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17孔桥,以及17孔桥金光穿洞照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桥(三):颐和园十七孔桥
位于中国北京西郊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一座跨越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壮观石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因其17个券洞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的全长150米,仿佛一条长虹横卧于碧波之上,融合了卢沟桥与苏州宝带桥的特色。
十七孔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上,连接湖中的小岛与对岸,是一座大型石拱桥。该桥全长一百五十米,桥面宽阔,共有十七个拱形桥孔,因此得名十七孔桥。桥型古朴典雅,体现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艺术风格。历史背景 十七孔桥建于清朝时期,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孔桥状如初月,轮廓秀美,又有人把它喻为龟颈,跟桥西被喻为龟身的南湖岛、桥东被喻为龟头的廓如亭,连同廓如亭外的雕石座上的铜牛,分别构成了「犀牛望月」、「神龟卧波」的图案,为颐和园的重要景点之一。
十七孔桥为什么要修十七个桥洞
1、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洞的原因是:这些桥洞中,正中央的桥洞是最大的,而从中间的这个桥洞往两边数,各有8个小洞,这8对小桥洞加上中间最大的那个桥洞,便是数字9。“9”在古代人眼中是一个象征帝王的数字,所以,十七孔桥的设计是有这种考虑的。
2、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3、十七孔桥的桥洞要建十七个孔的原因是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另外,中国古代造桥工艺最成熟的桥是圬工拱桥,但是这里需要的跨径大,所以做成连拱,不等跨的连拱也更美。这样就必须做成奇数孔而不是偶数孔。
4、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个孔。
5、为何桥洞要建成17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九数。
6、因为古代人认为九都是阳数,而九是至阳的数字,十七孔桥就是取了这个意思,从桥两边走到中间都是九个孔,于是十七孔桥变以此为名了。
17孔桥为什么是17孔
十七孔桥的桥洞要建十七个孔的原因是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另外,中国古代造桥工艺最成熟的桥是圬工拱桥,但是这里需要的跨径大,所以做成连拱,不等跨的连拱也更美。这样就必须做成奇数孔而不是偶数孔。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洞的原因是:这些桥洞中,正中央的桥洞是最大的,而从中间的这个桥洞往两边数,各有8个小洞,这8对小桥洞加上中间最大的那个桥洞,便是数字9。“9”在古代人眼中是一个象征帝王的数字,所以,十七孔桥的设计是有这种考虑的。
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
对称美观。十七孔桥之有17个孔是为追求整体的对称和美观。中间的孔最大,以作为对称轴形成左右两侧的镜像关系,使得整座桥在视觉上更加平衡和谐。采用偶数数量的孔来构建桥梁,会破坏这种对称感。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的特点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的特点: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十七孔桥历史 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十七孔桥的特点是:十七孔桥的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十七孔桥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十七孔桥的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
首先,十七孔桥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桥身采用青石砌筑,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桥上的十七个拱门,每个拱门都有精美的雕刻,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十七孔桥成为了颐和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欣赏。其次,十七孔桥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颐和园十七孔桥的一个特点是桥的形状呈弯曲状,从正面看呈“M”字形。这种造型是为了增加桥的稳定性和美观感,并使桥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景观。此外,这种形状也可以避免桥被大水冲毁。
17孔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7孔桥金光穿洞照片、17孔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