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总统马克龙遭弹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法总统马克龙遭弹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龙支持率再创新低,他有可能被弹劾下台吗?
马克龙被弹劾的可能性有,左翼激进势力已然放出口风了,扬言要有所行动。但弹劾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实行的是半总统制——1958年9月公民投票通过的第16部宪法明确规定: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包括有权解散议会。这就意味着,除非马克龙自己主动辞职,否则,即使国民议会的577名议员全投赞成罢免票也白搭,虽然右翼势力占据参议院的多数席位。
最近网上有些自媒体作者,在分析最近法国的“黄马甲运动”的原因时,一边倒地认为是法国的高福利导致民众好吃懒做,还认为由于马克龙的改革步子过于急促,脱离了群众基础等等。暂不说法国的福利并不是很高,单就马克龙的改革措施而言,这并非是中间派政治势力的他上台一年半的时间的原创,而是法国之前几任总统都想改而没法启动的,要么阻力重重,要么勇气不足。比如经济“结构性改革”是左翼主导的,而价格改革则是右翼提倡的,马克龙上台后之所以强势改革,是因为年青的他有魄力有抱负,敢做敢当,敢动真格。改革定会触动既得的利益集团,或者牺牲一定的群体利益。十全十美不痛不痒修修补补那不叫真改革,那叫伪改良。
马克龙的改革方向没错,措施也正确,他有激情,他想重振法兰西的雄风。那为何一项燃油税的物价改革就反弹如此巨烈呢?最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增长缓慢后劲乏力。也就是说,马克龙的全面改革缺乏强势的经济基础做支撑——改革需要巨大的成本需要银子啊。今年前三季度,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3%,而失业率高达9%。那大无畏的马克龙是如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呢?挪腾啊,把左口袋的钱挪到右口袋,再挪到上口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笨办法。比如,马克龙要带头实行巴黎气侯协议,在巴黎搞蓝天工程,没钱怎么办?只能增加燃油税,这样,能源价格势必上涨,底层民众的生存成本就自然增大了,所以底层民众的不满就爆发了——长期积压的怨气都在一时间井喷了,于是原本单纯的民生诉求的黄马甲运动,变成了暴力事件。所有这些,并不是马克龙的错,马克龙只是个背锅侠。
受到“黄马甲”抗议运动的冲击,马克龙低迷的执政支持率估计还会进一步下降。根据伊福普(Ifop)在2018年11月9-17日的民意调查,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仅为25%,创历史新低。由于马克龙在应对“黄马甲”抗议运动上的失误,更多的民众将会反对马克龙。这意味着马克龙在法国民众中的声望将会受到重创,使得马克龙未来的执政雪上加霜。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马克龙会被弹劾下台。
早在今年8月,马克龙就面临了弹劾的威胁。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法国版“水门事件”。马克龙的前私人保镖贝纳拉(Alexandre Benalla)殴打示威者的视频在7月份被法国《世界报》曝光,引燃了法国民众的愤怒情绪。这一丑闻成为马克龙自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其支持率大跌。并且法国民众发起了弹劾马克龙的请愿申请,有超过7200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当然,这并没有使得法国议会启动对马克龙的弹劾程序。尽管如此,这对马克龙是一种警告,忽视民意将有面临被弹劾的风险。
在“黄马甲”抗议运动爆发之后,法国民众并没有发起弹劾马克龙的运动,法国议会也没有这种动作。在马克龙暂停提高燃油税,向民众妥协之后,他被弹劾的概率更是下降了。即便法国议会启动了弹劾程序,马克龙被弹劾下台的概率也非常低。为什么这么说?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弹劾总统的程序非常复杂,弹劾很难成功,比美国弹劾总统的程序还要严苛。
在法国弹劾总统需要闯三道关:第一,只有当参议院或国民议会以2/3多数通过,针对总统的弹劾议案才能被提出;第二,只有当弹劾议案同时在参议院和国民议会通过后,弹劾议案才能进入下一程序。如果弹劾议案没有在其中一个议院通过,那么弹劾议案将会被立即终止。第三,如果弹劾议案获得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的双双同意,那么弹劾议案将有高级司法法院会议审议,届时两院议院需要对弹劾议案进行再次投票,只有得到2/3多数赞成票,才能罢免职务。可以看得出,在法国弹劾总统下台非常难。
目前在法国议会中,马克龙的执政党“共和前进”占据了53.38%的议席(308席)。只要大多数“共和前进”议员继续支持马克龙,那么马克龙就不会被弹劾下台。即便如此,马克龙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施政方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再继续忽视民意一意孤行,那么马克龙将面临更严重的执政危机。
如果仅仅是支持率低,就要遭到弹劾,那么西方民主选举制度岂不是成了儿戏?
普及一下法国总统的有关知识背景——法国总统是可以弹劾的。
根据1958年全民公投通过的《法国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总统的刑事责任制度,法国议会当然是可以弹劾总统的,不过,前提是刑事犯罪,而不是政策失误。另外,也需要多数议员的同意。
但是,共和国总统在其任期内又享有豁免权,即不参加法庭作证,不能对总统提出起诉;但是,调查和起诉可在其离任后最迟一个月重新开始。
总统的职务行为(比如政策失误、支持率等等)不够成犯罪;弹劾议案由议会通过,然后由法国高等法院审理宣布弹劾。
总统去世、免职或辞职后,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阿兰·波赫是唯一一位担任过这一临时职位的人,而且参加两次代理过法国总统;
第一次是1969年戴高乐辞职,第二次是1974年蓬皮杜去世后。在这种情况下,参议院议长成为共和国代理总统; 但是代理时间不得超过五十天。
马克龙主要的问题是法国的经济没有搞上去。就凭这一点要弹劾总统,恐怕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马克龙的上台是靠民众选举,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弹劾呢?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法国政府每年都出现预算赤字。截至2016年,法国政府债务达到2.2万亿欧元,相当于法国GDP的96.4%。
2012年底,信用评级机构警告称,法国政府债务水平的不断上升可能会导致法国的AAA信用评级被下调,进而提高其借贷成本。
因此,如果马克龙下台,也只能等到下一次总统大选了。
前一阶段,特朗普“通俄门”调查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指望美国国会弹劾特朗普,坐看好戏。结果美国参议院改选,共和党不仅没输还扩大了优势,自知好戏看不上了的好事者现在又惦记上的马克龙。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马克龙现在民意支持率虽然只有23%,但是由于马克龙牢牢控制着法国议会的多数议席,冗长的弹劾程序还不可能发挥作用,与其指望法国议会还不如指望巴黎街头的“黄马甲”。
法国的弹劾程序能让人等到天荒地老
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刚刚成立时,法国总统是不能够被弹劾的。2002年,时任总统希拉克,承诺增加议会对总统的弹劾程序,这一程序直到2014年才被确定下来。目前法国的弹劾程序是,参议院或国民议会中任何一院必须以2/3多数通过,才能提出弹劾议案。议案通过后转交给另一院审议,如果遭否决,弹劾程序立即终止。假如两院都获得通过,则举行高级司法法院会议,由两院议员对总统弹劾案进行审议,再以2/3多数票通过才能够罢免总统职务。
应当说,法国的这一弹劾程序,比美国的弹劾程序复杂的多。美国众议院提出弹劾案之后,只要有66名以上的参议院赞同,总统就会被弹劾下台。即便相对简单的弹劾程序,美国历史上也只有一位总统被成功弹劾下台,算上可能会被弹成的尼克松也就是两位,弹劾的成功率低得惊人,因此美国人对总统有什么不满,更喜欢用刺杀来解决问题。
对政治人物忍耐度更低的法国人,怎么可能去忍受更加复杂和冗长的弹劾程序呢?没看到法国民众已经找来了“断头台”,准备继续搞街头抗争了吗?如果一场比1968年五月风暴还要猛烈的示威活动都没有摧毁马克龙,那就再来一场。马克龙的政治命运要看自己与“黄马甲”掰手腕的结果,而不用去看议员老爷们的脸色。
马克龙的政治地位比想象中更加稳固
虽然马克龙现在的民意支持率只剩23%,但是在一年前,他是以超过六成五的高得票率当选法国总统的。当时在他的高人气的帮助下,法国共和国前进运动党在国民议会选举中拿下了308席,占到全部议席的53%。法国前进党与美国共和党、韩国的新国家党(现名为自由韩国党)不同,它是由马克龙一手创建的,如果马克龙被弹劾,这个政党势必会在法国左右翼两大政党联盟的夹攻之中,灰飞烟灭。虽说新国家党能够抛弃朴槿惠,美国共和党有可能出卖特朗普,但是前进党是绝对不可能容忍马克龙被弹劾下台了。
(谁会想到高票当选的马克龙会落得与奥朗德一样的下场)
此外,虽然马克龙现在已经被绝大多数法国民众抛弃,但是23%的支持率就与上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差不多。当年风雨飘摇的奥朗德都能够坚持完成总统任期,牢牢控制着法国国民议会的马克龙,有什么理由甘心被弹劾下台呢?本周以来,马克龙已经开始自救,一方面是就黄马甲运动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进行妥协,暂停上调燃油税,停止统一柴油税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国民众焦躁的情绪。另一方面,马克龙又对自己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对取消富人税等重大改革举措进行说明和解释。马克龙的努力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本周末巴黎街头的“黄马甲”会不会减少。如果前一阶段的努力无效,马克龙还可以让法国总理菲利普引咎辞职承担起政治责任,通过对现政府进行重组安抚民众。在这张大牌还没有出的情况下,马克龙是不大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的。
三百年来,法国先后经历了两个帝国、五个共和国,弹劾能有革命过瘾吗?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和持续关注!!
在法国游个行,示个威,抗个议,弄点骚乱就会把总统弹劾掉,这几乎不可思议。法国是个半总统制半议会制的国家,总统的权力相对较大,可以解散议会,可以任命总理,可以宣布紧急状态法等等。一般来说,总统只有走到山穷水尽时,才会被弹劾掉,显然马克龙的应对措施还有不少,被弹劾掉的可能几乎等于零。
黄马褂抗议虽然持续了一个阶段,但这并不重要,也不足为奇。重要的是暴力事件的持续升级,也就是说犯罪活动裏胁了抗议活动。此前,政府的包容性较大,马克龙没有过多予以理会,只是最新针对抗议起因的增加燃油税进行了妥协。如果在8日的抗议中,暴力活动继续升级漫延,马克龙很可能实施紧急状态法终结这次抗议活动,同时终结这次暴力行为。
物极必反,虽然法国社会把抗议示威中的暴力活动看作是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但是越了界,就会被大多数人厌恶。既然马克龙让了步,愤怒情绪应该有所缓解。这次抗议活动本来是草根自发的,原因是底层民众工薪涨不过物价,生活成本加重日子不好过引起了强烈不满。在民生凋零的情况下政府又来"敲竹杠",增加所谓环保燃油税,终于点燃了炸药桶。后来,极右极左势力也见机参与了进来,并将予头引向了马克龙,企图迫使其下台,使事情更加复杂化和深度化了。
左翼政党提出要弹劾马克龙,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国民众对总统权力的兴趣远没有对游行示威的兴趣高,对总统的制约措施相对较弱。前面说到的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就是例证,如果议会对总统权力构成威胁,解散议会了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法国本无弹劾总统的法律,正是因为总统的权力太大无人管得了,2004年才正式启动弹劾总统的立法程序,经过漫长的十年,于2014年才列入法规。但是,法国的总统弹劾程序远比美国的门槛高,难度要大的多,时间长度要跨的长。美国弹劾总统成功率都了了无几,法国就可想而知了,更何况马克龙的政党在国民议会中还是多数党。
上届总统奥朗德民意低到4%,也曾因泄密吵吵要弹劾,最终照样坚持了一个任期。马克龙好呆还有20%几的支持率,而且还是在民情激愤情况下的调查数据。马克龙的一系列改革并非原创,大多是老问题新解决,属于法国社会的沉苛顽疾,不能全怪马克龙。应该说马克龙的改革闯关颇有成效,在燃油税上遇到点挫折也很正常。抗议暴力升级并不等于和马克龙的政绩成正比,它的根源在于极左和极右翼势力的泛滥和影响。除了马克龙主动辞职,无论是左翼和右翼对马克龙的执政均构不成实质性威胁,弹劾只不过是对马克龙施加负面分数,为极左极右势力下一届总统选举积累资源而已。
法国的抗议游行今后也不会减少,与之相伴的暴力活动还会不同程度发生,唯一不会发生的是弹劾总统会取得成功。
2020年展望,法德和美国的关系将如何发展?
2020年,法德和美国的关系仍然是孙猴子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尽管这样形容有点偏颇,事实上美法德并不是从属关系,法德也没有孙猴子那两下子。令欧洲尴尬的是它的经济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不在一个水平上,因而提高政治影响力是欧洲的现实需求,但如果罩在美国的保护下则永无出头之日。不过政治影响力并不是经济能力的翻板,它是上层建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用简单的表象说就是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实力地位。
令人遗憾的是欧洲虽然意在补足政治影响力的短板,但抛开美国的因素或欧洲完全具备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它的排位仍然只会处于美俄中之后,因而政治影响力也只能处在美俄中之下,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局"。说它没有孙猴子那两下子,是孙猴子除了如来佛谁也管不住,如来佛是老大孙猴子就是老二。显然,欧洲并不是这样。所以,欧洲多半只能屈居在别人之后。
说实在的,欧洲的地位或价值也就是只有跟着别人走的份。跟着美国还在第一集团内,跟着俄罗斯走因其本身处于世界第二最多也只能落入第二集团内,甚至和排不上位的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混迹在一起。美国还允许欧洲发发牢骚泄泄不满,俄罗斯肯怕强势到连它说话的份都没有。政治利益说到底与经济利益脱不了关系,老牌资本主义形成的利益惯性不是资本主义新贵俄罗斯能取代的。所以,俄罗斯最多是欧洲对美国不满捡起的一块石头,欧洲也只能是俄罗斯用暖味的手段恶心美国的道具,欧俄关系发展到像土俄(土耳其)关系那样都不可能。
经济连结是整体性系统性的,而不仅是一个石油天燃气。如果说在资源匮乏油气短缺的时代,资源国家的地位和缺乏资源的国家地位以及后者对它的依赖如生命一般重要,而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跌落到了价格是否便宜和贵这么简单。人类油气短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的前景是新能源逐步替代污染能源,石油天燃气这个工业血液作用在消退。
如果俄罗斯产业结构不转型,经济前景面临着遂渐枯萎下去的趋势,这也注定了欧洲不会向其靠拢。它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基础和遂利性决定的,而不是政治家的好恶决定的。其次历史源原,地缘冲突,价值观等等因素也不允许欧洲脱美向俄,因而法德和美国的关系不会比现在还坏,出现分化是几乎不存在的。反而,欧洲的分化却有严重化的倾向,甚至欧盟再跳出几个脱欧国家也不希奇。
美欧吵架是要吵的,不过它的基础是允许吵架,就像美国内部允许吵架一样。有时甚至吵的很凶,但是不会分家。假如欧洲脱离了美国,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或份量有所下降,但第一的地位暂时不会改变。世界局势有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但欧洲的地位不会因这个变化提高,而会因这个变化降低。所谓一损俱损即如此,没有只有美国受损而欧洲不损失的道理。其实欧洲如履薄冰,虽有做小姐的架子,但只有做丫环的命。
谢谢邀请!
2020年已经开始,也是一个充满了变数和希望的一年,那么法德与美国的关系会在2020年有何发展和变化呢?
2020年德法与美国的基本关系不会发生本质性变化,但浅层次的关系或许会出现反复,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是特朗普继续引领美国有美国优先战略?还是不同政治主张新人改变这一切呢?从目前来看,美国总统换人是大概率事件,而新总统注定会将美国对欧洲的政策回归奥巴马时期以前的重视,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怀柔控制法德的美国出现,所以届时美与法德关系会出现阶段性缓和。
当然若美国对德法的政策转变,德法也就不得不借坡下驴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但从德法与美国长期态势来看,德法为首的欧盟与美国的战略对立将是未来长期趋势,所以说德法与美国的长期态势变化不大。
当然2020年德法之间也会出现变数,2020年基本上可以确定英国会脱离欧盟,而英国脱欧或许会起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最近就传出西班牙也在考虑退出欧盟,而在欧盟的核心国家中,德法的定位和态度分歧也逐步体现,法国对欧盟的主张更加激进,但德国的主张更加隐忍和暗度陈仓,结果或许会让德法的裂痕加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总统马克龙遭弹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总统马克龙遭弹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