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原因终结了德国政坛的“默克尔时代”?
在欧盟内忧外患下,今日德国的变局可能会影响欧洲的进程,尤其是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但是今日默克尔的选择可能就是德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呈现,也是默克尔对自己政策应付出的代价。
德国是推动欧洲进程、世界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例如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难民问题及沙特等中东问题上,总有德国的身影。在推动这些进程的时候,必然会对德国的民众及美国等众多方面的利益构成损害,反扑是必然的。默克尔及德国的落幕也是默克尔政策及德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那么是什么原因终结了默克尔执政及德国的落幕呢?
第一,难民
随着叙利亚、非洲难民涌入欧洲,为了应对本次难民危机,默克尔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将大量的难民安置在德国。由于德国人口增长乏力,默克尔希望借此来弥补德国人口不足的窘境。但是由于文化、宗教等众多方面的冲突,难民给德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而且德国每年还有拿出大笔的资金来援助难民,这让德国民众对于默克尔政府的信任和耐心正不断流失。这种信任及耐心流失直接反应在德国的地方选举中,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选举失利,可以说是德国民众对默克尔政府信任的直接体现。
第二,欧洲民粹势力抬头
从匈牙利到法国、德国,在经济、难民等问题的刺激下,欧洲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各国的民粹政党借此迅速壮大,并且成为欧洲一股实力非常强的政治力量,而且在政府中的权利也是越来越大。这些民粹力量也是限制或者说终结默克尔时代的一股势力。
第三,美国的阻碍,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德国及默克尔的“敌视”
特朗普已经不止一次的批评德国或者默克尔了,从军事到经济,德国似乎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心中的“梦魇”,似乎德国成为美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的确,美国对德国的“敌视”也是有原因的。德国领导下的欧盟不仅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还在很多的地区事务中与美国唱反调。亦如伊核问题,欧盟计划撇开美国构建一个新的支付体系,用这个体系避免美国对欧盟的制裁。美国控制世界的重要手段就是控制美元及世界美元支付体系,美国会让欧盟制定一个新的支付体系来与美国争夺霸权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美国绝对不会让这一系统出现。
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已经开始利用欧盟内部的矛盾来施压欧盟或者解散欧盟。就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美国的时候,特朗普“直言不讳”的说如果法国退出欧盟,美国可以在贸易等众多方面向法国让步,可以看出特朗普是多么不喜欢欧盟。而且本月2号,特朗普全面启动对伊朗的全面制裁,在进口伊朗石油豁免的8个国家中,并没有欧盟的成员国,美国的目的显而易见。
因此,默克尔时代的终结有默克尔政策失误的原因,也有欧洲、美国等外部因素“兴风作浪”的因素!
10月29日,默克尔突然宣布她将放弃续任基民盟党主席,在12月初的基民盟党代会上将放弃竞选党主席,并表示在2021年从总理职位上下台。此举意味着默克尔时代行将终结。作为政坛常青树,默克尔自2005以来一直担任德国总理。引人注目的是,默克尔迄今已经连续七次蝉联“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世界最有权力的女性。默克尔的离任自然被视为是德国一个时代的终结。
为何默克尔宣布放弃最高权力之位?是她情愿如此,还是不得以而为之?恐怕不情愿的因素更多一些,执政联盟的内讧让她身心俱疲,因而便一心想“悠然归南山”了。默克尔的提前宣布辞职并非突然,实则有迹可循。这要从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说起。
第一,自2015年欧洲发生难民危机以来,德国接受了数百万来自中东(尤其是叙利亚)的难民。默克尔的宽容移民政策为其博得了国际声誉,但却给自己在国内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难民的大量涌入给德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难民奸杀德国女性的案件不止一起,民众对默克尔因而越来越不满。这造就克德国右翼政党的崛起。
第二,在2017年10月的德国大选中,右翼政党选择党”(AfD),获得了13%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三大党,震惊了欧盟和德国政坛。虽然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依然是第一大党,但其在此次大选中仅仅赢得33%的选票,创1990年东德与西德合并以来的历史最低得票率。这次大选其实已经昭示着默克尔执政的隐忧已经显现。
第三,2018年6月17日,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表示由于与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在难民问题上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基社盟有可能“单飞”,不再与基民盟结盟。自1949年以来基民盟与基社盟便一直联盟,被称为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是一个中间偏右的政党联盟。虽然基民盟与基社盟是两个不同政党,但确实德国政坛的“连体婴”,在竞选中合为一体,同仇敌忾,因而德国人一般把它们视为一个政党。虽然基民盟和基社盟目前尚未分崩离析,但基社盟释放出来的“单飞”信号无疑是在逼默克尔尽早辞职。
第四,2018年9月25日,默克尔的长期政治盟友考德在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选举中意外落败给名不经传的布林克豪斯。布林克豪斯获得了联盟党半数以上议员(125/237)的支持。9月25日考德的败选可谓是一场德国政坛上的“政治霹雳”,预示着默克尔自己党内的多数议员对默克尔已经十分不满,有点“逼宫”的意味。默克尔已经感觉到自己将会面临一场政治危机。
第五,在2018年10月的关键州选举中,默克尔领导下的执政联盟内的政党均遭遇了重挫,加深了默克尔的政治危机。在10月14日的巴伐利亚州议会选举中,基民盟的姊妹党基社盟和社民党得票均下降10%以上。在10月28日的黑森州议会选举中,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和社民党的得票率也下降了10%以上。自2005年以来,社民党一直与联盟党共同组阁执政。此次在关键州所遭遇的重挫已经预示着默克尔面临着严重的执政危机。
难民危机的发酵、右翼政党的崛起,姊妹党内部的龃龉不断以及自家议员对默克尔的加剧的不满已经成为默克尔的难以承受之重。如果再不及早宣布放弃大权之位的计划,默克尔有可能重演撒切尔在1990的悲剧,被自己党的议员们串谋逼下台。默克尔在10月29日宣布下台计划还是十分明智的选择。默克尔时代会有终结的一天,在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及时急流勇退不失为明智之举。至少,默克尔可以体面地下台。默克尔已经为德国奉献了十几年,是该好好休息了!
默克尔担任基民盟主席已有18年之久,从2005年起默克尔就一直担任德国总理,现在是他第四个总理任期。这期间,默克尔在内政外交上鲜有挑战,支持率长期居高不下。
默克尔在德国和欧洲政坛影响力巨大,其治下的德国迎来了冷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她还带领德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在欧洲层面,默克尔主导成功应对欧债危机,在乌克兰危机,伊朗核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处理得当,赢得广泛赞誉,声望很高。
在全球层面,特别是在特朗普强调单边主义的情势之下,默克尔作为维护自由主义跟欧洲价值观的旗手,旗帜鲜明的面对特朗普进行反对,为她赢得了更大的国际声誉。
把默克尔从强势地位拉下来的导火索是2015年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由于坚持开放政策,很长时间里默克尔都遭遇到来自于党内、国内和欧盟层面的多层压力。
雪上加霜的是冲击西方世界的民粹主义浪潮也波及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趁势而起,改变了德国传统的政治格局。这导致去年德国大选,默克尔的联盟党得票率不高。
经历艰难组阁后,默克尔面临多方掣肘,默克尔同意让100万难民进入到德国境内,在长期看来,会对德国的整个经济、文化、宗教产生巨大的影响。
9月25日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福尔克尔·考德败选,名不见经传的金融专家拉尔夫·布林克豪斯在党内选举中夺走了考德的主席之位,她的保守派党员在议会党团主席选举中让她的长期盟友考德出局,这凸显出对她13年统治的不满在不断增加。
10月29日,默克尔宣布放弃对基督教民主联盟(下称“基民盟”)党主席和联邦总理的连任诉求,并将于2021年结束总理任期后,彻底离开政坛。
默克尔政治生涯的阴晴变化,也折射出近年来欧洲政治气候的风云变化。默克尔被弱化,其实是整个欧洲政坛模式的一部分。民众对传统政党的信任在下降,对极端左翼和右翼政治势力的支持上升,政治版图遭遇碎片化。
从去年的德国联邦选举,到今年6月的意大利选举,再到9月的瑞典选举,都呈现出类似的情形。不过也有乐观分析认为,德国不会发生民粹党派上台执政的一幕。
德国经济状况好,能遏制民粹兴风作浪的势头。联盟党的基本盘还在,仍是德国政治的中坚力量。选择党绿党等小党,虽然选票增加,但要组成联合政府依然很难。所以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局不会出现太大的动荡,不管以后谁当总理,即便其政治影响力下降,也不太会改变德国的内外政策和基本政治理念。
默克尔的离开将会对欧盟凝聚力造成影响,为欧洲社会留下难以弥补的沟壑。默克尔即将隐退的消息赶上了一个最差的时机。如今摆在欧盟前面的是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包括英国脱欧、意大利预算危机,明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选举中大获全胜的光芒正在逐渐暗淡,明年5月份欧洲议会选举,要看马克龙能够得到多少大的支持率。整体来说,整个欧洲一体化的前景是非常不乐观的。
终结默克尔时代的表面上看是默克尔本人,实际上却是这个时代本身。默克尔的自由、包容、多元的政治风格与这个更加趋向保守,自私的时代出现了张力,导致民众更多要顺应时代,政治女强人默克尔已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不过这个女强人绝对是靠才华而不是颜值在政坛纵横近二十载。
随着难民问题的持续发酵,早有声音警告说默克尔可能导致欧盟分崩离析。其原因在于大量的难民拥入德国和欧洲,已经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德国经济,安全等深受难民问题伤害。不过默克尔的政策并非关闭难民渠道,这也导致其遭到保守主义势力的攻击。
对于默克尔而言,难民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使得默克尔苦不堪言。在一个整体趋向保守和自私的时代,默克尔所获得的政治支持率也不断减少,这也使得默克尔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选择退出。
默克尔已经成为德国乃至世界政坛的常青树和风云人物,历史不会忘了她。但是政治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遗憾的是属于默克尔的时代已经结束。时势造英雄,默克尔神采不再,但她的政绩已足够伟大。如果评价其功过是非,想必各位都心中有数吧?
(原创评论,欢迎关注)
并不是开放的难民政策让默克尔这位“政坛不倒翁”终于倒下,而是思变的民心,跃跃欲试的下属和不怀好意的政敌合力将默克尔拉下了神坛。
默克尔宣布在今年12月的党代会上不再竞选党主席,也将在2021年本届总理任期结束后放弃参加竞选,在担任党主席18年、德国总理13年之久后,默克尔终于决定急流勇退,逐渐由“欧洲无冕女王”向“退休在家的前总理”过渡。
默克尔逐渐失势始于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后,默克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放边境,收容难民,至今德国已经收留了约150万难民。怎知,大量的难民涌入令德国不堪重负,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压力倒还好说,主要是由此引发的治安问题颇为挑战德国民众的神经:科隆性侵案、慕尼黑枪击案等令德国民众不寒而栗,转而将愤怒与不安发泄在呼吁“欢迎文化”的默克尔身上。
但是,难民政策并不是默克尔下台的最关键原因。从民意上看,虽然难民政策经常被媒体炒作,被政客利用,但较大部分的德国民众对接受难民总体仍比较支持。难民危机最初爆发后,默克尔是不愿意接受难民的,结果被整天被德国媒体道德绑架。后来,希腊总理连夜打电话向默克尔求援,促其转变心意,决定接受难民,德国民众欢欣鼓舞,带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接难民回家。虽然难民入德后的种种行为令德国民众大失所望,最初的欢迎开始转为排斥,但其实把难民邀请进德国的是他们自己而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默克尔。10月14号和28号的巴伐利亚州以及黑森州选举中,主张积极接收难民的绿党成为最大赢家,也充分说明默克尔的失利并非完全因为选择接收难民。
德国民众的“喜新厌旧”,看腻了默克尔稳健的执政风格和菱形手势,才想让默克尔下台,换个新鲜面孔,换个不同风格。默克尔的党内人渴望进步,在默克尔手下万年的媳妇也熬不成婆,只有她下台,别人才能上位。默克尔的执政伙伴为了保住党内高层位置将自身的失败领导归咎于默克尔,让默克尔为基社盟、社民党的失败背锅。在野党在默克尔治下讨不到好处,希望她下台,好在德国政坛上多分一杯羹。
默克尔可能是因循守旧了些,但这并不是她被迫放权的原因,而是各方心照不宣,推波助澜,使得默克尔最终无路可走,只能放手。
美国的新奥尔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虽然我们对新奥尔良的印象往往只有新奥尔良烤翅,但其实新奥尔良是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也是路易斯安那州最发达的城市。但不幸的是,新奥尔良也成为了底特律之后的第二个经济衰弱、人口大量迁移的美国大都市。
一切都源于2005年的五级飓风卡特里娜,飓风使新奥尔良总共损失810亿美元以上,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总共有1577人死亡、705人失踪,整个911事件也只有2974人死亡、24人失踪)、设施损毁(大量民居、建筑被泡在水中),美国紧急应变管理总署属长也因为救援不够及时而被撤职。
之后的十几年里,新奥尔良的生活与飓风息息相关,最近才彻底走出飓风的阴影。(因为外国人的施工速度非常慢,灾难发生三年之后,有很多地方依旧还只停留在废墟状态,更不要说修建新的建筑了)
大量的新奥尔良人(主要是白人)受飓风影响,纷纷迁移到其他城市,现在的新奥尔良主要以黑人为主,但黑人的经济地位依旧普遍底下。
新奥尔良的公立学校中只有一所质量过硬,所以学区房比较贵,很多黑人家庭无力问津,进一步限制了城市发展。(其实很多中国游客只去了那里的花园区和法国区,并没有去过黑人聚集的社区)
不过近年新奥尔良逐渐取得了新的突破,飓风中表现良好的坎特雷尔成为新奥尔良首位女性市长,她的功绩主要是因为她带领新奥尔良人在飓风之后重新修建家园。
此外,她能当选市长也受益于新奥尔良黑人众多。希望坎特雷尔可以带领新奥尔良向前发展,给市内黑人更好的待遇。
她的当选也被视为新奥尔良走出飓风阴影的象征。
注1: 大家可能对外国的施工速度没有一个概念,举个英国人建高铁的例子,2016年英国人准备花费7000万英镑修建HS2,总共500多公里长、计划在20年内建成,大约一年只修20公里!
更夸张的是,英国工人连续工作七个月、仅仅完成了对一座老站台的拆除工作!(被英国媒体疯狂嘲讽)
最后,由于英国公司管理混乱、效率太低,新高铁工程被承包给了中国企业!为中国效率骄傲!
注2: 新奥尔良一直黑人众多,但是飓风事件之后富有的白人纷纷迁移,现在黑人更多。(底特律也是这样,白人纷纷撤离、黑人数量众多)
NBA前往客场比赛都是乘坐飞机,有没有出现过因为天气导致比赛推迟?
据我所知,还真有几场比赛是因为天气原因而取消。2012年11月1日,纽约市长宣布,尼克斯和篮网比赛因“桑迪”飓风来袭,而推迟比赛。同年,在12月27号,公牛和步行者比赛中,因为印第安纳主场遭遇暴雪袭击,导致出行相当困难,加上又是圣诞节假期中,因此选择了延期进行。其实,nba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延期进行的非常多。像密尔沃基雄鹿队基本每年都会遇到大雪天气,所以雄鹿队的客场比赛非常多。考虑各个地区天气不同,nba会对每个球队的客场主场比赛进行针对性安排,这也是其联盟人性化的一面。
感谢邀请,有!而且就在几个月前雷霆队在前往芝加哥的飞机上,机头部位被砸了一个大大的坑。所幸没有发生事故,时候安东尼甜瓜,发文表示:庆幸自己还活着。
而雷霆球员亚当斯也发文:不理解是被什么砸到的。
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一旦出现危险,全飞机的性命都将面临丧生的可能。下面来看一看NBA球队险些遇难的事件。
1960年,湖人在对阵老鹰的比赛后全对19人乘机返回明尼阿波利斯。然而,他们的飞机在高空中遭遇猛烈暴风雪,几乎所有设备都已经失灵。只能依靠飞行员的飞行经验来控制飞机。最终,凭借飞行员的专业操作,安全迫降,无一遇难。
但是总的来说,飞机出事概率极小,相比于乘坐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国市长发飓风警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