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阳县,以及德阳县市区有几个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德阳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 2、德阳名字的由来
- 3、德阳有几个县
- 4、德阳县唐朝以前德阳县
- 5、德阳县历史沿革
- 6、德阳的历史
德阳这个名字怎么来的?
旌阳县因道教仙人许逊的德政而得名。许逊在任期间,以神通广大的法术帮助民众,如点石成金、施法祛病,深得民心。因此,西晋朝廷下令将旌阳县改名为德阳县,以表彰其德行。
德阳这个地名的来历,源于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讲的是西晋太康初年,道教仙人许逊担任旌阳县令。因其善行,能点石成金、救济贫困、画符水祛除瘟疫,深得民心,故朝廷特诏将旌阳县改名为德阳县。此外,据史料考证,自东汉时期,江油小溪坝、遂宁龙凤场先后以“德阳”之名设县,后因故撤消。
说起德阳这个地名的来历,有一个故事在元代以后曾广为流传:西晋太康初年,道教仙人许逊任旌阳县令,因其能点石成金、救济贫困、画符水祛除瘟疫而有德于民,朝廷诏改旌阳县为德阳县。
现今的德阳市成立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是由原广汉、绵竹部分地区划分而来。自那时起,德阳这个名字已经使用了大约1300年。 古旌阳的设立可追溯至汉文帝时期,其旧址据《中枣晋书地理志》记载在今湖北枝江县北部。汉文帝十八年(公元441年),古旌阳县被废除。
德阳名字的由来
旌阳县因道教仙人许逊的德政而得名。许逊在任期间,以神通广大的法术帮助民众,如点石成金、施法祛病,深得民心。因此,西晋朝廷下令将旌阳县改名为德阳县,以表彰其德行。
西晋太康初年,道教仙人许逊任旌阳县令,因其能点石成金、救济贫困、画符水祛除瘟疫而有德于民,朝廷诏改旌阳县为德阳县。而据史料考证,自东汉起,江油小溪坝、遂宁龙凤场先后以德阳之名设县,后又撤消,到唐高祖武德3年(公元620年)才“分雒县、绵竹地置德阳县”。
德阳: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沱江流经此地。古时称旌城,因旌旗飘扬的景象得名。后称德阳,取“德水之阳”之意,强调地理位置的向阳特性。 资阳:地处沱江流域,古为巴国地。因位于资水之北,即河流的阳面,得名资阳。需要注意的是,地名的变更往往与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相关。
其一,德阳因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县名盖取“在德不在险”之义。其二,绵竹(黄许)有三国诸葛瞻父子为国殉忠,阳泉(孝泉)有东汉姜诗夫妇为母尽孝等典范扬名全国,两地为“忠臣孝子纲常地”,唐初于废县绵竹和阳泉辖地之间新置县,为彰忠孝之德,加德留阳泉之“阳”,故名德阳。
四川省名称由来: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德阳有几个县
1、德阳市下辖2个区、1个县、3个县级市,具体如下: 旌阳区:德阳市的主城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东邻中江县,西连绵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罗江县、绵阳市安州区,南靠广汉市。面积648平方千米。下辖8个街道、10个镇和1个乡。
2、截止2024年1月22日此地有3个县级市,2个区和一个县。
3、德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其下辖多个区县。这些区县构成了德阳市的主要行政区域。下面详细介绍这些区县:旌阳区是德阳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产业发达,是德阳的重要经济支柱。中江县和罗江县位于德阳市的东部和北部,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一定规模的工业。
4、四川行政区划中,德阳市下辖四个主要县市:德阳市包括市中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和中江县。市中区是德阳的中心城区,广汉市拥有三星堆文明遗址,什邡市以生产特色食品闻名,绵竹市则以竹制品和竹文化著称,中江县则是历史文化名城。德阳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德阳县唐朝以前德阳县
在历史的长河中,德阳县的起源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梓潼县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德阳县,它隶属于广汉郡,最初的行政中心设立在今天的四川江油市雁门坝一带。
年)分梓潼县地置德阳县,隶广汉郡,治地在今四川江油市雁门坝。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迁治于龙凤场(今遂宁市船山区),原治地废为德阳亭。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德阳县隶属于东遂宁郡,郡、县治所同为一地。南朝梁时,德阳县更名小溪县,仍隶属于东遂宁郡,郡、县治所同前。
唐朝初期,武德三年(620年),在现今的广汉市部分区域从雒县析出,建立了德阳县,归属当时的益州。武后垂拱二年,益州被分割为汉州,德阳县随之归属汉州管辖。五代时期,王孟统治蜀地,沿用了唐代的行政区划。到了宋朝,德阳隶属于汉州的军事管理区。
德阳县历史沿革
唐朝初期,武德三年(620年),在现今的广汉市部分区域从雒县析出,建立了德阳县,归属当时的益州。武后垂拱二年,益州被分割为汉州,德阳县随之归属汉州管辖。五代时期,王孟统治蜀地,沿用了唐代的行政区划。到了宋朝,德阳隶属于汉州的军事管理区。
五代王孟据蜀,仍唐制。宋德阳隶汉州德阳县军事。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升县为德州。十三年(1276),复改为县,属成都路。十八年(1281年),属汉州。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省德阳县入汉州,十三年(1380年)复置。清初,仍如明制。
年8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地级德阳市,德阳市驻德阳城关,辖城区街道办事处、汉旺镇和旌阳、城区、八角三个公社。1984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德阳县建制,将德阳县的行政区域划归德阳市;德阳市设立市中区。
西晋太康六年(285年),改蜀汉的东广汉郡复置广汉郡,德阳县隶属广汉郡。永宁元年(301年),分广汉郡置德阳郡。德阳县隶属德阳郡,县治所如前。今船山区境仍属德阳县。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罢德阳郡,并于德阳县东南境置遂宁郡,德阳县隶属遂宁郡,县治所如前。今船山区境仍属遂宁郡德阳县。
从历史沿革来看,德阳市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例如,在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出于改土归流的实际需要,四川省南部的部分县被划入了云南省、贵州省管理。而德阳县则隶属于成都府,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多次隶属关系的变更。
旌阳区的沿革历史可以追溯至秦代,当时隶属于蜀郡管辖范围。至唐武德三年(620年),县制设立。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直至雍正七年(1729年)恢复罗江县的设置。1949年,旌阳区隶属于绵阳专区。1959年,罗江县再次并入德阳县,直至1983年划属德阳市。
德阳的历史
1、德阳位于四川省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城市。据历史记载,早在商朝时期,德阳就已经成为了蜀地的一部分。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后建立蜀郡,德阳也纳入了蜀郡的管辖之下。到了西汉时期,德阳归属广汉郡,成为汁方侯国的一部分。
2、唐朝初期,武德三年(620年),在现今的广汉市部分区域从雒县析出,建立了德阳县,归属当时的益州。武后垂拱二年,益州被分割为汉州,德阳县随之归属汉州管辖。五代时期,王孟统治蜀地,沿用了唐代的行政区划。到了宋朝,德阳隶属于汉州的军事管理区。
3、德阳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2月27日,这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的日期。德阳市的成立标志着该地区行政地位的提升,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阳地区的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德阳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德阳县市区有几个、德阳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