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范仲淹谥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范仲淹谥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
答案:范仲淹谥号文正。他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文正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年少时家中贫穷却坚持读书。
答案如下:
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公。
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领导了北宋时期的国家改革。又领导了北宋时期的文学改革。去世以后被谥号范文正公。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只有范仲淹和曾国藩两个人被谥号文正公。
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是邠州,后移居到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的谥号叫文正。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以及文学家,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做出的贡献对后世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在地方治政、守边都是有成绩的,而且在文学方面是特别突出,他倡导的思想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被追封为什么?
范仲淹是北宋的一位名官,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在为官期间,清政廉明,一身正气,坚持正义,一心为国为民,主张革新,不屈不挠,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特別是他的名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来备受广大人民群众赞颂,更说明范仲淹有着心胸宽阔,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范仲淹的一生是正气浩然的一生,在他逝世后,宋仁宗赠其为文部尚书,授谥号文正,追封为楚国公。
范仲淹的谥号?
文正 文正,是范仲淹去世后朝廷给予的谥号,以表彰他济世治国的千秋功绩和先忧后乐的高风亮节。
范仲淹谥号他去世后十七年,宋徽宗下诏赐“忠烈”,苏州官吏便在天平山西麓建忠烈庙。范仲淹的谥号?
他的谥号是文正,作品集就是以谥号命名《范文正文集》。
中国古代,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曾国藩等。
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为: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为什么范仲淹的谥号叫“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谥号文正文正,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也就是说,能够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忠君爱民。 “文正”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范仲淹谥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范仲淹谥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