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直击端午全国人从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直击端午全国人从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为何明知如此还有那么多人非要去,错开节点岂不更好?
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了才找到答案!
错开高峰期到景点旅行确实是个好主意,在旅行的旺季不但人满为患就连门票费用 住宿费用餐饮费用都要比平时高出不少!除了这些上厕所可能都成为一件难事!
直到我上班了才找到答案那就是时间,如果想平时找点时间出去玩比登天还难,每天加班也是一种常态,之所以造成景点拥挤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平时都很忙,只有在法定假日才有休息选择出去玩!
除了一些季节因素或者特定时间因素造成的人满为患之外大部分都是因为时间因素造成的!
随着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是越来越高,旅游便成为了受欢迎的一种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更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为何明知如此还有那么多人非要去,我认为形成这种现象有几下几种原因。
一.现在我国法定的假期也就那么几个,一家人平时忙于工作或者上学,也只能在这几个假期中团聚在一起,他们会在这难得相聚的时间里出去旅游。
二.每到节假日、黄金周前新闻媒体都广泛的宣传介绍有关各地、各景区的“旅游大餐”,营造了一种社会氛围,使有些人形成趋众心理而去旅游。
三.还有一种就是攀比心理,周围的同事、同学、朋友节假日都出去旅游,而自己却呆在家里,感觉没有面子,所以也要出去旅游。
四.最后一种就是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喜欢人多的感觉,在节假日期间去旅游也会感觉非常开心。
我虽然喜欢旅游,但我会尽量避开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出游,这样会使旅游的感受更好一些。
主要是因为时间协调不了。
一年到头,节假日就那么几个时间段,如果不在节假日的时间选择出行,那么其余的时间根本就没有机会出去旅游。
如果已经工作,工作时间至少是955,一般来说一周最多也就两天连续的休息日,这点时间不够出去旅行,而且这些时间一般会被其他的安排占据。但是,法定节假日不一样,因为是国家规定,如果你是周末报了什么课程班或者其他的什么,节假日也不上课,这就给了自己充足的理由可以出去。
如果是学生,大学以前,这个时候假期多,有寒暑假,但是这个年龄段的都是未成年,要出去旅游势必要有家长或者退一步讲也需要成年人陪同,问题转回来,成年人的工作时间是规定定死的,规律的放假时间只有节假日,为了协调成年人的时间,旅游时间又变回了节假日。
综上,在繁忙的工作生活里,节假日就成为了大家集中出去旅游的时间。
毕竟,如果可以选择,又有谁想去和人挤人挤人挤人啊。
除了节假制度的无奈一外,可能还有很深的科学道理。
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就会人潮汹涌,大家都知道会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呢?这背后除了休假制度的无奈以外,可能还会有科学道理,科学家称为“群居习性”,“集体行为”,“从众心理”。
在大自然中,我们见惯了成群的鸟,成群的鱼,成群的蜜蜂。还有让人震撼的非洲角马大迁徙,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迁徙。可是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科学家关于集体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菲利普· W.安德森有一句名言:" 东西多了,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比如匈牙利物理学家 维克塞克, 在 1995 年观测鸟群中的运动规律时发现,当群体内的密度足够大时,会出现速度的突变,比如突然集体掉头等行为。
群居生活是大自然强加给人类的一种生活习性,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也具有群居性。残酷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有些种群的动物因此选择了群居生活的方式。它们共同觅食、共同防御外敌入侵,共同繁衍养育后代。它们互惠互助,像一家人似的在一起生活。这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特征,对于整个族群的发展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爱扎堆生活,也是人类远古以来的遗传基因。
所以群体生活,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生存策略,虽然我们现在对群居生活不像远古时期那样必须了,但骨子里还留存着远古的记忆。
大家好,我是旅游爱好者皮皮猴,明天就是小长假了,想必不少人今天都已经去景点了,之前我看新闻报道说端午小长假,很多热门景点依旧会出现拥堵的情况,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大家非要去呢?而不选择错开节点呢?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谈谈看法,具体表现在这几点:
一是平时大家都很忙,家长忙工作,孩子忙学习,甚至很多人周六日还要加班,根本没有时间出去旅游,所以,只有等到节假日的时候,才有空带着孩子,家人出去旅游。
二是热门城市,旅游资源更加丰富。一般情况下,节假日拥堵的都是一些很热门的景点,比如:安徽黄山,杭州西湖,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等。以“成都”为例,有部分是外省游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省内游客,他们来自雅安,自贡,内江等城市,毕竟长假时间较短,于是就会习惯性选择离家比较近的景点,外省游客和省内周边城市游客叠加在一起,从而导致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现象。
三是大家对于旅游信息的接收度有待提高。其实,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些比较不错的旅游景点,但对于多数游客而言,他们所了解到都是知名度比较高的景点,比如:云南大理,丽江古城,所以,提到去云南旅游,会习惯性去大理,丽江,却不知道云南周边也有一些不错的古城,比如:巍山,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很深厚的古城。
四是小众景点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几乎都有一定的名气,所以也有部分会选择去小众景点,但却发现当地的基础设施有待提高,比如:住宿条件,餐饮条件等等。如果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宁愿去一些拥挤,但各方面设施却相对完善的热门景点。
五是喜欢热闹。我身边不少朋友说到小长假去旅游就十分高兴,在他们看来,人多才热闹,存在这一想法的人可不在少数,但这部分人也间接使得旅游景点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
之前我也比较习惯小长假的时候出去旅游,主要原因还是平时上班没有时间,记得2015年国庆节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北京,感受了“人挤人”的旅游模式以后,我就开始选择“错峰出行”,这样在旅游的过程中,你才能更加放满脚步,深刻体会到旅游的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为什么中国旅游业具有很强的韧性?
随着目前全国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旅游景区正在有序复工。由于客流量小等原因,许多文旅企业也面临着复工复产难、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但人们的旅游需求不会消失。
旅游企业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积蓄能量,就能为疫情过后的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旅游平均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恢复。但是,中国不符合这个规律,应该很快会恢复。”这次疫情在春节期间暴发,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佳节,看似人流多,但从景区景点等旅游消费场所接待的人数总量看,不如“十一”黄金周、“五一”劳动节,所以,本身季节是可控的。
另一方面,疫情恢复时正值春夏之交,不用特别刺激,就会有人出游。“基于疫情防控组织有力,我们的恐惧感很快会消除,社会从众感会越来越增加。现在已有人出来旅游散心,说明恐惧感正在慢慢消除。”
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在逐渐恢复,在恢复过程中,会形成我们的“经济绿洲”,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会释放出来。
从这点来讲,今年的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可能不会特别理想,但是国内旅游业恰恰遇到了一个机会,这也符合我国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趋势。“我们已经形成了旅游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潜在心理。
可以预见,宣布疫情结束时,很可能有一个巨大的消费高峰期出现。”
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升级,旅游业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也在不断提速。
为此,很多企业创新复工复产的形式,比如通过互联网开展旅游产品的预售,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促销推广;
也有一些企业、景区开启“线上旅游”模式,推出在线看美景、看展览、看演出;有些旅游企业正积极研究政策,在朝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发力;
还有些旅游企业对从业者开展业务培训,为行业转型升级储备更多人才……这些积极尝试将在疫后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尽快战胜疫情挑战、重现发展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扬帆起航正当时。疫情虽然让旅游业错过了春节,但旅游业的春天必将到来。
新华网旅游频道已经推出《“疫”后花开 迈向诗和远方》大型融媒体专题,关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展示行业最新动态,让更多游客疫情之后相遇更精彩的风景,感知中国文旅行业的韧性。
旅游业是敏感性行业,但也是韧性十足的行业。2021年上半年,顶着疫情的压力,上市旅企们普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据新旅界(LvJieMedia)统计目前已发布半年报的旅企,营收普遍同比100%-300%,部分旅企业绩已超2019年同期。
微度假、周边游引领复苏
8月16日,天目湖(603136.SH)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1年1-6月营收2.27亿元,同比增长125.9%,并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7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亿元。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天目湖营收为2.19亿元,净利润约5300万元。需知这一业绩,还是在春节期间各地零星疫情、号召减少不必要出行的干扰下取得的。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疫情并未减弱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反映了旅游市场内循环效果显著以及我国旅游经济的韧性。”陈礼腾说道。
“无论是与去年国庆节假期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的同比,还是与劳动节、端午节假期恢复程度的环比,我们都可以从官方数据得出结论:依托国内超级大市场,我国旅游经济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情境下全面复工复产复业新阶段,旅游消费信心全面恢复,旅游发展潜力全面释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与端午节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了28个和39个百分点。人均每次旅游消费也有明显增加,旅游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进一步稳固,全年旅游发展预期有望从谨慎乐观转向相对乐观。
另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专项调查,“二次出游”意愿强烈,假日效应向节后溢出。长假期间35.8%的游客选择“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中长线旅游变为省内游或近程游”,跨省游的比例为29.1%,出行距离300公里以内的占比83.5%,不少人在假期中段返程后二次短途出游和多次本地休闲。
戴斌表示,结合宏观经济和疫情防控形势,结合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旅游市场表现,我们对第四季度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保持乐观的预期,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陈礼腾看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是行业发展必然选择。目前,旅游产品存在大众化、同质化等问题。在疫情推动下,个性化、品质化旅游需求进一步提升,旅游业也孕育更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人为什么也要过西方情人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算推进,除了经济开放,中西方文化也在不断融合。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影响和禁锢了几代人,大家思想观念需要解放和开放,对感情的追求也愈发的强烈,西方的情人节让年轻人找到了表达浪漫的出口。
相当一段时期,人们对感情,对性比较压抑,情人节的出现,人们不在害羞,情人之间相互表达爱意也更加自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直击端午全国人从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直击端午全国人从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