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声东击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声东击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声东击西的意思?
“声东击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一个地方制造声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对方分散注意力,然后趁机去另一个地方实施行动。类似于迷惑对手,分散对手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己方的行动。
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啊?
声东击西,是汉语的一个成语 ,出自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和唐·杜佑《通典·兵六》。
这个成语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其本身结构是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
表面上装着攻打东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指军事上一种迷惑敌方、出奇制胜的战术。也形容动作、说话、行文等变化莫测。
例句
我原以为他会躲在柱子后吓我,哪里知道他是声东击西骗我上当。
警方运用声东击西的战略,转移了匪徒的注意力,才能顺利将他们一网打尽。
意思就是表面上装着攻打东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指军事上一种迷惑敌方、出奇制胜的战术。也形容动作、说话、行文等变化莫测。
读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
声:声张;声东:在东面虚张声势。表面上装着攻打东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指军事上一种迷惑敌方、出奇制胜的战术。也形容动作、说话、行文等变化莫测。
例句
我原以为他会躲在柱子后吓我,哪里知道他是声东击西骗我上当。
警方运用声东击西的战略,转移了匪徒的注意力,才能顺利将他们一网打尽。
声东击西的意思?
意思就是表面上装着攻打东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指军事上一种迷惑敌方、出奇制胜的战术。也形容动作、说话、行文等变化莫测。
读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shēngdōngjīxī]
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出处宋·张纲《乞修战船札子》:“况虏情难测;左实右伪;声东击西。
中国军事历史上有哪些成功的“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这一战术在军事战争史上成功运用的战例可不少,但是能在大型会战中使用这一计的人不多,其中粟裕大将就是其中的一位。1947年初,国民党集结了三十几万大将发起的鲁南会战计划,以南北两路大军对进的方式企图在临沂寻求与华野决战。为了粉粹敌人的南北夹击,粟裕决定在运动战中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留下少量部队牵制南线敌人重兵集团,并制造成与敌决战的假象,扰乱敌人的部署,为主力隐蔽北上歼莱芜之敌争取时间。
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后,为完成军委的作战任务,即力争在内线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粟裕在战略上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主动放弃了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主力在当时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周边休整,养精蓄锐待势而发。而鲁南战役后,蒋介石不甘失败,重整旗鼓,集结了三十几万重兵集团兵分两路,妄想着卷土重来未在临沂地区与华野进行决战,企图在即将在莫斯科召开的三国外长会议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亲自参与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并叫嚷着党国成败,全看鲁南一役。
当时的中原战场上,由于国民党的精锐主力尚在,如果此时的华野在临沂与之决战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国民党采取的南北对进方式意图在一步步压缩华野的活动空间。因此,粟裕向军委提出了必要时可放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而且,临沂背靠沂河,地形过窄,也不利于我军开展大兵团作战,适当放弃临沂可以使得华野作战有更大的回旋余地,这也为后来粟裕采用的“声东击西”战术主力隐蔽北上莱芜,围歼北线的李仙洲集团提供了更加广大的机动空间,蒋介石与粟裕军事才能相比,便高下立判了。
粟裕提出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主要是考虑到了北线的欧震兵团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在火力、物力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且行动极为谨慎,很难找到突破点加以各个围歼。当时的欧震兵团下辖八个整编师及郝鹏举的四个整编师,包括胡琏的整编11师、张灵甫的整编74和黄百韬的整编25师及李天霞的整编83师,还有桂系的第七军,这几支部队都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
北线的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兵团作为了辅助突击集团,下辖46、73及12军(相当于整编师),其中除了73军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外,其余两个军就是蒋眼中所谓的杂牌军,内部不和,而且第46军军长韩练成已经与我军建立了联系。因此粟裕大胆采用了“声东击西”战术,诱使李仙洲兵团深入莱芜及新泰地区,后随时准备放弃临沂,但要恰到好处,不能放弃得太早或者太迟,免得惊动北线的李仙洲兵团。
当欧震兵团占领并巩固临沂后,大肆鼓吹其取得的辉煌的战绩,负责督战的陈诚也没有亲自去勘察战场,已经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与我军一线指挥员经常拿着望眼镜蹲在战壕里视察战场的精神有着天壤之别。就在国民党占领临沂后,负责钳制欧震兵团的陈士渠率部时不时给与扰乱与袭击,想尽各种办法尽量延缓国民党大军北进的步伐,同时制造反攻临沂的假象,以配合粟裕的“声东击西”战术。
而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认为欧震兵团夺取临沂时未发生大规模的交战,已经看出了粟裕的作战意图,即刻电令李仙洲停止前进而且要往回缩,但陈诚见王耀武没动静了便向蒋介石告其贻误战机,蒋严令王耀武立即执行鲁南会战计划,指示李仙洲兵团进驻莱芜及新泰两地。熟不知,李仙洲已经掉入了粟裕所布下的口袋,当北线的枪声打响后,蒋介石如梦初醒,中了粟裕的“声东击西”战术。王耀武率部拼命的给李仙洲解围,但为时已晚,李仙洲兵团三个军只坚持了不到三天时间,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了5.6万余人。
鲜为人知的是,第二野战军在渡江战役之后还有一次大规模的回师北上,即以陈锡联第三兵团乘坐火车由南京对面的浦口出动,沿津浦路再转至陇海路,前进目标直指陕西南部,部队经过河南郑州时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时几乎所有人包括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都认为,二野主力这是要从陕南西进四川,配合在秦岭地区的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共同解放成都。
(第二野战军首长)
与此同时,二野第四兵团临时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在陈赓将军的率领下奋勇向华东地区的江西挺进,横扫赣江左右之敌直趋广东,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则率五兵团大张旗鼓推进到湖南东部。二野全部三个兵团的上述军事展开让蒋介石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即二野主力仍然是以经略华中和华南为主,解放军进军西南一定是从川北和陕南攻入,理由也非常充分:北面有川陕公路,便于大部队机动;背后有陇海铁路,有利解放军调兵;陕北和晋绥的老解放区可以提供补给等等。
基于这样的判断,国民党方面制定的死守大西南计划当中,尽管在鄂西和川东部属了宋希濂两个兵团,但还是把兵力最多战力最强的胡宗南集团留在了川北和陕南方向,坐等解放军前来攻击。“湘鄂川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宋司令官居然还调集精锐部队,准备一举合围第四野战军留在鄂西的第47军,子在川上曰:心咋那么大呢。
这就是解放战争中我军最大的一次“声东击西”战役,第二野战军已经秘密担负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但在表面上却摆出一付配合四野聚歼白崇禧集团的作战态势,二野麾下的40万人马(欠四兵团)以及划归指挥的四野两个军(鄂西)、一野第18兵团(川北)共60万大军,即将西进聚歼西南地区的90万敌人。
1949年10月初,第二野战军主力隐蔽完成战役集结,其中杨勇第五兵团从江西上饶地区秘密开进湘西,陈锡联第三兵团则由郑州悄悄南下直奔鄂西,11月1日,第二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的战役正式打响。杨勇兵团附第10军从湘西突然杀入贵州,驻防于此的何绍周第19兵团放弃贵阳逃向川南,至此二野完全堵死了四川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撤往云南的道路,
(第四兵团司令陈赓)
1949年11月7日,由二野司令部统一指挥的第三兵团两个军、四野两个军和湖北军区部队,以迅猛的动作完成了对宋希濂集团六个军的合围,只用四天时间便即完全击破当面之敌,宋希濂被裹在乱军之中向重庆逃窜,他搞不清楚解放军主力怎么就第一榔头砸向了川东而不是川北。解放军通过迂回拦截和跟踪追击的战法,全歼宋希濂余部和罗广文兵团大部,从三面包围重庆,11月30日,重庆解放。
蒋介石和他的高参们如梦初醒,紧急调遣胡宗南集团主力南下增援,其后果就是川北门户大开,解放军周士第第18兵团趁势追杀进成都平原,与解放重庆的二野主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各路部队克服了天候、地理和敌人破坏所造成的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所向披靡。到11月20日,代理西南军政长官的胡宗南不得不下令放弃成都,川西地区的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纷纷起义或投降,11月27日成都解放。
(第三兵团司令陈锡联)
1949年12月9日,云南卢汉和西康刘文辉宣布起义,在大迂回和大包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人民解放军以“声东击西”的隐蔽手段,仅用57天时间便胜利结束西南战役,川、黔、滇、康四省全部解放,成为解放战争期间精彩的大陆最后一战。
西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3万人,其中正规军、地方保安团队70万余人和游杂武装20多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盘踞西南地区伺机卷土重来的企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声东击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声东击西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