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美国将推迟对伊朗石化产业的制裁!是否意味着特朗普对伊朗战略失败而给自己找退路?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小把戏,服软认怂的背后有阴谋,千万别被这些疯子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即使炒了博尔顿的鱿鱼,也改变不了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本性。这与大兵压境极限施压是同工异曲,终极目标是诱骗伊朗回到美国设定好的伊核谈判的桌子上来。书中有毒试着从三个层面予以解析:
一是为安倍晋三的斡旋创造一个缓和的气氛。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边使劲高喊不对伊朗动武,一边又向中东调兵遣将;一边又急着向周边沙特等国家出售80亿美元的军火,一边又委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伊朗斡旋;一边是极端高压的临战状态,一边又在释放缓和的气氛;一边要把伊朗逼到悬崖边,一边又担心伊朗真跳下悬崖。双重纠结的矛盾的心态显露无疑。
特朗普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既想动武又想和谈,既想制裁又想拉拢——大棒加胡萝卜的手段昭然若揭,再过几天,特朗普委派的特使安倍晋三就要去伊朗斡旋了,总要给伊朗带一点见面礼吧,否则这个和事佬还有什么价值?美国这个时候总要要释放一点善意,让伊朗明显感受到美国的所谓“诚意”。好诱骗伊朗上当。好让伊朗回到美国制定的伊核谈判的桌子上来。
二是挑拨离间试图破坏伊朗与欧盟的石油货币结算系统。
毫无疑问,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起,美国和欧盟的传统盟国之间在对待伊朗的态度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包括5月份以来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欧盟28国出奇的一致反对美国动武。这倒并不是欧洲国家同情伊朗,而是各自的核心利益诉求不同。
尤其是欧盟国家与伊朗建立起来的单独石油结算系统instex,对美国的石油加美元的霸权地位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特朗普急了,开始双下手:一方面威胁要把欧洲国家“踢”出世界金融系统,一方面从源头上对伊朗开始拉拢分化,使伊朗回到美国设定好的谈判桌上来——伊朗石油贸易必须在美国的可控范围内。或者伊朗要按照美国编好的剧本去唱戏。美国是决不能看着伊朗脱离自己的视线而自由行动,给美国的石油加美元的战略构成任何威胁。
三是为本月份推出的中东协议做最后的努力。
所谓的中东协议,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推出的一个世纪框架。但就在昨天,事关中东协议的另一重要国家以色列出了点小插曲:内塔尼亚胡组阁失败后议会又要大选,他能否再度赢得大选还是个未知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既打了特朗普的脸,又使得中东协议陡添变数。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改变对伊朗的态度——不想雪上加霜,只想锦上添花。中东协议对美国对特朗普来说,非常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美国在中东的大战略和大利益,而伊朗问题不解决,以它为首的弯月走廊上的盟友们会破坏会拆台会后院起火,美国千方百计要消除伊朗这个隐患 ,不论文解决还是武解决,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美国本想着以大兵压境临战状态而迫使伊朗屈服,可谁承想与美国有40年斗争经验的伊朗,却比美国还强硬,表现出了一种宁折不弯的态度,这让特朗普下不了台收不了场。动武又不能,诱惑不上当,伊朗真成了一颗蒸不烂煮不熟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美国既服软又认怂,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轮船可以进出波斯波湾,美军又不检查。舒缓欧盟情绪,令伊放松警觉,派人上岸;拖延伊公投。过度制裁伊没有谈判空间,伊朗两派会紧密团结,形势会倒逼美国。军火商会迫使白宫进入战争。美伊开战,共和党会输掉大选,特朗普铁定遭弹赅或起诉。
普京为何选在克里米亚半岛开会,而不是俄罗斯收复莫斯科或者索契?
普京选择在克里米亚主持国内会议,当然有深意。但又显得极其自然。
普京用不经意的方式告诉世界;克里米亚就是俄罗斯的。告诉美国和欧洲;尽管他们不断制裁施压,他对收回克里米亚的行动从不后悔。告诉波罗申科;俄罗斯忽视他的感受和存在,没把他发誓要收复“失地”的喊叫当回事。
克里米亚是苏美英三巨头安排二战后国际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的聚会之地,《雅尔塔协议》在此诞生。普京在提醒西方列强,这块避暑圣地,历史上斯大林是东道主,罗斯福、丘吉尔只是客人。今天那些昔日客人平庸的后辈,休得想颠倒主、客顺序,今天在这里开会的主人是普京!
普京还不经意向克里米亚人民示意,脱乌回俄毫无风险,俄罗斯有能力保障克里米亚的和平安宁。也间接的向乌东顿茨克和卢甘斯克州俄罗斯族群提了个醒,祖国就在身旁,俄罗斯惦念、心仪着他们。
梅德韦杰夫曾登上俄日有争议“北方四岛”视察,引来安倍抗议,普京回应;“俄罗斯国土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今天,普京登上克里米亚半岛,也传递着同样的意思,虽未说出,但无声胜有声!
在木叔看来,普京这么做就是在气美国、气特朗普、气乌克兰。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普京,他确实是硬汉,敢和反对自己的人对着干,而且手段多样,还很巧妙。
有两个迹象能显示,他在气美国,同时明显是对西方示威,甚至是挑衅,传达出来的信号非常明显。
第一,在克里米亚召开国家会议,相当于俄罗斯官方对西方和乌克兰指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毫不在乎,也毫不退缩。
用国家会议的形式,加强了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地位——只有在自己的国土上召开国家会议,才更能彰显主权。
普京的这个做法,让木叔想到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他一直声称戈兰高地是以色列的领土,不会还给叙利亚。除了这个口头表态之外,一个重要的实际行动就是,他经常带着内阁成员,在戈兰高地举行每周的政府例会。
这与普京来克里米亚开会,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而普京的做法更进一步。
在克里米亚的这次会议,其实是俄罗斯议会下院,也就是国家杜马的一次会议。由于议会代表老百姓的意志,所以普京此举彰显了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的全体人民的态度。
据悉,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五月法令”中相关任务的实施进程。用俄罗斯官方的话说就是讨论了“俄罗斯的未来”——比如在未来数年要将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减半,确保公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养老金增长不低于通货膨胀率,改善住房条件,将预期寿命延长至78岁,到2030年可达80岁等。
在木叔看来,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莫斯科讨论嘛!他非要弄到克里米亚,意义不言而喻吧!
第二个信号是,他召开会议的这个Mriya酒店,也是在美国和西方制裁的名单之内。普京不在别的地方,单单选择在这里开会,当然也有和西方“对着干”的意味。
特别是,他不只是简单的开会,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酒店。这对一国高层而言,是不太常见的举动吧!
根据媒体报道,他在开会前自己开着一辆电动车绕酒店转了一圈,并且对酒店管理者说,“这里不错!”
之后开始和随行大员们游览酒店的花园,还专门喂池塘里的鲤鱼。看来普京的兴致真是挺高。
这种心态哪是为了开会啊,简直就是在度假嘛!
因此普京的这些举动,包括在酒店的言行,其实也是做给西方看的。
就在他在克里米亚开会的10天前,美国宣布对与俄罗斯有关的3名个人和9个实体实施新一轮制裁,理由是其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俄罗斯立场”。
其中的一个实体就是Mriya酒店!美国财政部认为,该酒店是“俄罗斯在宣传对克里米亚投资的主要样板项目”。
但是普京不顾这些,说明根本不在乎美国的制裁,而力挺酒店。对外传达出去的信号还是很强硬的吧!
你如何看待普京的做法?
欢迎关注木叔,多交流!
克里米亚是所有黑海和波黑的海地区,最著名的度假胜地,也是风景最美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克里米亚的美远胜莫斯科和索契,这里依山傍水,到处是沙俄时代的行宫,十八九世纪达官贵族的古堡和官邸,点缀在群山之中,美奂美仑。还有那金光闪闪的东正教教堂,最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人间仙境。
是这里风景优美,适合作为开会的场地。
还有普亲肯定也想通过这次会议,向外界传达一些信息。俄乌关系紧张,乌克兰马上要进行新一届总统选举,也是在向以后当选的乌克兰新总统暗示,克里米亚已经是俄罗斯的领土了。
确实,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是勿容置疑的。如果,克里米亚半岛被北约控制,那么俄罗斯就会丧失对整个黑海地区的控制,那样俄罗斯欧洲部分将彻底失去出海口,俄罗斯将变成一个内陆国家,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一个噩梦。所以俄罗斯通过非常规手段,将克里米亚从乌克兰手里抢了回来。
普京在处理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成功,对俄罗斯来说确实是一件辉煌的大事,但同时俄乌两国的关系将永远陷入一个死结。
谢谢@悟空问答 邀请!
作为俄罗斯和西方矛盾的导火索,普京之所以如此重视克里米亚,一个明显的用意就是告诉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克里米亚已经被俄罗斯牢牢控制,而且视作俄罗斯的核心利益,绝不会妥协和退让的。
如果再配上刚刚发生的俄罗斯扣押乌克兰军舰的事件,11月25日,乌克兰3艘军舰强闯刻赤海峡,俄罗斯直接开火并扣押了乌克兰的军舰,造成了2名乌克兰士兵受伤,而且封锁了刻赤海峡,这个强势宣示更是不容置疑。
当然普京每次行动都绝不是脑子一热的事,而是深思熟虑的,比如这次到克里米亚开会,就是针对乌克兰现总统参加大选做出的反应,既告诉乌克兰的政客们,只要你们坚持反俄,俄罗斯都必将加倍反击。
当然特朗普操纵油价暴跌,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普京此时在克里米亚开会讨论俄罗斯国家安全,无疑就是向世界发出破釜沉舟的声音:俄罗斯没有退路,那就只有冒险进攻。
至于另外一个意思,恐怕安倍最清楚。最近安倍很活跃,准备妥协和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来换取从俄罗斯要回两个小岛。普京此举无疑是告诫安倍:南千岛群岛和克里米亚一样都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机关算尽可以,还给小岛没门。
当然普京还有一个经济上的示范:克里米亚是最适合旅游的地方,就连俄罗斯开会都要克里米亚,所以爱好旅游、寻找商机,克里米亚是最好的选择。从普京视察酒店中,普京为克里米亚发展旅游业站台背书的氛围十足。
当然普京还有其它考量,只有触碰到谁的利益,谁才能感觉到普京的反应强烈。
俄罗斯现任领导人普京在位已经近二十年了,目送了西方各民主国家领导人的走马换将,深谙国际政治游戏规则以及潜规则。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普京曾经在俄罗斯各个不同城市主持召开国际会议,会见各国领导,而这些城市的选择当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比如会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召开伊朗土耳其和俄罗斯三方就叙利亚内战以及战后和平重建,往往邀请这些领导人到索契,而不是莫斯。
相反,普京如果会见西方国家领导人或者外交部长往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显得更加正式,在金碧辉煌的沙皇过宫殿里接待西方领导人,展示了普京的居高临下。
克里米亚,则是一个普京总统认为显示主权和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地方。当年兵不血刃的俄罗斯一举收复了这块有争议,但是俄罗斯认为是自己领土的地方。
因此,无论是在克里米亚召开国际会议,还是会见外国领导人,其象征意义远远超过会议或者会见本身。比如普京绝对不会在这里会见默克尔或者马克龙。
所谓外交无小事。在什么纷纷会见谁?吃什么?在哪里下榻? 怎么迎送? 哪些人作陪? 是不是带夫人或者家属? 都有一定之规马虎不得。
美国和伊朗改善关系的希望在哪里?
美国伊朗关系的改善,本人比较悲观。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本人就做过评判,认为,特朗普把打倒伊朗作为总统任期的一大战绩来“经营”,他不象委内瑞拉这样事儿,是出于偶发因素,加上特朗普过于自信,也就把事情做的比较夸张,话说得比较满,但特朗普可以说放弃就能放弃,可是,对伊朗,估计特朗普不会就随随便便的放弃,极有可能在特朗普的总统生涯中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因为,特朗普有一种“二”的特质——越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就越要去努力完成。比如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迁址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比如承认戈兰高地的主权属于以色列等等,这些都是历届总统都不愿触及的“禁区”,可是特朗普就那样做了,全然不理睬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再比如加征欧盟的关税,没有一点念旧的意思,诸如此类的很多,不是说他的理念有啥偏差,而是“耍二”。
伊朗自从和美国势不两立之后,美国的历届总统都想让伊朗的现状得到改变,最好是扶植起一个亲美政府,小布什时代,美伊关系不比现在差,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拨款上亿,呼吁反政府组织团结起来,推翻现政府,最后都是“无果而终”;奥巴马时代,为了对得起“诺贝尔和平奖”,把和美国对抗的的伊朗拉进了谈判圈子,用怀柔政策给伊朗套上“笼头”,这个笼头就是“伊核协议”。谁知,特朗普对此不屑一顾,上台后立马就单方面撕毁了“伊核协议”,因为他认为奥巴马的招数不好,能力有限,自己肯定比他强,手段肯定比他多,伊朗一定会臣服,结果就到了现在的这种状态——一锅夹生饭。
特朗普呼吁谈判,但是谈什么,他没说,伊朗说,谈判可以,但要美国先把制裁取消了再谈。制裁是特朗普打击对手的大杀器,哪能说取消就取消,你想撤销就可以撤销?同时,美国的谈判,特朗普有两大障碍——1.没有内容。2.没有信誉。
美国打击伊朗,除了自身的战略需求之外,还参杂着庇护以色列的“小九九”,尤其是自己的女婿是犹太人,枕边风估计没少吹,故而,收拾伊朗就成了特朗普的工作目标了,两国的对立不可调和,形势势同水火,怎么去改善呢?
退让——没有退路(要脸面)。
前行——那就是战争,特朗普不喜欢也没把握。
感谢好友邀请!
左右美伊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全部集中在美国身上,也就是说改善两国关系的主动权完全在美国手里,因为对伊朗的极限施压都来自美国,只要美国解除了这些强加于人施压行为,两家关系就已经缓和了。而美国的这些施压源于既得利益集团,操纵着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基本国策,这种情况无法改变,所以这种希望就只能寄托在美国衰落结局上了。
美伊结怨40年,就源自于美国争霸世界的地缘战略和能源战略,对伊朗国家的控制需求上。40年前作为美国中东战略傀儡的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掀翻,新生共和国政权要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被美国政策所不容,其保留在伊朗的使馆粗暴干涉新政权内政,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扣压,由此而引发了美国对伊长达40年的刻骨仇恨,虽经挑拨萨达姆发动8年的两伊战争,已经给伊朗造成了灾难性损害,但只要这个国家不接受美国控制,他就必须是美国的敌人,两国关系就无法得到根本缓解。
奥巴马执政末期虽在国际格局压力,和追求美国和平形像欲望推动下,美国终于免强在《伊和协议》签了字,但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签字的奥巴马,仍然没有履行协议的义务——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仍然以颠覆其政权为美国中东战略服为终极目标,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当时就引发伊朗的强烈不满甚至愤怒,然而他奥巴马就已经是美国对伊朗最友善的总统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退群总统特朗普,在其挽救美国经济困境的能源新战略,对伊朗石油出口控制权更强烈需求的驱使下,依然“义无反顾”的退出了《伊和协议》,变本加厉的使用美国内法的长臂管辖政策,对伊朗实施了第三方制裁的极限经济围剿,并同时伴以战争边缘的军事威慑甚至发动战争,以图逼迫伊朗,同意与美国重新谈出一个捆绑困死伊朗的新《伊核协议》,或者废除现行协议,用恢复安理会对伊制裁决议效力加上美国的第三方制裁,达成美国彻底控制伊朗政权和石油出口,拢断世界石油供应讹诈打劫世界经济的终极目标。
这是一个美国军工复合体、政府共同得利的过程,而其终极目标的巨大诱惑力也使政府的这种国策,获得美国选民最大程度的支持,有如此强烈共识支撑的这种国策,加上美国地缘战略利益的需求,使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不可能为了改善美伊关系而放弃。
所以,美国和伊朗改善关系的希望,只存在于美国在实施这种国策战略的过程中,被穷兵黩武的挥霍无度彻底拖垮,再也无力实施这种对伊战略的时候,两家老死不相往来了,也就等于是改善了两国关系。在此之前没有希望,因为这是由美国野蛮的贪婪,与伊朗怀璧其罪组成的无法化解的一对天然矛盾。
美、伊改善关系的关键要看以色列,这轮美、伊矛盾本来就与以色列有很大的关系。
在美国的犹太人现在两头下注,大部队留在民主党,小部队投入共和党。投入去共和党的的犹太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在犹太人中的影响力和财力都非常强大。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这些人关系非常好,特朗普要通过内塔尼亚胡以及他女婿家族才能获得这些犹太人的支持。
特朗普这次退出伊核协议,要伊朗签署一份新协议,大部分内部都牵扯到以色列的安全。在这个层次上讲,特朗普这次和伊朗冲突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以色列的安全服务。
为了以色列服务,可不是单单为了犹太人,这里还涉及到以色列对圣经的重要性,因此里面还夹着美国基督教的需求。
由此特朗普保证以色列安全,可以同时得到美国基督教力量,以及美国犹太人财力对他的支持。要不然特朗普也不会在伊朗问题上和全世界作对。
至于沙特那些国家,用特朗普的话说,那是为了赚他们钱的。
特朗普挑起这次美、伊冲突,目的就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以色列的安全问题。
在美国提出的十二项要求中,除了让伊朗永久性的不能获得核武器之外,还限制了伊朗导道导弹的试射和研究。
另外就全部都是要求伊朗停止对各种什叶派武装的扶持,这里面就有真主党和胡塞武装以及巴勒斯坦武装等等,大部分都是直接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
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以色列的袒护在美国历届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把戈兰高地划给以色列等等,力度非常大。
在6月24号的时候,以色列、美国、俄罗斯三国就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进行了会晤,虽然最终不欢而散,但是目的依然脱离不了以色列的安全问题。
由此美、伊关系改善的关键是以色列是否认可伊朗不对他构成重大威胁。不管美国和伊朗怎么谈,只要以色列依然不认可伊朗不再对他构成威胁,那么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不会取得进展。
对于这次美伊冲突,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基本上由以色列决定。如果特朗普能获得连任的话,情况也许会有所改变,因为到时候特朗普不需要再大力的去求这些人了,在这个事情上就有了很多回旋的余地。
改善美伊关系的希望在哪里呢?老金认为,主动权在于美国,美伊死结是美国引起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
目前美伊关系越来越紧张,美国一再要求伊朗走上谈判桌,伊朗认为那是一个坑,为了自保,7月7日以后要加速铀浓缩,来逼迫美国按伊朗的要求来跟伊朗谈判!
现在彼此各自强化各自立场,基本是鸡同鸭讲!
追根溯源,美伊对峙始作俑者是特朗普,2018年5月8日撕毁伊核协议,并重新启动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导致的,如果要改善美伊关系,那么特朗普的主动是必须的!
首先就是要放松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特别是解除对伊朗的禁油令!
事实上在安倍访问伊朗之前,伊朗就透露出改善关系的意愿,前提是美国彻底解除对伊朗的石油禁令!注意伊朗口风的变化,只要美国彻底解除对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还是可以谈的(当然肯定不是在伊核协议之外进行谈判);
可惜特朗普没注意到这个变化,还在按自己的思路继续经济制裁军事恫吓的套路来逼迫伊朗回到谈判桌,对于这个有可能改善美伊关系的变化做出积极反应;
所以老金认为,如果美国能放松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就有可能把伊朗拉到谈判桌上,在伊核协议范围内进行谈判,把特朗普的想法加到伊核协议里面,至于伊朗干不干,可以谈嘛;
这是目前能解开美伊关系死结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伊朗不会在美国逼迫情况下回到谈判桌,只会加速铀浓缩,朝研制核武器的方向上走!
如果美国错过放松石油禁运而改善美伊关系的机会,那只能面临伊朗走向核武器开发之路,来逼迫美国按照伊朗的想法去谈判!这样美国就失去了谈判的主动权!
你对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观点留言:
老金看世界,揭秘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期待你的关注,点赞!
美国和伊朗改善关系的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特朗普如果摆脱三个人对他的影响。即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国务卿蓬佩奥和他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
库什纳不仅是他的女婿、白宫的高级顾问,还是犹太人,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不动产委员会的资助者,对美国以色列政策很有影响力。而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则影响着美国的中东政策,影响着美伊关系的走向。库什纳操刀的“世纪协议”被媒体称为“世纪难题”!
据悉,这个“世纪协议”,虽然承认巴勒斯坦,但将巴勒斯坦国称为“新巴勒斯坦”。“新巴勒斯坦”由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组成,但是不包括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土地上建立的犹太人定居点;“世纪协议”承认耶路撒冷为“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共同首都。但是,“新巴勒斯坦”除了教育由“新巴勒斯坦”政府负责外,其他项目包括军队都由以色列负责,就是“新巴勒斯坦”只能保留少量警察,不许拥有军队。其他如城市服务等项目均有以色列管辖,“新巴勒斯坦”向以色列缴纳“保护费”、水电费和纳税。
按照这个协议,如果以色列不认可,美国将结束对以的财政援助;巴勒斯坦不承认,美国不仅对巴勒斯坦停止所有援助,还不许其他国家援助巴勒斯坦。就是说谁援助就制裁谁……
这份“世纪协议”彻底推翻了以前美国政府坚持的巴以和平的“两国方案”,即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一个拥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
所以说,库什纳的这份“世纪协议”,为巴以和平设置了障碍。有他这位美国的东床驸马担任白宫高级顾问,巴以和平就难以实现。那么,伊朗就不会停止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和援助,伊以矛盾就无法化解,美伊关系也就无从改善。
说到蓬佩奥,倒是有点无足轻重。因为他的才能不如库什纳,狠辣不如博尔顿。但他喜欢满世界搬弄是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丢尽了美国人的脸、丢尽了美国国务卿的脸,他还丢尽了美国中情局的脸。比如,阿曼湾油轮遭遇袭击事件,身为美国国务卿、中情局前局长,指责伊朗对事件负责的证据竟是一段模糊不清的黑白视频,视频画面是在干什么,尚需他来解说。也就是说已经高清时代了,他这个中情局前局长制造假证据的水平还是非常拙劣,丢尽了世界第一情报部门的脸。
没有十足的证据,蓬佩奥却拉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要建立“伊朗是袭击(油轮)事件幕后主使”的“国际共识”。意思是他撒谎,还要别人和他一起撒谎。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所有指责伊朗“军事威胁”的情报和制造油轮爆炸事件的“证据”和他这个美国中情局前局长都脱离不了关系。
日前,他访问沙特、阿联酋等国,又要拉沙特等建立一个对付伊朗的“全球联盟”。在说到“全球联盟”时,他说,“如果美国不用为此(联盟)承担费用,总统会非常高兴。”真不愧是白宫的第一谄媚之臣,特朗普喜欢什么,他说什么。拉别人建立“联盟”,还不忘敲诈别人一笔。
有他在一天到晚搬弄是非,美伊关系也无从改善。
库什纳、蓬佩奥对美伊关系的作用不可忽视,博尔顿就是美伊走向对立的主要推手。十几年前他就向以色列承诺,推翻萨达姆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伊朗。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被称为是“博尔顿的战争”。几年前他就扬言要“轰炸伊朗”。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后,他也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在福克斯新闻台为特朗普摇旗呐喊被选进白宫。他是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的幕后主谋。他历来主张美国“想敲打谁就敲打谁”,他说联合国的38层大厦“失去10层楼,没什么不同”。特朗普的“美国第一”被他描述为是“军事第一”。
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后,本来应该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较量,却在博尔顿、蓬佩奥等人的谋划下,以伊朗有“攻击驻中东美军的计划”的情报为借口,向中东地区派遣了航母、两栖攻击舰和轰炸机特遣队,与伊朗展开了军事较量。阿联酋、阿曼湾油轮爆炸事件发生后,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博尔顿、蓬佩奥等人就指责伊朗是事件的幕后主使,其目的就是要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为博尔顿的“轰炸伊朗”做铺垫。
博尔顿被美国媒体称为外交政治舞台上的“街头小霸王”,被认为比特朗普的前两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和麦克马斯特更具备制定外交政策的经验,更能有效发挥制定和影响白宫外交政策的作用。这位被美国媒体描述为华盛顿上空的“不驯之鹰”的影响作用就是,美伊关系没有改善的希望。
所以,个人以为,美国改善美伊关系的希望就在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能否摆脱库什纳、蓬佩奥和博尔顿对他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内塔尼亚胡或无退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