在着一种东西,叫做“刷单”。
就是大家为了在双11打造出所谓的“爆款”,所以会拼命的雇人刷单,甚至以“免费赠送”的方式,提高销量,从而促进了一个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的上升。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几年的天猫电商销量和销售额度是在不断上涨,这也跟许多的粉丝流量,网红流量挂钩了。曾经的我们都只是停留在网上找东西,然后买东西的简单电商购物思维之中。
因此,总体来看,双11全网销售数据有“水分”,只能够信5-6成。昨天2019天猫双11圆满闭幕,最终成交额再破纪录为2684亿元!而昨天A股沪市成交额才1662亿.........还没天猫一天的成交额大……
大家一直怀疑的所谓水分实际上就是退货潮,因为双11的特点是价格比较便宜,这个中间商人要想赚钱,可能会拿出一些库存积压品销售,如此在质量上就很难保证了,而消费者买回去发现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和预期的相差甚远,于是就有了退货潮,而退出的这些货物其实已经被计入到了双11当天的销售数据中去,事后不可能因为退货潮而更改,这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水分。
所以重点来了!2020年销量能否有奇迹??是个伪命题了!目前公布的数据是有水分的,但是按照从业多年的观察,2020年,为了继续在平台上生存,众多商家们,就算亏本刷单也会把销售额刷上去,抢占下一年的坑位!所以,数据大家看看就算了,别太较真!!!1
现在就连村里大妈们都学会网购,实体店也越来越不好做了,网购方便在实体店买不到的东西,网上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所以只会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买东西。
天猫国际的东西要等很久才能到吗?
不会啊,我在天猫国际买东西的次数还挺多的,我记得等的时间最长的是有一年双11在天猫国际买的一批面膜,好像等了9天送到,其它的东西也就四五天或者五六天的样子,和买国内的东西差不多。如果怕时间太长,你可以在商品里看看预计送达时间,它一般都会在这个时间之前送到。
2020年,营销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0年中国的网民超过了9亿,其中80%以上的群体是非大学学历,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出现3大特征:1、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人群大量增多;2、中老年群体大量增多,并成为自媒体为核心的主力群体,有时间、更愿意参于评论。3、三农电商成为整个国家的大战略方向。
孙洪鹤给大家分享的这组数据分析,其中就包括了三个营销的全新变化,这些数据大家都可以在网络上直观地看到,也可以感觉得到。除了上面营销的变化外,孙洪鹤再给大家总结几条最适合普通群体和创业者的总结:
1、疫情让身体活动空间受限,所以营销的组织形式,比如宅在家里办公,在家里创业,宅经济模式,直播经济都出现了空前的增长;
2、对商业营销的逻辑的冲击:以前是先把它生产出来,先把店租下来-装修-上产品-招人-再卖,现在是先搞定粉丝、解决人的问题、解决影响力的问题、然后先销售-预售-众筹-先收会员-先收订金,然后再去生产-采购-后开店的过程。营销流程和逻辑完全变了。
3、线上不让组织聚会,所有的企业都要研究线上,所以传统的社交思维变了,互联网的社交化新思维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手段、工具,还有熟人的性质都改变了。
4、以前的商业营销更侧重于:实物营销,眼见为实;现在更加强虚拟营销,虚实结合,而且很多时候,消费者已适应了这种虚拟营销模式,网络购物、网络消费、线上娱乐、线上虚拟办公、虚拟投资等等。
对于疫情后新经济模式的研究一直是今年的重点,孙洪鹤在短视频中都讲过,如果认同我可以关注我更多的短视频动态。也可以搜索关注孙洪鹤。
我的理解是,传统营销是二维空间,点对点面对面,形成一张网。现在更多的是走三维路线,点线面构成一个立体空间,无论厂家、经销商、个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利益链条,不单单是网购刚建立时的价格战了,转换为互相支持、互有保护、互利共赢。线上线下配合才能走的远,不知名的商家可以通过线上容易形成广告集聚效应产生爆款,线下配合铺货才是可持续经营收入,大企业的知名产品是维护经销商权益,还得满足客户物美价廉的需求,所以终端客户不要追求价格的比较,性价比是重点。仅仅代表个人见解,码字匆忙,可能有偏差。欢迎各路大神补充。
双11买东西真的划算吗?
双十一是否划算个人认为取决于你自己的真实需求,如果你很需要某件物品(比如电饭锅,冬衣,内衣等等)而且这件物品你选好后又恰逢双十一优惠(真实优惠,不是临时涨价后再打折),那么,这个双十一对于你来说就是划算的,值得的,相反,某件东西你本来不是急用,可买可不买(比如一件备用衣服,一个好看但自己暂时用不上的电器等等)但你因为双十一看到有小幅优惠,出于跟风心理一时冲动将它买回闲置,那这样的双十一对于你来说就是不划算的,是回头有紧急现金需求时会自我埋怨的,总之,根据需求,量力而购,你就是划算的,个人意见,勿喷,谢谢
感谢邀请,作为电商电商从业者来说,可以很清晰的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到您
1、首先确认是哪个电商平台,原因是平台是否会追踪销售价格,比如电商最大的平台天猫淘宝和京东,天猫和淘宝都会追踪30天最低价格,当然这个最低价格是在不修改产品单价的基础上,但是如果30天内如果有直接修改成交价,比如淘宝是可以直接修改订单成交价的,这个不会被淘宝30天追踪到(淘宝官方规则修改订单成交价会影响30天最低价,但实际并不会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大额店铺优惠券,是不会影响30天最低成交价的,如果是商品优惠券,是会影响的哦,所以,双11,双12这些购物节,您所购买的产品价格只能说在产品前端价格上是优惠的,但是不能排除非双11,双12期间别人有领取商家发放的优惠券导致的低价,可能比双11和双12还优惠哦,这种情况很常见。
2、京东平台的双11和双12 ,是把整个战线都拉长了,他们是截胡阿里系的电商平台,否则根本玩不过阿里,整个策略是化整为零的策略,很好理解,所以,京东平台的双11和双12,可能在这个大促之前或者之后价格差不多。
希望大家关注我、点赞,转发,也可以拍砖!
双十一买东西比平时肯定优惠不少,只要是你需要的东西,那天买肯定是划算的,但是闲置的不太需要的也买一大堆就没有必要了,既使再便易,放的不用不也是乱花了钱浪费了资源了吗?时间长了看的心烦了觉得双十一买的都是废品了,这样的网购就不划算了。
谢邀,双11购物确实有优惠,但是优惠真的不多。这种购物节其实就是利用人的从重和占小便宜心理,其实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同一款商品活动前后价格基本是一样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先提价再降价。如果说双11真正的优惠,那一定是各种满减券,这其实是一种捆绑批发的模式,价格适当优惠,然后获得更大的出货量,商家利润得到了保障,销量又得到了提升。以我自己为例,记得大学那会刚有双11,优惠力度确实比较大,那时也有时间钻研如何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获取最低的买价,但是现在真的没兴趣去研究这些东西,太累。双11初期还是不错的,每种新促销手段都是这种开始比较好,形成垄断后就变质了,滴滴打车就是最好的例子。马总擅长洗脑,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穿,让你把双11和便宜画等号,然后心甘情愿在那天大量购物。事实上双11满减力度已经大不如前,有的只是那个形式,如果一直这样不去改变,三五年内消费者必然看清,不会再傻傻买账,购物节的交易额也一定会出现停滞或者下滑。
购物这种事,需要就买,不需要不买,没必要为了满减买一些用不到的东西。如果某种单品价格确实有优惠,你有有需要的话建议购买,捆绑满减的形式买一些用不到或者不喜欢的东西最后扔掉实在没必要。
我的双十一购物体验分享:
今年双十一没有买多少东西,只花了八百多。我只在淘宝上买,其他的购物平台优惠情况不了解。
买之前一定要做功课,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优惠的。购物津贴一定要领,没领就真的没什么优惠了。满四百减五十,满八百就减一百,要商品上面标明了双十一购物津贴的就有。
就比如我买的某品牌火锅底料,原价是29一包,这是实价,因为是品牌不存在虚假抬价之类的,在双十一期间价格是23,并且前一小时第二包半价,加上其他商品凑够购物津贴的优惠,最后两包价格才29,这就很划算了。
为什么有些商品要抢才有,因为真的比平时优惠很多,特别是一些大品牌,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商品都有优惠,一定要提前做功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史上最长双十一来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史上最长双十一来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