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上广深楼市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上广深楼市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线城市全面降温,上海领跌,杭州逆势大涨,原因何在?上海房价下跌趋势会持续吗?杭州房价上扬是楼市反弹信号吗?
不存在领涨或领跌,先涨的先容易跌,后涨的也许也会后跌,行情总会轮动。过去上海北京确实房价有下跌,那是因为楼市政策异常严厉,有钱人的上海,自然在政策松动后继续吸纳有钱人。至于杭州,不算反弹吧,过去杭州曾经阴跌过好几年,直到这一轮才开始补涨。
首先,“上海领跌”这话一定不够客观,可能是某一个楼盘或区域,在某个阶段有所下跌,也可能是部分二手房业主“以价换量”,但不能就此认为“一线城市全面降温,上海领跌”。
其次,抛开上述对定论的商榷,可能最近的上海部分楼盘调低价格、部分区域成交价格环比有所下跌,这个原因更多在于“疫情之后部分卖家急于出手导致的以价换量”,但不能一叶障目地就此认为上海楼市疲软。
第三,所谓“上海房价下跌趋势”,需要从两个方面全面考评(1)现在是疫情后期,市场还在重开阶段,部分业主和部分房企因为“赶业绩”而让价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具体的市场行情需要等到平稳期再来评判(2)提请所有读者注意,数据的价值需要“数据够多、时长够长”来评判,才能展现趋势和参考价值,所以“环比上个月”的参考性非常有限,倒是可以用“同比去年此时”来看这个问题。
最后,关于“杭州逆势上扬”,我们关注到杭州近期的摇号中签率非常低,也可以看出市场饥渴导致的报复性消费。杭州和上海的最大不同,在于购房者塔基的构成,杭州特征在于“本地客群、改善庞大”当然也少不了一直以来对浙江“藏富于民”的传说,导致杭州房价供需的倒挂,结合2022年亚运会以及本次疫情中浙江的亮眼表现,都让自住客对杭州居住的性价比充满信心,投资客也会第一时刻嗅到杭州的城市提升气味。
一线城市全面降温?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借用老孙的人民大学校友(有些高攀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老师的一段文章节选作为导语——“房价统计数据,几乎毫无价值”。
之所以马光远先生语出此言,是因为他是非常了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位经济学者专家。房产领域业内人士都知道,像京沪深这样的大城市房价统计数据,往往根据的是当地住建委的网签数据。
“网签数据,严重滞后!”
为啥这么说?众所周知,当一套房子进行交易时,从草签合同、交定金、验证购房资质(是否违反当地限购政策)、进行网签、办理过户、银行按揭尾款放款等过程,至少需要2至4个月。而在这其中,网签往往就需要2至3周的时间。
所以,一套房子的网签数据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以网签数据作为房价统计依据,恐怕很难反映当地楼市实时动态。也就是说,《一线城市全面降温,上海领跌》有些标题党的味道了。
其次,由于疫情特殊时期,3月份我国各城市的房产交易依然还处于“冻结阶段”。新房售楼处不能进入,二手房小区也不能进入,实地踩盘考察都不允许的情况下,何来交易而言呢?所以,这样的一个“3月份全国房价统计数据”又能有多少准确度呢?
上海领跌?
还是请大家先看下图。2月20日,上海徐汇滨江地块被香港置地联合体以310.5亿元拿下,刷新了2014年中民投以248.5亿元拿下的上海董家渡地王记录,成为上海新的总价地王。
新地王产生,上海房价却领跌,傻傻分不清?!
其实,原因很简单,还是第一个问题中回答到的两方面原因:1、统计数据是否合理全面,2、疫情之下的楼市交易被动冻结。所以,上海的购房者不必太在意这次“领跌”,反而更应该对“解冻之后”的楼市回暖充满信心。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支柱行业,京沪两地作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一直起到表率作用。倘若魔都楼市真的出现了大跌,所连带造成的大部分人群财富稀释,甚至因此产生的社会民生问题,都是上层领导不希望看到的。
今天下午,在央行召开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司长邹澜再度表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调,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反而对经济伤害更大。所以,京沪深三地乃至一些二线城市的房价,今年依旧还是“稳”的预期,大涨大跌都不会出现。
杭州房价上扬?
请记住”房住不炒“的调控政策!并且将其深刻领悟。
从2017年3月份北京打响本轮全国楼市调控的第一枪以来,各地住建委等有关部门,用”一抽屉政策“的方式方法牢牢进行着房地产的管控。以北京为例,2017年初的”317”政策堪称史上最严:认房认贷(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记录均计入)、离婚一年内算为“第二套”购房资质,上浮首套房、二套房按揭贷款利率,商住房项目禁止银行按揭贷款…
从“317”政策出台至今,北京史上第一次,三年房价没涨!
而一些二线城市,在2017年一线城市开始调控之时,成为了大量投资热钱涌入的地方。在2017至2018初的时候,很多二线城市房价来了一波普涨,杭州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同行者还有成都、重庆等。
但是步入2018年后,全国楼市调控再度加码,涉及的城市遍及二三线。从此,“房价稳定、横盘微跌”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目前,“哪敢出头,立刻被打”。而杭州近期出现的房价上扬,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每年初全国楼市的“小阳春”惯例所造成,每年初都会有一些积攒的购房、换房需求被释放出来,于是成交量增多、房价微涨,这很正常。
但是,之所以称其为“小阳春”也是因为它的时间短暂,只有短短的1至2个月而已。当积攒的需求消化之后,房价再度回归合理状态。所以,有关目前的杭州房价上扬现象,不能将其定义为楼市反弹的信号。
“房住不炒”大旗下,刚需、刚改购房者不必恐慌,更无需因为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不实报道,就盲目跟风,不顾实际需求去买房。百姓一辈子没几件大事,“房”是其中之一,一定要看准了再出手。
房产复苏为什么从一线城市开始?
房产复苏从一线城市开始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因素:
1. 经济发展:一线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其经济实力和吸引力较强。当经济复苏时,一线城市通常是第一个受益的地区,因为它们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2. 人口流动:一线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流动性,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和迁徙。当经济形势好转时,更多人口选择前往一线城市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这会带来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加。
3. 城市规划与政策:一线城市通常具有更完善的城市规划和政策支持,这可能包括土地供应、建设项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刺激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房产市场复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一线城市往往是房产复苏的起点,但随着复苏的蔓延,二线、三线城市等地区也可能逐渐受到影响并开始复苏。因此,在具体的地区和时期,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线城市一季度房价呈现明显差别,为何北上广深房价涨速差异如此显著?
首先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某种程度上是有些失真的,尤其在二手房方面,网签价格会存在一些滞后。不过即便如此,不可否认一线城市一季度的楼市和房价表现,出现了明显的分野,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和深圳。
深圳方面,4月16日公布的70个城数据显示,深圳3月份的二手房以单月环比上涨1.6%的涨幅,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同比涨幅也达到9.7%。而北京的二手房环比涨幅只有0.2%,同比更是下降0.7%。笔者的朋友,在北京的房子,前阵子也是降价三十万才成交,这和深圳一天一个价的涨幅,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其实套用那句“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房价逻辑,就很好理解了。
先说政策。北京和深圳的调控力度都相当严格,比如深圳是限购、限价、限贷、限售和限户型五限政策。不过有两个背景不得不提:第一,深圳在去年底取消了豪宅税,直接刺激了二手房交易;第二,深圳去年叠加大湾区和四十周年的利好,有着强烈的上涨预期。第三,疫情期间深圳成为避险资金的重要集中地,这给楼市的升温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再看土地。土地是决定楼市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可供开发的土地少,意味着住宅的供应会相对有限。
如上图所示,在主要城市的城区面积中,深圳比北上广和重庆天津乃至东莞都要低。如果算全域面积,深圳的土地更加少得可怜了,1996.85平方公里相当于什么概念呢?只有杭州的九分之一。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异常紧张,这一两年来关于深圳和周边城市合并的传说一直甚嚣尘上。这也导致,深圳的住宅供应很容易出现短缺。所以像2019年,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面积,只有北京的一半,它正是两地住宅供应情况的一个缩影。
最后看人口。在这点上,北京和深圳几乎可以说是两个相反的典型。北京虽然人口体量两千多万,但为了配合功能疏解,户籍政策相当严格,常住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增长。比如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
深圳则不同,为了吸引人才,它的落户政策很宽松,正所谓“来了就是深圳人”,本科生落户还可以拿到市一级1.5万元、区一级1.5万元的补贴。因此,近两年深圳的人口增长都是名列前茅。比如2018年是增长49.83万人,排在全国第一。2019年是41.22万人,排在全国第二。
别看深圳的常住人口只有1300万多,但实际管理人口早就突破了两千万。加上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涌入,楼市的需求自然会异常旺盛。加上土地紧张、供应有限,以及政策利好的接连砸来,深圳楼市不升温才奇怪了。这些条件是北京所不具备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深圳的楼市火爆,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大涨的主要在西边的宝安地区,且主要是学区房。这也反映出深圳这座城市的特征,发展快,但是教育资源和土地资源一样紧张。这些综合因素的叠加下,一季度的深圳楼市,才像熊熊火焰一样燃烧了起来。
谢邀。
北京。2017年出台限制人口措施,新增人口指标控制极严厉,控制了需求端,房价也就涨起来不易。
上海。国际金融大都市。一部分有钱人出于资产保值需求,会加大上海房产的投资力度,因而其价格会进一步上涨。
深圳。
2019年8月18号国务院宣布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19年11月11号的双十一深圳豪宅税减税政策。
2020年3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3152套,环比上升279.8%。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一线城市房价累计上涨1.47%。其中,深圳房价上涨4.07%,涨速相对较快,北京上涨0.83%,上海上涨1.51%,广州则下跌1.23%。
深圳的房价涨幅如此大,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既有因为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策利好,以及豪宅税放松的刺激。也有深圳今年经济特区四十周年,或有大礼包的看好预期。也有疫情期间,全国资金寻找避险去处,而落户最宽松的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成了资金涌入之地。
而北上广的房价涨幅则是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上广深楼市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上广深楼市变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