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余额宝 规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余额宝 规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规模下跌两千亿,越来越多的人弃用,余额宝到底发生了什么?
政策规定,不允许向新用户展示余额宝,出于安全考虑,有较多存款的用户(偏年长)自然会选择放弃余额宝。
只有部分收入偏下的年轻人和习惯用余额宝的用户在坚持使用,低存款利率和额度限制使得余额宝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小。年轻人大都没有多少存款,花呗的额度远高于余额宝的存款数。
2021年8月19日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跌至2.14%,基本已经比大多数银行定期或者银行货币基金都低了,外加由于种种原因,余额宝不能规模过于庞大,会导致一定系统性风险,所以从安全、利益考虑,余额宝也不能继续做大了,我现在基本就是余额宝放点零花钱,其他一半存定期,一半存银行货币基金,利息高些,也比随时取用的余额宝多了点强制存款的意味,至少用起来没那么方便了
以前余额宝火爆时限额每日只能买入一万,如今却是没人大额买入余额宝,其本都是几百小几千块保持淘宝方便而已。以前用余额宝是理财兼淘宝买货,现在除了淘宝功能外,跟本没人把余额宝当做理财。那点点利息说实话还不如微信理财。余额宝真的是日落西山了。
支付宝中的贷款功能让人产生可以不劳而获的错觉,想删却删不掉,想弃用而又接入了健康码平台,这是在挷架公共资源。
利用大众对公共资源的依赖做套,推广其放货功能,实际上每个在支付宝上借钱的人都是负债累累,被套上的正是这批超前消费的年青人。
强烈要求取消支付宝的金融功能。
余额宝在第4季度末规模缩减5000亿,投资者为何抛弃了它?
余额宝在第4季度末规模缩减5000亿,投资者为何抛弃了它?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且今后如果余额宝的收益率更加低,那么抛弃他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余额宝给社会做出的贡献!
可以看看余额宝出现之前,全国有多少人会买理财产品呢?起码小编以前就只会把钱存在银行当活期使用,但是后来突然出现了余额宝,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啊!然后一股脑的把所有资金都丢进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自己也慢慢通过余额宝了解到了更多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保本理财这些之后,才发现原来余额宝的收益率并不高。而且后期因为管控的原因,余额宝不让存太多钱在里面了,这也就加速了用户的流失。
看看现在的理财市场,银行保本,国债,证券公司保本理财等等各种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基本很多都是年化4%以上了,谁还会去买余额宝呢?这就是余额宝最大的贡献,让大家了解到和会理财,而余额宝因为体量过于庞大了,他现在也给不起那么高的收益率,要知道接近2万亿的余额宝余额,即使给3%的年收益率,一年的利息就是600亿!,在现在这个经济不太好的大背景下,余额宝也扛不住一年600亿的利息支出啊,自然会慢慢降低收益率,这些流出的资金或者去了其他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去了股市,或者去了楼市等等。
综上所述:大家对于余额宝规模下降不用太过惊讶这是发展的必然过程,毕竟大家学精了么!
我是银铃财经 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经验!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余额宝现在的收益从2018年初4%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现在3%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投资属性降低,以前人们可能不将资金存入银行,全部放在余额宝,因为余额宝的收益率与银行三年定期利息差不多,随着余额宝收益下降,人们自然会减少余额宝的份额,转投其它理财产品。
咱们用数据说话,余额宝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8%,而支付宝定期版块中的长江养老月安享属于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七日年化收益为4.38%,支付宝基金版块中的银行领先债券也为中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2018年全年收益为7%。由此对比大家就知道人们为什么会抛弃余额宝了。
余额宝2013年6月推出,在2014年1月的时候,七日年化收益达到6%以上,当时坤鹏论有个朋友将一百万放入余额宝,为什么这样呢,风险低,收益高啊,当年人们纷纷赞扬马云,做了一件大好事,实际是当时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余额宝资金的存取方便程度与银行活期类似,收益却比银行活期的利息翻了十几倍,当然人们纷纷叫好。
现在不同,余额宝收益下降,人们不会将大额资金放入余额宝,而是选择其它理财产品,其实支付宝里有四个版块,里边包含许多理财产品,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收益属于最低的了,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才习惯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当年人们有十万块放余额宝,现在很有可能一万放余额宝,三万购买支付宝里的黄金,三万购买基金,三万购买定期理财产品,给分散开了。
是投资者的抛弃了余额宝?还是余额宝抛弃了投资者?
根据天弘余额宝的公布的数据,2018年12月31日,天弘余额宝规模为1.133万亿,比一季度的1.696万亿减少5000多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是投资者抛弃了余额宝吗?我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是余额宝抛弃了投资者!
我现在的余额宝里,已经找不到天弘余额宝的影子,就是想买也无法在余额宝里买到,这说明什么问题,不是我不去买,而是通过正常的余额宝购买方式根本买不到,很多人应该和我是一样的,所以,是余额宝抛弃了投资者!
其次,即便是没有升级的余额宝的用户,如果现在持有天弘余额宝基金,那么,他购买余额宝仍然是受限的,单个余额宝账户购买天弘余额宝总额不超过10万元,单日购买不得超过2万元,这种规则很明显是把投资者拒之门外,是把投资者抛弃了!
当然,不可否认,有的投资者确实也抛弃了天弘余额宝,比如说我,早已经把原来天弘余额宝的资金全部转出来了,随着天弘余额宝限额限购,还会有更多的人陆续退出,虽然看上去是投资者抛弃了天弘余额宝,可问题的关键是天弘余额宝首先抛弃了投资者。
然而这都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天弘余额宝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引起了有些人的关注,对于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使得他们想限制余额宝的规模,于是才有了天弘余额宝的限额限购。
但是,我觉得除了限制规模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一只基金规模过大之后或许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达不到巨大的规模,又怎么能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去和国外的同行竞争呢?如果为了控制所谓的风险就去限制规模,这是多么简单幼稚的方法啊。如果任何事情都用这种思路,无论任何行业,永远都不可能做大做强,包括我们为之骄傲的高铁、华为、支付宝!
因为支付宝的运用十分方便,不但有还款,消费,支付,还有一些大家经常日常中可以运用到的功能。所以很多朋友可能会习惯性把零花钱随手放到余额宝里,让零钱也能有收益,甚至有些朋友直接设置为工资自动划转。
那么余额宝在第4季度末规模缩减5000亿,投资者为何抛弃了它?
1.去年年底是各大银行揽储大战的火热周期,大部分的银行会相应的提高一些存款利率,甚至会推出一些理财进行揽客,那么势必会对余额宝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分流!
2.余额宝的收益也确实在降低,目前余额宝的收益只有2.6%左右,好像不是很适合零钱理财了。
3.余额宝为了预防平台规模过大,主动降速。货币基金或者理财平台都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因为对基金来说,通过投资,10块钱变成20块,10万变成20万,10亿变成20亿,甚至100亿变成200亿都不难,但是1万亿赚到2万亿就难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所以适当减速,减少规模有助于更健康的发展和前行!
截止到2018年年底,余额宝人均持有规模是3000元左右,有些时候还不到3000。这就说明,大伙存余额宝里的钱主要还是零钱,很少有人往里头几十万,几百万的,也有,但真的少。再加上年底大量的消费,大量的揽储,大量的投资需求,投资者放弃余额宝而是一个正常趋势!
毕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余额宝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截止到18年3季度,余额宝的规模达到了1.93万亿,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了。而这个基金规模目前也还是增长的,2018年是同比增长了22%,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一对比2017年就不够看了,2017年余额宝规模同比增长100%。这就说明余额宝规模已经由野蛮扩张的直线上升转为平稳缓坡式上升。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国有银行才是主体,其他的只是补充。尽管一段时间内资金介入不过是追求高息而已。
一旦利息下降的话,老百姓还是更希望把钱存在安全系数更好的银行。
所以回归主流是早晚的事!
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句实在话,我挺喜欢余额宝的,当年余额宝一推出市场,真是振聋发聩,一鸣惊人。我跟朋友说,这样的产品不火,天理不容。想想看,方便,安全,高收益,你所需要的属性余额宝都有,而且她还在不断创新,只要不是傻子就会去买。因此,余额宝规模暴增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这样一种爆发性增长破坏了货币基金市场的平衡,余额宝对接单一基金已经大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自然也就受到了各种方面的影响和干预。所谓物极必反,木秀于林,余额宝的竞争对手开始涌现,对接基金开始增加,收益水平不断下降,政策限制越来越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余额宝已经变得平庸。所以,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余额宝规模的锐减。
这件事令人反思,下一步我们对于金融创新是不是应该有更开明的态度,更宽松的环境?我个人认为,这恐怕还比降低准备金,或者降低利率水平等措施更加重要、更有效果。
目前,金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值得高度重视。金融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金融,金融就是发展的加速器,四两拨千斤;没有用好,它恐怕就是搅屎棍,臭名远扬。
我期待着余额宝再次焕发出创新活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余额宝仍然是中国第一大货币基金类产品。这都归功于支付宝的4亿用户,目前他仍然有上万起的规模,平均按照一户1万计算,他仍然收获了1亿用户,占了全国人口的7%。
余额宝规模的衰减,是一个好事情也说明了一些坏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说?
1.说明现在市场里面有了不少能跟余额宝相对抗的货币基金类产品。他们的表现比余额宝还好,风险同样比较低。作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那肯定是以同等风险下最高收益做选择。现在余额宝的收益已经低于年化2.3,在整体宝宝类产品里面,表现已经是中下级了。所以投资者逃离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趋势。
2.余额宝收益逐渐走低,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因为他目前是中国第一大货基类产品,规模巨大,他的任何一项投资,都会对市场产生大影响和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只能选择中规中矩的投资,而且是极其分散的投资,最终的表现就是收益率也变得非常平庸。他已经无法向刚出道时,能集中火力投资于某一类或两类高收益产品。在某种情况下,他就是未来货基类产品的产品指数。比他做的好的就是好产品,比他做的差的就是更差的产品。
3.那为什么国外的这两只产品,仍然规模巨大,而且表现也不错呢?这就受制于投资范围,国外两只产品是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这样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可以寻找到表现更加的资产,并进行有效大量的投资。而支付宝只能在中国境内做投资,投资品种也不足够丰富,规模也不足够大,自然表现也就一般了。就如同一条鲸鱼在河里面是无法施展本领的,而在大海中就可以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
4.另一个对余额宝造成最很大冲击的原因是,从去年开始,各个银行尤其是民营新型银行,开展了存款抢夺战,各种创新存款利息回报不断攀升,远超过宝宝的产品收益,例如上半年只能存款曾经达到过年化5%,结构性存款曾经达到过年化6%,这一般都是余额宝收益的2~3倍。存款比宝宝类产品风险更低,收益更高。那么投资人将余额宝赎回,去购买高息存款产品,大大的缩减了余额宝规模。
另外,除了其他理财产品分流余额宝规模之外和市场高息存款之外,可能还有去年到今年,很多私募、信托、网贷等平台纷纷出事。这些出事导致大量资金回流到投资人手中,进行其他用途的开支。简而言之就是投资人手中没钱了,无法再进行有效投资。
余额宝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曾经,其刚开始时,加上各种优惠和加息券,最高能达到年化7%。但是时代在进步,如果永远都是他一枝独秀,那说明我们的理财市场发展的太不均衡了,发展的也太落后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的理财市场的繁荣。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2018年一季度的时候,余额宝的总规模有16800多亿,而到了今年6月份,余额宝总规模锐减到10335亿,下降非常明显,也失去了全球第一大货币型基金的宝座,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吧:
一、余额宝收益率大幅下降,吸引力越来越小:
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无利可图,其吸引力自然会大幅下降,今天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为2.29%,比同期债券逆回购的收益率还低,把钱存在余额宝除了方便、已经不怎么赚钱了,下图为余额宝最近几年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余额宝的收益率越来越低了!
二、互联网同类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余额宝2013年6月成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同类的“宝宝类”理财产品越来越多,许多银行也推出了自己宝宝类产品,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民生银行的“如意宝”、兴业银行推出的“兴业宝”和“掌柜钱包”等,另外,腾讯的理财通、京东的小金库、百度百赚等等也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三、余额宝主动限购限额,影响了自身发展规模:
先是在2017年12月,天弘基金宣布余额宝单日限购2万元,超出2万不予受理,后来2018年6月,对余额宝转出到银行的额度进行了调整:从限额5万元降低到1万元,这些措施可能也导致了许多余额宝资金的流失!
另外,现在的年轻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越来越普遍,年轻人负债越来越多,基本上没有什么钱可以存到余额宝,也是影响余额宝规模的一个原因!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余额宝 规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余额宝 规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