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刘邦文化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刘邦文化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国时期有哪些很有趣的打油诗?
民国有哪些很有趣的打油诗?
打油诗用语浅显、通俗甚至有时鄙俗,所以经常能博大家哈哈一笑。顾哥玩什么吆喝什么,武侠名家梁羽生写过很多诗话杂评,其中就有几篇介绍了几首很好玩的民国著名文化人打油诗。
欧阳予倩是著名的话剧艺术家,抗战期间他和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在桂林,有两首打油诗在文化人中流传很广。
其一: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意,梦魂又欲到西厢。
这首诗有个名字,《杜门诗》。当时,他非常欣赏年轻作家端木蕻良,就把自己想写但还没动笔的一个剧本题材推荐给他,欧阳予倩还几次到端木住的小楼去催他动笔。那会儿端木正忙着写一个京剧剧本《柳毅传书》,准备给柳亚子祝寿演出之用。后来怕经常被打搅(当然去的人不止欧阳予倩一人),于是就从门到楼上楼下都贴上“谢绝来宾”的字条。结果一次欧阳予倩来后见到那堆字条,就戏题了这首诗,钉在房门上。
虽是打油诗,但不脱文人习气,文词比较“雅”,下面再介绍一首“粗”的。
(图片来自网络)
刘半农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以诙谐风趣知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曾在号称“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上写过一个打油诗专栏,其中有一首《赠拜古先生》,诗曰:
古人亦是人而已,古人放屁未必香。
怎把古人干矢橛,捡来细嚼当香肠?
古文中“矢”与“屎”通。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作者之一,曾经和钱玄同以“双簧”手法,掀起了新旧文化的真正激烈碰撞。这首诗是在讽刺顽固的复古分子。
民国时期有趣的打油诗不少,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先后主政山东的两位军阀张宗昌和韩复榘。
奉系军阀张宗昌从小读书不多,曾经当过土匪。他被人们称之为“狗肉将军”、“五毒将军”、“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发迹之后,为了附庸风雅,曾经作了一些打油诗,这些打油诗如下: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皇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无题
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
不知他娘是哪个?
混蛋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
他叫我去那样干。
真是一群大混蛋,
全都混你妈的蛋。
接替张宗昌主政山东的是西北军的韩复榘,韩复榘出身行伍,为了舞文弄墨,这位韩主席也写了不少的打油诗。
一次,山东雷声隆隆,韩复榘诗性大发,随即吟出一首
咏闪电
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
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赵四风流朱五狂, 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这是马君武的两首打油诗,说的是少帅沉迷温柔之乡,歌舞升平的忘记了日本军都已经打进沈阳了。尤其是前一首流传甚广,我认为仿的是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其二,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其实把这几位女中给当成了杨贵妃陈圆圆了。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给背黑锅了!其中赵四都知道是赵四小姐 朱五指的是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铃的五女儿湄筠。据说朱五小姐有一次在巴黎的一个会场看见了马君武当面质问他,马博士我就是朱五。马于是落荒而逃从此两个人在没有见面!可见这个喷子老马无中生有别有用心的穷酸书生嘴脸!朱五小姐嫁给了张学良的秘书朱光沐。
蝴蝶当时是电影明星,后来成了李宗仁的丈母娘。是戴笠的女人本来和张还有往来的但是经过马的写一首诗两个人就很少见面了。及时登报澄清也无济于事了。因为马是有影响力的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当时是广西的大学校长,他的言论还是有杀伤力的。
至于张学良为什么没有放一枪一炮就不得而知了。
民国时期有很多有趣的打油诗,其中很多是对实事的讽刺和戏谑。
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如鲁迅先生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
还有一些打油诗则是民国时期一些不通文墨的人附庸风雅的产物,如军阀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手下兵有多少,不知家里钱有多少,不知自己的姨太太有多少。张宗昌土匪出身,胸无点墨,却好吟诗,甚至整理出一本《效坤诗钞》,到处送人。且看看他的诗作,大部分都是打油诗,如《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如《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如《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再如《俺也写个大风的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欢迎大家关注交大女博士,有关于教育、文化、历史的问题,欢迎大家向我提问。
当然是马君武的那首圆圆曲了!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虽然这首诗前两句有失实的地方。但是最后一句确是永远无法辩白的。不管张学良最后做了什么努力或者补救,都改不不了日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东三省。
这首诗有女人又有对当时名人的嘲讽更有对日本人都恨。个人觉得最有趣,最有名。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巧合,巧到让你不敢相信?
铸造天子剑
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秦始皇祖父)年间,沛县刘翁在路上遇一道风仙骨之人,授予他一把神剑,他说:“此剑是殷朝时期的灵物,现赠送与你,希望你能代代相传。”
从此老刘腰上就多了一把宝剑,时不时的招摇过市。一次来到大山深处,见有人支起烘炉大炼钢铁,他感到奇怪,就问他们在干什么。
铸造工人说:“我们是上天派下来的铸剑师,正在为天子铸剑,需要你腰里的宝剑作为基料。”
老刘说:“我这剑锋利无比,入水可斩蛟龙,陆地能杀虎豹。魑魅魍魉,莫能与之争。既然你们给天子铸剑就给你们吧!”说着解下宝剑投入烘炉之中。
顷刻之间,烟焰冲天,遮阳蔽日,天空阴暗。
剑成,铸剑师把剑送于刘翁,说:“请你传下去,定能平定天下!”
刘邦斩白蛇起义
说完了刘翁,再说刘媪,刘媪是刘邦的妈,刘翁是刘邦的爹,但是从《史记》上说的来看,他这个当爹的不是刘邦的亲爹,他被老婆刘媪带了绿帽子。让我们来看看怎么回事?
刘媪有一天感觉有点烦,就独自一人出来闲逛,来到大堤上被春天自然优美的风光吸引,陶醉在这大好时光里。感觉有些困倦,就倚在旁边的石头上小憩一会。
此时天忽然变了,就见彤云密布,云层低垂,一条赤龙飞舞盘旋,缠附在刘媪身上做了人龙苟且之事。
睡梦之中的刘媪打了一个激灵,一种美妙的感觉布满全身,迷迷糊糊地享受着这似是而非的通畅。
刘翁见天气变了就拿着伞出来找刘媪,他恰恰看见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吓得也不敢声张,这也太窝囊了吧!自己的老婆被龙上了,就怕了?
接着,烟消云散,一切恢复了正常。
从此以后,刘媪就怀了孕,后生下刘邦龙脸阔目,一张立体的脸明显不随刘翁。老刘心里明白,也不敢声张。刘媪见儿子不随老刘,想解释,可也无从谈起。
秦朝后期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秦始皇为自己修陵墓,刘邦作为基层干部,领人去干活,民工在路上跑掉的不少。
刘邦冒着杀头的罪解散了民工。很多人见他仗义,就奉他当了老大,于是他们躲进山里以待机会。
一次,喝醉了酒的众人,夜晚行路,突然有人发现一条大蛇横在路上,众人皆惊。
刘邦拿着老爹传下来的天子剑,大笑道:“大丈夫反则反而,何惧一蛇!”于是挥剑斩杀。
这就是著名的“斩白蛇起义”!
西汉兴于“蛇”而败于“蟒”
从此以后,刘邦逐渐强大,并率先接受了末帝子婴的投降。后经楚汉之争夺取天下,建立强汉。
汉平帝驾崩后,安国公王莽立汉宣帝两岁的玄孙广陵侯子婴为皇太子。并由王莽居摄,总揽朝政。
不久他又“顺符命,去汉号”,篡权改国号为“新”,废黜了子婴,封他为定安公。
这在历史上太巧合了吧!第一,是刘邦斩蛇兴汉,后西汉又亡于莽,这真是兴于蛇也败于蛇(蟒)。又,刘邦接受子婴的投降,而,王莽也是接受了子婴的被“禅让”。
西汉历史也太巧合了。这种巧合竟然与中国传说中最具有灵性的动物“蛇”有关系。
还有一个关于刘邦斩蛇的神奇传说。
刘邦斩蛇前,白蛇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会还的。你斩我头,我就篡你头,你斩我尾,我就篡你尾。”
刘邦怒道:“那么我就斩你中间。”一剑把白蛇从中间斩断。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投胎王莽,穿越到西汉,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
《史记》上对刘邦斩蛇的这一段说道:有一老妇人,在刘邦斩蛇后哭儿子,有人问她为何而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
问:“谁杀了你的儿子?”
答:“赤帝之子,杀了白帝之子。”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得到那把天子剑有关系吧!
一组有趣的巧合,来自毛子大哥,这个巧合也可以称之为规律,乌拉!
从俄罗斯(前苏联)领导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历届俄罗斯领导人,他们的形象方面,都是上一个有头发,那么下一个就是头发稀疏,甚至秃头。这个规律可以称之为【秃头定律】。
列宁没头发。
列宁
斯大林有头发,而且茂密。
斯大林
赫鲁晓夫没头发。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有头发,而且浓密。
勃列日涅夫(右)
戈尔巴乔夫没头发。
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有头发。
叶利钦
普京没头发。
普京
梅德韦杰夫有头发。
梅德韦杰夫
普京没头发。
普京
这个定律大概率还会持续,因为目前来看,普京的继任者目前主要有3位人选,分别是现总理梅德韦杰夫,现国防部长绍伊古和现副总理罗戈津,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有头发的!
巧合有时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无法解释,而又真实的存在。
霍去病与汉武帝的托孤:汉武帝把霍去病把弟弟托给自己的事谨记在心,霍光最后成为朝中重臣;霍去病托孤后,四年后去世。霍光也履行了承诺,把汉武帝的托孤之事做得非常出色,完成汉武帝生前未了心愿,破匈奴、定西羌、设立西域都护府,把大汉从盛世带到极盛之世。巧合是,汉武帝托孤后,也是四年后去世。
(汉武帝)
其实,霍去病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次简单的托孤,就托起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也没有想到自己信守承诺,履行诺言,最后成就的是自己的江山社稷。
而且,霍去病暗示托孤到第二次真正托孤,中间整整相差了三十年。
汉武帝第一次向霍光表达自己以后靠其助力,但最后真正临终重托孤也相差三十年。
两个四年,两个三十年,也是耐人寻味的。
(霍去病)
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吗?或许是因果,是酬谢,是有付出就有回报。
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是名将,他善骑射,懂得用兵策略,利用大迂回,穿插作战的方法,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是大将卫青的外甥,汉武帝的卫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在卫皇后得宠的时期,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凭借的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裙带关系。
霍去病出生时没有一个正当的名分。因为其母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家奴,但是却非常有姿色。
(霍去病)
当时,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也在平阳公主家服役,之后,卫少儿与霍仲孺互生爱慕,未婚生子,就是霍去病。
但是,霍仲孺却没有打算娶卫少儿的意思,之后服役结束就走人了,然后另娶他人。
霍仲孺是缺席在霍去病的成长过程中的。后来,霍去病当了大将,主动去认父,羞得其父匍匐在地,愧疚不已。
霍去病却不计较,带上了弟弟霍光。
(霍光)
此后,发生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了,卫青、霍去病、霍光都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
虽然后来,随着卫子夫年老色衰,渐渐不得宠。再加上宫中的蛊惑案件的发生,卫子夫和和太子刘据被坏人诬陷,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最后的不得已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矫诏举兵反击,诛杀了坏人江充。但是最后卫子夫也自杀,而刘据也最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
母仪天下达三十八年之久,含冤被废的卫子夫,直至其曾孙汉宣帝即位之后方真正平冤昭雪。
(卫子夫)
《汉书·外戚传上》:宣帝立,乃改葬卫后,追谥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
汉武帝驾崩之后,霍光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辅佐幼主刘弗陵,把持朝政,权利非常大。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汉纪十四》: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汉纪十四》:霍光、金日、上官桀共领尚书事。光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卫子夫)
霍光的成长轨迹,离不开哥哥霍去病的举荐支持,也离不开其姨母卫子夫的支持与影响。
但霍光谨小慎微几十年,从未为卫子夫平反昭雪,也是怕一着不慎,误了自己前程吧。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1.三百多年前,溥仪的先祖努尔哈赤在抚顺的一个小城市起兵,建立大清基业,300多年后,他的后世子孙溥仪在抚顺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
2.1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领导了沿海地区抵抗英帝国主义侵略的鸦片战争,结果由于受到排挤,被调走,抵抗失败,香港被割让给英国,100多年后的1985年,他的玄孙凌青(原名林墨卿)代表新中国向联合国递交关于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中英条约。
3.金日成出生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天——1912年4月15日。
4.戴笠,字雨农,他坠机而亡的那个地方叫做:困雨沟。
5.马克吐温生于1835年,死于1910年,根据天文观测记载,他出生和死亡的两个时间点,哈雷彗星都正好经过地球。
6.顺治皇帝作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6岁登基,开启了统治中原的历程,200多年后,宣统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6岁的时候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7.刘邦只比秦始皇小3岁。
8.汉平帝年号“元始”元年,那一年正好是公元纪年的元年。
9.丘吉尔死于脑溢血。
斯大林死于脑溢血。
列宁死于脑溢血。
罗斯福死于脑溢血。
9.中国近代史开端于南京,终结于南京。鸦片战争中,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近代史开端,1949年,解放军攻占南京,终结近代史,开启现代史。
有些巧合确实令人难以置信,但的确又是事实。
(一)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清帝国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抚顺)举兵,宣布七大恨,决心与明朝中央政府开裂,开启了大清国的开国历程,一路顺风顺水,历经十帝,开创近三百年基业,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新中国成立,阴差阳错地被安排到抚顺劳动改造。如果把大清朝比作一个人的话,就是从哪里来的又回到原点,从抚顺开始犯事,最后回到抚顺服刑。
(二)怎么来的怎么回去
1643年,皇太极驾崩,孝庄太后带着福临孤儿寡母入关,福临在北京登基,是为顺治。
1912年,裕隆太后以皇太后的名义颁布《退诏令》,溥仪一夜之间失去了帝位,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驱除溥仪,孤儿寡母出京。历史惊人的相似!
(三)叶赫家族败坏大清
叶赫部族不服建州女真的欺压,遂依靠大明中央政权,成为努尔哈赤的死敌。后来皇太极用欺诈手段打败叶赫部,出尔反尔灭了叶赫部。
叶赫部的贝勒布扬古投降后,被食言自肥的皇太极缢死。布扬古死前发下诅咒,叶赫部就是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了建州女真。
后人就拿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作为例证,这种说法虽然有点穿凿附会,但在民间很有市场,所以就流传下来了。
你知道的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打油诗是什么?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小巧俚俗诗体,这里的俚俗是指世俗、民间的意思。这类诗用语不拘于平仄韵律,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具有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读完令人莞尔与回味。
就我知道的,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打油诗是这一首:
邻家小妹满二八
美貌容颜赛过花
儿时一起过家家
我是爹来你是妈
最有意思:这首打油诗前两句“邻家小妹满二八/美貌容颜赛过花”描述中,一位年满16岁,美貌如花,娇艳盛开,充满活力的青春美少女——邻家小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很接地气。描写内容散发着故乡的烟火气息,极大的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那缕缕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愁。
最有情趣:后两句“儿时一起过家家/我是爹来你是妈”中,“过家家”想必是很多曾经年少的你我他(她)都玩过的童年游戏。几个男女小玩伴组成一个家,用泥巴、瓦片、小草、树枝、树叶、石子、沙子、作业本纸等制作成锅碗瓢盆炊具,以及各种各样的家具、食物,模拟结婚、劳动、煮饭、吃饭、休息等种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感同身受这一充满童趣的特殊经历,令人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特别是那位扮演小伙伴的妈妈,模拟自己“新娘”的俊俏邻家小妹眼泪汪汪的模样。
总之,少小离开故土,这首打油诗自幼就一直陪伴着我。远走他乡,每当读起它,总令我追忆起曾经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以及那些曾经年少,童心飞扬的儿时玩伴们,特别是那位一起“过家家”的美丽“新娘”——邻家小妹。迄今,在我心目中,她也成了一首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打油诗。
——End——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一首与大家不重复的所谓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打油诗。
突然间,想起了童时老人们给我们讲的一些谜语和字谜,老实讲,我不敢打保,象此等谜语和字谜就是打油诗,但我却不想否定或者固执地认为它们似乎与打油诗有着紧密、无间的联系,别笑我老朽愚昧、自以为是,闲来凑趣,敬请包涵!
一、百万雄师卷白旗,天子无人去征西,秦王不保余元帅,骂镇的将军无马骑。
(谜底答四个字)
二、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愁人去掉心头事,终身不挂一丝麻。
(谜底答四个字)
看罢上述二则谜语,大家想必会“一目了然”了吧。
谢谢大家!
我上高中时,听一个同学讲过一件事,他说他们以前上初中时,有一个调皮的同学,写过一首打油诗。
在七十年代,我们上学时,作文课一般都是两节课,在这两节课里,老师在黑板上出一个作文题,然后要求同学们在这两节课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
事情是这样的,他们上初中时,班里有一个同学比较调皮。有一次上作文课,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要求同学们在两节课内完成一篇作文。
在这两节课内,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在写作文,只见大家时而皱着眉头,咬着笔杆沉思,时而笔尖不停地在纸上沙沙地写着,时而又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同学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在这两节课内,一定要写好这篇作文。
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地写着作文,只有一个同学顽皮地左顾右盼,也不时地埋下头写一小会,然后开心地笑着,有时也会皱一皱眉头,好象在思考着什么。
离作文课还有近二十分钟,就要下课了,只见这位同学站起来,大声朗读一首自己写的打油诗:
天上星地下落,
我在学校受折磨。
老师打我又骂我,
还说我偷懒不干活。
老师呀,
赶快把书钱退给我。
买一糖块雪一雪,
你看快乐不快乐!
全班同学,听他朗读完,不论男同学,女同学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有的眼泪都笑出来了,有的笑的肚子疼,有的笑的东倒西歪,正当全班同学都在哄堂大笑的时候,谁也没注意到,老师不知什么时间,从教室的后门进来了。
老师走到写打油诗的同学跟前,拧着他的耳朵,把他带到讲台上,面朝同学们站下,这同学一副做错事的样子,低着头,红着脸,一声也不敢吭。
后来,老师给班主任老师讲了一下,班主任老师罚这位同学站了两节课才算结束。
友友们,这位同学的打油诗有意思,有情趣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邦文化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邦文化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