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家人患怪病4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一家人患怪病4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妈妈有精神病,时常打人骂人,我遗传她得了抑郁症,工作丢了,现在是个废人,我该怎么办?
你好,很遗憾看到你这样的情况,在精神病家庭长大是一件不那么美好的事情,但人生还是你的,不想放弃就要咬牙走下去。
说一说你的抑郁症
你说妈妈有精神病,打人骂人,相信你的童年一定很不好过,一定经历过很多同龄人没经历过的苦难。不知道你说你的抑郁症是自己判断的,还是到医院进行了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在我看来你母亲对你造成的影响可能不是因为所谓的无从考证的遗传基因,而是充满负能量的童年生活。其实在精神科,童年负性事件与很多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尤其你这样需要在精神病妈妈的时常打骂下坚持长大的童年,一定是非常不愿去回忆的。
你说你现在工作丢了,是一个废人,你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帮助你?起码你还能拿起手机来发问,说明你还没有完全放弃,那为什么不勇敢的治疗你的抑郁症,就像你小时候那样,面对妈妈的精神病也勇敢的长大,勇敢的向前。抑郁症不等于没有未来,即使比抑郁症更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也有恢复很好继续生活的例子,所以我能告诉你的是一定不要放弃。也许你真的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战胜抑郁病魔,战胜命运,用你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人生。
我们来到人世没办法选择出身,没办法选择性别,但可以选择人生的活法,是自怨自艾还是奋起抗争,在你一念之间。抑郁症是慢性疾病,长时间缓慢对我们的人生进行侵蚀,我们应该做的只有坚持治疗,绝不放弃,战胜抑郁症病魔就可以重获新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许你还有一些关于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疑问,可以随时留言或者私信我。
我妈妈在她24、5岁因为谈男朋友被家人反对得了精神分裂症,还是遗传性的,因为妈妈上面几个长辈都有,幸好妈妈有医保,一直断断续续住院,不至于流落街头。我是妈妈三十岁下嫁生下我,妈妈在工作的时候一直上好几份班,存了了点钱,被我爸爸霍霍完,我妈住院我爸都没管过,清醒的时候对我特别好,不清醒的时候啥都不让我吃,我现在也快三十岁了,我也担心遗传,压力大的时候也怕自己疯掉,我知道疯掉后的样子是什么样,所以我努力控制,不能疯,因为我疯了知道我的孩子会承受我以前一样的痛苦,宁愿父母残疾也不要精神残疾,那份痛苦非常人能体会,我也心疼我的妈妈,吃了三十多年的精神分裂症药物,我记得我刚毕业带着我妈在深圳上班,下班回来最怕就是怕我妈不见了,还好我妈跟着我从来没有丢过,上学的时候我们全家找的最长时间三个月,幸好都回来了。这个世界谁都不容易,越风光无限的表面都承受着你不能承受的压力,常常试着释怀,我现在养了小猫,如果真的有抑郁症就积极治疗,活在当下,多看看书。祝你幸福!
首先需要确认的是你妈妈的精神病、以及你的抑郁症是否经过医院确诊?还是你自己猜测或者听别人说了什么而得出的结论?
我也有过抑郁症,相信抑郁症是可以通过治疗而痊愈的,关键是你不能放弃自己。
从你的叙述形式来看,你目前的思想比较消极。你将妈妈的精神病放在最前面,似乎是为自己的抑郁症做解释和归因,但是这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关键问题是你因为工作丢了就定义为自己是个废人,不能工作就是个废人这个认知思维需要纠正。我抑郁的一年多都没工作,花的钱都是用做生意时的信誉借的。家人不理解给我介绍很多这样那样的工作让我去上班,还请邻居说服我去工作,我就是不去,但是我也没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你想要让自己好起来首先需要善待自己,无条件接纳自己,离开让你感到绝望的环境一心一意的去正规医院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去和任何人攀比。
如果有爱的人陪伴给你足够的关心当然更好,如果没有,从此刻起学会爱自己。你不工作只要不会把自己饿死就不是个废人,等到自己病情好转了去找份轻松点的,没有思想压力的工作重新开始就是了。
希望心理问题被全民重视起来,善待那些平时比较敏感多疑的人。如果你的亲人中有人抑郁了,不要逼他们去工作,更不要给他们讲道理。也不要试图去安慰他们,因为他们的感受没有抑郁过的人不会懂。你只需要知道他们病了,需要有效的治疗和关爱就足够了。
不知道怎样安慰你才好,我说说身边一个故事吧。看看能不能对你有帮助。
有个亲戚,她是女孩子,还有个弟弟。她妈妈从小就疯了,她的父亲是个浪子,情人一堆堆。别人说她妈妈是被父亲逼疯了,但我妈妈说其实她的婆婆好像也有点问题。
是遗传还是后天的,就不晓得了。
她父亲在外面风流,就把两个孩子扔给了奶奶。奶奶靠着平时其他子女给的零用钱,供养着他们两姐弟上大学。
亲戚两姐弟从小就知道家里的环境,所以叛逆之类的从来没发生过。
奶奶在亲戚第一年读大学时,就走了。后来两姐弟的费用,一直由几个姑姐承担。
亲戚毕业后,进入间不错的公司。工资10000左右,弟弟学习不好工资不高,可能就3,4000。
两姐弟一直寄居在大伯家里,因为他们的妈妈自从疯了够就有暴力倾向。原来的家已经被她弄得破烂不堪,没水没电。还不让他们两姐弟入屋。
亲戚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镇上买了套房。现在两姐弟搬到房子住了。
那个风流父亲,没钱没情还一身病。又不能不管,只能省吃省喝给他看病。
看起来还可以的,但其实亲戚压力也是大得很,也担心自己遗传到精神病。现在36岁了,谈了几个男朋友,没有一个人能接受她的家庭。
她越来越偏执,发现自己有问题后就和其他人说起她的情况。别人劝她去看心理医生,她去看了也在吃药。
其实,你们两个情况很相似。只是,她懂得生活还要继续。如果她自己先崩溃了,那她的弟弟就惨了。
生活,有时候就是让人活得很累,但生活又得继续。
希望你也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妈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我是焦虑症,我吃药12年了!不敢停药。自学心理学,妈妈不稳定,分开住,积极引导,目前还算好。痛苦过,犹豫过,但是这就是生活,积极面对。分开住是必须的!坚持服药必须的!积极引导她很难,不过有时候会有点效果,主要是自己要独立起来,三观正,自己先保持积极健康心态[呲牙]
一个人长期宅在家里会不会得焦虑症、抑郁症、社恐这些病?
🙏🙏🙏这种事说来话长咱筒短说一下 一个人长期待在封闭的空间里 长久以往自然对自身不利 会出现各种不利因素 有坏的因素我们有时无法预测 环境影响整个人的格局 出来外面溜达溜达,让阳光充满心中才正确
“宅”只是一种生活态度,焦虑症、抑郁症、社恐却是精神疾病,请不要把“宅”妖魔化!谁说“宅”就是有病?!叫他放学不要走,我们操场上见。
我老婆就很宅,只要不上班,就窝在我家的豆袋上,是能在家宅到地老天荒那种人。你别看她在家宅的时候邋里邋遢,人家之前在公司干HR的工作却是风生水起,也没见她与人相处有什么问题。现在她自由职业,就周末上班,周一到周五都宅在家,比以前宅的时间更长,每天看看书,打打游戏,写写文章,却比之前更加容光焕发。
反而像我这种天天上班,在门诊跟人打交道的人,有时候被一些病人整得都有些抑郁了。特别是一些“百度患者”,分分钟能把我纠结到怀疑人生。有时候我甚至会有缩在家不出门,不接病人的想法,那我这算不算社恐?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出现心理障碍的几率逐年升高。谁还能没有过焦虑、抑郁、社交恐惧这类负面情绪的时候?但有没有到心理障碍的程度,还得谨慎区分。得了精神病是得正规治疗的,药不能停!
人一旦长期离群索居,如果没有与旁人之间正常的交流,没有社会关系的信息互换,产生心理障碍的风险确实将会有所提高。但是,“宅”可不是离群索居。一个人之所以选择长期宅在家,不愿出门社交的原因,可能仅仅只是嫌麻烦,不想与不相干的人相处。也有可能只是本来工作就很辛苦,宅在家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舒服更自由。干嘛非得出去跟不喜欢的人进行无谓的社交?难道不待在自己家出去浪才算心理健康?医学上也没有这种说法嘛!
特别是现在快过年了,年轻人放假回家就喜欢宅在家,长辈们就吐槽我们不出门社交(走亲戚lol),甚至搬出“长期宅在家不利于心理健康”这样的话来。还好精神科医生对于精神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大量完整、详细而真实的病史,严密检查之后才能下结论。可没有说靠“宅”就给下结论有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的,我也宅,但我可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不然我还咋给别人看病哟?onz
我只想说,我们宅在家有啥不好的?有更多陪家人的时间,有更多自由活动,还特别省钱!干啥非要把我们逼出去嘛?工作那么辛苦,平时哪有时间宅?
别再纠结宅跟焦虑、抑郁、社恐的关系了,有病的人选不选择宅都得治,没病的人宅不宅都很健康。医学的事儿交给医学,生活的事儿交给生活。人间不值得,开心一点儿不好吗?
宅会得焦虑症、抑郁症、社恐吗?先听我说一对夫妻的故事。
我家同小区有一个老奶奶,每天自己买菜烧饭。我很奇怪,难道她一个人住?年纪那么大了不是应该儿女来做吗?我妈说,她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我更奇怪了,媳妇不出来买菜吗?不做饭吗?我妈又说,她儿子做的工作是在网上的,每天不用出门,所以他非常宅。
那他媳妇呢?儿子宅,媳妇难道也宅?我妈笑着说,媳妇刚娶时是买菜烧饭,很正常的与人交往,但后来没几天,儿子就不让她出去了。她不愿意,儿子就要离婚。后来慢慢地,这两个人都变得很宅,一年不出几天门。
一件奇事啊!
一个开朗乐观,自信满满的人,会不会宅?他忍不住要认识更多人,忍不住要见识更多,肯定会走出心门,走出家门。
宅不是得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的原因,而是抑郁、社恐、焦虑的结果。是因为不敢与人交流,才选择了封闭心门,封闭家门,选择了宅。
就像我家邻居,那个儿子自己社恐,不愿意出门,还要求媳妇宅着。那媳妇是真的变宅了,变社恐了?我想不是。如果她离婚,过自己喜欢的日子,她还是会变成原来的自己。
所以,宅会得焦虑症、抑郁症、社恐吗?不会。是焦虑症、抑郁症、社恐让人变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家人患怪病4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家人患怪病4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