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5名干部6人有曾用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15名干部6人有曾用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诈骗村民血汗钱的缅甸4名“记者”被抓捕了吗?
在莫莱县,持有内比都时报工作证的4名记者,恐吓当地民众并收取钱财,2018年7月8日,警方已经将4人抓捕归案。
7月8日13点左右,在莫莱县磅彬镇德耶贡村,有4名陌生男子来到德耶贡村村长家里,其中有一人名叫昂漂威,今年21岁,他们声称是从内比都过来的,得到相关部门授权后组建了抓捕小组,持有内比都时报媒体的工作证。在村子里一位名叫吴钦茂的男子的家中,查获了建造高中分校、官员宅邸、诵经院等需要的木材,并拍摄了照片。于是就要求村里从事木材机械生意的10名村民,每人交15万缅币,共计150万缅币。如果不交的话,就将其抓捕。并恐吓村民称如果被抓起来的话,会受到严刑毒打。出于害怕,德耶贡村的村长将原计划为修建乡村学校筹集的100万缅币交给了这4名记者。
当天下午3点,这4名记者又来到在钦敦河岸边卖东西的杜敏翁(48岁)的摊位,恐吓杜敏翁称:她的商店在出售啤酒,可以对她进行抓捕,如果不想被抓的话,要给他们4个人交5万缅币的旅途费。杜敏翁听到了这些话之后,就恳求他们不要抓捕她,并交了2万缅币。下午4点15分,这4名记者离开了村子,下午4点30分,村民吴吞尹向警局报案,磅彬警局以刑法第386/114条规定进行了立案追查。
磅彬警局的警员们在磅彬镇区茂瑟帕村码头,成功将4人抓捕,从这4人身上,收缴了4部手机、4份内比都时报工作证件、3枚胸章。
目前,这4人已经被关押在磅彬镇警局,而他们收取的102万缅币也已经查到,警方正在对案件进行进一步的审理。
来源:缅甸中文网
前凉政权的建立者前凉太祖张轨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轨(255-314),字士彦,晋朝时曾担任凉州牧,被看做是前凉政权的实际建立者,其子张寔于公元317年建立前凉,其曾孙张祚追封张轨为武王,庙号太祖。关于张轨的事迹,我们可以从《晋书》和《魏书》之中一窥踪迹,而《晋书·列传第五十六》更为详细。
按照《晋书》和《魏书》的记载,张轨首先是一个聪敏好学之人,少时就很有才能和声望,继承叔父官职之后,于政务方面也显露出才华,深得当时中书监张华的器重,张轨在仕途方面还是比较顺利的,一路做到了散骑常侍、征西军司,可见其在政治上的才能。
张轨还具有占卜的才能,于天文之上颇有见地,曾为自己的前途占卜,认为适逢乱世,而自己有建功立业的才能,因此向朝廷请求到凉州去建立一番功业。张轨在凉州剿灭盗匪,施行教化,镇压鲜卑贵族若罗拔的叛乱,成为了河西的霸主,可见张轨是一个有雄心壮志且有雄才之人。
按照《晋书》的记载,张轨也是一个深得朝廷和皇帝信任,并且忠诚待主之人。当河间王和成都王发起叛乱之时,张轨就曾派兵三千到京师去护卫君主。到了永嘉年间,又曾对韩稚诛杀张辅的事情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属于不尊上命的行为。此后又得到晋怀帝的夸赞,并且拒绝了皇帝封他为西平郡公的赏赐,坚持派使者向朝廷进贡,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之中,可以看做是一个忠诚之人。
总而言之,张轨在凉州盘踞多年,推行教化,征战四方,为凉州地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虽然后来曾因病险些失去对凉州的管控,但在其子的努力下,还是在最终获得了对凉州地区的控制权,为前凉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一个于乱世之中有雄才大略的能人。
前凉太祖张轨在历史上虽然不是很出名,但是确实是一个好评度很高的人物。
他祖籍安定乌氏,父亲张温是朝廷掌管饮食的太官令,张轨师从“针灸鼻祖”皇甫谧,造诣绝不输于师父。在15、6岁之时便被被作为官员培养人才,官五品。
后来做到太子侍从、皇帝顾问以及正西将军司马。301年晋惠帝贾南风时期,天下大乱,张轨为避祸自保毛遂自荐出任凉州刺史。没想到刚一上任,就发生了鲜卑叛乱,张轨出其不意大破鲜卑,斩首万余,另四外闻风丧胆。张轨在凉州扎下根基,便在此过起安稳日子,并使当地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但此时中原却依旧流尸满河,白骨遍野。
但是张轨虽然做的一方图皇帝,也深受爱戴,但是却毫无割据之心,只不过是想求得一方平安罢了。在他死后,百姓非常思念他,便自谱歌谣赞扬他: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爱民如子....
张轨一直奉西晋为正朔,同时又笼络河西大族取得支持,并且课劝农桑、发展经济,倡导教化、兴起文教,后世称自张氏以来河西始有华风。
凉州姑臧即是张氏政权的都城。这个以姑臧为都城,占据凉州河西与陇西部分的张氏政权后来被称为“前凉”,属于十六国时期的“五凉”之一,也是五凉中最早的一个政权。这场变乱的发动者叫张祚,他废杀了当时年仅十岁的凉王张耀灵而自立。张祚是张耀灵的叔叔。第二年,永和十年,张祚就行天子之礼,改年号为“和平”元年,正式建元称帝,他是前凉历史上第一个自命为天子的人。
姑臧古城
在张祚之前,前凉虽然也是封建王权政体,但仍奉东晋为正朔,自称是东晋的持节大都督、凉州牧。事情还要从张祚的太爷爷张轨说起,当时还是西晋时期。“王八之乱”让中原长期动荡、民不聊生。晋惠帝时的梁王司马彤坐镇关中,都督凉雍诸军事。梁王司马叫张轨,他看到时事多难,想到了去远离中原的河西避难。这正是汉代窦融的保据之策。张轨本来是甘肃平凉人,算得上是魏晋时的关陇世家,他很了解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足以自守,所以主动请缨去河西。晋惠帝命张轨为护羌校尉、凉州牧,出镇河西。
武威文庙
张轨一直奉西晋为正朔,同时又笼络河西大族取得支持,并且课劝农桑、发展经济,倡导教化、兴起文教,后世称自张氏以来河西始有华风。张轨还建起了装备精良的军队以自保,当时有歌谣唱“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张轨六十岁病终,素棺薄葬,无藏金玉,遗命“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这时候已经是西晋末世。
武威古城
张轨的儿子张寔遥尊东晋,但割据已成。张骏的儿子张重华继承他时自称是“假凉王”。张骏、张重华父子两代已经是置官职如天朝,车服如王者。此时的前凉很强大,其他割据政权知道凉州有人,遂不敢图之。只是张重华年仅二十七岁就病逝了,所以他的儿子张耀灵继位时只有十岁。张祚淫暴无道,百姓怨之,后被杀。前凉从此进入一连串的变乱之中,最后被前秦所灭。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其身世也是出身煊赫,世代官宦。少小聪明好学,长大成人当然也是经历了一番奋斗后,所以事业有成。
唐朝房玄龄在《晋书》中评论张轨为“内抚遗黎(劫后余生的老百姓),外攘逋寇(即“流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内外政策处理得当,对内安抚在战乱中艰难度日的黎民百姓,对外抗击不断来犯的侵略,所以得以国运久长。
前凉,是前秦统一北方过程中最后灭掉的一个国,也是在十六国中独具特色的一员。
前凉,从张轨于公元301年任凉州刺史算起,到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历时七十六年,是十六国中享年最久的一国。
前凉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但对晋执臣下之札,所以经久不衰。
凉州本是荒僻地区,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也少。但经过张轨的经营,凉州地方的经济文化部有长足的发展。
在十六国混乱的年代里,凉州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区,虽也曾有过强敌压境,但前凉政权都能自行捍卫。这些也都离不开张轨的谋划。
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初,西晋衰亡,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在北方及西南的巴蜀地区,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属于汉族的有三个,前凉就是其中之一。西汉时期的张耳,被刘邦封为常山景王,张轨是张耳的十七世孙,家族世举孝廉。
晋惠帝拜了聪明好学、很有器望、姿仪典则的张轨为凉州刺史,治姑臧。到任后,张轨沿用当地有才干的凉州大姓,共同来治理凉州,他劝农桑、立学校、扩城池,教化施行于河西,威名大显。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失。
张轨多次击败了入侵的鲜卑部族,威震西土,深受朝廷的信任。在与长子张寔相继执政的二十年间,因他们父子政治上比较开明,加之又远离中原战火,凉州是中国北方较为安定的地区,而前凉都城姑臧则成了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晋怀帝和晋愍帝都多次嘉奖、拜将于张轨而遭谢拒,司马邺评价说,惟尔凉州刺史张轨,乃心王室,旌旗连络万里星赴,进次秦陇,便当协力济难,恢复神州。376年,前秦主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沉溺于酒色中的张天锡,前凉灭亡。
严格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张氏王朝,至前凉末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秦,共九主七十六年。虽然他们名义上自称晋臣,但是他们实际上自张轨以来,早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十五岁的名人有哪些?
汉代霍去病。他十七岁拜将,次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这可是飞将军李广至死都未获得的封赏。当武帝为他安排亲事时,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甘罗。秦国政治家,出身将门之后,吕不韦得意弟子。十二岁出使赵国,用计赚得赵国十几座城池,被秦王封为上卿,赏赐田宅。
王勃。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幼而敏慧好学,六岁属文,文笔不凡,时人誉之为神童。十六岁登科及第,授朝散郎官职。
清康熙皇帝玄烨,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铲除当时的权臣鳌拜,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接着平三藩,收台湾,西征葛尔丹,使中国版图达到顶峰。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十二三岁即随军出征,十四五即独自领兵打仗。十九岁执掌东吴,肃清反对势力,杰败黄祖,奠定了三足鼎力之态势。后称帝。
谢玄。谢安侄,谢奕子。年少英武,文采俊逸。指挥淝水之战,以弱胜强,大败前秦符坚,成为历史上经典战例。
李世民。童年时代即英武果断,不拘小节,且武艺高强,善骑射。十七岁即率兵击破十万突厥士兵,大大提振士气。后起兵太原反隋,帮父亲灭隋建唐,后称帝。
岳飞。十二岁时,参加比武,全县无敌,获得第一。后苦练枪法,熟读兵书,组织岳家军,教次击败金兵。被秦桧害,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另外还有许多,比如骆宾王,司马光,马超,周瑜,陆逊,等等,由于记不清他们的具体年龄事迹,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有哪些舍己救人的英雄?
有很多舍身救人的英雄,如刘英、宋永毅、李玉堂、郑衡等等。
他们有的是在火场中将人成功救出,有的是在江河湖海中将落水者拖回岸边,有的是在袭击事件中护住他人。
他们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换取他人的安全,这些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不知名的英雄们舍弃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这些人也是平凡中的英雄,他们的举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张华英勇救人
1982年7月,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7月11日,西安康复路附近传来呼救声。一个69岁的掏粪老汉在三米多深的化粪池里工作时,被有毒沼气熏到,跌入粪池。恰好路过此处的张华赶到现场时,魏志德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张华沿着竹梯下到粪池,一手抓紧梯子,一手从一米外拽过老汉,抱在腰间,向着粪池上的人群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话音未落,浓烈的沼气也把张华熏倒了。“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入粪水之中。当群众把张华救出来送进医院是,他因严重中毒窒息时间过长,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牺牲时年仅24岁。
二、好民兵魏青刚
在青岛崂山海滨广场防海堤坝,一名看海的姑娘被巨浪卷走。正在附近散步的魏青刚知道后,3次跳入海中救人,经过40多分钟与海浪搏斗,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终于将姑娘救出。魏青刚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树立了河南人民和河南民兵的良好形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5名干部6人有曾用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5名干部6人有曾用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