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猛将中,许褚和典韦究竟谁更厉害?有何依据?
其实那个时代的武将没有谁高谁低的,关羽,张飞,许褚,典韦都属于大汉型,人高马大,力量打,武器也重,一般人扛不住他们得猛砸胡抡,赵云,马超等属于武功好,会使用巧劲,比较灵活型的,吕布,太史慈等属于两者中间型的,武功也不错,力量也可以,所以不好说谁更厉害,就像关羽对阵夏侯惇一样,不管是大刀猛砸,还是拖刀挑砍,夏侯基本都能闪躲或抵挡,其实吕布还是很厉害的,只是他光环太多,胆子又小,生怕自己输掉,不敢力战
首先谢邀请,其次回答这个三国迷一直有兴趣讨论的问题,就是三国英雄得战力对比,排名较多,一共24位,但是开头的前六名,顺序没变: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夏侯惇,夏侯渊),二张(张辽,张郃)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文鸯与姜维,在这里能看出世人对与典韦的评价还是非常之高的,而许褚则在八位,对于这点倒是有人很是不服,因为他不管对张飞还是第五名得马超那都是不虚的,对此咱们慢慢分解这两英雄。
- 典韦原是张邀下属后归曹操,但我记得看一本书上写的则是夏侯惇之一招兵招到的,其人长相魁梧,善用一双八十斤大铁戟,臂力过人,善恶分明,腿部有十多个小戟,类似于飞刀,曾今濮阳战吕布,一人一戟无一虚发,后又持双戟挑死吕布四副将,后又进濮阳城单骑救下被困曹操,这战曹操极为看重典韦,后于曹操征战张绣,后绣因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反,典韦在无双戟而还喝醉的情况下,独守营寨大门,殊死恶斗,用手持人击打,徒手杀敌约200多人,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死,被曹操赞为古之恶来!
2,许褚,这老伙是在一个山谷间偶然发现,后就追随曹操,此人容貌雄毅,勇力过人,自典韦战死就继承了警卫人员这个岗位,极其忠心,凡是对曹操有辱骂之人,杀!管你是谁!对曹操有刺杀之心,杀!官渡之战,曾今把欲杀曹操所有刺客皆杀,许攸在官渡立奇功,因侮辱曹操,被杀之,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独战吕布30余回合不分胜负,曾夜战马超,打个平手,后醉酒打张飞,后不敌张飞,被曹操称为此吾樊哙也。
从上面咱们一一分析,二人都余吕布能力站几十回合,但典韦则更是立杀四将又与吕布死战又救曹操,后醉酒情况下还能死斗200余人,无兵器情况下,而许褚则是醉酒情况下打不过张飞,说明还是比典韦差一点,但虎痴并不是就比张飞差,论武力勇猛程度则不相上下,所以典韦更强。
擅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因驱猛虎过涧,被奉命寻找人才的夏侯惇认为是奇才,推荐给曹操,由于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后曹操欲为父报仇而进攻徐州,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被困于濮阳西寨,典韦以十余枝短戟刺杀敌军,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又挺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此后曹操中陈宫之计被困于濮阳城中,典韦拼死保护曹操逃出四处起火的濮阳城。后张绣投降曹操不久后由于曹操侵犯其叔母而再度反叛曹操,其部将胡车儿请典韦饮酒,将其灌醉,乘隙偷走其双铁戟。张绣发动叛乱,典韦独身一人于曹操营帐辕门前奋力抵挡敌军,终因寡不敌众,背后中枪,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
曹操之武猛校尉。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友人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初属张邈,后与人不和,杀人外逃,因逐虎过涧而被射猎中的夏侯惇所见,异其悍武,引至军中荐与太祖。其时帐前牙门旗既长且大,风吹欲倒,军人莫能持定,而韦竟以一手稳之,众皆以奇力为异,太祖称其「古之恶来」。太祖讨吕布於濮阳时,韦奋力勇战,为太祖所异,又因忠诚谨重,自此引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至宛城,张绣先降而复反,先令胡车儿暗盗韦双戟,再引军急迫太祖本营。韦守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
许褚在汉末时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贼兵入侵。当时汝南葛陂贼兵万馀人攻打许褚,许褚寡不敌众,战得精疲力尽,箭矢也用完了,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御敌。当敌兵冲上来时,许褚飞石退之,于是贼兵便不敢靠近。直到粮食将尽,许褚假意与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贼兵把牛迁走后,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馀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我自己觉得两个都挺厉害的,都是曹操帐前的人。你们觉得呢?
从三国志来看,由于许褚跟随曹操时间长,功劳大,对许褚的描写多些。“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而典韦“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从这来看,是许褚更厉害。但典韦死的那么早,名声与记载能那么详尽,说明曹操更喜欢典韦,所以典韦才有很大的名声。根据曹操对能人喜爱来看,典韦肯定比许褚武力高强,才能让曹操更喜欢。
典韦和许褚两个人肉搏的话,谁更厉害,这个要看是演义中,还是正史中的典韦和许褚了。
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一回中,典韦和许褚交过手,两个人算是平手。
当时,曹操听从了谋士荀彧的建议,东征陈地的黄巾军,取得大捷。曹洪斩杀了何曼,李典生擒了黄劭,而典韦追击败走的何义。
何义被许褚生擒,典韦跟许褚讨要何义,许褚说:“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典韦大怒,执双戟大战许褚。两个人从辰时打到午时,打了整整一上午没有分出胜负。中午稍作休息之后,两人又从中午打到了黄昏,还是没有分出胜负。后来,曹操施计,挖了陷坑才抓到了许褚。
由此可见,典韦和许褚两个人肉搏的话,在《三国演义》中是不分胜负的。
再来看看《三国志》中关于典韦和许褚的记载。
典韦是“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长的非常魁梧,臂力很大,想成为一名江湖侠客。从这里看来,典韦的武功不错,善于格斗。
典韦的兵器是“一双戟八十斤”,感觉这个重量就是步行的节奏,肉搏应该很强。
许褚是“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这是《三国志》中记录的有身高的几个人之一。八尺相当于现在的1米9左右了,加上腰大十围,感觉这体型比蒙古摔跤手的体格棒多了。
许褚力气比典韦更大。在守卫褚壁时,“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许褚可以拽着一头牛的尾巴拖行百余步之远,这个比典韦持八十斤的双戟难度大多了。
所以,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典韦和许褚肉搏,许褚取胜的几率更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国武将排名的民间流传版本,“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可见,在民间是认为典韦比许褚厉害的,典韦第三,许褚第八,这个估计主要是典韦舍身救曹操,带来的加分项。
如果按照类似现代散打的回合制肉搏,典韦只要能坚持到最后,因为他善于格斗术,点数上应该有优势,会取胜。而许褚更壮,力气更大,耐力久,没有时间限制的话,时间久了,典韦会落下风,许褚就会赢了。
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按演义,因历史上的阵前玩单挑的不多。其实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和人物都是因为小说写的太好了,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书。在古典小说阅读量名列前茅,最吸引读者的是人物的塑造,栩栩如生展现在你面前。典韦属顶级力量型,武艺已达顶尖级偏下一点,可惜没和吕布单挑。许褚也是力量型,武值相当高。二人大战一天不分胜负,曹操用典韦保镖战死后许褚继任来看,典在战力上应稍强于许。许死战马超成名,但白马坡延津口却不见许出面。和徐晃一块围土山对阵关羽,二人被关奋力杀退。定军山酒后押粮草被张飞十几合挑下马,对比一下还是有所不如典韦。
如果三国人物看了《三国演义》,三国人物对自己的形象会说些什么?
答:曹操:凡是说我是“贼”的,他就是贼!
刘备:我的国号是汉!曹操、孙权生气才叫我蜀。
诸葛:过奖了!
关羽、马超:哈哈哈哈哈😄😄😄……
张飞:马超也能和我打持久战?
许褚:马超看见我腿都发抖……
周瑜、鲁肃:天太冷!烤烤火🔥吧,烧什么呢?《三国演义》。
吕布:貂蝉是干什么的?
刘禅:我自己能站起来,还能行走。
蒋干:莫名其妙!
典韦:吕布的箭?我视而不见!
刘封:我告诉你们什么叫认贼作父。
司马昭:你们知道个屁!
廖化:我做先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张辽:颜良是我和关羽指挥的部队斩得。
徐晃:文丑是我指挥的部队斩得。
孙坚:华雄是我指挥的部队斩得。
曹纯:蹋顿是我的部队捉住得。
曹植:我二哥没逼我七步做诗。
太多了……不一一例举了。
赵云:没有我《三国演义》还能看吗?
三国人物貂蝉会说,我去,你们这些人,乱瞎评论,容我出门画个妆容拍个照放朋友圈,亲,记得点赞呦
张飞拖着一把杀猪刀在那吆喝"那斯,说的就是你,怎么把你爷爷我写成了一莽汉,待爷爷收拾你们",刘备道"翼德老贤弟,莫动粗,以仁义治人而非动武,快快引我进去痛饮三杯共商大计"
锵锵锵,身高五尺的关羽路过,刘备一看,此人有种大将气度,我定要和他成为兄弟,刘备道"敢问义士尊姓大名""本人关羽"关羽道,"哦哦哦,原来是关义士,幸会幸会,可否容我一起小酌三杯"谈着谈着三人一见如故,谈着谈着刘备说" "已到深夜…
很少有人能够异想天开作此假设,但既然进来也就随便说说。
其实《三国演义》中,作者是较为客观地对一些重要人物作了一番描述,但少有恶意丑化某一个人。
纵使是在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点违背君之礼,但也客观地描述当时处于乱世,诸侯四起各自立王,并非他一个,而曹操本也是扶汉立献帝为王,若自己退位,天下仍然大乱。
当然人总是有优点和缺点,当曹操看到后人这么骂他,自然十分恼怒:我真的这么可恶吗?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多疑,杀人太多,曹操也只能对自己说:“我大概也是这副德性,罗贯中小儿并没说错多少”。
刘备就最高兴,既仁义又礼贤下士,对部下大臣信任有加,样样都好!
唯独孙权就有点气:“我怎么一点出息都没有,丢了妹子又折兵”
写作其实也无法概括人的所有美丑,而人更应懂得宽容和自我批评,人家说得对的就应赞同接受,说不对的也不要生气,留一点风度和大度,几百年以后人家是怎么写你?那只有现在就做好自己。
刘备一一
益州成都市中心的皇宫太玄殿中,刘备伏案阅读明人罗贯中的名著《三国演义》,木刻本的雕板实在太漂亮,规整的仿宋体刊印于益州书坊,这是特别制版为皇帝阅读的善本。
锦官城的中心,子时尚有车马驶过的声音,不过,一声大笑惊得宫内一棵大树上的群鸟飞扑,刘备几乎笑出涙来,书中焦点也是泪点,刘备高大的身躯映在宫帏大蜀锦上,他对侍立一旁的赵云笑着说,罗贯中在书中说我一共哭了七次,哈哈哈,朕岂是好哭之人!
“朕初次与将军见面,我们互揖而别,却说“二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赵将军,你我都是在战场上生死相托的兄弟,这个罗老先生咋个这样写哟,你我岂不成了巜战国策.魏策》中的魏安釐王与龙阳君上演的那一出“龙阳之癖“吗?
赵云大惊失色道:陛下,这是书场艺人所编写的东西,不必在意。
”赵将军,你的确是我心中爱将,罗老先生说我们见面三次,我都执手而泪,把我与成一个窝囊废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朕要残忍.....”
侍卫送上一杯花茶,刘备小饮一口,待侍卫退后,刘备向赵云叙及一桩往事。
刘备说巜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不能够算到三弟身上,那是我干的。本朝姜维幕僚陈寿记得很清楚:“汉灵帝未年,刘备讨伐黄巾军有功,被授予安喜县尉,郡督邮因公路过安喜县,作为地方官,我前去拜访,却遭到他的拒绝,我一气之下闯了进去,我手臂特别长,一个直冲拳打得他娃鼻血长淌,飞起一脚把他踢到院坝中间,把我的随身的大印挂在那厮颈上,老子不干了!”
“这件事罗贯中咋个就写成三弟干的喃?这些烂文人,罔顾事实。”
其实三弟是一个白面书生,一员儒将,却描写成“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飞虎将军模样,当然,这个可以有。
周瑜一一
周瑜正在府中临池小轩听古筝演奏,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周公谨,三十多岁官拜东吴大都督,在金陵已经成为多少少女、怨妇们心中的偶像,罗贯中对我的描述倒也客观存在。
不是我周大都督吹嘘,连名扬千古的苏东坡在我当年指挥千军万马火烧曹营的黄州赤壁,专门为我写下巜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国演义》把“羽扇纶巾“写成诸葛亮的服饰标配,其实,苏东坡说对了,那是我外出执行任务时的特制服装,因为汉时“修仙成道”的观念盛行,这种服饰成为时尙。
说啥子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那都是罗贯中借花献佛,穿凿附会,借我的事扬诸葛亮的名。我火烧曹营时,诸葛亮还在桂阳郡筹粮,面都没法见,未必他发微信气我?
而且我从来没有啥子:“大叫一声,金疮迸裂,一口鲜血喷出.....”我赤壁鏖战,火烧战船的事实存在,唐朝大诗人杜牧就很公正赋诗:“铁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惜天不假年,让我英年早逝,为国捐躯于征战路上,我才36岁呵,如果我不死,天下形势将是另一番气象。
曹操:老子没这么坏! 刘备:谁特么说我只会哭?孙权:我可没说不想嫁妹妹! 诸葛亮:其实写的蛮真实的[看]。 张飞:人家在长坂坡也没喊那么大声啦[害羞]。关羽:其实我喝多了才红脸的。小乔:我可没杜夫人那么有魅力,让关羽和曹操两个人都看上眼。
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
曹操想攻打袁绍的时候呢,荀彧建议先拿下刘备的徐州,如果现在不拿徐州,到时候我们攻打袁绍的时候,刘备肯定要偷袭我们的许昌,曹操深以为然,听取了荀彧的建议。刘备知道曹操大兵将至,就派兵去向袁绍求救,谁知道袁绍因为自己的儿子害病了,拒绝出兵增援,等到袁绍醒悟的时候,发兵增援刘备,刘备已经大败了。刘备没办法,只能先去投靠袁绍,以图日后再寻找机会发展。
刘备徐州一战,关羽、张飞都被打散了,等到三兄弟重新聚集的时候,刘备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袁绍,三兄弟决定去荆州说服刘表一起抗击曹操。刘备还没有说服刘表,袁绍就在官渡大败了。
以上内容可以看得出来,刘备不去抗曹的原因有几点:
一、刘备当时徐州新败,没有实力。
二、刘备当时去给袁绍找外援去了,没有时间。
三、刘备自己想要保存实力,隔岸观火。
四、刘备在徐州的时候,袁绍没有及时的救援刘备,致使刘备大败,刘备有点恨袁绍。
当时袁绍的兵力远远比曹操的多,刘备为何还要去找外援呢,这分明是想脱离袁绍、曹操的战争
他们有一起抗曹啊。在关羽斩颜良文丑之前,刘备就在袁绍的账下。后眼见袁绍不成器,断定袁绍终难成就大事,决定离开。
后关羽千里走单骑,找到了刘备,以及赵云的相继回归,更坚定了刘备离开袁绍的决心。几人群策群力之下,终于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刘备郑重地建议袁绍:“南联荆州牧刘表”!
刘表做出了一个令袁绍抓狂不已的决定——两不相助,骑墙观望!现在刘备主动提出前往游说刘表,袁绍自然求之不得。袁绍不疑有它,根本没有想到这只是刘备为离开而想出的一个托辞罢了。
就在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的时候,刘备带着旧部离开了袁绍。
其实,在官渡之战的前期,刘备是和袁绍一起抵抗过曹操的。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特别是颜良文丑两大名将的去世之后,胜利的天秤已经开始倾斜了。而作为半道投靠过来的刘备而言,袁绍只是他的暂时栖息地,两人还未达到共患难,同生死的境地。因此,刘备再一次被曹操击败之后,便萌生了离开袁绍的想法。
其一,斩车胄,夺徐州,联袁绍,抗曹操
刘备就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在兴平二年的时候,徐州牧陶谦病重,为了能够给自己管理了大半生的徐州能够在战火中不受波及,在和徐州当地的世家豪强商议过后,决定把徐州牧一位让给前来支援的刘备。
三辞之后,刘备在陈登和孔融的劝说下领任了徐州牧一职。但是,州牧一职还未捂热,扬州一带的袁术大军侵犯了过来,而兖州的吕布和陈宫也来了一个“偷家”。在措不及防之际,刘备的家小被吕军所擒。为此,刘备只能先妥协,而后三番五次的想反攻吕布,但都无功而返,刘备最后只能投靠曹操。
依靠曹操的势力,刘备终于能够复仇,并在白门楼建议曹操杀掉吕布。随后,在建安四年的时候,袁术称帝,左将军刘备奉曹操之命随朱灵一起讨伐袁术。途中,袁术病死,刘备率军转道徐州,斩杀了当时的徐州刺史车胄,再次夺回了徐州。
而从曹操那里生活过的刘备,深知曹操麾下人才济济,士卒战斗力强悍。所以,为了避免被曹操所破,刘备开始北连袁绍,以及联络周边的郡县的群寇,譬如,昌豨,孙观等人。期间,曹操派遣司空长史刘岱,中郎将王忠等人进攻刘备,被刘备所败。
所以说,在建安四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前期的时候,刘备已经在徐州和袁绍联盟了,而且是以诸侯的身份。
其二,衣带诏事发,刘备败逃青州,暂投袁绍
作为北方最有影响力的两大诸侯,袁绍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而这,两者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所以,袁绍在当时就不断的侵袭幽州、冀州、并州,以及青州等州郡,火并了公孙瓒,收编了韩馥等诸侯。而曹操,也开始有意识的以兖州为中心向周围侵蚀,而且对于徐州一带,曹操先后攻了三次。
刘备在建安四年的时候,趁着讨伐袁术之际,转道夺了徐州,这让曹操很愤怒。况且,有了刘备这一“搅屎棍”的存在,曹操根本无法放心去和袁绍搏斗。而且,在这个时候,衣带诏一事东窗事发,这更让曹操寒了心。因此,为了将要打响的官渡之战,曹操再一次开始亲征徐州。这一战,刘备战败,逃到青州投了袁谭,而后入了袁绍那里。而关羽,则是在下邳外的小山坡中被曹军包围,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关羽和曹操依法三章后投了降。
刘备在袁绍那里,暂时不是诸侯,而是以一个“袁绍朋友”的身份依附在袁绍麾下,并为袁绍所驱。尽管这样,刘备和袁绍两人在建安五年的时候,还是一同抵抗曹操的。只不过,这一次是从合作形式转变为上下级形式。
其三,官渡中后期,袁军呈败势,刘备败于许都以南,萌离意
在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派遣颜良包围白马,而袁绍亲自率军驻守黎阳。颜良身为河北四庭柱之一,被袁绍寄予厚望。但是,因为曹操用关羽之刀,杀了颜良个措不及防。随后,在延津一战上,四庭柱之一的文丑也斩杀了。
期间,刘备当时也被袁绍派遣到许都以南一带作战。但是,袁绍的作战意图被曹操所洞悉,所以,当刘备遇上了曹仁的军队时,刘备不敌而败逃。也就是这个时候,刘备开始萌生了离意。
刘备当时逃到青州,想暂时投靠袁绍时,就是看到袁绍势大,而且又有四世三公的名头,觉得袁绍和曹操对战中,袁绍能够以碾压的姿势战胜曹操。但是,令刘备没有想到的是,袁绍这为北方“霸主”是如此的无能,一步步的把袁军推向败得一方。
所以,在看到袁绍有了败势,而且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和曹操没有和谈的关系存在了。故而,为了自己“匡扶汉室”,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理想,刘备以连结荆州刘表,寻求外援为由,从战场上脱离出来,带兵下了汝南。
这个时候,官渡战场上已经是袁绍和曹操这两位发小在对决了。
其四,刘备的个人战,曹操的追击
在脱离了官渡这个战场之后,刘备快速率军下汝南,期间收服了黄巾余党龚都等人。有了黄巾兵源的加入,刘备的势力再一次发展了起来。
但这个时候,官渡之战已经差不多打了一年了,而有了荀攸,以及新投靠过来的许攸的建议,曹操开始率军偷袭乌巢,破了袁绍的粮仓。乌巢的失利,是袁绍失败,曹操崛起的转折点。
在曹操打败袁绍,以少胜多之后,曹操开始逐步的吞并和消化袁绍的势力。同时,为了扼杀刘备崛起的火苗,曹操在建安六年的时候,亲自率军去讨伐汝南一带的刘备。很显然,刘备再一次失败了。失败的刘备,只好南下去投靠荆州的汉室宗亲刘表,暂得新野一小城作为驻地。同时,刘备还要为刘表抵抗北方的曹军,保护荆州。
所以,这个时候的刘备和曹操之间的战斗,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战,但牵扯到了刘表。
总而言之,在建安四年到建安五年的时候,刘备是和袁绍一起抵抗过曹操的,但是两人的合作形式不一样。但到了建安六年的时候,官渡之战已经打完了,曹操追击刘备,也只不过是为了扼杀刘备崛起的念头,以及看能否一鼓作气的南下荆州,做好下一次战争的前奏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逃嫌犯赵子龙死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