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时地铁能当防空洞用吗?
首先一个字:能。
事实上,地铁的修建原本就兼顾了人防工程。而不光光是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大型建筑的地下室,在设计的时候,都要兼顾人防设计,并且在完工后,还要经过当地的人防部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随着人类相互杀戮的本事越来越大,空中打击也越来越致命。在强大的空中力量面前,战争前后方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无辜平民受到战争“间接伤害”“误伤”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更不要提原本就是以消敌国人口资源为目标的战略打击和战略核打击了。
因此,有足够的防控掩体,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伤害,保存实力。
但是建设纯专业的防控掩体耗资巨大不说,平时的闲置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因此,在民用建筑中的地下部分作为军民两用的建筑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一种消耗平衡,甚至可以在和平时期产生效益,在战争期间保护生命,可谓一举两得啊。
战时地铁不能当防空洞用。地铁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地图上标明详细而准确,站口明显,战时如果用作防空洞,敌方就会根据你的地图轰炸你,准确无误,在地铁里人员将无处可逃,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让我们看看美国在阿富汗用炸弹之母攻击塔利班的坑道,一次就炸死了近百人,这些人并不是被直接炸死,而是被窒息而亡,炸弹之母实际上就是一种窒息弹,这种炸弹在地下空间爆炸,释放出大量的可以爆燃的物质,例如,碳粉,镁粉,铝粉等高能爆燃物,在初次攻击进入地下空间后,这些物质迅速地在地下空间弥漫,达到这些爆燃物的爆燃极限就会发生爆燃,以极其快的速度将地下空间的氧气消耗殆尽,在地下空间形成二次或三次爆炸,地下空间的温度急剧升高,使地下空间的人员被直接炸死,烧死,窒息死。我们再看看地铁,地铁的出入口是地铁最薄弱的地方,是最容易攻击的地方,如果人们在地铁站的大厅进行防空,这就成了炸弹之母这类武器施展最好的舞台,如果人们深入地铁轨道深处,像炸弹之母的炸弹,在地铁口的大厅爆炸后,将迅速地把地铁通道里的氧气消耗殆尽,使人们窒息而死,就像煤矿的瓦斯爆炸,烧死,烫死,窒息死,所以万万不可到地铁里去防空。
我个人认为,现代防空不应再钻什么防空洞了,而要加强导弹防控体系,让来袭敌机,来袭导弹无法命中,在空中将它们消灭,给人们一个安定的生活,就是要搞防空洞,也要散,小,多出口,避免人员密集,防止人员的大规模伤亡。这又让我想起伊朗对美军基地的导弹攻击,美军基地防空地下建筑不可谓不坚固,出入口不可不尾部隐蔽,当伊朗的导弹来袭时,没有攻破地下掩体,没有人当场死亡,但时隔不久美军报道了几十人因伊朗导弹攻击而脑损伤,由此可见被动的躲藏已经不行了。当然这里不包括国家战略掩体,这些国家战略掩体另当别论。
为什么石油涨价,天然气也涨价?未来还有哪些会再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石油和天然气虽然都是“同根生”,但是两者的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主要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影响,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天然气储量较低,大量的天然气需求依靠进口。全球天然气主要是分布在中东和欧亚,中东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38.4%,欧洲及占比为37.8%。从国家来看,天然气储量最多的为伊朗,占全球的21.4%;俄罗斯、卡塔尔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也非常丰富,分别占比为15.9%、12%和11.7%。而我国传统天然气占比仅为1.5%。
4、进入冬季,受供暖需求,天然气需求自然增大,在市场供应量有限的情况下,价格的上涨也是必然的。
综上,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供小于需造成的。在未来,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会上涨,这是必然的。
德国成为俄罗斯的“俘虏"?特朗普为何指责德国推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美国长期以来就一直反对德国和俄罗斯合作建立“北溪二号工程Nord Stream 2 project‘’ 。于6月12号,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到访的波兰波兰总统A. Duda 时,对记者说:默克尔的德国政府与俄罗斯合作建立北溪二号工程无异于把柏林自身变成俄罗斯的‘’俘虏captive‘’。并对德国进行威胁或制裁。
(北溪二号工程)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反对“北溪二号工程”,其理由不外是:
其一,包括北约组织成员在内的欧洲国家将会在能源方面过多的依赖“对手”俄罗斯。
因为,长约1200公里,预期2020年下半年完工的“北溪二号工程”,将会提供欧洲1/3的天然气。一旦俄罗斯像目前对待乌克兰那样威胁停止提供天然气,欧洲将会在缺乏能源的“天寒地冻中僵硬瘫痪‘’,失去了防御能力。会对俄罗斯欲所欲求,最后听命于俄罗斯。分化和瘫痪了北约组织。
其二,美国特朗普政府失去了一笔巨大的生意。
特朗普政府曾经多次承诺,如果德国不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美国可以买天然气给德国。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在“抢”美国的生意。
其三,俄罗斯在“北溪二号工程”的投标竞争中,把美国和丹麦的能源公司排除在外。
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俄罗斯以“北溪二号工程”作为一种战略手段,除了表面上,这是一宗“不公平”的生意之外,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有意分化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不和”。
(特朗普:叫你不要建立北溪二号工程!默克尔: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特朗普说美国派军队和花费大量的金钱来保护德国免于俄罗斯的威胁。而德国不但没有支付应有的北约组织会费,还打算把大把大把的钱“送给”俄罗斯。特朗普所指的北约组织会费就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北约成员国承诺在2020年时,应该把所交的北约组织会费提高到GDP的 2%。而实际上,德国在2018年所交的会费只是1.2%。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对特朗普政府退出包括“环保协议,伊核协议”等等的一系列国际多边协议,对特朗普加以回击。
特朗普和默克尔最近一次会面是在法国举行“诺曼底登陆纪念日D-Day。”的时候。然而,就在见面的前几天,默克尔在对美国哈佛大学师生的讲演中,也不放过调侃和讽刺特朗普的机会。她对台下的学生们说:“把墙推翻,不要把谎言当真理( tear down the wall , not to treat “lies as truth.” )。虽然她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出是那位美国领袖,但她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疑问:她在暗讽特朗普!她的隐喻得到学生们的欢呼。
特朗普对德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继续与俄罗斯合作建立“北溪二号工程”的举止,做出了威胁。除了威胁要对所有参加该工程的各国公司进行经济制裁,还以撤出和减少美国驻地美军作为威胁。目前美国在德国驻军约有三万左右。美国已经把其中的约2000重新布防到波兰基地。
而俄罗斯方面对于特朗普的“俘虏说法”和制裁威胁形容为‘’毫无根据的恐吓(blackmail)
总而言之,美国特朗普政府所做所说的一切都离不开维护“美国优先”的根本利益,站在美国的立场,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为了维护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极力反对“北溪二号工程”,甚至把工程的合作者德国形容成“俄罗斯的俘虏”,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说呢?
特朗普这样就不对了!既然担心德俄合作的项目,会使德国受害、“成为俄罗斯的俘虏”。那么,劝说人家就是了,人家不听,让它被俄罗斯俘虏,受苦受难德国自己的事,何必动肝火,指责人家呢?特别是,还要对德制裁,让外人感到莫名其妙!
这就让人怀疑了,特朗普代表的美国,是对德国真心实意为其好呢?还是粗暴干涉,要把德国往坑里推呢?特朗普会为德国好吗?应该不会。因为他的口号是“美国优先”,美国利益第一。从来没有德国优先的意思,怎么可能突然关心德国人的安全来,警告会被俄罗斯俘虏。诚然,当俄罗斯人的俘虏不是好事,德国人历史上也当过,好像十有八九,是要永远留在那里的冻土层里了。但是,双方天然气管道是生意项目,俄罗斯卖燃气,德国购买使用,公平买卖,有什么危险吗?没有,何必要用最危险的语句去形容呢!一看就是别有用心。进一步看,这是让德国服从、服务于自己。德国成了奴隶,没有自己的自由;总理默克尔,也成了喜儿(虽然老了),要继续服侍恶霸特朗普了。所以,什么德国会上当,会成俄罗斯俘虏都是扯蛋,真正目的就是德国要听美国,不能自己和俄罗斯建立优厚经济联系。
德国不生产能源,相当部分从俄进口。特别是近期,双方合作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输送项目,是对德国十分有利的。供气足价格低,当然是好事了。但美国来气了!它也想出口天然气,占有欧洲市场。但是,美国目前没有这个能力,也非短短几年就能成功的。它是想让德国听它的,拖下去将来给美国。至于现在,当然是自己克服、想办法了。德国当然不干,自己还要花高价进口,眼下俄罗斯却不让合作,美国给不给补贴呀!特朗普这什么都没有,就这样一个黑老大,怎么办?
特朗普作为黄世仁那样凶神恶霸的确十分可怕,但是,默克尔也绝不可能任由川普欺凌。最低,普京也可以当一把大春,解救一下老喜儿,所以,他们坚持下去北溪二号肯定会成。到时他们都能得到美好的生活,毕竟,普京手里也有枪🔫,谁怕谁呀!
谢小秘书邀
特朗普素来口无遮拦,常常突发惊人言论,不仅敌友不分肆意羞辱,还使当事人不知所措。
“克里米亚本来就属于俄罗斯,因为那里的人说俄语”。
”德国发动了一战、二战,给法国带来了什么呢?当我们美国人赶来时,法国人已经开始在巴黎学德语了”。
“德国已成为俄罗斯的俘虏。因为他们从俄罗斯获取大量的能源,支付了数十亿美元。
如果说特朗的言论羞辱了乌克兰和法国,那仅仅是心血来潮有感而发。
但特朗普羞辱德国,就绝仅不是不满德俄能源合作、要阻止德俄推动北溪2天然气项目那么简单。
俄德关系极其特殊,美国一直担心它俩再次联手。
在历史多数时期,德俄等同于一家,两国在二战打成尸山血海只是一个意外。
俄罗斯22个沙皇9个有德国血统,被俄罗斯尊称为大帝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具有纯正的普鲁士贵族血统。她率领俄罗斯打赢了第五、第六次俄土大战,打通了黑海,夺取了克里米亚,为俄罗斯对外扩张做出了卓越贡献。
德俄在历史上还四次瓜分过波兰。
二战后苏俄关系暧昧,德国默认苏联割走了东普鲁斯,两德合并时德国给苏联支付了巨额分手费,给弱不禁风的俄罗斯提供了大量资金和食品援助。
德国是俄罗斯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对德贸易一直保持顺差(2018年顺差86亿美元),若俄德北溪2项目投产,俄罗斯对德顺差将超过每年100亿美元。
美国对德俄走近的担心已转化为强烈的不满。
德国在北约不愿多掏钱,不购买美国军机,还消极怠工懒散;德国不看美国脸色,主张欧盟与俄罗斯发展务实经济合作,带头推进北溪2项目;德国还在维护伊核协议、坚持自由多边贸易等与美国唱反调。
德国不出钱,还不听话。在北约
特朗普觊觎欧洲的能源市场,特朗普在给美国大量的页岩气储备寻找市场,而德国和欧洲国家的能源市场,是美国页岩气最理想的出口市场,如果美国能垄断欧洲能源市场,这或许会是特朗普备受争议的总统生涯中仅有的政绩,也是特朗普带给美国经济的最大贡献。
德国和欧洲其它国家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如果德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建成,通往德国的天然气管道能满足欧洲国家10%的天然气需求,欧洲国家庞大的能源市场,让特朗普垂涎三尺。
特朗普向盟国收保护费,特朗普掀起关税大战都是短期经济行为,如果能垄断欧洲能源市场,才是特朗普给美国经济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特朗普不惜一战代价也要埋葬德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要以政治外交的强硬手段抢下欧洲能源市场这块巨大蛋糕。
美国一直在加大对俄罗斯经济的制裁力度,美国不会给俄罗斯再次崛起的机会,而从经济上摧毁俄罗斯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上已经出现严重分歧。
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不希望继续制裁俄罗斯,而希望加强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加强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德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在美国加大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背景下,德俄达成的协议,这无疑激怒了狂躁的特朗普,特朗普咆哮德国已经成了俄罗斯的俘虏,这就像是一头愤怒的公牛,在向德国冲撞。
特朗普封杀德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谓一石二鸟,特朗普既可以把俄罗斯挤出欧洲能源市场,进一步打压遏制俄罗斯经济,让俄罗斯经济崩溃,政权颠覆,最终让俄罗斯再次分裂解体,特朗普又可以让美国的能源垄断欧洲市场,在欧洲大陆的能源市场上,只有俄罗斯是美国强大的竞争对手,俄罗斯被美国赶出欧洲能源市场,美国就会独霸欧洲能源市场。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特朗普指责德国推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称德国为俄罗斯的“俘虏”。这是因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建成,标志着俄罗斯和德国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提升,而美国对德国乃至欧盟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减弱,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特朗普着急而又无奈。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作用:输送天然气,促进德国和俄罗斯关系的提升。
北溪2号线经波罗的海直接连通俄、德两国,俄罗斯将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德国,再由德国向欧盟其他国家输送,每年俄罗斯可向德国和欧盟国家输气55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天然气输出量将翻一倍。
其实从北溪2号线开始建设时,美国就坚决反对,其中部分东欧国家如波兰也反对。波兰等国家反对,是因为担心该管线没有从本国通过,俄罗斯将减少天气然输送,本国的过路费收入将减少;
而美国认识到,2号线的建成,将促进德国和俄罗斯关系的提升,这也有可能进一步促进欧盟和俄罗斯改善双方的关系,因为如果俄罗斯控制全部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那么美国在遏制俄罗斯的过程中,欧洲国家将不会站在美国这一边。因此美国反对是必然的。
美国阻止不了北溪2号线的建设。
美国的反对没有成效,其实除了这个项目确实对德有好处外(这将提升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因为其他国家的天然气经过德国转送的,德国获得了掌控权),关键原因还是美国的实力下降,对欧洲的掌控力在下降。
另外,特朗普动不动就要对欧洲加税,让欧洲国家增加北约军费,强势要求欧洲不用华为5G等,欧洲国家已经认清了美国的本来面目(只讲利益,不管敌友),因此开始脱离美国,走向独立决策。前段时间,特朗普到了英国受到了游行队伍的“欢迎”。
北溪2号线将于今年年中完成。特朗普对此有点无奈,只能羞辱一下德国。这就是现在的特朗普的形象!
心有主宰33 期待你的 关注!
谁能简述一下伊朗白色革命的过程?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 在这种形势下,巴列维拟出了“白色革命”的6条原则,于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陆续增加到12条。这12条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
- 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
- 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
- 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
- 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
- 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
- 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
- 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
- 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 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
- 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
- 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巴列维的这些改良主义措施,是他早就有的一项宏伟计划,即引导伊朗脱离中世纪的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计划的头一步。
但“白色革命”在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在某些方面还使巴列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和不可克服的阻力。
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
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
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
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
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国王的计划遇到了麻烦,农业产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1963年,伊朗爆发「白色革命」,又被称为「国王和人民的革命」。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希望通过全方面的改革避免「红色革命」的爆发,同时能够彻底粉碎宗教领袖发动的「黑色革命」,最为重要的是巴列维希望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于是称为「白色革命」。这次改革在特殊的背景下展开,其中以土地改革为中心,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伊朗「白色革命」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计划,一直持续到1979年巴列维退位。1963年1月,巴列维颁布了改革的六项方案:(1)土地改革;(2)森林和牧场的国有化;(3)出售国营工厂的股份筹措土改基金;(4)工人参加企业分红;(5)修改选举法,给妇女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6)成为「知识大军」,降低农村文盲率。
1967年巴列维又新增加了「白色革命」的内容:(1)成立农村「卫生大军」;(2)成立「开发大军」;(3)成立「公正之家」;(4)水源国有化;(5)制订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6)行政改革,即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反对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
1975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巴列维又增加了7项改革方案:(1)扩大企业自主权;(2)反对投机倒把;(3)实行免费教育,对象限于愿意在毕业后义务为国家工作一定年限的大中学生;(4)国家免费供养两岁以下的儿童;(5)在城乡实行社会保险;(6)反对贪污腐化;(7)反对通货膨胀。巴列维发动的「白色革命」总计19项内容,主要涉及土地改革、政治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内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局面,极大地改善了伊朗社会的面貌。
白色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色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思想来源于德意志19世纪的“白色革命”,当时德意志公民表达的是自由民主与民族统一相结合的意愿,并在1848年革命中成功的体现出来。
在这种形势下,巴列维拟出了“白色革命”的6条原则,于1963年1月26日提交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陆续增加到12条。这12条的主要内容是:1.废除佃农制,凡是大地主占有的土地,均应重新分配给农民所有。2.全部森林属于国家所有。3.将所有政府经营的工业企业出售给合作社和个人。4.这些出售的企业所获利润,应由劳资双方分享。5;修改选举法,准备实行普选,特别是妇女都要参加普选,6.要建立一支知识分子大军,凡是应服兵役的高级中学毕业生,均可担任教师。7.要建立一支由各科医生所组成的卫生工作者大军,到农村去进行免费医疗工作。8.要建立一支促进农业发展的大军。9.在所有的农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10.全部水利资源属国家所有。11.制定全国性城乡建设的规划。12.改组所有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并全面改进国民教育。
巴列维的这些改良主义措施,是他早就有的一项宏伟计划,即引导伊朗脱离中世纪的落后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计划的头一步。但“白色革命”在执行过程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收效,在某些方面还使巴列维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和不可克服的阻力。
土地改革计划得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它对封建地主和贵族产生了政治影响,多少世纪以来破天荒第一次使他们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拥有2000个村庄的封建大地主家族就有27个。巴列维在几年内把占伊朗可耕地四分之一的125万英亩土地,分配给了3万多户农民。但是,农民们发现,由于国王下令实行“农商”组织形式,他们必须把刚领到的地契换成有名无实的股票,然后在这种新的集约农业企业中成为领薪水的职工。他们的幻想破灭了。对他们来说,土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股票仅仅是一张纸片。一下子被拉进政府办的合作社的农民,同样灰心丧气。
他们纷纷离开村庄,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国王的计划遇到了麻烦,农业产量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取得长足进展。
至今
在促进现代化方面,油轮码头、大型贮油库和石油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1976年伊朗原油产量达1.9亿吨,占中东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76年石油产量为2.948亿吨,出口2.722亿吨,当年出口石油收入达234亿美元。铅矿、铜矿、铁矿和煤矿,都进行了大力开采。钢铁厂以及其它金属冶炼厂,产量也都在不断增长。从1971年到1973年,伊朗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伊朗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到1977年人均收入已达2200美元。此外,在交通、电信、电力、社会福利、卫生、教育等领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60年伊朗小学入学人数为27万,到1977年超过1000万人。文盲也从百分之八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五。1977年,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有了自己的住房。
结果
经济的繁荣使腐化之风迅速蔓延。王室成员靠充当中间人捞取巨额合同佣金,他们常常是通过他们掌握多数股票的公司进行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军官也利用职权,收受大笔贿赂。赌博机构和娱乐场所到处出现,吸毒者日益增多。由于进口先进技术,外国技术人员随之大批流入,加速了伊朗都市生活的“西方化”。西方影响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朗一处煤矿爆炸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