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程派李海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程派李海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程派五大花旦?
程派花旦有张火丁、刘桂娟、李海燕、李佩红、迟小秋等。她们是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师传于赵荣琛,刘桂娟,李佩红、李海燕师传于李世济,迟小秋、李佩红师传于王吟秋。程派创始人是京剧大师程砚秋。代表剧目有《锁麟囊》、《六月雪》、《英台抗婚》、《贺后骂殿》、《碧玉簪》等。
程派女旦都有哪些人?
李海燕、迟小秋、刘桂娟、张火丁、李佩红。其中李海燕、刘桂娟、李佩红三人,是程砚秋的干女儿,著名程派老艺术家李世济的亲传弟子,唱腔表演受李世济影响很大;而迟小秋是程砚秋大弟子王吟秋的亲传爱徒,最年轻最火的张火丁,则是程派老艺术家赵琛的关门弟子。
有李世济,她是程艳秋大师的亲传弟子;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刘桂娟,张火丁都是比较著名的程派传人,有五小程旦之称的美名,她们的唱腔以及表演都有个自的特点,比如迟小秋的《锁麟囊》,刘桂娟的《陈三两》,张火丁的现代京剧《江姐》,都深受观众的喜欢。
程砚秋是最不像“程派”的一个吗?
这个问题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当今人们所说的程派已经离经叛道到连程砚秋都不承认了,所以程砚秋最不像程派。其二,后学者胡唱。粉丝们胡听。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里,有一个人就说:我管他程派不程派,我喜欢谁谁就是程派。那年逛中国京剧网论坛,有个人就说出这样的话:那程砚秋是程派吗?XXX才是程派。他说这话有两层含义,第一高级黑,第二只喜欢XXX这种变了味儿的程派。而真正的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创立的程派,他却不承认了。但是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不承认了,你们后学者三代的所谓新新程派,自己拉出一门来,说你们是这个派那派都行,就不要挂着自己是程派了,也别唱人家的戏,也别唱人家的腔是吧?粉丝们,你们也尽量的就捧你们认为是程派的那个角儿。也别说他唱的是程派,他们要唱《荒山泪》,《锁麟囊》《春闺梦》,你们就往死了骂他,是不是,那才是对她们的爱,才是对程砚秋的真正的否定。
当今的京剧界程派究竟得混乱到什么程度,才出现这样荒谬的问题?当然我也不否认出题的人他也许是正话反说。如今的程派,已经离经叛道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专业的各立山头,胡改乱造。粉丝们,没有理智的捧自己认为好的角儿,攻击谩骂他不喜欢的程派艺人,对手粉丝。京剧本身就已经非常不景气了,但是没有像程派这样乱的。
那么为什么程派必须以程先生创立的程派为标杆呢?因为有这么几点。第一字音的准确和科学性。程先生严格遵守湖广音中州韵。他的字音非常好,几乎没有倒字,非常讲究。而且很多老戏中的一些倒字他都给纠正过来了,比如说他讲二进宫:天地泰日月光,要按照过去的行腔安置方法,好几个字都是倒的,他把它们用湖广音纠正过来以后,就变成了今天程派唱腔的这个样子,既好听而且字音也符合音韵学的规律,而后学者往往没有这个本事,从他们的新编程派戏里,能找出一堆倒字就很说明问题。由于篇幅问题,不能长篇大论的论述。我只想说,程先生作为一位宗师级艺人不是谁能否定就否定得了的,程派弟子传人后学者不认真钻研,把路走歪任由粉丝诋毁你们的祖师,实际是你们的纵容默许和对祖师的离经叛道造成的,是你们程派门人以及学程人的耻辱!对于粉丝,不了解不算错,不明白还信口胡说,想当然的大放厥词就太说不过去了,程先生的艺术越深研越觉得深不可测,如果有些人就是闭着眼不承认,那也没办法,只能说明他的狭隘和无知。
这个问题咋一看就觉得好笑,令人惊诧甚至觉得荒诞,明显是不对的。
程派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先生创立的,他怎么是最不像程派的一个呢,不是荒唐么?!可是冷静下来,就觉得值得深思,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这么说,不管他是反讽还是陈述他的观点。我们都有必要深思一下。
当下程派艺术现象给人的反映不一,甚至相反,有一部分人认为当今程派传人令人振奋欣喜,是程派新姿,甚至有人认为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另一类人则认为现在程派,剑走偏锋,一味追求嗓音的暗、闷、哑,而忽略了表演艺术的灵魂――声情并茂,神形兼备,以情带声。我赞成第二种人的观点,当下程派明显有男性化特点,好像程派标志就是嗓音闷、粗、哑。当今许多人学程派该亮嗓的时候不越上去,故意压下来,听的人听得压抑,感觉娇娆做作,是表演围绕嗓音转,就好比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只重嗓音,不重性格刻画,就好比画虎画皮,没见其骨韵,千人一面,表情僵硬。
可是真正的艺术家,能开山创派的艺术家无一不是唱腔与表演几近完美统一,唱腔随着人物性格命运而变,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也”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所有表演艺术的灵魂,表演就是最大化还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以情带声塑造的人物才血肉丰满,才能令人久久回味。程砚秋先生曾说:“似我者生,像我者死,”“表演要声容并重,不能之只就工尺”。其实程砚秋本人是反对人们故意压嗓,。他说,“有些人挺好的条件,却一定要闷着嗓子学我的唱腔,自以为这就是程派了。好像只有唱腔才是我的唯一特点。他们不了解,几十年来,我在京剧艺术其他方面所下的苦功,流的汗水,一点也不比用在创造唱腔上的少。把‘程派’等同于程腔,那真是对我太缺乏了解了。”事实也是只刻意模仿程先生的嗓子,即便唱得再好,也是不足取的。
程先生这个人一生都在锐意进取和不断创新之中。程砚秋先生先生早期声音并不暗、沉、闷,从他的早期录音就可体会到。只是在后来他嗓音倒仓,然而程砚秋先生根据他的这些变化,重新调整,使得他塑造的角色更是光彩夺目,程先生在年纪大了时,嗓子更粗,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他嗓音高低音随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舒放自如,如在他的电影《荒山泪》嗓音就比四十年代的《锁麟囊》的粗得多,但是从电影《荒山泪》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程砚秋唱腔,台步,水袖,身段配合得水乳交融,恰好地是为人物服务的,让人觉得这就是真实的独一无二的张慧珠,而现在的许多人的程派表演让人觉得要不就是精彩,华丽,但让人感觉有点“空”,要不就是恪守陈规,让人感觉僵硬。
所以并非程砚秋不像程派,程砚秋先生的程派就是“大道无形”、“始于成法,而终于无法”:一切为角色塑造服务,严守音韵规律,在戏曲表演中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命运性格的变化,唱腔跌宕起伏,节奏多变。 表演非常生动细致深刻,既具备舞台形象的美感,又贴近生活,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与统一!而当今许多人学程派有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只学皮相,不见真谛!希望真正的程派发扬光大!希望戏曲舞台能再现辉煌!
程砚秋是最不像“程派”的一个吗?
程砚秋是最不像“程派”的!这种说法其实是程派粉丝圈里的一个“戏谬”之言。
是因为程派的传承到今天,派中有派,门下弟子演唱风格自成体系,各不相同。粉丝们各自站队,自认嫡系而排挤其他。他说他唱的正宗,我说我唱的正宗,自己都标榜自己是真正的程派唱法,就有戏言说:你们都是正宗的程派,程砚秋反倒不是正宗了!你们唱的都象程派,反倒程砚秋唱得最不像程派了!
这虽是一句戏言,倒是真实反映出程派多年来的传承之争的混乱现状。
其实程派的传承之争,从程派的第二代弟子之间就已经开始了。
程派的第二代弟子,就是通常说的“五老”: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他们几个。这五个弟子中,王吟秋是亲随的嫡系弟子,跟了程砚秋几年;赵荣琛是通信方式得拜程砚秋为师,被称为“函授程派”,新艳秋当年是偷师学艺,并且挖程砚秋墙角,和程砚秋唱过对台戏的,到晚年才被接纳的。李世济是程砚秋的义女,虽然曾经授艺,但未列门墙。
你瞧瞧,有亲传的,有函授的,有偷师的,有义女私淑的,这么复杂的师承关系,整个京剧圈都绝无仅有。
程派发展到今天,到了第三代, 第一代和第二代都相继离开舞台,“五小程旦“这几位:李海燕、刘桂娟、李佩红,张火丁、迟小秋,粉丝之间的争执就更趋激烈。
现在程派的传承之争,就是三国鼎立的局势。
迟小秋因为是王吟秋的弟子,据说翁偶虹认可是“程派的标准传人“,有大批的拥护者,义正词严地自认嫡传。
张火丁师承赵荣琛,人称灯神,现在是戏曲学院的教授,拥有大批高知层次粉丝,每次演出都一篇难求,粉丝们能说能写能买票,消费能力惊人,市场号召力惊人。
刘桂娟是李世济的弟子,扮相甜美,表演自然灵动,是李世济这一派最出色的弟子了, 近几年修心养性奋发向上,业务能力越来越好,演出市场也很兴旺,也可和迟小秋、张火丁争一争天下了。
所以说,程派这种三分天下的局面,也造成了粉丝之间你来我往硝烟四起的闹哄哄的场面。
不过,这也不是坏事,这是另外一种兴盛。起码代表程派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别的式微了,我看程派且繁荣昌盛呢。
到底谁是程派嫡系,谁是正宗传承,就更没必要争来争去了,反正程砚秋老祖宗都故去这么多年了,后来的弟子们正不正宗,都无法拨乱反正了。
把你认为不正宗的程派都打倒,都推翻,都消灭,程派到最后还剩几人?还谈什么传承?!
程砚秋最不像程派。这是一个误会。
先说程派的发音,程砚秋先生的声音是稍微靠后一点点,这样容易收放。也形成了“鬼音”。但是程先生唱的靠后啦会有一些“喉音”好像刺啦刺啦的。正是这种声音被后事夸大。并且标榜程派。
程砚秋先生的发音非常的细腻委婉。我让没听过戏曲的闭目一听,嫣然是个女的在哪里哭泣,但是后世的弟子比如张某丁整个一个花脸嗓子,我让没听过戏曲的闭目一听。说是男的在唱。并且张某丁还成了中国青衣第一人,正宗程派。问题来了。唱的不像程派的标榜程派,所以程砚秋先生成了最不像程派的程派。
实然,这是个继承出现了问题的问题。
程派四小名旦之首是谁?
程派五小名旦分别是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其中,李海燕出生于1964年,李世济徒弟,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玉堂春》、《英台抗婚》、《拾玉镯》等;张火丁是赵荣琛弟子,代表作《荒山泪》、《江姐》等;迟小秋是王吟秋弟子,梅花奖得主,代表作《锁麟囊》等;李佩红是王吟秋弟子,代表作《文姬归汉》等;刘桂娟是李世济弟子,梅花奖得主,代表作《昭君出塞》、《六月雪》等。
程派京剧十大名旦排名?
在上世纪末新世纪初,京剧程派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诞生了“五小程旦”,分别是李海燕、迟小秋、张火丁、李佩红、刘桂娟。
李海燕的代表作是《梅妃》,迟小秋的代表作是《锁鳞囊》,张火丁的代表作是《白蛇传》,李佩红的代表作是《亡蜀恨》,刘桂娟的代表作是《陈三两爬堂》和《六月雪》。
这个说法肯定不太准确。因为历史上程派名旦可不止十个,所谓的程派京剧十大名旦,应该说明是21世纪前后的十大程派名旦,这种说法才有说服力。
而要从这个角度来说,京剧程派有两个组合分别是“程派五老”和“五小程旦”。众所周知,“程派五老”指的是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蔷华、李世济。“五小程旦”指的是李海燕、迟小秋、张火丁、李佩红、刘桂娟。
这十大程派名旦,被今天观众依旧所熟悉的五老中的李世济老师,而五小程旦最受欢迎的则是张火丁和迟小秋。
所以所谓的排名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是在某个时期有的名家名声较大,排名则按照老与新搭配形成一个集团比较合理。像李世济先生演出的《白蛇传》,张火丁老师演出的《嫦娥》,《江姐》,《锁麟囊》都是轰动一时。
京剧程派第四代传人?
新闻网讯 5月6日上午,李世济艺术研讨会暨李海燕收徒仪式在北京举行。聊城市京剧院副院长赵晓霞现场拜师李海燕,成为程派京剧第四代传人。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杜泽华、市妇联主席刘素琴等领导出席活动。
据了解,著名京剧艺术家李世济先生从艺60年里,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为推动中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1年,李海燕拜李世济为师,25年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使李海燕成为第三代程派艺术传承中的佼佼者。
多年来,赵晓霞带着她的程派艺术走遍了聊城乃至齐鲁大地,她受李海燕老师亲授、经常演出的《陈三两爬堂》、《六月雪》、《春闺梦》等程派名剧在鲁西大地早已家喻户晓。受她程派艺术的影响,聊城的程派戏迷票友也是遍地开花,数量之多、水平之高为全国戏曲界所公认。
近几年,先后有多名聊城程派票友在省、市乃至全国的票友大赛中喜获佳绩,这些得益于赵晓霞对程派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辛勤努力的传播,也得益于程派艺术独特的魅力所在。今天拜师仪式的举行,也将带动聊城的戏曲文化事业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程派李海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程派李海燕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