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伊丽莎白瓜的热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伊丽莎白瓜的热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军舰一般使用什么发动机?
现代军舰的发动机一般都是三种方式。
1、柴油机,柴油机一般应用在护卫舰上,因为柴油机的经济性上,柴油机比较经济,省油。但是柴油机也有缺点,就是启动慢不能进行高航速机动。
2、燃气轮机,燃气轮机一般用在驱逐舰,燃气轮机,启动快,能够进行高速机动。但是它也是有缺点,就是太耗油。
3、就是柴燃联合的方式,两种发动机的结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点。
现在用的最多、也是最好的舰用发动机是燃气轮机,凭借着澎湃的动力、小体积、低噪音、优秀的加速性能、较长时间的大修时间等等成为各国海军争相研发装备的发动机,中国海军在中美蜜月期就曾像美国购买了几台美国驱护舰们最常用的“心脏”LM-2500型燃气轮机,并最先装备在2艘052型驱逐舰,而兔子一用过之后才发现这玩意这么好用,所以后来就算美国拒绝向中国出口LM-2500,便转向乌克兰购买GT-25000型,并装备在052C/D型上,并且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国产QC-280型成为055大驱的标配。
而出了新锐和技术先进的燃气轮机,另一种最传统的发动机就是蒸汽轮机,这玩意从工业革命开始就一直用到现在,技术积累最为雄厚,而到了今天也一直用,除了中小型的驱护舰和外用得最多的就是大型的航母。因为蒸汽轮机的输出马力是最大的,所以成为大型航母的不二之选,无论是常规动力航母还是核动力航母用的发动机都是蒸汽轮机,而核动力和常规动力的差别只不过是锅炉而已,一个是用油烧水,一个是用核能烧水,用烧开水后的水蒸气驱动轮机,所以被称为蒸汽轮机。
以前万吨级以上的军舰大都是用蒸汽轮机,虽然也有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其体积大、噪音大、启动慢的缺点并没有解决。而且和燃气轮机直接喝油做功不同,蒸汽轮机是喝蒸汽做功的,而怎样烧开水就随便,所以蒸汽轮机不想燃气轮机那样燃料挑剔,哪怕是别说炼石油剩下的残渣重油可以烧,哪怕是做菜用的大豆油、花生油都可以烧,几乎是对燃料最不挑剔的发动机。大和自杀前举国之力凑出来的燃料有两千多吨就是大豆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是蒸汽轮机,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是内燃机,而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当然不是
而比较常用的第三种船舶用发动机就是柴油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省油省钱,所以很多民用运输船舶就是用柴油机,而军舰上也有用,像一战之后德军的1.8万吨级德意志级装甲舰就是用柴油机,这使得它拥有着非常大的巡航能力,不过缺点就是最高航速不高,撑死也就26节左右。不过在不追求速度和讲究经济效益的民用运输船这可以首选,而军舰通常都是将柴油机和燃气轮机搭配使用,像伊丽莎白女王航母和054A型就是是柴燃动力,在低速是就只开柴油机慢慢的走。想要跑快点就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一起开,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动力的充沛。
,上面那种是手扶拖拉机的那种,输出功率也就只有8马力左右
高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有什么区别?
感谢邀请
高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之间的区别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不同还是以防御装甲为核心的防御能力上差别,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也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时代技术的限制。
图注:“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艘战列巡洋舰(Battle cruiser)是著名的“无敌”号(HMS Invincible)战列巡洋舰,由英国建造。战列巡洋舰是由英国海军灵魂人物费舍尔推动设计并且建造的,其将战列舰的火力与巡洋舰的速度结合在一起,被称为“理想型巡洋舰”。
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主力战列舰的速度依然较慢,无法达到巡洋舰的航速,因此在海战中存在追不上敌人的尴尬局面。大英帝国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和漫长的海运线,这些都是非常脆弱的。当受到敌人巡洋舰攻击的时候,海外殖民地和航运线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需要一种既能够快速部署,碾压除战列舰之外敌方的各种战舰(以装甲巡洋舰为主),又能够在主力决战的大海战中负责迂回包抄,即便在情况不利时也能够轻松甩掉慢吞吞的战列舰们。可以看出,战列巡洋舰在设计理念上是很特点的,非常适合英国的需要。
图注:战列巡洋舰“玛丽女王”号上装备的343毫米主炮,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高速航行的战列巡洋舰分队,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敌”号战列巡洋舰被设计出来,同时代的主力舰则是跨时代的“无畏”号战列舰。从长度上看,“无敌”号舰长172.8米,比“无畏”号整整长出了12米多。拉长的舰体是为了安放更多的锅炉,“无敌”号共有31座亚罗公司生产的三胀式水管燃煤蒸汽锅炉,输出功率达到46000马力,最高航速25节。而“无敌”号的输出功率只有230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
“无敌”号安装了更多的锅炉,获得了更高的速度,代价就是装甲防护的削弱。“无敌”号的主装甲带厚度为152毫米,炮塔为178毫米;“无敌”号的主装甲带厚度则高达279毫米,炮塔同样为279毫米。
图注:“无敌”号,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高速航行中的“无敌”号,图片来自网络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从战列巡洋舰最初的设计上,为了获得更高的速度,在安装武备不变的情况下,只能以降低装甲防御来控制排水量。所以战列巡洋舰可以算是轻装上阵,其在小规模的海战和巡洋作战中的确表现出色,但是在大舰队对决中就吃亏了,日德兰海战中,英国就有3艘战列巡洋舰被击沉。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战列舰都比战列巡洋舰慢,但是随着动力系统的改进及新型锅炉的使用,新型战列舰已经能够达到甚至是超过战列巡洋舰啦,它们就是高速战列舰。高速战列舰并不是官方的称呼,只是对那些航速较高的战列舰的称呼,第一种可以称得上是高速战列舰的战舰便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其25节的最高航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无出其右的,该级舰在日德兰海战中表现非常出色。
图注:1914年刚刚建成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高速航行中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纷纷开始建造高速战列舰,包括有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法国的黎胥留级战列舰,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德国的俾斯麦级。这些战舰在保持了火炮口径和重点防御的基础上,都达到了25至30节的高航速。
图注: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在建造新型战舰的同时,许多国家也对老战列舰进行改造,其中就包括以效率更好的锅炉和蒸汽轮机替换老式的动力系统,以获得更高的航速,其中典型的例子由日本的伊势级战列舰(航速由23到25节),意大利的加富尔级战力舰(航速由21到27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例子,那就是日本的金刚级,其原来属于战列巡洋舰,经过装甲和动力系统的改造之后,变成了高速战舰。
图注:大改造之后脱胎换骨的日本金刚级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建造的大和级和美国建造的衣阿华级还有英国建造的“前卫”号战列舰都属于战速战列舰,其中的衣阿华级是高速战舰的巅峰之作,其拥有最高的长宽比,航速达到33节。
图注:高速战列舰的巅峰之作——衣阿华级战列舰,图片来自网络
高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是不同时代根据不同作战要求设计建造的大型战舰,当然技术也是重要的限制因素。当动力系统达到要求之后,战列巡洋舰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将位置让给高速战列舰。
谢邀。高速战列舰是保持战列舰火力装甲的前提下用新技术提高速度,战列巡洋舰则是牺牲火力或装甲提高速度,两者的建造思路不同,新式高速战列舰是比战列巡洋舰更厉害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水面舰艇,主要就是三要素:速度、火力和装甲。战列舰火力猛,装甲厚,但是速度慢。而巡洋舰火力弱,装甲薄,但是速度快,见到战列舰跑就是了。
战列巡洋舰在这种情况下问世,主要就是用来追杀巡洋舰的。他们的吨位大小和普通战列舰差不多。但是为了达到更快的速度,必须用更多的重量到动力系统。这样,就必须削减装甲或者火炮中的一项。这里面,德国因为本身海军较弱,更重视防御力,所以他们保留了战列巡洋舰的装甲,而将火炮从15英寸削减到13英寸(当然,还是比巡洋舰强多了)。而英国海军强,更重视攻击,所以他们保留了战列巡洋舰的火炮,而削弱了装甲(当然,还是比巡洋舰厚多了)。
于是诞生了战列巡洋舰这种东西。对战列舰,他们正面pk通常要吃大亏(毕竟火力或者装甲有一项要弱得多),但是可以拔腿就跑,战列舰追不上。对巡洋舰,他们不但火力和装甲全面碾压,而且速度也差不多,构成了可怕的杀手。
至于高速战列舰,则首先是要保持具备普通战列舰的火炮和装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新式发动机、更好的布局和其他技术,达到提高速度,超出一般的战列舰。换言之,高速战列舰并不是牺牲战列舰的火力或装甲来增强速度,而是保持火力和装甲的同时提高速度,是一种单纯的升级。所以它的综合实力是强于战列舰的,也是后期战斗力最强大的水面舰艇。
战列巡洋舰和高速战列舰的差距其实就是轮机技术的发展口牙。
战列巡洋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主力舰化的装甲巡洋舰,在轮机技术尚不成熟的时代,一方面锅炉蒸汽压力和温度都不够高,例如无畏号战列舰炉压1724kPa,为了提高航速不得不堆积大量锅炉,另一方面汽轮机组没有联动齿轮减速机构,所以汽轮机组和螺旋桨之间的连接,要么是直结式,要么是早期简易齿轮减速,直结式由于汽轮机最优转速和螺旋桨最优转速有着巨大的落差,汽轮机最优转速往往超过2000RPM以上,低于这个转速汽轮机效率会严重下降,而螺旋桨最优转速在200-300多RPM,如果转速过高会产生严重的空泡效应,导致推进效率严重下降,而且螺旋桨本身的机械性能也不足以承受过高的转速,所以早期直结式汽轮机必须将就螺旋桨的转速,这就严重影响了汽轮机的效率,简易齿轮减速式汽轮机组虽然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无论是直结式还是简易齿轮减速都不能解决高低压涡轮组联动驱动的问题,只能使用高低压涡轮组分别驱动不同的螺旋桨,这样一来单桨功率也受到涡轮机组安排的限制,不利于提高航速。
无畏号左舷轮机布局,这也是一战皇家海军战列舰和战巡常见布局
无畏号舱室布局,战列巡洋舰需要更多更大的锅炉舱室
一战后轮机技术突飞猛进,首先是1910年帕森斯发明齿轮联动减速机构,这一机构在一战期间成熟并且从1915年开始在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上试用,另外,一战后高压锅炉技术也突飞猛进,长门级炉压1972kPa,为了达到26节航速堆了21台锅炉,而北卡罗来纳级达到了3960kPa/454摄氏度,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则升级到4137kPa/454摄氏度,当然喜欢追求极限的德国人更变态,俾斯麦级的蒸汽达到了6800kPa/450摄氏度,当然,德国人搞超高压搞得有点变态了,所有采用超高压锅炉的德国战舰几乎都受到锅炉蒸汽管线寿命低,故障率高的困扰,尤其是出动率较高的沙恩霍斯特级和驱逐舰群,沙恩霍斯特号就是因为锅炉管线需要提前大修错过了莱茵演习行动,倒是俾斯麦级两舰,一个死的早,一个整天宅,所以倒是没有碰到太多问题。
声望号30年代的轮机改造节省了2800吨排水量并且腾出了整个前锅炉舱
早期战列巡洋舰锅炉压力低,直结式汽轮机效率差,所以不得不堆积大量锅炉和大型主机来换取航速提高,但是大量锅炉需要占据大量空间和排水量,拉长了船身的同时还增大了需要防护的面积,这样就不得不削弱装甲防护,而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同样功率的锅炉和轮机所占的空间和重量大大缩小,1930年代英国皇家海军对声望号战列巡洋舰进行彻底改造时,把42台老式水管炉换成了8台2800kPa级高压锅炉,两台直结式汽轮机换成了四台齿轮减速式汽轮机,结果不但总功率从112000轴马力提升到120000轴马力,航速增加了1节,而且减重2800吨用于加强防护和防空,同时还腾出了前锅炉舱作为高炮弹药库和其他用途。由此可以看出,动力系统的技术进步可以说直接导致了纯血战巡的出局。所以说,轮机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战列舰的快速化和战列巡洋舰的消亡。
区别在锅炉水平上。
战巡是一战前的产物,是由装甲巡洋舰发展来的。当时的锅炉压力比较低,蒸汽轮机水平也不行(一开始是直连的,样式也是反动式)巡洋舰为了增强航行能力,动力系统要占很大的空间和重量(那时经常要十几台锅炉),所以战巡的特点就是又细又长,还特别难以控制重量,稍微加点装甲就会增加很多吨位。
高速战列舰是间战期间的产物,技术进步导致动力性能大幅度提升,只要区区几台锅炉就能达到过去十几台锅炉达到的效果,节约了大量空间和重量,这样专门设计一种可以执行战巡任务的战列舰就成了可能。间战期间德国以巡洋舰的名义造过不少这类军舰,也有不少国家选择对旧战巡直接改装加强生存力。实际二战期间的高速战列舰和战巡区别已不太明显,这些改装战巡可以视为生存力较差的高速战列舰。
高速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拥有着高航速和高火力,但是它们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防护。高速战列舰是在原有战列舰的防护和火力上,在技术上将速度从20-22节提升到27-31节。而战列巡洋舰则不一样,因为战列巡洋舰因为技术还不行,只能在机动、火力、防御三选二,而战列巡洋舰就是选机动和火力放弃防御的产物。
因为战列巡洋舰是在1900年前的产物,是英国人最先想出来的,本来想着是拥有战列舰的火力(早期的时候火力还是弱于战列舰)、巡洋舰的速度,而它的对手是对方巡洋舰而不是战列舰,不过由于它的速度比较快,往往会喧宾夺主与敌方的战列舰杠上。至于说是怎么在原基础上增加航速的呢,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锅炉,而为了给锅炉腾出位置,就必须将舰体拉长,并且将削减装甲厚度,不然重量上去锅炉数量也就那么多,速度还是上不去。
航母,是由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成,长门号的满排是4.2万多吨,而赤城号战列巡洋舰满排为4.1万吨,但是赤城号战列巡洋舰的长度明显比长门舰体长度更长
至于说高速战列舰的事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事情,至于所说的技术进步,那就是军舰的燃料由燃煤改换成重油,重油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远远高于煤释放出的热量,所以锅炉的高压蒸汽温度上去,速度也就上去。而燃料的改变也经历了一个过程,从20世纪初的燃煤,到20世纪10年代后的油煤混烧,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就改成重油专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伊丽莎白瓜的热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伊丽莎白瓜的热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