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第2部国产3A在开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第2部国产3A在开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为何不开发3A单机大作?
所有的游戏公司在立项前几乎都会去做市场调查,预估投入产出比,如果风险较大会果断选择放弃。
国内真正喜欢玩单机3A大作的多是1线城市用户,整体的文化水平较高,同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总体活跃用户也就千万左右,相较于国内整个网游市场的4-5亿用户来讲,差距实在太大。所以一般没有公司愿意铤而走险的去做单机产品。
再说说用户的消费能力,即便开发了3A大作,如果不在产品内增加内购功能的话,基本上血本无归,一款好的单机产品(3D类)制作成本+CG成本+CV成本+推广宣传成本大约在2000-3000万RMB,假如一份copy卖100元,至少要30万份才能回本,而且这个回收成本的时间跨度可能会是1年。况且这才是回本,远远没有到达继续开发DLC和续作的收入水平。
或许有人会说,那可以上steam,走海外市场啊,事实上,如果想在国内卖到30万份以上,就不可能选择一些世界通用题材(僵尸、龙与地下城、欧美神话等等),国内对于这种题材类型实际上并不感冒,还可能压低国内的销量。这就会导致这类型产品出海的前景十分黯淡,国内风险值也相对较高,大厂不做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说付费能力问题,单机游戏的用户中付费能力比较平均且对于内购消费的控制力也比普通网游用户要强的多,并且用户付费习惯非常的挑剔,既不能破坏游戏环境,又要适度氪金,免费还要能获得,所以内购并不能完全解决产品的营收能力。
在国内厂商眼里,单机用户他们很眼馋,但真让他们去做?基本上会得到统一的答案。“抱歉!我们不想赔钱。”所以腾讯才会走上代理之路,wegame的模式也更加过分,只代理steam全球范围内火了的游戏,风险低且不用投入研发费用,引进的版权金,在腾讯动辄几亿的用户面前,还是比较轻松的就能回本的。
总结一下,国内的厂商把利润看在第一位的情况下,没人愿意赔钱赚吆喝,也就不会有大作问世,一些有抱负有理想的游戏人,缺钱、缺人、缺推广资源,短时间内看,基本上无法完成3A大作。
国内为什么只有米哈游这家公司能做出3A大作?
事实上,并非只有米哈游这家公司能够做出3A大作,国内还有多家公司也有能力并取得了成功,例如腾讯游戏旗下的光荣使命系列、完美世界旗下的剑网三系列、网易游戏旗下的梦幻西游系列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制作3A大作需要巨大的投资和团队实力,需要拥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研发技术,同时还需要对游戏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而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游戏作品。相对来说,像米哈游、腾讯、完美世界、网易等公司在这些方面比较具备优势,因此才能够推出一些高质量的3A大作。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游戏公司正在积极打造自己的3A大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并通过全球化运营、多元化发行等手段,扩大自身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可以预见,未来国内游戏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也将推动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国内的大游戏公司(比如腾讯网易),就没有一款像样的3A游戏?
选择性失明。首先你对3a的对准是什么先。不是好玩的才叫3a。一般投入大,制作时间长,制作细节大便可称为3a。很多好玩的游戏不是3a,但不是3a就是好游戏。与其自己意淫猜想。不如自己去体验一下国内的各种游戏。推荐各大运营的几款自己都试试。玩过才知道。还有国内的游戏环境,节奏越多的往往是好游戏,越吹捧的往往是粪作。
首先要说明真正意义上的3A级游戏在全世界也没几部,基本上都是所谓的大作。大作少的原因就是市场,市场没有需求我为什么要做呢?人们对于游戏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核心玩家并不多,所以就出一些手游,又能快速赚钱,有满足了绝大多数人需求。再加上盗版(这个很关键,这两年好很多),很多人没有把游戏当做商品的想法。盗版网站横行,公司回收不了资金,赚不到钱,所以,市场就不允许大作的出现。至于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
开发3A费力不赚钱,花这么大成本卖你两三百块钱,做个手游,198,328算个毛线,648一单接一单,一张月卡都比很多3A大作值钱了,如果你是商人,你愿意做哪种生意?[灵光一闪]
做一款3A游戏又费时间又费钱,做出来如果玩家不喜欢,那纯属浪费精力,浪费钱。而且有些三A游戏对电脑的要求很高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配置比较好的电脑 并且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几款游戏里都不是单机,所以这点来看,国内单机游戏的不是主流。 3A很多都是单机的。现在手游也在不断冲击着端游。手游的成本也是低于端游的。 做一款三A大作足够做几款高质量手游了
国产3A离我们还有多远?
3A是美国人的标准说法,美国的评级机构对债务等级最高的也就是AAA,他们习惯用A-F来评定。
那么3A作品一定是各方面都最优秀的作品,包括画面 剧本故事情节和可操作性,所以作出一款3A级相当费时费力。这就要求对原创者的保护,虽然近几年我们的环境有很大提高比起美国法律还是差了一些,还需要努力。尤其对抄作业的应该严厉打击!
其次这样的作品投入巨大,短时间不会看到效果。所以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精雕细琢才能出精品,我们的市场环境似乎不太适合,国内市面上所有的网游都比如CSOL2一开始疯狂的卖神器后来想回归直接黄摊子。我们的玩家似乎对影响游戏平衡的东西很感兴趣,为什么不能享受游戏过程中的快乐呢?拿着钱取得虚拟的胜利有荣誉感?反正我觉得游戏过程才好玩!
3A作品大多买断制,玩家都是对游戏比较挑剔的,导致成本增加而欧美大厂一般也就几十美元换成人民币几百,你以为这是门槛?没钱可以等经常会打折。,换做国产游戏口碑尚未建立敢卖一样的价格吗?!就算卖了人家一打折你还不是个死,最多也就敢卖100人民币。这个价格再加上欧美大厂的竞争想回本难了。
虽然困难很多但只要我们不玩盗版游戏,不玩影响游戏平衡的氪金游戏,3A还是有希望的!
[求抱抱]比这个远,国产游戏想要做到3A还有不少的路要走,组最要的是资本市场和玩家习惯还没有改变,资本热衷于快钱,毕竟一款游戏如果研发投入5年或以上对于国内资本来说基本不可能,太差了,有很多的不确定。所以国内都习惯直接做快钱产品。还有玩家,国内虽然这两年很多玩家的一些习惯在改变,但是主要的充值群体还是习惯玩快钱产品,毕竟滚服快意味着总有个区他会装上逼的。[舔屏]
看国家好久到来版号申请,毕竟数量多了,终会有一个看的过去的
说句实在话,国产游戏再好,也就只能在周国火一火,毕竟对于西方来说,他们眼里只有中国和其他,反正中国好的,他得削一削
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玩家消费能力和习惯不允许。
3A游戏因为超高的成本和周期,前置成本沉没的风险比想象中的高。(一般看起来还算成功的产品,也有可能在财务上输掉,只要在财务上输掉,再好的产品都没有可持续性。)
这个是在海外有成熟生态的环境下。
如果换回国内,首先没有了成熟的生态环境(底子超级单薄)。
那参与AAA游戏的立项,要扛的就是生死压力。
这个生死压力指的是:你耗费这么大的成本,连基本的目标用户是谁,这个群体能不能支撑盈利都不知道。
那,前景一片迷茫的事情,谁敢立项,立了项谁能扛亏损的风险?
3A游戏是指高质量游戏,高收入,高回报
我们现在看来很多优质游戏都是海外制作的,例如知名的游戏公司,育碧,蓝洞,微软,暴雪,索尼,任天堂,美国艺电。
当然我们中国也有非常优秀的游戏公司,例如我们熟悉的腾讯,网易,完美世界,巨人网络,世纪天成,搜狐畅游。
我们地区制作的游戏虽然没有国外各大3A高画质游戏做的好,不过我感觉,我们国家制作的游戏,坚持了很久也还是有很多玩家继续坚持,国外制作的众多游戏里,也有很多过气游戏。
我们中国的游戏可以说是个个都是经典,都是童年必过的一道坎,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们在路上,这个路途也许有些遥远,不过我们会慢慢的靠近,慢慢接近,直到超越。
3a券商有哪些?
目前国内没有3A级券商。
7月23日,证监会公布了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103家券商被分为4大类9个级别,没有出现最高评级为AAA级的公司。
据21投资通统计,50家券商被评为A类,较去年增加3家,其中安信证券、、等15家券商评为A类AA级,和去年持平;39家券商被评为B类券商,和去年持平,其中渤海证券、财信证券、长城国瑞等18家评为BBB级,BB级券商16家,B级券商5家;爱建证券、大通证券、国盛证券等13家券商被评为C类;网信证券被评为D类。
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如下(同级别按公司名称拼音顺序排序):
对比去年,本次结果有26家券商评级上调。其中东海证券上升最快,连跳五级,由去年的CC直接升至A。
25家券商评级被下调,恒泰证券、国都证券均下降4级,恒泰证券从A降至CCC,国都证券从BB降至CC。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第2部国产3A在开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第2部国产3A在开发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